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袁双龙  巩路  周蕾  张娜  孙文闻 《吉林医学》2011,(33):7016-70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三种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5例RA、42例SLE、28例pSS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二者与其他炎性反应、免疫指标及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SLE、RA患者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②SLE患者及伴血管炎的RA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③pSS患者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④所有RA患者FIB水平以及合并血管炎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ESR、抗CCP抗体、RF均成明显正相关;⑤SLE患者组FIB、D-二聚体与ESR、抗ds-DNA抗体滴度、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积分均成明显正相关,与补体C3成明显负相关。结论:相对于pSS而言,RA、SLE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同时亦提示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亦可以作为临床判断RA及SLE病病情活动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来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择SLE患者60例,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为活动组(≥10分)和稳定组(<10分)各30例,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HMGB1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SLE患者HMGB1血清水平较稳定期与健康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HMGB1水平与SLEDAI、尿蛋白定量(24 h)水平、抗Cl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成正相关 (P<0.05),与C反应蛋白成负相关(P<0.05);在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阴性组与阳性组,HMGB1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指标具有相关性,提示HMGB1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监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2例SLE,52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10例皮肌炎和30例健康人血清AnuA水平,采用SLE疾病活动指数0.05)。AnuA水平与SLEDAI有明显相关性(P=0.015,r=0.441),SLE患者治疗后血清Anu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AnuA水平高低对诊断SLE、监测病情活动和判断疗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LN)以及疾病活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患者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C4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肾脏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以及通过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判断其在SLE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总体SLE患者抗C1q抗体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94.3%,在SLE中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疾病活动LN组、疾病稳定LN组和疾病活动非LN组抗 C1q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非LN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疾病活动LN组与疾病活动非L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抗C1q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正相关性(P<0.05),与C4呈负相关性(P<0.05),C3和24 h UPQ仅在疾病活动LN组中呈相关性;在疾病稳定期中,抗C1q抗体水平只有在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LN组中与24 h UPQ呈正相关性,与C3、C4呈负相关性.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显著提高稳定期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 抗体对SLE的诊断和LN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抗C1q 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有助于SLE稳定期肾脏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RNA腺苷脱氨酶1(ADAR1)与血清IFN-α的表达量,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30例SLE女性患者作为SLE组,选取同时期3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使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LE患者PBMCs中ADAR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IFN-α表达水平。收集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计算SLE活动指数(SLEDAI),用SPSS 21.0软件分析ADAR1与IFN-α表达水平、SLEDAI、补体3(C3)、补体4(C4)和24 h尿总蛋白(24 h UTP)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血清IFN-α[82.06(46.44,177.63)pg·mL~(-1)](P<0.01)和PBMCs中ADAR1[0.73(0.27,1.54)](P<0.05)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当血清IFN-α水平<260.0 pg·mL~(-1)时,SLE组PBMCs中ADAR1表达水平与IFN-α水平呈正相关(P<0.05),ADAR1表达水平与SLEDAI (P<0.01)及24 h UTP水平呈正相关(P<0.01),血清IFN-α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1),与C3呈负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中异常表达的IFN-α可能参与调节ADAR1的表达,PBMCs中的ADAR1或可成为一个评估SLE疾病活动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贝利尤单抗在诱导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缓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SLE病人31例作为观察组,在病情活动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贝利尤单抗3~6个月;选取同期常规治疗的SLE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剂量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学分析2组的病情变化与安全性观测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CRP、ESR、IgG、ANA定量、dsDNA定量、抗核小体抗体定量、SLEDAI评分及泼尼松剂量均低于治疗前,C3、C4、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的观察组C4水平、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dsDNA定量水平、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20例应用贝利尤单抗6个月,其CRP、ESR、IgG、C3、C4、dsDNA定量、抗核小体抗体定量、SLEDAI评分及泼尼松剂量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在治疗随访期间耐受性较好。结论:贝利尤单抗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S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α干扰素(IFN-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SLE 80例(SLE组)分为缓解期40例(缓解期组)、活动期40例(活动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浆中25 (OH)D、IFN-α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1)SLE组外周血25(OH)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外周血25(OH)D水平低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SLE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Th淋巴细胞及Th/Ts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活动期组患者低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LE组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Ts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SLE组外周血IFN-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LE组外周血25(OH)D、T细胞、Th细胞计数及Th/Ts及IFN-仅水平均与病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P<0.05);(5)SLE组外周血25(OH)D与T细胞、Th细胞计数、Th/Ts计数比值呈正相关,与IFN-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SLE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α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推测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平衡以及IFN-α水平引发机体的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8.
SLE患者血清IL-10、IL-1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LE患者IL-10,IL-18的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及其他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用ELISA检测60例LN患者和60例无肾脏受损的SLE患者血清中IL-10,IL-18表达情况。结果:SLE病情活动组血清IL-10,IL-18水平高于SLE病情稳定组,LN患者血清IL-10,IL-18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抗核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C3、24h、SLEDAI评分有相关性,而和临床症状(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关节症状)、白细胞数、抗核小体抗体、C4、CRP、ESR之间没有相关性。SLE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抗核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24h尿蛋白定量、SLEDAI评分有相关性,而和临床症状(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关节症状)、白细胞数、抗核小体抗体、C3、C4、CRP、ESR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IL-10,IL-18可能在LN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 M)的含量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11月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SLE患者65例(SLE 组)和对照组120例,根据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SLE组又分 为SLE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分别n=16,16,33),对照组又分为疾病对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 (n=6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量SLE组和对照组血清apo M含量,并同时 检测两组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 Al)、低密度脂蛋白(LDL)、 载脂蛋白B(apo B)和抗dsDNA抗体,观察SLEDAI和抗dsDNA抗体同apo M的相关性。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相比,SLE 组的apo M和HDL显著降低,抗dsDNA抗体、TG和apo B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轻度、中 度、重度活动组三组相比,apo M血清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患者血清apo M水平与 SLEDAI和抗dsDNA抗体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551,−0.562,均P<0.01)。结论:SLE患者的血清apo M含量相比 于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且与SLE疾病活动度有关,可作为监测SLE疾病活动度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活动度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并评价其与SLE活动度的相关性。依据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将实验组分为两组:SLEDAI≥10为活动组(n=54);SLEDAI<10为缓解组(n=56)。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将实验组分为合并感染组(n=55)和未合并感染组(n=55)。结果实验组NLR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组CRP与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NLR、SLEDAI评分与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活动组CRP、NLR和SLEDA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合并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组与未合并感染组NLR、SLE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CRP)可能与SLE疾病活动无关,但与SLE合并感染性疾病相关,NLR与SLE疾病活动有关,CRP和NLR可作为评估SLE疾病活动度的反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LE患者STAT4的表达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FN-γ的关系,探讨它们在SLE发病中的作用与狼疮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QPCR检测患者血液中STAT4的表达.应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与SLE患者血清中IL-12、IFN-γ的水平.所有数据资料用Plink 1.06及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SLE病人STA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TAT4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成正相关(r=0.385,P<0.05);(2)rs10181656 G等位基因的突变与STAT4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有关;(3)SLE组IFN-r、IL-12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IFN-r、IL-12含量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4)STAT4 mRNA的表达与IFN-γ(r=0.335,P<0.05)、IL-12(r=0.401,P<0.05)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蝶形红斑(r=0.471,P<0.000)、粘膜溃疡(r=0.552,P=0.000)、浆膜炎(r=0.311,P=0.014)、肾损害(r=0.247,P=0.042)、血液损害(r=0.256,P=0.003 7)成正相关(P<0.05).结论 (1)SLE患者中STAT4基因的表达水平增高并与SLE疾病活动相关,可以作为监测病情活动性的检测指标;(2)SLE患者的IFN-γ、IL-12异常高表达,而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IFN-γ、IL-12可以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STAT4对IL-12、IFN-γ的表达有正相调节作用,在基因水平上调控IL-12、IFN-γ并促进其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水平,探讨APRIL水平与SLE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APRIL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组(48例)、RA患者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6例)血清APRIL水平,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LE组和RA组血清APRI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组高于RA组(P<0.01)。SLE组中抗Sm抗体阳性患者APRIL水平高
于阴性患者( P<0.05)。抗U1-RNP抗体阳性患者APRIL水平高于阴性患者( P<0.05),抗SSA /SSB抗体、抗ACL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APR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与其补体C3、C4呈负相关关系(r1=-0.819,P<0.01;r2=-0.549,P<0.01),与SLEDAI评分、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谱等免疫学指标无相关性。结论:APRIL在SLE患者中特异性升高,可能在狼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清APRIL水平可能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有关联,但尚不能确定是否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及其与不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1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病例组)及13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中TNF-α的水平,分析TNF-α表达水平与IPI评分、有无全身症状和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1)病例组TNF-α在霍奇金淋巴瘤(H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细胞淋巴瘤(SLL)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浆细胞瘤(PCN)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中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在LBL中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L和NHL血浆中TNF-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BL与PCN、DLBCL、S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危组淋巴瘤患者血浆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全身症状组淋巴瘤患者血浆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全身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Ⅳ期淋巴瘤患者血浆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Ⅰ~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的表达水平与IPI评分、有无全身症状和Ann Arbor分期有关,可作为淋巴瘤患者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及干扰素-α(I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60例(SLE组)和正常健康人30名(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C在各组的相对计数;ELISA法测定血清中INF-α的浓度。结果: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明显低于稳定期患者(P<0.01)。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pDC的相对计数低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与dsDNA定量和ANA定量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在P0抗体、抗U1RNP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变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低于阴性组患者(P<0.01);血液系统损害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低于血液系统阴性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在颊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补体3、补体4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均无相关关系(P>0.05)。SLE患者血清中IFN-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显著降低,SLE的pDC相对计数与病情相关,检测pDC相对计数可作为临床判断SLE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1例SLE患者(观察组)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ET-1、CGRP水平;按照文献方法计算SLE患者病情活动指数(SLEDAI)。结果SLE患者血浆CGRP水平显著降低(P<0.005);ET-1水平和ET-1/CGRP比值显著升高(均为P<0.05);ET-1与SLEDAI无明显相关(P>0.05);CGRP与SLEDAI高度负相关(P<0.01);ET-1/CGRP与SLEDAI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SLE的发病可能与ET-1、CGRP有关;SLE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变化,计算ET-1/CGRP的比值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因子4(STAT4)mRNA表达及其与血清干扰素(IFN-γ)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60例SLE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PBMC中STAT4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BMC中STAT4mRNA表达水平在SLE患者组中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在SLE患者病情活动组中显著高于病情非活动组(P<0.05)。SLE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检测结果为(12.71±5.68)ng/ml,并与患者PBMC中STAT4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69,P<0.05)。结论 SLE患者PBMC中STAT4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并与病情活动性及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8例,并根据病情活动分为LN活动组(35例)和LN非活动组(33例),另纳入同期3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中抗ds-DNA、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抗C1q抗体表达情况,各组间进行比较,并对各抗体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LN活动组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抗C1q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86%、34.29%、40.00%、57.14%,LN非活动组分别为69.70%、21.21%、24.24%、42.42%,对照组抗ds-DNA、抗C1q抗体阳性分别为5.13%、2.56%,无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阳性表达。3组比较各抗体阳性率均为LN活动组>LN非活动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6个月后,LN活动组和LN非活动组各抗体阳性率均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N患者血清抗ds-DNA、抗C1q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表达阳性率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7、0.611、0.455、0.387,P均<0.05)。结论血清抗ds-DNA、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抗C1q抗体表达情况能反映SLE疾病活动情况,并与LN肾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程颖  魏殿军  姜琛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114-117
目的探讨常用的实验室血液学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将235例住院病例根据SLEDAI评分按病情分为基本无活动组、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及重度活动组,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血液系统损害占68.51%;中重度活动组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与基本无活动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轻度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C3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3、BUN、Scr可以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白细胞水平、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AST、ALT、U-rea与SLE病情活动度未见明显关联。SLEDAI为一种较好的评价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方法,是患者治疗、预后评价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87例SLE患者(SLE组)和9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对照组)的抗核抗体(ANA)、抗ds 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并将SLE组患者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观察两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与自身抗体表达的关系。结果 SLE组患者ANA、抗ds 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 A)、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9%、43.9%、51.9%、26.7%、33.2%和44.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 DNA抗体、Anu A、抗Sm抗体特异性较高,均大于90%,但灵敏度低,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SLE活动期患者抗ds DNA抗体、Anu A和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于SLE非活动期患者(P0.05)。结论抗ds DNA抗体、Anu A和抗Sm抗体对SLE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较低,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SLE患者抗ds DNA抗体、Anu A和抗U1RNP抗体可能参与了疾病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