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脉压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10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老年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n=40)和老年高血压不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组(n=61)。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前列腺超声检查。结果 BPH组脉压高于非BPH组(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脉压与前列腺体积具有相关性(r=0.184,P=0.03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前列腺体积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A组(n=42)和B组(n=42),A组患者使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B组患者使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均改善,且B组的改善幅度大于A组(P均<0.05)。手术后24h,两组患者的IL-6、CRP均增高,且A组的增高幅度大于B组(P均<0.05)。结论:利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可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抑制手术后血清IL-6、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口服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组(A组,n=46)和口服药物组(B组,n=40)。分别观察两组治疗1年后疗效与并发症,分别测定1年前后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urine volume,PRV)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治疗前Qmax、PRV、IPSS、QOL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两组比较,A组疗效及并发症,最大尿流率、IPSS及QOL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较口服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膀胱梗阻,降低尿路感染及尿潴留风险,延缓膀胱收缩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关系.方法 选取205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分别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分为BPH非高血压组(A1组,n=115)和BPH合并高血压组(A2组,n=90)、BPH非高血糖组(B1组,n=169)和BPH合并高血糖组(B2组,n=36)、BPH非肥胖组(C1组,n=142)和BPH合并肥胖组(C2组,n=63)、BPH非血脂异常组(D1组,n=151)和BPH合并血脂异常组(D2组,n=54),再分别进行两组间回顾性对比分析;最后进一步分析前列腺体积(PV)分别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H分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与单纯性BPH患者相比,PV增大[(66.21±20.78) mL vs(56.79±29.31) mL、(68.98±27.67) mL vs(59.20±21.02) mL、(67.01±18.98) mL vs(58.45±23.6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血压分级与PV呈正相关(rs=0.321,P<0.05);同样SBP、DBP、FBG、BMI、血清总PSA(t-PSA)和血清游离PSA(f-PSA)与PV呈正相关(r=0.229,P<0.05;r=0.188,P<0.05;r =0.180,P<0.05;r =0.311,P<0.05;r =0.161,P<0.05;r =0.161,P<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可能分别是促发BPH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体重可作为预防前列腺增生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例BPH患者分为2组,其中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A组)45例,单纯 BPH组(B组)55例。A组内再根据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程的长短分小组。对A、B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P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尿潴留次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年龄、IPSS评分、PV和尿潴留次数均大于B组(P<0.05~P<0.01)。A组中收缩压>160 mmHg组的年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90~110 mmHg及舒张压>110 mmHg组的PV和尿潴留次数均大于B组(P<0.05~P<0.01);高血压病程>20年组的发病年龄、IPSS评分和尿潴留次数均大于高血压病程<10年组与病程10~20年组(P<0.05~P<0.01)。结论:高血压可能会对BPH的发生及临床进展产生影响,及早地控制和改善高血压,有利于减轻BPH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6.
张晋  唐玉分  李珅 《医学综述》2014,(7):1283-1285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单纯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异同。方法本研究标本取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在单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在单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前列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VEGF的表达在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强,统计显示VEGF在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组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纯前列腺增生(u=3.3212,P<0.05)。结论 VEGF在合并高血压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高血压可能通过参与改变VEGF的表达而影响促进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和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两种联合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项目,本地区纳入的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符合代谢综合征的共102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终点评估临床试验方法,观察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加复方阿米洛利组(含阿米洛利1.25 mg,氢氯噻嗪12.5 mg,A组,n=46)和小剂量氨氯地平(2.5 mg/d)加替米沙坦组(40 mg/d,B组,n=56)1年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1年时,血压达标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9.3%和78.3%(P=0.002)。B组降压作用优于A组,1年时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3.1±7.4)mm Hg和(9.5±9.9)mm Hg(P=0.047)。结论低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内突出程度的超声测定对手术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经腹超声测定的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分为A组(IPP5 mm)和B组(IPP5 mm)。比较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B组患者最大尿流率略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内突出程度可以用来预测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挑选68-84岁临床B超确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入选的315例患者中,高血压病超过10年合并前列腺增生者168例,高血压病史低于10年者46例,无高血压者101例.高血压病史超过10年的前列腺体积均数大于高血压病史少于10年及无高血压病史患者的前列腺体积.结论 高血压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高血压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与病程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各63例。A组患者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B组患者采取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结果:A组尿失禁发生率(20.63%)较B组(7.94%)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不同试管婴儿技术的相关性及妊娠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试管婴儿技术受孕的546例不孕症病人的研究资料,依据受精方式将入选病人分为A组313例(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B组233例(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依据胚胎转移周期分为C组370例(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和D组176例(冷冻周期胚胎移植);比较各组之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情况。 结果 546例中,妊娠期高血压24例,子痫前期28例,子痫0例。A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2.66%,低于B组的6.87%(P < 0.05),2组子痫前期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在A组与B组间、C组与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不孕症病人中,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会增加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移植胚胎是否新鲜无关。  相似文献   

12.
韩英  黄朴忠  靖涛  栾澜  芦珊  向东贤  丁栗 《中外医疗》2016,(26):118-120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降压药物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后患者的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方法在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口服的降压药物类型分成两组,A组57例患者服用缬沙坦,B组63例患者服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13.8±7.6)mmHg、(72.4±7.3)mmHg;B组为(111.2±8.2)mmHg、(70.2±8.4)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hs-CRP、baPWV分别为(8.4±0.7)mg/L、(9.5±1.1)m/s;B组为(7.0±0.5)mg/L、(7.2±1.0)m/s;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能在取得满意降压效果的情况下改善动脉僵硬度,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间在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病科和云南省精神病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昆明汉族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患者(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组)98例,同期选择昆明汉族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组)100例和老年健康人(老年对照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COMT基因1947位点的多态性分布频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组COMT 1947位点AA、AG基因型频率(28.57%、51.02%)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19.00%、39.00%,P<0.01).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组携带A等位基因的频率(54.08%)较老年对照组高(38.50%,P<0.01).携带A等位基因人群发生高血压并抑郁症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881倍(OR=1.881,95%CI:1.261~2.807,P<0.01);老年高血压组与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组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A与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抑郁组携带A等位基因的频率(54.08%)较老年高血压组(42.50%)高,且携带A等位基因人群发生抑郁症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593倍(OR=1.593,95% CI:1.071~2.37,P<0.01).结论 COM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的发生相关,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COMT基因1947位点基因型,可以作为预测抑郁症发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林虹  王风  林英忠  王虹  覃丽萍 《医学综述》2006,12(21):F0002-F0002,F0003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将135例AMI患者按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53例、非休克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病死率。结果休克组有高血压病、年龄>70岁患者显著增多;冠脉多支病变明显高于非休克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多于非休克组;并发急性肺水肿、肺炎、早期急性肾衰竭多;但两组近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以高龄、高血压患者及冠脉多支病变多见,易并发急性肺水肿、肺炎、早期急性肾衰竭,尽早应用IABP及血运重建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徐慕丹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48-1349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在1~2级且血尿酸在(420~520)μmol/L之间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氯沙坦组(50mg/d)60例,福辛普利组(150mg/d)50例,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药物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6.0%;氯沙坦与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氯沙坦组治疗前后高尿酸水平比较,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福辛普利组则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氯沙坦不但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对高尿酸血症也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作为高血压并高尿酸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及临床特征。方法:把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A、B两组,合并高血压病人71例归入A组,无高血压病人79例归入B组,对比两组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A组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慢性心肌缺血史者及女性患者的比例均较B组高(P〈0.05~0.01);AMI于饱餐后发病者,A组多于B组(P〈0.01),因劳累诱发者,A组少于B组(P〈0.05);A组无痛性AMI者较B组多(P〈0.05),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与室颤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0.01)。结论: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期孕妇动态血压监测及妊娠结局的追踪,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中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妊娠孕妇200例,孕20~24周,当时无合并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并追踪其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妊娠中期孕妇中发现白衣型高血压70例,追踪妊娠结局正常血压组89例,妊娠高血压组23例,原发型高血压组18例。对后3组孕妇妊娠中期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dSBP)及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正常血压、妊娠高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妊娠高血压组夜间平均舒张压似有升高的趋势。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孕妇24h血压昼夜节律进行了比较,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中期单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预防无明确意义。对结果可疑及高危人群应定期重复监测可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母儿预后;对妊娠中期孕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早期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可增加正常分娩率,促进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左室肥厚、舒张功能减娼及心脏事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85例脑出血患者,分成A组56例,合并高血压;B组29例,无高血压。2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及心功能有关数据;记录脑疝、心脏事件及死亡例数,2组分析比较。结果A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显著高于B组(P〈0.01),收缩功能减退较B组明显,但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A组心脏事件39例(39/56,69.6%),死亡18例,B组心脏事件仅5例(5/29,17.2%),死亡3例,2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P〈0.01)。结论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导致心脏事件增多,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严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