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40例椎体转移瘤共50个椎体溶骨性病灶在CT导向下施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观测症状改善、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穿刺全部成功,本组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CT定位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镇痛效果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77例94个椎体病变。7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74例90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6.1%,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5.7%。术后疼痛5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6例轻微缓解(MR),3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0.9%;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 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9):852-855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累及硬膜的脊椎恶性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累及硬膜的脊椎恶性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53例接受PVP治疗。术前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的损伤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无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n=25),B组为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n=28)。2组患者均在X线透视下,用13 G骨穿刺针进入骨折椎体,然后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入骨折椎体内。术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成功情况、止痛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PVP手术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最终临床随访评估显示,A组21例患者疼痛得到缓解,4例患者疼痛无变化;B组12例患者疼痛得到缓解,8例患者疼痛无变化,8例疼痛加重;A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的疼痛缓解率(84.0%vs 42.9%,P<0.05)。ASIA损伤等级最终评估显示,A组5例表现出神经压迫症状,20例无神经压迫症状;B组26例表现出神经压迫症状,2例无神经压迫症状;A组患者无神经压迫症状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PVP对治疗累及硬膜的脊椎恶性椎体转移性肿瘤是安全的和适度有效的,但PVP不应作为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评价其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45例共5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疼痛情况都有所减轻,疼痛完全消失共计49个,另有9个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消失.42例54个椎体穿刺1次即成功;2例3个椎体穿刺2次;1例1个椎体穿刺3次.结论 经皮椎体形成术应用于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寻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流动及分布规律,为临床椎体成形术提供操作的理论基础.方法:根据正常成人椎体的结构特性和参数运用计算机软件构建相应的多孔介质的椎体模型,并运用流体力学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与骨水泥粘度相当的硅油在椎体模型中的流动及分布规律.结果:硅油在模拟的椎体模型内的各个平面上呈类圆形分布,位于通过注射点的平面面积最大,在每个平面上从中心向外,硅油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结论:模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流动分布规律:以注射点为圆心,在经过注射点的各个平面上,向各个方向呈类圆形流动分布,成为一个类球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观察其疗效,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脊椎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多脊椎转移瘤患者的39节椎体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成形,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和椎管内肿瘤的浸润程度,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39节椎体穿刺全部成功,1例1节椎体有造影剂进入相邻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PVP后各期疼痛缓解率均〉80%;PVP后各期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PVP后随访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以及椎管内肿瘤浸润与PvP前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和椎管内浸润,防止脊髓受压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在X线透视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心里护理、体位训练及其他准备,术后早期体位要求、并发症观察、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指导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疼痛缓解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医生、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达99.5%,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结论:该方法使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健康意识增强,症状缓解快,及早康复出院;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医护合作更加默契;让护患关系更加密切,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PVP治疗脊椎压缩骨折13例14个椎体,术后均行CT扫描,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3例14个椎体中,3例3个椎体椎管内少量渗漏;1例1个椎体椎管内渗漏明显,术后d4出现尿潴留;2例2个椎体旁少量渗漏;余7例8个椎体无明显渗漏。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例疼痛基本消失,1例疼痛明显减轻;4例新鲜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例疼痛基本消失,2例明显减轻。结论 PVP是治疗脊椎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33例34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及血管瘤.术前行X线、CT或MRI检查,术中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经皮穿刺至病灶部位,将骨水泥注入病灶,术中术后配合观察护理.结果 33例全部达到止痛效果.患者术后1~2天下床活动,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观察、护理,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及血管瘤具有强化椎体、镇痛、恢复椎体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攀门拽伸法联合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选择12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前采取攀门拽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康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灌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对照组,cobb角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攀门拽伸法联合双侧椎弓根穿刺PVP能升高OVCF患者骨折椎体高度,降低后凸角度及降低ODI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2016 年3 月针对伤椎椎弓根直径细小、椎弓根外展角度较小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8例,采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分别记录术前1 天,术后3 d、1 个月和3 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水泥注入通道尖端可顺利到达椎体中线,椎体内骨水泥填充满意。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均有减轻,随访3~12 个月,术后VAS 评分及ODI 值较术前均降低(P <0.05)。结论在伤椎椎弓根直径细小及椎弓根外展角度较小时,采用单侧经椎体侧方后上角穿刺入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影像学将20例骨质疏松陈旧性单椎体骨折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两组,每组10例,均应用PV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30 min及术后6h、3d、30 d弯腰活动时数字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前、术后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水平.结果 术前30min弯腰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观测点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3d、30 d弯腰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组术后站立位、平卧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术前疼痛较稳定型明显,但PVP治疗后二者效果类似;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PVP术后高度可得到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1例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门区肝癌病例,并文献复习。方法: 术前对患者行CT及超声检查并制定术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计划,在超声引导下以平行的方式进针将粒子植入肿瘤内(粒子间的距离为1.0~1.5cm),使患者肿瘤内的粒子分布符合TPS计划。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完成;术后1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无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行超声和CT检查,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局部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治疗肝门区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例(26个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患者椎体高度[(2.2±0.3)cm],Cobb's角[(7.6±4.5)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0.8)分]、活动能力评分[(1.3±0.8)分]与术前[分别为(1.8±0.5)cm、(28.6±3.5)度、(8.0±1.5)、(2.3±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在电磁导航引导下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改良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术的可行性。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DSA室882例病人行经皮改良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术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学结果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结果一次经皮改良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术穿刺成功率占88%(776/882),其中男性一次穿刺成功率91.6%(434/474),女性一次成功率83.8%(342/408);二次以上穿刺成功率12%(106/882)。男女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改良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术可以代替改良Seldinger法,穿刺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7.
导丝及穿刺针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丝及穿刺针在经皮肾镜手术中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科收治的鹿角型结石患者中,有19例患者使用导丝及穿刺针来提高结石清除率,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2.8岁.左侧10例,右侧9例,术前行CT、肾盂分泌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穿刺点选择在第12肋缘下、腋后线与肩胛下线之间区域,超声引导下用18G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留置导丝,扩张穿刺通道至F18后,留置Peel-away鞘,置入肾镜,用钬激光将视野所能见结石击碎,并将结石碎块冲出体外.如X线或超声检查证实有肾盏结石残留,保留原穿刺通道,超声引导下经有残余结石的肾盏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丝置入肾盂,X线片证实导丝位于肾盂内,经第1个穿刺通道进境寻找导丝,沿导丝寻找肾盏内结石,必要时行肾盏颈口劈开.如因角度问题,沿导丝无法探及结石,撤出导丝,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直接穿到结石表面,并稍用力将肾盏内结石推入肾盂内进行碎石.结果 2例肾盏颈口较窄,行两通道碎石,其余17例均碎石成功,结石一次性完全清除,平均手术时间83.2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00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6 d,术后住院5.8 d.3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无尿瘘、胸膜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皮肾镜手术中导丝及穿刺针的新应用,可显著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尤其对于复杂性鹿角形结石患者,可减少多通道手术过程中引起的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1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各粪胰腺假性囊肿27例,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27例胰腺假性囊肿中随访2个月内闭合者9例,2-4个月闭合者11例,4咱个月内闭合者4例,其余3例6个月后仍未闭合,2例6个月后中转手术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另1例放弃手术治疗。治愈率达89.0%(24/27),有效率为100%。穿刺置管过程中未出现大出血、肠瘘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彩超指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方法简单、实用,大多可达到治愈目的。且出血、肠瘘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亦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