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联合截骨术式治疗儿童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内收肌切断,股骨髁上骨牵引,二期骨盆Salter截骨,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及关节囊部分切除紧缩缝合为主的综合性手术治疗儿童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7~14岁)8例(9髋)。结果:本组9髋术后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36个月。采用周永德等发育性髋关节不良的疗效评定标准,优5髋,良2髋,差2髋,失败0髋,优良率达77.8%。结论:联合截骨术式是治疗儿童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对21例(24髋)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5年,平均2年3个月,造盖均骨性愈合,无折断及吸收。髋关节屈曲小于90°者2髋,占8.3%,21例(24髋)中股骨头坏死7髋,占29.2%。结论粗隆下旋转截骨加Pemberton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效果良好,术后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探讨7岁以上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8髋)7—16岁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切开复位,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或旋转截骨及髋臼成形的联合手术治疗,使复杂的畸形一次性获得矫正。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7年。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2髋,差1髋,优良率94%。结论 “切开复位,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旋转截骨及髋臼成形”联合手术是治疗7岁以上大龄难治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青海省交通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抑或同时Salter髂骨截骨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0例24髋,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拆除石膏康复训练。结果:20例患儿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龄(3~14)岁,术后随访(18~40)个月,平均25个月。按周氏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2,0例24髋中优17髋、良6髋、差1髋。结论: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抑或同时Salter髂骨截骨治疗青海高原地区儿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满意。股骨近端恰当短缩旋转截骨,适度关节囊紧缩缝合,正确的Salter髂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多部位联合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多部位截骨矫形手术,髋骨截骨切骨线前后呈"L"形,外高内低,耻骨联合正中偏外侧1 cm耻骨截骨,髋臼骨块得到骨性游离,向前、外、下方旋转适当角度,取三角形髂骨内外板骨块或股骨短缩旋转截除的骨块嵌塞于前方三角形裂隙,用2 枚克氏针固定,耻骨截骨处用1 枚克氏针固定,紧缩缝合关节囊,粗隆下股骨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和股骨头上移.术后采用改良的贝氏石膏固定.结果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0例23髋,无严重近期并发症发生,随访0.5~6年,无股骨头坏死发生及再脱位,术后髋臼指数平均27°,平均纠正前倾角65°.双下肢长度差异降至平均1.2 cm.优13髋,良7髋,可3 髋,优良率86.9%.结论多部位联合截骨术一次性纠正多部位主要病理改变,疗效肯定,并发症少,适合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蒙古族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特点,探讨应用Salter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蒙古族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改变髋臼的方向;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矫正异常增大的股骨颈前倾角;降低头臼压力;使股骨头获得各向稳定覆盖良好的中心复位;并能维持复位.对30例42髋进行了联合手术;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4平均34个月.疗效评价按照Mckay标准:优36髋,良5髋,可1髋,差0髋.X线疗效评价按照Severin分级标准:Ⅰ级35髋,Ⅱ级6髋,Ⅲ级1髋.结论 根据蒙古族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特点,应用Salter截骨术联合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可以在确保髋关节稳定中心复位的同时,不影响髋臼的生长,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及术后再脱位的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付梓新  刘开祥 《四川医学》2010,31(10):1518-1519
目的探讨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治疗47例55髋年龄在3~7周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均取得12~38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优良率达89%。结论 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切开复位,pemberton截骨和粗隆下短缩旋转接骨术一期完成并术后短期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晚期负重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从而降低术后关节僵硬、再脱位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方法:自1993年~200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Pemberton截骨和粗隆下短缩旋转接骨术一期完成并术后短期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晚期负重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大龄儿童(7~15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6例(51髋),随访3个月~8年,平均6年2个月。结果:髋关节屈曲活动小于90°者6髋,占11.8%,脱位2髋,再脱位2髋,占3.9%,按照Cat-terrell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36例(51髋)中,股骨头坏死8髋,占15.67%,明显降低了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再脱位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结论:切开复位,Pemberton截骨和粗隆下短缩旋转接骨术一期完成并术后短期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晚期负重的综治疗方法是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以来本院共收治了56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对179例,206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9髋同时行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560例中8例8髋为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病例。临床随访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X线随访采用Severin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按Mckay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后优良率达97.0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术后优良率达95.15%。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为早期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本科自2001年以来对30例32髋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切开复位、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加造盏术及股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卫东  朱嬉  牛宁奎  詹学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52-1153,F0003
目的探讨改良Salter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平均年龄3.5岁的38例(52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改良Salter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功能训练1个月后下地行走。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按照Mckay临床评价标准评价,其中优47髋,良4髋,中1髋,差0髋。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邓京城  杨斌  马强  王昕 《北京医学》2009,31(1):37-40
目的通过手术治疗7~16岁儿童Ⅲ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以改善髋关节解剖关系,即股骨头和髋臼达到同心性或中心性复位,减轻髋部疼痛、跛行,减少脱位引发的晚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手术治疗的7—16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40例(48髋)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9例(19髋),右侧13例(13髋),双侧8例(16髋)。复位前经股内侧切口做内收肌及髂腰肌松解后骨牵引2—3周,采用改良的Dega不完全经髂骨截骨术。改良的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及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后单髋人字石膏制动4—6周。结果术后随访3—10年(平均5年),采用改良Mckay评分:优13髋,良18髋,可14髋,差3髋;Severin评分:ⅠA级(优)20髋,ⅠB级(良)1髋,Ⅱ级(良)6髋,Ⅲ级(可)17髋,Ⅳ级(差)3髋,Ⅵ级(差)1髋。结论虽然大龄儿童Ⅲ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变严重、手术治疗困难、术后并发症多,但仍强调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以上术式临床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4例患者(16髋)行股骨转子下截骨组配式假体(S-ROM)股骨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选用S-ROM假体,行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截骨长度2.0~3.5 cm.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未出现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3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4分.术前肢体平均缩短6.4 cm,术后平均延长4.3 cm.术后X线片示臼杯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0°角钢板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近端截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04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共62例85髋,采用股骨近端截骨90°角钢板内固定矫正股骨近端畸形.结果对随诊资料完整的40例共55髋进行回顾性总结,术后随诊7-96个月,平均随诊39.9个月,本组55个髋关节股骨近端截骨均在术后6周达到骨性愈合标准,其中52个髋关节股骨近端畸形纠正结果满意.术中股骨头前倾角纠正15°-40°,平均25°;颈干角纠正20°-40°,平均30°.结论90°角钢板固定是矫正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近端畸形的有效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is a condition encompassing a spectrum of abnormality. The ultrasonography features of DDH in a male infant is illustrated. Follow-up after treatment with a Pavlik harness shows resolution of the DDH. In the neonatal period, ultrasonography (US) is the modality of choice used to evaluate babies with suspected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The unossified cartilaginous femoral head and much of the acetabulum can be visualised on US. When the femoral head begins to ossify, pelvic radiographs can be used to follow-up patients with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缝匠肌骨瓣修补髋臼缺损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2016年缝匠肌骨瓣修补髋臼缺损治疗17例DDH伴髋臼缺损大龄患儿(>6岁)的临床资料,评价早期手术疗效.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三维截骨纠正前倾角及颈干角,根据股骨头脱位高度行股骨短缩,钢板固定后重建关节裳.取髂骨缝匠肌骨瓣翻转至髋臼上缘修补髋臼缺损.手术后双下肢贝氏石膏固定6~8周.逐渐行髋关节功能训练,髋关节功能参照Mckay's标准进行评估,髋关节形态评估参照Severin's X射线标准进行.结果 17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9个月.术后股骨头复位良好,头臼包容满意;未出现伤口感染及股骨头坏死.术后随访结果,Mckay's标准:优2例(2髋),良13例(15髋),可2例(2髋),优良率为88.2%,Severin's标准:优11例,良49例.结论 大龄儿童(>6岁)DDH采用髂骨缝匠肌骨瓣修补髋臼缺损,术后骨性愈合好,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的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术后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采用Steel三相截骨矫正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种相对精确
的截骨方案。方法选择13例拟行Steel三相截骨手术治疗的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前对患者骨盆行连续螺旋CT连续
断层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aterialise Mimics 14.1软件,三维重建髋关节,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 12.0软
件,通过镜像重建患髋矫形后位置,模拟Steel三相截骨,建立截骨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生成模板实体,指导手术。结果通过
术后X线片和术后1年随访,髋臼指数平均为19.1°±3.2°,头臼包容关系明显改善。X线评定优良率为92.31%。结论计算机辅
助截骨模板可以为Steel三相截骨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提供一种个性化、相对精确截骨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18例18个髋,再手术与第一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1年3月。其中15个髋需要进行髋臼手术,12个髋需要股骨短缩及旋转截骨。结果:临床结果8个髋为优,5个髋为良,5个髋为可。x线片结果8个髋为优,4个髋为良,6个髋为可。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最佳手术时机在1年左右,其手术方法仍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理改变来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展支具早期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23例(270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资料,其中男性53例,女性170例;年龄1 ~183(62.41±23.82)d,中位年龄58 d;左侧151髋,右侧1 19髋,单侧142髋,双侧64髋;超声Graf分型:Ⅱa型143髋,Ⅱb型75髋,Ⅱc型11髋,D型13髋,Ⅲ型19髋,Ⅳ型9髋,均采用外展支具治疗,每隔3~4周超声监测髋关节形态变化,>6个月行X线摄片,支具治疗时间3 ~ 20周,随访时间12 ~ 24个月,平均16.4个月.结果 206例(250髋)经外展支具治疗后恢复正常形态,且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7例(20髋)治疗失败,其中17髋改行石膏固定术治疗,3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手术治疗.结论 外展支具是早期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对GrafⅡ型髋关节治愈率高,对Ⅲ型及Ⅳ型治愈率低,但可尝试作为初始治疗的方法;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诊治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传卿  陈文建  孙军  刘永  谢康  马海龙  方继红 《安徽医学》2020,41(12):1390-1393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AD)的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后出现RAD的15例DDH患儿,回顾性分析RAD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并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儿平均随访(34.93±10.63)个月,再次手术后患儿髋臼指数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0.00%,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为73.33%。结论 DDH术后髋臼残余畸形通过再次手术治疗骨盆截骨,临床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