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NTDT)患者铁过载对肝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NTDT患者47例按是否存在铁过载分为铁过载组(n=27)、无铁过载组(n=20)。比较两组肝脏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指标水平,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铁蛋白(SF)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铁过载组肝功能指标ALT(59.43±13.95)U/L、AST(60.88±13.24)U/L、TBIL(18.43±4.27)μmol/L显著高于无铁过载组[(25.47±5.20)U/L、(25.10±5.68)U/L、(12.02±1.77)μmol/L];炎症因子TNF-α(17.49±3.81)pg/L、CRP(19.64±9.68)mg/L、IL-6(59.86±12.08)pg/L、IL-10(40.53±16.45)pg/L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铁过载组[(12.90±3.05)pg/L、(11.21±4.98)mg/L、(38.27±8.89)pg/L、(16.61±4.71)pg/L];MDA(4.29±1.38)nmol/L、GSH-PX(71.84±10.21)pg/mL均显著高于无铁过载组[(2.80±0.69)nmol/L、(47.51±12.13)pg/mL],SOD(58.90±7.48)U/mL显著低于无铁过载组(76.39±6.67)U/mL;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DT患者SF与ALT、AST、TBIL、TNF-α、CRP、IL-6、IL-10、MDA、GSH-PX显著正相关(r=0.797、0.875、0.665、0.542、0.476、0.749、0.623、0.519、0.347,P均0.01),与SOD显著负相关(r=-0.724,P0.01)。结论 NTDT患者中铁过载可造成肝脏功能异常,并引起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且SF水平与肝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NAFLD患者60例,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并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结合,判定脂联素在NAFLD中的作用.结果 NAFL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69±2.83)mg/L vs(22.83±4.61)mg/L,P<0.01)];Spearman分析提示脂联素与ALT(r=-0.643)、AST(r=-0.472)、GGT(r=-0.489)、HOMA-IR(r=-0.752)、TG(r=-0.671)、FBG(r=-0.710)、WHR(r=-0.732)、BM(Ir=-0.719)呈负相关(P<0.05),与HDL-C(r=0.567)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与HOMA-IR(β=-0.495)、BM(Iβ=-0.314)呈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脂联素可能是NAFLD发病过程中起保护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坛龙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过坛龙低、高剂量组、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每组10只。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过坛龙低、高剂量组小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等较模型组均有显著降低[ALT:(365.4±123.5)U/L、(275.1±21.9)U/L比(443.2±227.3)U/L,P0.05或P0.01;AST:(232.4±54.1)U/L、(195.9±11.8)U/L比(297.9±132.1)U/L,P0.05或P0.01;MDA:(0.416±0.024)nmol/m L、(0.415±0.052)nmol/m L比(0.426±0.042)nmol/m L,P0.05;NOS:(0.154±0.013)U/mg、(0.122±0.012)U/mg比(0.187±0.013)U/mg,P0.05或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过坛龙提取物各剂量组较模型组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程度减轻,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更显著。结论过坛龙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对临床疗效、肝功能及β-内啡肽(β-EP)、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共计92例,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38.76±5.43)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38.82±5.49)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肝功能、β-EP、MDA水平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研究组(97.83%)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82.61%)相比更高(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P<0.05);两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AST[(32.43±3.34)U/L比(34.52±3.81)U/L]、ALT[(29.82±3.25)U/L比(34.16±3.57)U/L]、γ-GT[(24.08±3.22)U/L比(27.96±3.45)U/L]、GGT[(145.86±21.34)IU/L比(167.33±25.67)IU/L]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β-EP、MDA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β-EP[(85.42±15.46)ng/L比(131.71±28.71)ng/L]、MDA[(10.19±3.21)nmol/mL比(14.08±4.03)nmol/mL]更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7%比8.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肝功能及β-EP、MDA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埋线治疗组10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100例,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由(98.2±31.3)U/L下降至(34.1±17.0)U/L、AST由(70.1±24.9)U/L降至(31.6±15.2)U/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下降程度比较有明显疗效优势(P<0.05);与此同时,治疗组治疗后CHOL下降至(5.3±0.6)mmol/L、TG亦下降为(1.8±0.5)mmol/L,与治疗前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CHOL及TG变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前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3.56±1.98)μg/mL和(1.60±0.90)μg/mL,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8.7±2.1和7.3±1.0,提示穴位埋线治疗可降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P<0.05),其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肝损害与血清IL-6水平的关系。方法:96例AP患者分轻、重症(MAP、SAP)两组,设正常对照组34例。采集AP患者入院24 h内及出院前1 d空腹静脉血,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LB、LDH、AKP、γ、GT)及IL-6水平。结果:96例AP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58例(60.42%)。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组与MAP组比较,血清各肝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SAP患者的血清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SAP组和MAP组肝功能其他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IL-6水平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P合并肝损害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肝损害患者组(P<0.01)。AP肝损害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血清ALT、AST正相关(r=0.64,P<0.01;r=0.58,P<0.01),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对AP严重程度预测ΔALT=-20.50U/L、ΔAST=-8.50 U/L、ΔIL-6=-36.23 ng/L时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结论:AP肝损害发生率高,SAP肝损害严重程度明显高于MAP,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AP严重程度预测,ΔALT及ΔAST指标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ΔIL-6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时代音  董蕾  鲁晓岚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19-521,524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在改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同时以乙酰半胱氨酸300mg/kg,进行干预,每日1次。第12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血、肝组织标本,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酒精模型组动物血清ALT、AST、MDA值分别为76.50±8.70U/L,188.10±24.2U/L和20.60±3.60nmol/m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SOD值为196.12±24.03U/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同时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脂滴浸润和炎症改变。而乙酰半胱氨酸组动物血清ALT、AST、MDA值分别为49.40±9.61U/L,150.60±26.90U/L和8.90±1.41nmol/ml,较酒精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SOD值为279.9±7.9U/L,较酒精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乙酰半胱氨酸组肝组织仅见少数肝细胞肿胀及少量脂滴浸润。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抹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红星二锅头酒灌胃连续9天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抹茶混悬液。实验期末,采血取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离肝脏,计算肝指数,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抹茶能缓解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体质量减轻,降低血清ALP活性[模型组(116.6.±19.39U/L,抹茶组(91.89±18.72)U/L]、肝指数[模型组(4.62±0.42)%,抹茶组(3.94±0.34)%]及肝组织MDA水平[模型组(4.69±0.54)nmol/gprot,抹茶组(3.99±0.75)nmol/gprot],增加SOD活性[模型组(19.33±1.00)U/gprot,抹茶组(23.48±1.61)U/gprot]。结论抹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金宇  胡宏章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44-1146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G0~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G0~3)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患者(G0~3)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0~3)各期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r=0.656,P<0.01)。与慢性肝炎患者(G0~3)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硬化存活患者比较,肝硬化死亡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CCL2、TNF-α的变化,探讨其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4~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沙院区接受体检,符合NAFLD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110例NAFLD患者,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趋化素Chemerin、CCL2、TNF-α水平,分析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BMI、血压、血糖、血脂和肝功能酶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NAFLD组患者BMI、血糖、血压、TG、TC、LDL-C、ALT、AST、GGT、血清趋化素Chemerin、CCL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炎性细胞因子CCL2(R=0.490,P<0.01)、TNF-α(R=0.308,P<0.01)呈正相关。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肝功能指标ALT(R=0.275,P<0.01)、AST(R=0.233,P<0.01)、GGT(R=0.359,P<0.01)呈正相关。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MS相关标志物BMI(R=0.269,P<0.01)、TG(R=0.318,P<0.01)、SBP(R=0.310,P<0.01)、DBP(R=0.282,P<0.01)、血糖(R=0.242,P<0.05)呈正相关,与HDL-C(R=-0.335,P<0.01)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趋化素Chemerin可能参与了NAFLD的炎性反应,与MS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抗氧化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42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结合饮10%果糖水,饲养6周时,分别随机抽取2只大鼠,取肝脏做HE染色,观察肝细胞病理组织变化。模型组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200 mg·kg-1)、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200、10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和肝脏指数;测定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亚氮合成酶(NO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和氧化亚氮(NO)含量的变化;测定大鼠血清果糖胺(FMN)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和GST活性以及肝脏指数增高(P<0.01);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1),NOS活性增高(P<0.01),MDA、NO、FMN和AGEs含量升高(P<0.01)。药物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ALT、AST和GST活性以及肝脏指数(P<0.01,P<0.05),提高SOD和GSH-PX活性(P<0.01,P<0.05),并降低NOS活性(P<0.01,P<0.05)以及MDA、NO、FMN和AGEs含量(P<0.01或P<0.05)。结论白芍总苷具有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肝损伤小鼠转氨酶和抗氧化酶等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设定空白组、模型组、紫心甘薯总黄酮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400 mg·kg-1、200 mg·kg-1和100 mg·kg-1)和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150 mg·kg-1)。以10 mg·kg-1的0.1% CCl4花生油溶液造模,测定小鼠脏器指数,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以及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紫心甘薯总黄酮组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肝组织中SOD的活性为104.21±10.39,紫心甘薯总黄酮400 mg·kg-1组为170.97±13.52(P<0.01),模型组肝组织中MDA含量为2.20±0.08,紫心甘薯总黄酮400 mg·kg-1组为1.66±0.08(P<0.01),减轻对肝脏细胞的病理损害。 结论:紫心甘薯总黄酮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七氟烷预处理(Sev)和异氟烷预处理组(Iso),于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120min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Sev和Iso组血清ALT、AST和LDH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组织SOD和GSH显著降低,而MDA明显升高,和Sham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Sev、Iso组和IR组比较,ALT、AST、LDH和MDA降低,而SOD和GSH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Sev组比Iso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黄( rhubarb rhizomes,Rhub)提取物治疗高糖-高脂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雌雄各半,除空白对照组食用标准饲料和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动物随机喂饲富含高脂肪(25%)饲料和高蔗糖(10%)饮水,造模8周;然后将NAFL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水飞蓟宾(Silybin,Sily)0.15 mg/kg组以及Rhub 2.0g和1.0g/kg两个剂量组;分别 灌胃给药或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4周;禁食24h后,处死大鼠,并收集血清,测定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D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肝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NAFLD大鼠TC、TG、LDL-C、FFA、MDA、FBG和Fins含量升高,HDL-C、NO和脂联素含量下降,AST、ALT、ChE活性升高,NOS和SOD活性降低,ISI减弱,肝指数升高并呈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hub 2.0g及1.0g/kg以及Silybin 0.15mg/kg处理NAFLD大鼠后,能不同程度地降低NAFLD大鼠TC、TG、LDL-C、FFA、MDA、FBG、Fins含量和AST、ALT、ChE活性,升高HDL-C、NO和ADP含量,增强ISI,肝指数下降并改善脂肪肝组织病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Rhub和Silybin对抗NAFLD大鼠IR、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纠正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血糖-脂代谢紊乱,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肝细胞损伤,降低肝细胞膜漏出的氨基转移酶和ChE活性,改善肝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不同程度地改善脂肪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是Rhub拮抗NAFLD的部分作用机制.Rhub以上效应显示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多糖(SCP)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五味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双蒸水,给予普通饲料)和SCP组(灌胃给予50 mg·kg-1SCP,给予普通饲料),每组8只。其余16只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确定高脂血症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NAFLD组和NAFLD+SCP组(NAFLD+50 mg·kg-1SCP),给药12周后称大鼠体质量并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TB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量酶法检测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组大鼠肝指数明显增加(P < 0.01),血清中TC、TG、LDL-C、ALT和AST水平升高(P < 0.01),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升高(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 < 0.01)、SOD活性降低(P < 0.01),肝组织中GSH水平降低(P < 0.01)。与NAFLD组比较,NAFLD+SCP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脂数明显降低(P < 0.05),血清中TC、TG及LDL-C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降低(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肝组织中GSH水平升高(P<0.01)。HE染色检测,NAFLD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NAFLD+SCP组大鼠肝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SC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血脂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Calpain 2及自噬相关基因7(autophagy related gene 7,ATG7)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体模型,并按时相点分为4、8、12周及16周组,同时设立正常饮食组为对照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FFA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alpain 2及ATG7的表达变化。结果①HE染色提示肝脏脂肪变程度随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NAFLD大鼠模型各时相点血清ALT、AST、FFA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16周组时分别为(165.95±7.24)U/L、(249.52±4.20)U/L、(0.83±0.05)mmol/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升高(P<0.01)。②以正常饮食组为对照组,肝组织Calpain 2 mRNA相对表达量在高脂饮食喂养后开始上调,在16周时升高最为明显(9.83±0.85,P<0.01);ATG7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4周组(0.82±0.02)即开始下降,在16周组(0.20±0.03)降至最低,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显著(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Calpain 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一致,4周组(2.32±0.45)时开始上调,16周组明显上升(9.87±1.20,P<0.01)。而ATG7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则随肝脏脂肪变性的进展明显下降,16周时降低最为明显(0.18±0.05,P<0.01)。结论脂肪肝发生过程中,Calpain 2的表达上调抑制了自噬相关基因ATG7的表达,进而减弱了自噬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加重,自噬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孟巍  余良主  王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364-1367,1371
目的: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肝损伤的保护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1周白酒胃灌注模型组(1周组),2周白酒胃灌注模型组(2周组),4周白酒胃灌注模型组(3周组)和8周白酒胃灌注模型组(4周组)。阴性对照组胃灌注生理盐水3d,1周组、2周组、4周组和8周组分别给于白酒胃灌注1周、2周、4周和8周。实验结束后,收集肝脏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AST、TG活性及肝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周组ALT活性(89.73±15.06)高于阴性对照组(78.59±11.62)升高(89.73±15.06 vs.78.59±11.62,P<0.05)外,模型1周和2周组ALT、AST和TG活性无明显差异;模型8周组AST和TG活性升高(166.49±15.73 vs.154.07±9.38;0.93±0.21 vs.0.71±0.19;均P<0.05),而ALT活性显著上升(112.36±9.84 vs.78.59±11.62,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1周和2周组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明显差异;模型4周组SOD活性显著下降(98.41±12.60 vs.127.52±13.09,P<0.01),而MDA含量升高(6.05±1.47 vs.4.62±1.24,P<0.05);模型8周组SOD活性降低(109.76±23.05 vs.127.52±13.09,P<0.05),而MDA含量无变化。显微镜下显示,4周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而8周组大鼠则出现典型的酒精性肝纤维化表现。结论:采用酒精浓度为45%的白酒灌胃,观察到大鼠不同时期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变,可将该模型运用于护肝药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玉米黄质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以及玉米黄质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MDA含量以及组织病理系数。结果:玉米黄质各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与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1)和降低血清与肝组织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玉米黄质对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8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2例HBV-ACLF患者和57例HBV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肝组织IL-8水平与分布情况,利用ELISA技术测定血清IL-8水平.对其HBV-DNA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和肌酐等肝功能指标水平亦进行同步测定.结果 HBV-ACLF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IL-8含量均明显高于HBV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BV>500 IU/ml时血清IL-8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性(r=0.416,P<0.05).与HBV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相比,HBV-ACLF患者血清中ALT、AST、ALP、总胆红素和肌酐含量均有明显增加.血清IL-8与肝损害程度(ALT、AST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247、0.317,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肝组织及外周血IL-8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IL-8水平与患者肝脏炎症损伤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