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及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身麻醉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A组)和单纯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半小时(T0)、手术开始2h(T1)、术后24h(T2)、术后96h(T3)各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56+)的数量。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并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在T1、T2时与T0比较均有下降(均P<0.05),T2时A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回升幅度大于B组(均P<0.05),T3时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继续有所恢复,A组恢复较快,接近T0时水平明显快于B组(P<0.05);2组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镇痛期间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低于B组(36.67%)(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胃癌患者术中、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下降的程度,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5 ml);C组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2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于麻醉前、手术中2 h及术后24 h、48 h等4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水平。结果:2组患者麻醉前CD4+、CD8+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4+、CD4+/CD8+水平于术中2 h、术毕24、48 h均较麻醉前降低(P0.01);与C组比较,P组CD4+在术毕24 h和48 h、CD4+/CD8+在术中2 h、术毕24、48 h均高于C组(P0.05~P0.01);与麻醉前比较,2组术毕24、48 h Th1与Th1/Th2比值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P0.01),而Th2则均升高(P0.05和P0.01);P组Th1/Th2比值在术毕24、48 h均明显高于C组(P0.05和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以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幅度与抑制Th1/Th2平衡趋向于Th2免疫反应的方式,减轻肿瘤患者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不同给药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5~69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常规镇痛组(B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吸入七氟烷,间断给予舒芬太尼或维库溴铵维持麻醉。A组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首剂帕瑞昔布钠40 mg,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间隔12 h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首剂帕瑞昔布钠40 mg,间隔12 h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两组患者均采用吗啡患者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 h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 h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减少,术后24 h吗啡用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吗啡多模式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可减少吗啡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26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F组,n=13)和舒芬太尼镇痛组(S组,n=13).两组患者都接受相同的气管插管、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分别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和单纯舒芬太尼行静脉术后镇痛,采用VAS镇痛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并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4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CD16+、CD56+/CD3-)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CD3+、CD4+淋巴细胞在术毕、术后4 h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48 h有所恢复;CD8+细胞各时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NK细胞在s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均低于术前(P<0.05),而F组患者在术毕及术后4 h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48 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和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镇痛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前者更有利于食管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组为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T组为术前15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00mg.观察两组患者于术后2、4、8、12和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2h各种副作用,并分别于术前30 min(T0)、术毕即刻(T1)、术后12h(T2)、术后24 h(T3)4个时间点,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水平及CD4+/CD8+比值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IL-6和IL-10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没有显著性(P>0.05);T组的恶心呕吐率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在T0时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水平及CD4+/CD8+比值及IL-6、IL-10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点P组CD4+水平明显高于T组患者(P<0.05),而CD8+含量明显低于T组患者(P<0.05);两组T1、T2和T3的CD4+/CD8+比值较T0均下降,但P组在T1和T2时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组(P<0.05).在T2和T3时点,IL-6T组明显高于P组,IL-10T组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吗啡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n=20)和地佐辛组(D组,n=20)。术毕前10min,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M组静脉注射吗啡0.1mg/kg,麻醉清醒后连接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分别行吗啡和地佐辛术后镇痛。术后随访观察、记录两组病人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12h(T1)、术后24h(T2)、术后48h(T3)采集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病人各时间点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组(χ2=5.584,P<0.05)。与T0相比,M组病人T1~T3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F=4.968~23.477,P<0.05),D组病人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在T1、T2时点明显降低(F=5.948~9.010,P<0.05),在T3点已经恢复至T0水平;D组病人T1~T3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M组(t=2.154~2.512,P<0.05);两组各时点CD8+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佐辛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抑制作用比吗啡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合适的术后镇痛药物。方法 60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佐辛组,均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两组术毕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吗啡0.1 mg/kg(对照组)和地佐辛0.1 mg/kg(地佐辛组),麻醉清醒后连接PICA泵,泵注药物分别为吗啡1mg/kg(对照组)和地佐辛0.8mg/kg(地佐辛组)+氟哌利多5mg,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2h、24h和48hC-反应蛋白(CRP)和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CRP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术后各时点地佐辛组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术后各时点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NK细胞术后12 h时点明显降低(P<0.05),地佐辛组术后12h时点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各时点地佐辛组CD3+、CD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时点地佐辛组CD4+/CD8+和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免疫抑制,有利于减少患者癌细胞的扩散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林光燕 《海南医学》2012,23(8):41-4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鞘内注射吗啡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不哺乳产妇90例,随机分A、B、C三组,A组鞘内注射吗啡0.5 mg,术毕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钠40 mg,12 h后再次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钠40 mg,B、C两组分别鞘内单次注射吗啡0.5 mg、0.9 mg,观察三组患者术后8 h、12 h、24 h、36 h、48 h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镇痛效果与C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中,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复合帕瑞昔布钠能增强其镇痛作用,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口浸润麻醉复合帕瑞昔布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月收住的的74例ASA Ⅰ~Ⅱ级择期LC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实验组术毕前15min帕瑞昔布40mg静注,手术结束时切口复合浸润0.25%布比卡因10ml;对照组术毕前15min静注帕瑞昔布40mg.使用视学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术毕即刻及术后4h、8h、12h相同时间点VAS评分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切口浸润麻醉帕瑞昔布能有效地缓解LC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佐辛注射液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5例对照组患者全麻同时给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45例观察组患者加用地佐辛镇痛。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及自控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术后血T细胞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自控麻药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毕、术后1d以及术后3d时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麻醉可有效缓解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镇痛麻醉药用量,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陈农 《浙江医学》2002,24(10):579-580,583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方法及MTT法检测45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NK细胞的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率 ,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手术前NK细胞活性、CD3 +和CD4+细胞阳性率及CD4+/CD 8+比值均明显下降(均P<0.01) ,CD8+细胞阳性率升高(P<0.01)。术后28d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与手术前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消长有密切关系。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率可作为疗效评定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在体外循环(ECC)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ECC瓣膜置换术RHD患者(RHD组,其中单瓣组15例,双瓣组13例)和2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对照组)术前、术毕及术后第1、3、5、8天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NK细胞(CD3-/CD16+56+)、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 RHD组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CD3+、CD4+、CD4+/CD8+、NK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CD8+、CD3+CD4-CD8-计数明显升高(P<0.05)。双瓣组的上述指标波动明显大于单瓣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RHD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T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而CD8+和CD3+CD4-CD8-计数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NK细胞在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ECC瓣膜置换术可使RH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87 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 =43)和复合组(n =44),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复合组患者则在全身麻醉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24 和48 h时VAS 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 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输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0)、气管拔管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监测静脉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 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复合组患者术后2 和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复合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和地佐辛输注量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与T0 时比较,两组患者T1~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2~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2 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 组,n=36) 和对照组(C 组,n=36).U 组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将乌司他丁20 万U 溶于0.9% 氯化钠注射液20ml 缓慢静脉推注,若手术时间>2h,则相同剂量追加1 次.C 组应用等量0.9% 氯化钠注射液.术前24h(T0)、手术90min(T1)、术后1d(T2)、3d(T3)、7d(T4) 采集血样,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 细胞亚群含量及NK 细胞含量.结果 术前两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T1、T2 和T3 时点C 组CD3+、CD4+、CD4+/CD8+ 以及NK 细胞含量较术前下降,CD8+ 较术前上升(P<0.05 或P<0.01),T4 时点除CD8+,CD4+/CD8+ 外,其他指标恢复到术前水平.U 组T1 时点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T2、T3和T4 时点CD3+、CD4+、CD4+/CD8+ 以及NK 细胞含量较术前上升,CD8+ 较术前下降(P<0.05 或P<0.01).术后两组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 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乌司他丁能促进T 细胞亚群恢复,对细胞免疫具有保护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及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在我院行胃癌手术的患者74例,根据患者使用药物不同分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组(研究组)和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及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差异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h、术后8h、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视觉模糊评分(VAS)量表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4h、12h和24h研究组的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4h,研究组的CD3、CD4和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对胃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水平,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对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月11月择期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阻滞组(实验组)和切口局部浸润阻滞组(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患者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前外侧路腰方肌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 L,对照组则全麻诱导后切口部位0.375%罗哌卡因40 m L进行局部浸润阻滞。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丙泊酚输注总量、有效镇痛时间、术后每12小时舒芬太尼输注量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2、6、12、24、36、48 h)静息VAS评分。于麻醉前30 min(T0)、术后2 h(T1)、术后1 d(T2)和术后3 d(T3)抽取静脉血1 m 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有效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术后0~12 h和12~24 h时间段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后6 h和12 h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3+、CD4+、CD4+/CD8+在T2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T1和T2时两组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T0(P0.05);T2时对照组CD8+明显低于T0(P0.05)。结论双侧腰方肌阻滞可以明显改善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应激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王绍林  张鹏  殷骏  俞蕾  张进  刘小彬 《安徽医学》2011,32(2):185-187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帕瑞昔布钠是否可以抑制持续大剂量输注瑞芬太尼后引起的术后痛觉过敏.方法 选择在瑞芬太尼复合静脉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ASA I-Ⅱ级,年龄21~63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4组(n=20),氯胺酮组(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氯胺酮+帕瑞昔布钠组(C组),安慰剂组(D组...  相似文献   

19.
鞘内泵入吗啡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鞘内泵入不同剂量的吗啡对甲醛炎性疼痛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3个不同剂量吗啡组(M组),分别为10μg/h(M1),5μg/h(M2),2.5μg/h(M3),每组8只。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Alzet泵持续泵入吗啡、生理盐水。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7d后采用疼痛加权评分(PIS)评价吗啡镇痛效应,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NK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型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1,M2,M3组在甲醛炎性疼痛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P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有量效关系,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泵入吗啡7d后M1,M2,M3组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水平和NK细胞活性降低(P<0.05);CD3+, CD3+CD4+,CD3+CD8+数量及百分率降低,CD4+/ CD8+降低,CD161+数量及百分率降低(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对炎性疼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泵入不同剂量吗啡(10μg/h,5μg/h,2.5μg/h)均可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免疫抑制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