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腹部侧位X线平片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腹部侧位X线平片检测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血糖、肾功能、血脂、血钙、血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依据是否发生腹主动脉钙化将患者分成AAC组与非AAC组,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82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55例(67.1%)发生腹主动脉钙化,钙化主要发生于L4,并且从L1向L4钙化发生逐渐加重.组间对比分析显示,AAC组患者的年龄较大(P<0.05)且透析龄更长(P<0.01),低密度脂蛋白及钙磷乘积水平明显高于非AAC组(P<0.05),此外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高于非AAC组(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较高的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其发生可能与年龄、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水平、透析龄及原发病为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血管钙化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心血管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彩超对颈内劝脉、心脏瓣膜钙化测量,并检测骨调素(OPN)及C反应蛋白(CRP)、全段甲状旁骧激素(iPTH)等与心血管钙化相关的临床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55例血液透析患者,有49%患者有颈内动脉钙化,其中钙化组和非钙化组的患者相比,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钙化组OPN、CRP、血磷明显高于非钙化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心血管钙化,与透析患者氧化应激、高血磷有关,OPN水平较好地反应心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硫代硫酸钠联合泻浊化瘀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钙化防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治疗钙化防御的方案.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本院行透析治疗的患者,确诊为钙化防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硫代硫酸钠治疗,观察组予硫代硫酸钠联合泻浊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冠脉血管内径、血管钙化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升高、血磷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冠脉血管内径升高,冠脉血管钙化积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硫代硫酸钠联合泻浊化瘀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钙化防御具有显著效果,改善钙磷水平,增加血管内径,降低血管钙化的厚度,对延长自体透析患者的血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RF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及与相应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CRF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尤其是钙磷代谢异常等非传统性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对53例CRF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同时记录透析龄、吸烟史及体重指数;抽血化验血肌酐、钙、磷、镁、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并计算钙磷乘积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结果53例CRF患者31例(58.49%)存存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重度钙化达15例(28.30%),透析冶疗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率达80.76%;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加重。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CRP较无钙化组显著增高p<0.05,而钙化组血浆白蛋白较无钙化组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组患者钙化率较非糖尿病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CRF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磷及钙磷乘积升高是导致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CRP升高、低血浆白蛋白、糖尿病亦与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可加重冠状动脉钙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存在较高的冠状动脉钙化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9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为研究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行心脏彩超及相关血生化指标检查,分析钙化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钙化的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的年龄、透析病程,Ca×P、CRP明显高于未钙化患者,前白蛋白明显低于未钙化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高;年龄、透析病程、营养不良等是心脏瓣膜钙化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及透析器对肾衰竭患者血清中致病大小分子的清除作用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79名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空心纤维血液透析滤过器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行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单次血液透析前后对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磷、血钾等致病小分子物质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iPTH)、同型半胱氨酸等致病大分子物质的清除状况.结果 ①透析后,两组患者的BUN、Scr、血磷、血钾等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两种血液透析方法对致病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相似;②透析后,观察组的β2-MG、iPTH、同型半胱氨酸等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观察组的透析方法对致病大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更优.结论 两种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对致病小分子物质具有相似的清除效果,但对致病大分子物质的清除以HDF透析方式的疗效更优,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评价分析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低分子蛋白的清除与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PD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于入组时、6个月、1年后采血测定患者透析前后血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Alb)以及血红蛋白(Hb);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方式对低分子溶质(BUN、Cr)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D组血Alb、β2-MG及Hb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后,HPD组患者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而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常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血脂紊乱无改善,且有加重作用,高通量透析可以明显改善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行常规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有178例,随机分成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各有89例,两组分别采用F60透析器和F6透析器进行透析3个月,再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残余肾功能(RRF)的变化情况。同时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透析前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磷浓度以及β2微球蛋白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对其影响情况。结果透析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而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的RRF下降程度明显小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且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前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磷浓度以及β2微球蛋白也明显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透析时,其残余肾功能(RRF)都会下降,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RRF下降程度较小,因此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降低患者的血磷浓度、血脂浓度以及β2微球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血钾水平,了解个体化钾浓度透析治疗对病人心血管功能及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观察其透析前血清电解质尤其是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高钾血症组(血钾> 5.5 mmol/L)和低钾血症组(血钾< 3.0 mmol/L),改变传统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对高钾血症患者使用3.0 mmol/L低钾透析液,对低钾血症患者使用4.0 mmol/L正钾透析液,观察血液透析前后患者血清钾水平变化.结果 应用钾浓度调整后的透析液治疗后,高、低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5.9±0.4)mmol/L、(3.2±0.2)mmol/L调整至治疗后的(4.6±0.5)mmol/L、(4.1±0.3)mmol/L.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心血管功能状态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监测透析前的血钾浓度,根据检测水平配制个体化钾浓度透析液,将患者血钾水平控制于理想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组和常规血液透析(CHD)组,各25例,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分别于人组时、6个月、1年后采血测定患者透析前后血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Alb)以及血红蛋白(Hb).对比分析2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方式对低分子溶质BUN、Cr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D组血Alb、β2-MG 及Hb均较CHD组明显改善;2组患者透析前的血脂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1年后,HPD组患者TC、TG、LDL-C和Lpa均低于CHD组,而HDL-C高于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各监测时点的血脂变化均存在组间、组内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血脂紊乱无改善,且有加重作用,高通量透析可以明显改善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