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12例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血钾平均(2.07±0.69)mmol/L,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合并其他心律失常4例。结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致房室传导阻滞与血钾浓度无明显关系,补钾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邱里  何庆 《四川医学》2006,27(9):912-913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平均血钾(2.53±0.36)mmol/L,其中钾离子轻度降低11例,中度降低14例,重度降低17例;肌力下降36例;腱反射减弱34例,亢进5例;U波出现23例;T波低平或ST段压低22例;P-R间期延长7例;心率减慢1例;血清酶学改变17例。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各年龄组低钾程度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和低钾程度并不平行,其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补钾。  相似文献   

3.
李洁  张萍  谢勇  陈洪  冯芹  王淳 《四川医学》2013,34(1):46-48
目的 探讨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并对其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40例低钾周瘫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诊治经过和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18例,22例(57.5%)发作有明确的诱因,均行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其中血钾<2.0mmol/L者17例(42.5%),2.0~3.0mmol/L者19例(47.5%),>3.0mmol/L者仅4例(10.0%);ECG检查异常者17例(42.5%).本组患者中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者共36例(90.0%),40例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予补钾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日为(3.3±1.9)d,平均住院费用为(1503.3±811.7)元.结论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既能保证系统全面的病因学搜索,又能安全、有效、及时地救治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海涛  何建明 《广西医学》2007,29(2):257-258
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弛缓性肌无力或麻痹发作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按发作时血清钾含量的变化可分为正常血钾型、低钾型和高钾型三种,国内以低钾型多见。现将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30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曾用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并非少见。1993年5月~1999年2月,我院共收治27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现予分析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例,女5例;年龄17~56岁。8例为首次发作,19例有反复发作史,其中12例发作3次以上,7例发作2次,起病至就诊时间均在24 h以内。 1.2 发病诱因 剧烈运动或劳累11例,饮酒5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高糖饮食2例,注射葡萄糖、腹泻、受凉各1例,其他因素2例。夜间睡眠中或凌晨睡醒后发作23例。 1.3 临床表现 均为急性发生的四肢无力,双下肢尤为显著。双上肢肌力:0~Ⅰ级10例,Ⅱ~Ⅲ级13例,Ⅳ~Ⅴ级4例。双下肢肌力:0~Ⅰ级18例,Ⅱ级7例,Ⅲ级2例。伴口渴8例,肢体肌肉酸痛5例,四肢麻木4例,心悸、胸闷7例,恶心2例,头晕4例,肢体颤抖1例,呼吸困难2例。近期消瘦、怕热、多汗者5例。全部病例均无深浅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腱反射均明显减弱或消失,病理征均阴性。 1.4 实验室检查 血清钾1.5~2.0 mmol/L 10例,2.1~3.0 mmol/L 14例,3.1~3.5 mmol/L 3例。5例T3、T4、TSH结果支持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1例血、尿醛固酮明显增高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部分低钾患者伴低血镁。心电图检查23例,其中正常者3例,余20例均呈低钾改变。 1.5 诊断分型 原发性周期性瘫痪21例,其中家族性4例,散发17例。5例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1例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方法收集和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的甲亢合并周期性瘫痪病例18例的临床资料。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血钾测定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18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呈发作性、对称性软瘫,其中双下肢瘫痪12例,四肢瘫痪6例,且下肢重于上肢,发作时化验血钾均低于正常,平均(2.8±0.35)mmol/L,18例中仅5例有轻度甲亢高代谢表现,余无症状。18例患者均化验了甲功,其结果范围:血T3:(267±26.4)μg/dl,T4:(17.8±2.4)μg/dl,FT3:(1264.9±240.6)pg/dl,FT4:(214.5±2.2)ng/dl,均高于正常,TSH:(0.03±0.027)μIU/ml,低于正常。经补钾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后周期性瘫痪缓解。结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以青壮年男性多发,补钾治疗有效,合理的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是终止发作及防止复发的关键,采取根治甲亢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联合应用血钾血钠和尿钾尿钠的综合指数(SUSPUP指数和SUSPPUP指数)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杳中的作用.方法 对39例PA患者、2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58名健康者进行立位1 h醛固酮浓度(PAC)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钾、血钠、24 h尿钾和24 h尿钠的检测,计算出血钠/血钾、SUSPUP指数(血钠与尿钠的比值除以血钾与尿钾的比值)、SUSPPUP指数(血钠与尿钠的比值除以血钾平方与尿钾的比值)和PAC/PRA比值(Aaa),比较3组人群中以上指标的差异.构建和比较血钠/血钾、SUSPUP、SUSPPUP、PAC和ARR对诊断PA的ROC曲线.结果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钾和尿钠水平均低于健康者,而血钠水平则高于健康者.PA患者[(3.3±0.6)mmol/L]较健康者[(4.14±0.39)mmol/L]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0.5)mmol/L]具有更低水平的血钾;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者比较,PA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的血钠[(141.7±2.7)mmol/L比(140.2±2.3)mmol/L比(139.6 ±2.1)mmol/L]和尿钾[(74 ±41)mmol/24 h比(36±17)mmol/24 h比(36±16)mmol/24 h]以及更高水平的SUSPUP(在PA、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者分别为27±13、12±9、9±4)和SUSPPUP指数(分别为9.0±6.4、3.3±2.8、2.1±1.1)mmol/L.(2)SUSPUP、SUSPPU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和0.840,与PAC相当(0.875),但低于ARR(0.991).SUSPUP的最佳切点为14.4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1.58%和75.56%;SUSPPUP的最佳切点为4.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1.58%和80.00%.结论 SUSPUP和SUSPPUP也可以作为PA筛查的辅助指标,诊断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比较原发性低钾周期性麻痹与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两组患者的异同点。方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44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组和甲状腺毒症继发组各22例, 两组患者共同的特点: (1)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2)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肢体活动障碍和乏力, 大部分病例以反复多次发作为主; (3)部分病例(40.9% ~ 68.2%)发病有明显诱因, 诱因以饱餐、喝甜饮料和剧烈运动最常见; (4)发病时, 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5)原发组与甲状腺毒症继发组分别有20%和25%的患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 补钾治疗后较快恢复正常, 乳酸脱氢酶及α羟基丁酸脱氢酶均正常; (6)补钾剂量与发病时血钾水平无相关性。两组患者的不同点主要表现为: (1) 甲状腺毒症继发组患者有高代谢症状, 甲状腺功能提示T3、T4升高和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 原发组患者无此类症状, 其甲状腺功能正常; (2)甲状腺毒症继发组血钾水平显著低于原发组[(2.25±0.67) vs (2.78±0.49)mmol/L, P=0.007]; (3)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较原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补钾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反跳性高钾血症。结论: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有其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及时补钾治疗预后较好。补钾时不能仅根据发病时血钾水平决定补钾剂量, 应密切监测血钾水平。甲状腺毒症继发周期性麻痹在补钾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反跳性高钾血症, 在补钾治疗时应当密切监测血钾, 并积极根治甲状腺毒症。  相似文献   

9.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的迟缓性肌无力或瘫痪为特点的一组肌肉疾病,发作时多伴有血钾水平降低,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周,间歇期完全正常.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钙通道病,可为家庭性也可散发,部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例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5年 12月共收治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4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晓云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121-1121
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ysis)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低血钾性、高血钾性、正常血钾性,以低血钾性最为常见(下称低钾麻痹),发病时病人肌无力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发作时血清钾常低于3.5mmol/L,低钾麻痹部分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部分与甲状腺功能亢进(下称甲亢)有关,补钾为本病主要治疗措施^[1].我科自1998年2月至2003年9月收治36例低钾麻痹患者,先就其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e period paralysis,HOPP)患者的临床及骨骼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做骨骼肌活检的HOPP患者20例,均行血钾、肌酸激酶、心电图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20例患者中,原发性HOPP组1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HOPP组(TPP组)4例。TPP组的起病年龄较原发性HOPP组晚,(42.75±9.36)岁135(24.81±5.49)岁(P〈0.01);原发性HOPP组与TPP组分别有43.75%(7/16)和25.00%(1/4)的患者存在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异常增高;2组患者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士0.30)mmol/L125(2.58±0.13)mmol/L);20例患者中,有8例(40.00%)骨骼肌活检见肌纤维胞浆中存在典型“管聚集”现象,其中原发性HOPP组7例,TPP组1例。结论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管聚集”的发病率为40.00%,8例患者存在肌纤维网结构紊乱、“管聚集”现象,原发性HOPP组“管聚集”现象较TPP组更常见;原发性HOPP组发病年龄较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内酯在重度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1例重度低钾型周期瘫痪患者随机分两组 ,在静脉常规补钾基础上 ,螺内酯治疗组予 80mg螺内酯一次口服 ,分析 1 2小时血清钾浓度及临床症状。结果 螺内酯组有效率 93 .5 %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 80 .0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螺内酯治疗重度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安全有效 ,可作为重度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伴有CK水平升高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观察其血清CK水平与低血钾的关系。结果 26例患者的CK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钾水平最低者(钾浓度〈2.0mmol/L)CK水平升高最为明显。总体上CK水平与血清钾浓度呈负相关。结论部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确实可伴有血清CK水平的升高,特别以重度低血钾者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血清肌酶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HOP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血清肌酶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 78例HOPP患者肌酶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肌酸激酶(CK)升高最显著,肌酸激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的患者分别65例(83.3%)和51例(65.4%)。肌酶升高的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血清肌酶各项指标普遍升高且呈一定规律性,是反映低钾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是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征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5.
方明 《中外医疗》2016,(27):128-13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应用阿托伐他汀(Ato)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TI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联合Ato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总胆固醇(TG)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较对照组的76.74%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LDL及TC水平分别为(1.92±0.57)、(3.49±0.52)、(5.12±0.62)mmol/L,对照组依次为(2.58±0.61)、(4.25±0.57)、(5.47±0.59)mmol/L,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应用Ato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更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三餐前进食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FB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9.57±3.24) mmol/L vs(9.54±2.68)mmol/L,t=0.526]、2 hP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5.43±3.58)mmol/L vs(15.54±2.52)mmol/L,t=-0.632]和HbA1c[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54±1.25)% vs(10.48±1.32)%,t=0.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78±2.15)mmol/L vs(5.43±1.64)mmol/L,t=0.3.423]、2 hP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1.36±2.46)mmol/L vs(9.23±1.54)mmol/L,t=3.695]和HbA1c[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65±1.54)%vs(6.23±1.63)%,t=3.452]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6.24±1.43)d和低血糖发生率(5.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56±2.14)d、(18.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2,χ2=3.446,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临床脂肪肝诊断准确度,探究血清学、肝功指标水平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48名经诊断为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48名入院健康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对脂肪肝患者与正常者血清学、肝功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AST (314.25±23.28﹚U/L、ALT (307.46±18.56﹚U/L、ALB/GLB (5.14±0.82﹚、STB (56.14±17.23﹚μmol/L、TP (117.5±13.65﹚U/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ST(49.67±5.38﹚U/L、ALT(39.85±5.24﹚U/L、ALB/GLB(1.47±0.45﹚、STB(11.85±4.76﹚μmol/L、TP (69.72±3.27﹚g/L,P<0.05;观察组 LDL-C (3.86±0.86﹚mmol/L、TC (6.47±0.28﹚mmol/L、TG (2.85±0.32﹚mmol/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DL-C(2.61±0.24﹚mmol/L、TC(5.08±0.19﹚mmol/L、TG(1.97±0.38﹚mmol/L,P<0.05,观察组HDL-C(1.82±0.56﹚mmol/L水平与对照组(1.71±0.32﹚mmol/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肝功指标水平临床对脂肪肝患者诊断,准确性高能有效反应患者肝脏是否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钾-肌酐比值对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PP)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择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64例,根据病因分为原发组、继发组和甲亢组,健康志愿者25名作为对照组。测定血/尿钾浓度和肌酐,根据其结果计算尿钾-肌酐比值,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原发组尿钾-肌酐比值为1.08±0.45,继发组为2.18±1.78,甲亢组为1.16±0.75,正常对照组为6.40±5.05,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钾-肌酐比值是早期诊断HPP的有益指标,继而指导补钾治疗,避免治疗后出现反跳性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血清肌酶学的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其血清肌酸激酶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56例HOPP患者肌酶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肌酸激酶(CK)升高最为多见且最显著。56例患者中40例(71.4%)CK升高,CK最高为10317U/L,达正常的50倍以上,CK升高的程度与血钾改变的程度呈负关系,CK升高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血清肌酶升高是HOPP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