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2~2006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伟斐  王珍贤  李小红  韩继姝  陈鹏 《重庆医学》2007,36(21):2140-2141,2143
目的 了解2002~2006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感染状况,以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用赖氏法检测血液ALT,ELISA法检测血液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共检测349 398人次,不合格13 012人次,总不合格率为3.72%;HBsAg、梅毒、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16%、0.99%、0.56%和0.012%,ALT异常率为1.00%;各年检测总不合格率在3.36%~4.11%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中,引起血液不合格以HBsAg比例最高(1.16%),其次为ALT和梅毒,不合格率均在1.0%左右;无偿献血人群也有一定比例感染HCV和HIV.应不断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侯占红  崔军 《甘肃医药》2014,(10):784-785
目的:分析临夏回族自治州无偿献血者状况,指导献血者招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和脂血检测的不合格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和脂血的阳性率分别为1.32%、0.97%、1.05%、0.34%、1.14%、0.56%.结论:巩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鼓励无偿献血者多次献血.  相似文献   

3.
2004~2007年南宁市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颜秀娟 《广西医学》2009,31(4):571-573
目的探讨加强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各年度不合格率,获得本地区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69%,由高至低依次为ALT(1.81%)、梅毒(0.80)%、HBsAg(0.50%)、抗-HCV(0.35%)、抗-HIV1+2(0.23%);HBsAg和抗-HCV阳性率于2005年后明显降低,而梅毒阳性率有上升趋势;抗-HIV1+2阳性率为0.23%,经H IV确认实验室确认0.02%为H IV感染者。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加强招募过程的献血者排查、献血后的回访告之及血液检测等工作,建立一支低危的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哈尔滨市无偿献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无偿献血队伍不断扩大,到2007年已全部实现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为了进一步了解哈尔滨市传染病指标流行趋势和血液检测阳性结果的分布特征,减少及避免血液的浪费,保证血液资源质量,本研究对2007至2011年哈尔滨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南通市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通过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献血策略,对确保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降低报废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累计无偿献血者315393人次用为研究对象,对无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情况,为全市安全用血、节约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2010~2012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项目ALT、HBsAg、抗-HCV、抗-HIV、TP等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筛查血液标本246799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4429份,ALT、HBsAg、抗-HCV、抗-HIV、TP不合格率分别为3.24%、0.75%、0.94%、0.60%、0.23%,其中ALT最高。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严格血液筛查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基础,也是提高合理利用血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方法选择中山市中心血站2011年1月—2016年12月检测标本274 644份作为研究对象,标本采集完成后常规血清分离完毕后,采用ELISA测定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TP等情况;排除ELI‐SA有反应性的标本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标本后,再做核酸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无偿献血者中的检测效果。结果 274 644份标本均完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CV检查中共有353份对两家试剂阳性,阳性率为0.13%。核酸检测结果显示:HBV异常142份,占0.05%,HCV异常3份0.001 2%及HIV1例,占0.000 4%;无偿献血者HBV检测异常率为0.13%、HCV异常率为0.002 7%,均低于ELISA异常率0.72%及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及核酸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测定中各有优缺点,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索银川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的流行趋势,研究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提高供输血管理工作质量.方法 对银川市2002-2008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LT异常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因为,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阳性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宣传教育工作,尽量采集低危人群相对安全的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03~2006年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原始记录。年龄18—55岁,体检合格,献血前血液比重检测合格,献血200—400ml。献血方式采取先采集血液后检验,采血后留取血样,按卫生部的标准要求对血样进行5个项目的初复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丽  李洁 《辽宁医学杂志》2008,22(4):207-208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本血站临床供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者.为避免和防止不合格血液进入临床,自2002年开始本站将采集的血液先在待检室储存,检验合格后再转入发血室供应临床,现将2002~2006年待检血液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建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06-3607
自《中华人民共和围献血法》颁布以来,本市的临床用血均来自无偿献血者,本站严格按照献血法的要求.对所献血液进行检测。本人把近年来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滨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就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染性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试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待检样品来自政府组织指令性无偿献血计划组9290人份,街头无偿献血志愿组2663人份.共计11953人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丹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选择合适的筛查模式,减少血液的报废.方法 对2008年至2011年来我站无偿献血的人群梅毒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近几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发展趋势以及梅毒阳性者分布特征.结果 本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从2008年至2011年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感染者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献血次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在文化程度较低的以及第一次献血的人群中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在初筛检测时有条件的最好能做TP金标检测,尽量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5.
万培芳 《甘肃医药》2012,(3):196-197
目的:通过调查本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传染病指标的分布情况,对本市采供血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方法:对HBsAg、抗-HCV、抗-HIV、抗-TP试验均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83664人份进行血液检测,不合格人数2663人份,不合格率3.18%,其中HBsAg不合格人数325人份,不合格率0.39%,抗-HCV不合格人数655人份,不合格率0.78%,抗-HIV不合格人数4人份,不合格率0.01%,抗-TP不合格人数414人份,不合格率0.49%,ALT不合格人数1265人份,不合格率1.51%。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献血前的咨询和调查,血液检测试剂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来加强血液安全,预防和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采集血液的合格率,建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扩大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尽量从低危人群中采集相对安全的血液,从而有效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我国梅毒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直接采血中因梅毒阳性导致的血液报废也逐渐提高,增加了输血感染梅毒的风险。为掌握本地区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预防和控制经输血感染梅毒,我们对本地区2007~2010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桂林市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血液不合格原因,为制订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441118名无偿献血者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及血液质量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ALT、HBsAg、梅毒抗体、抗HIV、抗HCV),按年龄段、性别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441118名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19%(18484/441118);男性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其中男性ALT、HBsAg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男女献血者梅毒抗体、抗HIV、抗HCV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最高的是36~45年龄段(5.45%),最低的是18~25年龄段(3.07%)。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应加大宣传力度,呼吁适龄健康的公民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衡水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衡水地区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采用ELISA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筛查。抗-TP阳性检测结果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年份、职业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梅毒阳性感染者有370人份,女性的梅毒阳性率(0.42%)明显高于男性(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P0.05)。梅毒感染增长趋势明显,2013年最高达到0.45%,不同年份间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P0.05)。自由职业、工人、农民是梅毒感染的主要群体。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31~40岁。结论梅毒感染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扩大低危献血人群,把梅毒的金标试剂列为血站采血前初筛常规检测项目,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及流行趋势,评价现行筛查方法的效果和安全策略,阻断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初筛采用金标法;血液初检、复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法),梅毒采用ELISA法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结果295349人份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不合格率为7.17%;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3.87%、0.97%、0.84%、O.94%、0.56%。不同年份血液5项感染性指标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血源的管理,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严格按献血者健康标准对献血者进行征询和体检,对可疑者进行排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传染性疾病经输血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邓文英  李漆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0-3271
目的了解内江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7年—2011年我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r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无偿献血者人数以最高达11%的速度上升,AIT、抗-HCV和抗-HIV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基本保持平稳状态,HBsAg呈先降后升,抗-TP有升有降,但是无明显规律。5年无偿献血者共88010例次,总不合格率为5.96%,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占3.88%。结论内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整体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加强献血宣传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岍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