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髋关节滑膜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回顾性总结我院5年来经MRI诊断12例髋关节滑膜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关节积液12例、滑膜增厚6例、关节囊周围筋膜渗出2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论:MRI能清晰地显示关节的解剖结构,通过MRI检查能及时发现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肘关节周围滑液囊病变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检查对肘关节周围滑液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疑似肘关节周围滑液囊病变患者的肘关节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滑液囊是否增大及增大的滑液囊的大小、形态、囊壁及囊内回声等特征,并与对侧关节对比。结果鹰嘴皮下滑液囊病变19例,肱三头肌腱下囊病变2例,肱桡滑液囊病变5例。结论超声对肘关节周围滑液囊病变的诊断简便、快捷,同时还可对肘关节周围肌腱附着点病变及关节囊内病变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术前诊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PVN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及CT检查,分析所有病例患者术前MRI及CT影像表现,以评估MRI在PVNS术前中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MRI对PVNS的检出率均较CT的检出率显著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弥漫型、局限型例数分别为46、4例,均可见大小不一的关节积液,呈长T1、T2信号;46例弥漫型可见患者关节囊壁滑膜不同程度增厚,且伴有多发大小不一软组织结节;其中膝关节(2例)和踝部小关节(2例)为局限型,表现为局部单一类圆形及不规则型结节;而增厚滑膜及其结节表现为T1WI低或等信号,T2WI低信号并夹杂低高混杂信号,滑膜呈不同程度增厚,其中18例髌上囊滑膜边缘表现为波浪状改变,7例髌下脂肪囊表现为结节状及条状异常信号,5例前后交叉韧带区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影;30例以关节面骨质凹陷缺损为主要表现,而其信号与滑膜相同;46例关节邻近骨髓内提示反应性水肿信号,并呈片状不规则及T2加权高信号,4例增强扫描可见增厚滑膜及明显强化的结节。结论 MRI在PVNS术前诊断中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MRI可作为PVNS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MRI在滑膜软骨瘤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滑膜软骨瘤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及MRI影像资料,并与Milgram病理分期对照,其中膝关节7例,髋关节5例,肘关节、肩关节及踝关节各1例.[结果] 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为滑膜增厚、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积液和关节退行性改变.不同时期的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不尽相同,Milgram Ⅰ期患者X线平片阴性,MRI显示滑膜的结节状增厚和软骨化生倾向;MilgramⅡ、Ⅲ期的患者除滑膜增厚外,关节内游离体表现为软骨结节和骨性结节,结节表面可有强化.[结论]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多关节内游离体和滑膜病变的信息,对于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分期提供帮助,特别是对X线检查阴性的Milgram Ⅰ期病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列锐锋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2):67-69,封2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膝关节PVNS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PVNS中,弥漫型者22例,局限型者5例。所有弥漫型PVNS患者均表现为滑膜呈绒毛状或结节状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及PDW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滑膜明显强化。膝关节周围脂肪垫区、髌上囊及腘窝可见大小不等软组织结节影。增厚滑膜及结节内见条片状或点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无明显强化。9例伴有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前后交叉韧带受累1例。所有患者见不同程度关节积液。局限型者表现为关节腔内单发的软组织肿块,伴关节积液。结论膝关节PVNS具有较特征的MRI表现,MRI是诊断PVN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肩关节结核的CT、MRI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肩关节结核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例骨型肩关节结核伴滑膜结核,CT表现为肩关节间隙变窄,肱骨头变形及骨质破坏并累及肩胛盂,破坏边缘伴骨质硬化,肩关节周围及腋窝软组织肿胀、密度减低,伴散在死骨形成;其MRI表现为肩膀关节间隙变窄,肱骨头变形,其内骨质破坏异常信号,周围软组织肿胀及信号异常关节囊积液.2例滑膜型肩关节结核,CT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伴单个或多个囊性低密度影,可相互沟通;MRI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单发或多发囊性长T1长T2信号.结论 CT、MRI检查可提高肩关节结核诊断的准确率,在诊断肩关节结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扫描对右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诊断的44例右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MRI扫描影像资料,并对患者的MRI影像特征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4例患者MRI检查有38例患者表现为关节内游离体,6例表现为滑膜明显增生呈结节状,并可见滑膜内结节信号略低。44例患者均可见程度不同的滑膜增厚及量不等的关节积液。结论 MRI扫描在对右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过程中,能清楚地显示出骨软骨瘤的形态、大小,还能够显示有无滑膜增厚及关节积液,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瘤病63例,其中51例行X线检查,24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行X线、CT、MRI检查者16例。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 63例中,58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位于关节囊内,3例位于关节囊外,2例关节囊内、外均有;X线及CT表现为大小不一、数目不等、形态相似的圆形或卵圆形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典型者呈"铺路石"样分布,15例继发骨性关节炎;MRI检查中,18例表现为关节滑膜肥厚,12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于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7例游离体中央在T1WI上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PDWI上呈低信号,5例病变关节内游离体于T1WI上呈肌肉样中等信号,T2WI上呈软骨样略高信号;3例仅表现为关节的滑膜肥厚,未见明显的游离体或悬垂体形成。增强扫描,5例肥厚的关节滑膜明显强化,4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边缘呈环形强化,2例游离体呈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软骨瘤病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尤其当游离体钙化或骨化时影像表现更典型,X线、CT及MRI三者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膝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对14例膝关节疼痛患者28个膝关节进行双膝关节检查,观察滑膜、积液、骨侵蚀及关节病变区域血流情况.结果 23个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炎表现,即滑膜增厚、关节囊积液伴或不伴软骨侵蚀;5个膝关节无异常表现.结论高频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在诊断膝关节病变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分析12例PVN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CT、MRI常规检查,均进行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X线表现:所有12例PVNS患者,病变邻近骨质无明显骨质疏松,无骨膜反应,钙化者少见。4例关节内外出现致密性结节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2例关节病变者仅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面完整,间隙不等宽。6例关节边缘部分侵蚀破坏,呈表浅性缺损或类圆形不规则缺损。②CT表现:12例PVNS患者中,8例表现为腔内软组织结节影及滑膜囊增厚,可见增生的滑膜结节及关节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2例胫骨平台破坏,1例髋臼边缘破坏,1例肩关节边缘骨侵蚀,所有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环。③MRI表现:12例PVNS患者病变部位均见增生肥厚滑膜,T1WI呈中等或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稍高信号,可见多发散在结节,其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呈长T1短T2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关节腔内均见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在脂肪抑制序列中尤为明显,呈T2WI高信号。结论 PVNS的MRI表现较CT、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准确显示PVNS病变范围和程度,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的11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CT及MRI征象,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的PVNS患者11例(男 5例,女 6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其中2例患者除MRI检查外另行CT检查以期了解病变周围骨质情况.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MRI信号改变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PVNS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年龄为30~40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典型PVNS由于病变内含有顺磁性的含铁血黄素颗粒而在T1WI/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关节滑膜明显增厚,关节内尤其髌上囊积液;不典型PVNS病变内特征性含铁血黄素颗粒未见明显显示,仅表现为滑膜增生及关节积液;部分PVNS周边可见相邻关节骨质受侵蚀,骨髓水肿,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PVNS在CT上表现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相邻骨质可受侵蚀,但无明显特异性.结论 MRI 对PVNS有较大的诊断价值,除个别不典型的病例外,基本上术前可以确诊;CT检查能够确定病变对周边骨质的浸润情况.术前进行关节腔穿刺,可以明显提高该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59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例,回顾分析其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结果:X线发现42例骶髂关节可疑异常,CT发现53例表现异常,59例患者MRI表现均有异常,检出病例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X线和CT的主要表现为:局部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关节面欠光滑和毛刺感。MRI主要表现为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增强扫描可显示滑膜、关节软骨及关节韧带呈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最为基本,但诊断意义有限;CT对分级较为客观,且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病变情况;MRI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临床,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骶髂关节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涌  曾阳东 《广西医学》2009,31(4):482-48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对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行骨盆X平片及双侧骶髂关节MR扫描,对比分析X线、MRI扫描征象。结果23例AS患者中X线检出率52.2%,MRI检出率87.0%。Ⅰ-Ⅱ级患者MRI可见关节软骨增厚、信号异常,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Ⅲ-Ⅳ级患者除有Ⅰ-Ⅱ级的表现之外,还可见大范围的骨质硬化、骨髓内脂肪沉积。Ⅰ-Ⅱ级病变MRI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Ⅲ、Ⅳ级病变两种方法检出率相似(P〉0.05)。结论MRI能够显示AS患者骶髂关节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作为A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MRI对于类风湿性腕关节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RI检查的诊断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大多数腕关节信号异常,包括血管翳、骨质破坏、骨髓水肿和关节积液表现。120例患者均具有腕关节滑膜增厚、血管翳增生,其中单侧受累50例,双侧受累70例,受累关节均为近端或指间关节。95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表现为正常骨组织信号影的丧失,被血管翳组织代替。87例出现骨髓水肿,表现为正常骨髓内出现异常信号,在T1WI 呈低信号,在T2WI及STIR呈高信号。100例出现关节积液,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内可见液体信号影,在T1WI呈低信号,在STIR 呈高信号。结论 MRI诊断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效果较好,不仅清晰反映出患者的病变组织的变化,而且能及时发现早期病变,检查安全性高,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信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关节镜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的关节滑膜、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等结构MRI特征、结果:膝关节均表现为弥漫性滑膜增厚,8例增厚滑膜T1WT及PDW呈等信号或等低信号、2例为高信号:T2WI均为低信号,其中条带状、绒毛状增厚9例,结节状增厚l例;7例关节囊内均夹杂多发线状等低信号影,增强后病变滑膜均呈明显强化:10例均有关节积液,以髌上囊为主;5例有软,目’破坏及软骨下骨破坏.假性囊肿形成:2例有骨髓水肿。结论:膜结节状、绒毛状增厚以及T2W1上线状低信号是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是的主要MRI特征.关节软骨破坏及软骨下棠变也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蔡磊  谢安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89-90,144
目的比较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①螺旋CT共诊断0级病变4例,I级病变5例,Ⅱ级病变13例,Ⅲ级病变11例,Ⅳ级病变2例。②MRI图像中,35例患者均显示异常,其中I级病变13例,Ⅱ级病变12例,Ⅲ级病变9例,Ⅳ级病变1例。MRI可以清晰显示关节滑膜、软骨及骨髓水肿等病变。③MRI对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为37.14%,明显高于CT的14.29%,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CT,可用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在产后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7例产后骶髂关节痛的MRI的影像学表现.17例双侧骶髂关节T1WI、T2WI、STIR序列扫描.结果 17例均为单侧骶髂关节受累,15例关节旁骨髓T1WI低信号、T2WI、STIR高信号;10例T1WI滑膜部关节软骨内出现混杂信号;13例T1WI、T,WI骨板信号增高;10例关节囊及附着点、周围软组织STIR呈高信号.结论 结合病史及MRI影像改变,MRI能对产后骶髂关节炎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病变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AS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影像特征及在SIJ病变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查发现早期AS患者SIJ关节间隙变窄且模糊,关节面见骨质破坏,呈锯齿状,多发小囊变,髂骨侧及关节中、下部受累,Ⅰ-Ⅱ级病变者MRI可见骨质关节面模糊粗糙、骨髓水肿、骨质软骨受损,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多为低或等信号,Ⅲ-Ⅳ级患者MRI可见明显炎性病变、骨髓水肿、骨质软骨受损、滑膜厚度增加、脂肪沉积,T1WI、T2WI高信号,STIR信号不均匀或不完整;MRI对AS患者SIJ病变Ⅰ级、Ⅱ级的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0级、Ⅲ级、Ⅳ级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均高于CT(P0.05);以病理结果为准,MRI对早期SIJ病变分级(0-Ⅱ级)诊断的正确率高于CT,而在晚期SIJ病变分级(Ⅲ-Ⅳ级)诊断方面,CT、MRI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早期AS患者SIJ病变分级中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评估骶髂关节改变、脊柱及其附属结构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结果:40例膝关节损伤中有半月板损伤18例,MRI表现为半月板内点状、不定形、线状或弥漫高信号.关节韧带损伤30例,MRI表现为黑色条索状韧带影局灶或弥漫增粗、不连续或消失,出现不规则异常信号.骨挫伤10例,骨折11例,关节积液19例,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36例.结论: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半月板、韧带、滑膜、肌腱等形态、位置及其信号的变化,对膝关节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MRI已经成为膝关节损伤诊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CT及MRI表现,探讨以上3种影像检查手段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1例经关节镜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13例,CT检查可明确诊断18例,X线平片、CT均能显示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与悬垂体。而MRI可对4个CT不能明确诊断的膝关节作出诊断。MRI可观察到X线、CT不能观察的软骨游离体、悬垂体及滑膜表面结节,并可测定滑膜厚度及关节囊腔扩张程度。结论:X线平片、CT可对本病出现钙化或骨化征象的游离体、悬垂体作出明确诊断,CT对微小钙化、骨化及其形态、部位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而MRI对未出现钙化或骨化游离体、悬垂体征象的早期病变即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