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玲 《中外医疗》2013,(24):105-105,107
目的探讨改良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在疤痕子宫的应用。方法对该院的1500例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各75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常规组则采用常规的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分析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结果显示,改良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改良组的手术时间要比常规组短,并且胎儿娩出时间也短于常规组。结论运用改良周氏剖宫产术式,其术式的切口较高,因此不容易造成子宫切口出血撕裂的情况,并且对于子宫两侧的血管和膀胱都有一定的防范保护性作用,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周基杰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在再次剖宫产(R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RCS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周基杰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对照组取原子宫切口附近横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情况和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排气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S采用周基杰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因切口高不易引起子宫切口撕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在二次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至2015年期间妇产科进行二次剖宫产产妇40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计算机分组软件随机将4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进行治疗,治疗组产妇采取剖宫产子宫切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撕裂、术中出血量等治疗。结果:对照组产妇术后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保留导尿管时间均高于治疗组产妇,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产妇19例(9.5%)切口撕裂产妇,治疗组产妇出现5例(2.5%)切口撕裂产妇,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二次剖宫产的产妇采取剖宫产子宫切口的应用价值非常好,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韦建巍 《广西医学》2012,34(10):1402-1403
目的 观察在非洲产妇再次剖宫产术中,行腹壁及子宫瘢痕切口改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重复剖宫产80例的产妇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瘢痕切口改良40例为观察组,于切口瘢痕外侧2 mm处,按原切口走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直肌前筋膜,提起残端,切除筋膜3 mm宽度至取下腹壁瘢痕组织,于子宫下段原横切口瘢痕上20 mm处切开进入宫腔.对照组40例,按传统的再次剖宫产瘢痕切口常规处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开腹出血量少、新生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复剖宫产术中,行腹壁及子宫瘢痕切口改良,具有胎儿娩出时间快、开腹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陈丽花 《中国热带医学》2004,4(4):597-597,599
目的 探讨周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周氏剖宫产术与传统剖宫产术患者各 12 0例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 (P <0 0 1) ,切口愈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周氏剖宫产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好、切口美观、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减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改良切口的优点。方法将126例新式剖宫产术后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处或原瘢痕上1cm处切开。研究组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上2-3cm处切开。结果两组手术效果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困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具有以下优点:①胎儿娩出困难的发生率减低;②减少术中子宫切口撕裂及术中出血量;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两种剖宫产术式(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传统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比较。方法 将同期的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8例作为实验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8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伤口疼痛情况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切口疼痛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伤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切口在入分娩室试产患者行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入分娩室试产改行剖宫产分娩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3例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娩,观察组采用改良子宫切口行剖宫产分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胎儿Apgar评分、术后排气时间和产妇围术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1.25±9.81)min、术中出血量(209.87±36.91)ml、胎儿娩出时间(29.75±2.64)s,明显低于对照组(96.73±5.98)min、(219.74±33.16)ml、(44.21±7.0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Apgar评分和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入分娩室试产改行剖宫产分娩患者,改良子宫切口剖宫产手术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胎儿娩出时间,降低产妇子宫切口延裂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二次剖宫术的手术方式与技巧。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12月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120例,分别采用避开初次剖宫产切口以及常规纵切口方式进行手术,对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切口良好愈合率和产妇满意率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更少,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相对要少;出现新生儿窒息、膀胱受损及子宫切口撕裂几种不良情况的几率为5.1%,对照组则为26.7%;另外,观察组术后切口良好愈合率以及产妇的满意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注意手术技巧,严格执行手术操作,利于手术效果的改善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将272例足月妊娠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周氏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显示, 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子宫切口延裂例数及新生儿窒息例数,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 .01) .表明周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胎儿窒息少、住院时间短、母婴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蔡金存 《中外医疗》2013,32(4):41-42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术中粘连程度、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等方面与首次剖宫产术式的关系,得出剖宫产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选取该院1996年1月—2012年7月第1次、第2次、第3次都在该院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90例、改良式新式剖宫产的产妇90例,180例疤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第1次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分为新式组90例和传统组90例,新式组产妇施行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手术,传统组则施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结果。结果在术中粘连程度、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等方面比较,改良式新式剖宫产组显著优于传统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明确把握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利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手术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且便于再次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产钳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小产钳助娩胎头,同时选择48例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徒手取出胎头,比较两组在子宫切开到胎儿娩出时间(平均U-DI),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子宫切口撕裂延长、平均术中出血量,新生儿 面部损伤、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48例在平均U-DI,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子宫切口撕裂延长、平均术中出血量,新 生儿面部损伤、平均住院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双叶小产钳助娩胎头,能有效缩短子宫切开到胎儿娩出 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切口撕裂延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产科手术     
010890改良式周氏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韦丽芳…//广西医学一200一,23(1)一47一49 改良式周氏剖宫产术(改良组)100例,传统剖宫产术(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种剖宫产术优缺点。改良组采用下腹正中横切口,撕拉法开腹,子宫切口选择在子宫下段的上部,保持了子宫切口“干、短、厚”的特点。缝合子宫切口及关腹时进行改良,即采用普通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不缝腹膜,腹直肌前鞘用两根7号丝线自两侧角始连续锁扣缝合,皮肤皮下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3针。两组均观察各种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周氏剖宫产术1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72例足月妊娠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周氏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子宫切口延裂例数及新生儿窒息例数,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表明周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胎儿窒息少、住院时间短、母婴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进行对比,了解疤痕子宫进行二次剖宫严的相关风险.万法:选用于2014平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6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性二次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45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产妇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两组产妇行剖宫产的原因、手术指标以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仍然会使用剖宫产.对两组产妇在术中的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对照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观察组产妇(P<0.05).而对照组产妇的产后的恶露持续的时间和产后出血时间比观察组低(P<0.05).结论:对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来说,其进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十分高,明显高于非疤痕子宫割宫产的产妇,要多方面的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保证产妇与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与未改良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半随机分类方法,将469例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分为两组:改良组236例采用改良剖宫产手术,该术式在以色列stark教授创立的剖宫产术及香港周基杰术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未改良组233例采用传统的腹壁横切口,并将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等进行统计学比效.结果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切口感染方面与未改良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产妇疼痛轻,切口愈合好,切口感染例数少,平均住院天数也少于未改良组,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操作简单、预后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CSP)产妇的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4月接诊的CSP产妇114例,其中57例产妇行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观察组),另外57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对照组).对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2.1±2.7)min、(49.2±2.4)min、(332±108)ml和(21±6)h,对照组分别为(11.6±1.9)min、(52.1±1.4)min、(239±87)ml和(39±7)h,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57例),对照组为10.6%(6/5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甲级51例(89.5%),瘢痕明显11例(19.3%),而对照组愈合甲级33例(57.9%),瘢痕明显28例(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CSP产妇的剖宫产中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较低,且切口愈合好,瘢痕不明显,适合对术后美观要求较高的产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单丹 《当代医学》2013,(23):99-100
目的探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行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的60例瘢痕子宫孕妇(观察组)的资料,与再次分娩选择传统剖宫产术的60例瘢痕子宫孕妇(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孕妇的备皮及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瘢痕形成、盆腔粘连、新生儿出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备皮及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增加(均P<0.05),切口愈合效果好、瘢痕形成率则明显降低(均P<0.05),而新生儿出生情况、产后出血等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在瘢痕子宫剖宫产中仍具有切口愈合良好、瘢痕形成不明显等优点,具有美学效果。但同时较传统术式术中创伤增加、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应结合患者和家属意愿及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腹壁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方法 随机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80 例( 观察组) ,行新式剖宫产术,并与同期行传统腹壁直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80 例( 对照组) 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等指标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5 d 拆线,对照组7 d 拆线。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分别行新式剖宫产术及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前者较后者手术时间短,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应用镇痛药物人次及次数均少(P<0.01),排气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低(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