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古代用药,一般都是用单味药物,随着对药物的认识和治疗疾病的需要,才逐步发展应用多种药物来治疗疾病,即复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复方组成,逐步产生了一定的组方法则,形成方剂。根据文献记载,在唐代以前方剂使用上还不太普遍,宋代医学发展很快,方剂积累有很大的提高,由政府药局选定了有效品种,编纂成制剂规范,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统一制药,奠定了基础。中成药的处方,多数是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或者是这些方剂经过药物加减,剂型改变或工艺变化而成。所以,中成药的处方组成规律,配伍  相似文献   

2.
研究方剂理论在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中的指导意义,从而确保中成药的研究始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通过查阅历版《中国药典》以及已经发表的关于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总结.从中成药的发展概况、中成药现行质量标准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相关问题、方剂理论在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中的指导意义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当前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由于仪器、人才学科背景交叉的欠缺、中成药成分的复杂性以及研究的艰巨性等原因,导致现行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存在指标成分的选取不科学性、质量标准研究中功能主治不规范的问题.方剂理论在指导中成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筛选、药效学验证实验的设计及指导中成药功效主治的规范撰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对方剂理论的重视度不够,值得进一步推动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在方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成药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成药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的112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治疗心绞痛中成药处方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2个。结论:《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方剂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为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成药剂量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阳长明  林丹  郑天骄  王玲玲  顾杰  宋菊  李慧  唐溱 《中草药》2019,50(16):3741-3746
中成药剂量是决定其临床有效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中成药剂量的分析研究较少。通过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919个中成药及其药味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药典收载中成药处方中大部分药味日服饮片量小于药典单味饮片用量,且无论是其处方中单味药的日服剂量还是处方日服总剂量,均远小于中医临床汤剂常用剂量。对中药有效方剂成药化过程中影响中成药剂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由临床有效方剂转化为中成药的新药研究中,应充分重视临床有效方剂的药味剂量,注重量效关系研究,以"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研制高质量中成药,以体现、发挥原有方剂的疗效。如何在原临床有效剂量的基础上制定新药剂量,是中药临床有效方剂成药化研究中需关注和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剂用药规律,本文基于上市中成药处方信息,收集、整理,并建立糖尿病治疗方剂的结构化数据库,运用软件中的数据统计及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分析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有黄芪、天花粉、生地、葛根、黄连、麦冬、五味子等;挖掘出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核心组成主要为:黄芪、生地、天花粉、麦冬、葛根、枸杞、黄连、五味子。由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药、活血药的灵活应用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用药的一个趋势,对糖尿病新药研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国忠  许士凯 《中成药》1989,11(7):28-29
传统中成药及其方剂的壮阳作用在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对传统中成药及其方剂的壮阳作用进行现代药理学研究已有不少进展。本文就与壮阳作用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附性器官、免疫活性等方面加以综述,期望能促进传统中成药及其方剂的壮阳药理作用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从单味药物组成简单方剂开始,逐渐发展而来。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补充和筛选,才形成今天的数以千计、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中成药。所以说,凡是有效的传统中成药都是历代医家通过千百年来的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疗效确切的方剂配制而成的。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历代方剂、方书众多,内容浩如烟海,现就具有代表性的成药为例,联系著名方书,随其时代前后排列,作一简要选介。  相似文献   

8.
中医方剂学,是一门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学科。它和中成药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成药处方的组成、剂量的配备、剂型的设计,无不依赖于方剂学的指导;而方剂学也以其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对中成药的发展和创新不断作出贡献。目前,临床使用的中成药,其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出于古代名方;二是取于近代经验方。这些中成药,大都处方、剂量合理,剂型适用于临床,充分发挥其携带、服用方便、见效快、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是按照中医临床治病的需要,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运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中药配伍、方剂组合、炮制技术、制剂工艺等理论来配制和生产的。中成药制剂是按中医辨证论治使用的。因此,中成药剂型改革工作离不开中医临床用药的实践,中医临床用药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故中成药剂型改革工作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中药方剂是应对重大疫情的"军火库".建立重大疫情防治中药方剂应急储备库是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疫病防治经典名方的分类防治应急储备库、疫病防治中药制剂基础研究储备库、疫病防治中药方剂常备药材及饮片储备数据库、疫病防治已有中成药储备数据库等4个子数据库,形成系统完整的重大疫情防治中药方剂应急储备库,实现有"疫"即有可选用对证中药组方,有"疫"即有可使用的制剂,有"疫"即有可调剂组方的药材饮片,有"疫"即有可增产应用的中成药产品,从而健全我国重大疫情应对快速反应机制.长春中医药大学通过阶段性实践与探索,初步证实了重大疫情防治中药方剂应急储备库建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科中成药说明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儿科专用药仅22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5个品种,中成药17个品种(13种组方)。临床常使用中成药治疗儿科疾病,中成药的组方多来源于古代经典方剂,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中成药说明书作为指导药品正确使用的文书,其规范性、完整性直接影响药物是否被安全、有效地使用。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儿科使用的中成药说明书进行研究,并对比美国、日本说明书的相关要求,分析儿科中成药毒性、禁忌,概括儿科中成药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结果显示儿科专用中成药品种较少,儿科中成药说明书普遍存在成分含量未标示,功能主治不规范,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不明确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中成药说明书提供依据,有助于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是中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我国历代医家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加工而成,以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疗效独特深受国内外患者的欢迎。中成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而不断地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成药在开发、研制、临床使用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生产逐步实现了现代化。近些年,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我国的中成药品种不断增多,在传统剂型丸、散、膏、丹的基础上,开发了颗粒剂、口服液、滴丸、微丸、软胶囊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走向世界。这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促进开拓中成药市场,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使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简称《中药部颁标准》)中含鸡血藤中成药方剂组方规律,挖掘鸡血藤的药用规律,为含鸡血藤药物在临床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该平台V2.0软件,将含鸡血藤的中成药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统计报表系统,分析含鸡血藤中成药方剂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主治疾病及主治证候等。结果:通过对含鸡血藤的100首方剂分析,总结出鸡血藤常用药物组合6个,其所用药物多具有补血活血、止痛调经、消瘀除痹之功,主治中医病证14种,对其中高频病证"风寒湿凝滞筋骨证"对比分析,得出鸡血藤可通过不同的配伍达到不同的治疗作用。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是分析中医用药规律的重要工具,为研究鸡血藤的临床用药规律和基础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同时为新药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及方剂在抗衰延寿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衰老的机理学说和一些基础医学研究,应用现代科学剖析延年益寿方剂,探讨中成药抗衰老作用的机理,编述了多年来的临床验证和近年来的药理研究,论述了中成药对衰老时人体各系统功能退化过程的阻止能力和对这些功能的活化代偿能力,从而阐明了中成药抗衰老作用的卓越功效。  相似文献   

15.
祛瘀剂传统上又称活血祛瘀剂,主治瘀血症,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以消除停滞于体内的瘀血。根据中医理论,瘀血是体内血液淤滞于一定处所的病症。其中,溢于经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血液,称为“恶血”,因血液运行受阻,淤积在经络脉管内或器官内的又称“蓄血”。常用药物是以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等为主药组方的方剂,代表性的方剂有血府逐瘀汤、丹参饮、桂枝茯苓丸等。现代中药在这些方剂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新的中成药品种,特别是一些单成分的中药注射剂,拓展了用途和使用范围,使祛瘀剂成为医院中成药中销售量最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古方剂是对中医传统知识传承的载体,也为中药新药以及中成药研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文章对白头翁中成药以及古方剂进行统计,并对白头翁中成药研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古方为基础的中成药研发思路,从而为白头翁中成药进一步开发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古方尤其是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金匮肾气丸为温补肾阳之经典方剂,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然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的组成与《金匮要略》中所载肾气丸并不相同。一首方剂,其成药与汤药的组成不相同,这种情况在中医药发展史中都是不多见的,尤使初学中医者不解。另,中成药这一剂型在肾阳不足的病例中应用较少,原因是多方面的,考虑其起效缓慢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所举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应用的例子可以为临床使用温补肾阳类中成药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方剂是中医药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鉴于近年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很大进展相比方剂研究相形薄弱,以及中医学术发展、中医临床及中药中成药研究生产的迫切需要,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的关怀支持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中医方剂研究学术讨论会”,以检阅中医方剂研究的成绩,讨论方剂研究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存在的问题。会议于1990年11月3日至6日在桂林市召开。来自23个省市的188位从事方剂研究的药理、临床、教学以及植化、制剂人员及5个中医药期刊编辑部出席了会议,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司领导同志莅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0余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第3版)》中治疗不寐的中成药,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成药上传至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依据计算平台的计算方法,分析药物的频次、药性、药味等。将符合的中成药处方纳入分析后,结果显示筛选出治疗不寐的中成药184个处方,采用中药325味,325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为1696次,其中,中药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五味子、茯苓、酸枣仁等。统计分析:其中核心药物组合共有27组,药物关联有11组,核心药组中两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为“茯苓配伍远志”,三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茯苓-酸枣仁-远志”。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多用甘苦,药物归经多以心肝肾经,补虚药在药物功效中使用最多。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治疗不寐的结构多为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两个中药方剂加减。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水、醇工艺过程存在着与传统炮制相类似的理化环境和作用,加热时间的不同必然产生与汤剂 的差异,提取溶媒的改变导致化学组成巨变,引起中成药药性的改变。作者认为现有中成药生产工艺难以体现中药原方剂的方旨,提出采用现代技术分离单味中药的有效组分,以汤剂为参照,进行中成药方剂组成和剂量重组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