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夹角,肝胰壶腹区的血管分布,十二指肠大乳头位置、乳头小孔开口位置、胆胰管开口形式等。结果:肝胰壶腹和十二指肠乳头区的营养动脉平均为2.2支,均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下动脉,其中肝胰壶腹和十二指肠乳头区9—12点钟处的营养动脉出现率为45.9%(50支)。胆总管、胰管、壶腹末端的长度分别为(32.1±8.7)mm、(9.9±4.1)mm、(12.6±2.8)mm;宽度分别为(7.3±2.1)mm、(3.2±0.7mm)、(7.3±1.2)mm。胆总管和胰管之间的夹角平均为35.6°。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上1/3段占8.45%±4.39%,中1/3段占72.33%±6.72%,下1/3段占19.22%±4.12%;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纵襞占74.3%±6.68%。有十二指肠小乳头占41.43%±3.65%。胆胰管开口呈V型占37.1%±7.43%,Y型占62.9%±6.32%。结论:本实验结果为临床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过程中选择切开部位和切开深度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临床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3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夹角,肝胰壶腹区的血管分布。结果:肝胰壶腹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的营养动脉平均为2.1支,均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其中肝胰壶腹区及十二指肠乳头区9~12点钟处营养动脉的出现率为46.1%(29支)。测量胆总管、胰管、壶腹末端的长度分别为32.1±8.9mm、9.9±3.9mm、12.8±2.9mm;宽度分别为7.2±2.2mm、3.1±0.6mm、7.1±1.4mm。胆总管和胰管间的夹角70%为20°至45°,平均35.4°。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为临床在EST中选择切开部位和切开的深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胆肠结合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胆肠结合部的胚胎起源 胆肠结合部均起源于人胚前肠。人胚发育到第4周时,从前肠的背腹两侧各伸出一个芽突,称之为背胰和腹胰。在发育过程中,腹胰随十二指肠转位至背侧;胚胎第7周时,腹胰及背胰合二为一,腹胰形成胰头的大部分,而背胰形成胰头细小部分及胰体尾部,腹胰管和背胰管汇合形成主胰管,并与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主乳头;有时背胰管残留,成为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副乳头。同样,在人胚发育至第四周时,前肠末端腹侧壁可向外长出一囊状突起,形成肝憩室,后者随胚胎发育继续增厚。此时,肝憩室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较大,且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与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取结石术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1)20例乳胶动脉血管灌注胰腺十二指肠标本,解剖观测十二指肠大乳头血供的来源、数量,营养血管起始处直径、至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的距离。前、后弓最凸处与十二指肠内缘、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的距离。(2)按胰十二指肠正常解剖学位置摆放,以十二指肠大乳头的开口为圆心,十二指肠大乳头背面纵轴为12~6点轴,横轴为9~3点轴,顺时针依次定点,观察动脉分布特点。 结果 (1) 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各发出2支营养血管至十二指肠大乳头。前弓2支血管起始处直径分别为(1.3±0.1、1.0±0.2)mm,至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的距离分别为(5.7±0.6、6.0±0.4)mm、(16±0.9、16±1.5)mm。后弓2支血管起始处直径分别为(0.62±0.02、0.98±0.06)mm,至Vater壶腹和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的距离分别为(20±1.5、16.4±0.4)mm、(25±1.2、19.2±0.6)mm。前、后弓最凸处与十二指肠内缘、肝胰壶腹的距离分别为(4.05±0.1、3.1±0.15)mm、(10.5±1.5、13.2±1.6)mm。(2)十二指肠大乳头前壁第1支血管位于9~10点钟方位,第2支位于2~3点钟方位;后壁第1支动脉血管位于8~9点钟方位,第2支位于4~5点钟方位;8~10点钟方位血管最集中,2~5点钟方位血管次之,11~1、6~7点钟方位血管供应最少。 结论 临床EST Oddi括约肌切开和EPBD取结石时,易损伤十二指肠大乳头血管,需小心保护。EST可在11~1或6~7点钟方位行乳头切开。  相似文献   

5.
1 胆胰管汇合最常见的异常为共同通路>1.5cm,称合流异常,是先天性胆管扩张的常见原因之一.胆胰管汇合时又常见两种变异:一为胰胆管合流异常型(p-c型),即胰管注入胆总管;另一种为胆胰管合流异常型(c-p型),即胆总管注入胰管.正常或上述异常时均为一条胰管与胆总管合流.本例有三条胰管注入胆总管并伴胆胰管合流异常非常罕见,现将我们的尸体解剖所见报道如下.男尸,48岁,发育正常,生前曾诊断为胆总管扩张、胆囊炎.检查胰、胆管所见:胰管起自胰尾,横行贯穿胰的全长,中途先后汇集许多胰小管,在距十二指肠后内壁 4.5cm处胰管分出两支,一支横行呈直角穿入十二指肠内侧壁,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此支胰管直径 0.2~0.25cm.另一支向下向后迂曲走行,收纳胰颈、胰头部的小分支,此支自分出后在5.5cm处又分出呈“Y”型的两分支,且分别呈直角注入胆总管左后侧壁,在胆总管内二分支开口间距为 0.7cm,呈上下分布.此外见胰头及胰钩突部胰液汇流一独立  相似文献   

6.
胰,胆总管插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30例成人的标本上,对十二指肠第1环状襞、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及其间隔等进行解剖观测.十二指肠第1环状襞高4.86±0.36mm,厚2.85±0.17 mm,距幽门45.80±2.93mm;十二指肠纵襞出现率为76.7%;十二指肠大乳头距幽门、第1环状襞的距离分别为81.14±2.71和41.76±2.11mm,其开口处上下径和横径分别为2.88±0.17mm和2.31±0.19mm.在20例肝胰壶腹切开的标本上见肝胰壶腹间隔部分分隔(16例)和完全分隔(4例)胰胆管,间隔长度 9.30±0.46mm,共同管长度5.53±0.29mm.结果为临床内镜下顺利进行胰、胆总管造影术寻找十二指肠大乳头和插管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形成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形成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十二指肠-胰标本,发现有乳头旁憩室的标本26例,无乳头旁憩室的标本74例,将26例有乳头旁憩室标本和随机选择的26例无乳头旁憩室标本作为观测对象,对其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胰管汇合部及汇合部穿肠处左侧的胰腺组织进行观测.结果:有乳头旁憩窜标本与无乳头旁憩室标本,在十二指肠大乳头处的肠管周经分别是(110±13.4)、(88.4±8.61)mm,在下曲处的肠管周经分别是(73.3±5.52)、(83.2±6.01)mm;在胆总管-胰管汇合部穿肠处胆总管-胰管汇合部的周经分别是(22.4+1.72)、(16.8±1.32)mm;在胆总管-胰管汇合部的前面,胰腺组织的厚度分别是(4.33±0.82)、(9.13±2.24)mm.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十二指肠下曲较细、胆总管-胰管汇合部较粗大及在憩室发生处的左侧胰腺组织较少.  相似文献   

8.
<正> 胃十二指肠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变异比较罕见,据国内能查到的研究肠系膜上动脉异常分枝的218例材料中,只出现过一例,仅占0.5±0.48%。我们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一例,为积累资料,记录如下: 胃十二指肠动脉起于肠系膜上动脉4.4厘米处后壁稍偏右,外径为3毫米,继而呈锐角向右上方走行,肠系膜上静脉跨其前方,在胰腺下缘进入其头部实质内。距起点0.9厘米处右侧发出一条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外径为0.6毫米,在十二指肠水平部中份前方走行,继而向右弯进入胰头和十二指肠下部。距起点4.8厘米处右侧发出一条胰十二指肠上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一具成人男尸上见的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肝右动脉从肠系膜上动脉距根部4.2厘米处发出,约处于十二指肠水平部左段上下缘的中点。斜行向右上,跨肠系膜上静脉前面穿入胰头实质,经胰头实质左侧上行,达门静脉处浅出,行于胆总管与门静脉之间的浅面,最后跨过肝总管的前方进入胆囊三角到肝门,然而分为前后两支入肝。  相似文献   

10.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主胰管绕行代替肝总动脉后方,报道如下: 本例代替肝总动脉在胰颈后方发自肠系膜上动脉,斜向右上行于肠系膜上静脉、胰头、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主胰管通过肠系膜上动、静脉前方,沿肠系膜上静脉右缘向左后走行,出胰后绕过代替肝总动脉左缘至其后方,继而紧贴胰头后方斜向右下,与胆总管汇合后  相似文献   

11.
2010年5月在解剖1具约70岁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腹腔干分支与肝总动脉起始部变异,现报道如下.肝总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后壁距其根部49.35mm处发出,起始部外径5.96mm,行向右上经胰颈、胰头、十二指肠上部后方入肝十二指肠韧带.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适应症有:壶腹部癌、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癌和胰头癌,胰头部其他恶性肿瘤.我院自2008年至2010年3月成功实施胰十二指肠根治术21例,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手术,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胰管、胆道系统和供应肝、胃、十二指肠、脾的血管分属于两个功能不同的管道系统.但它们紧密相邻,且管道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具有整体造型设计的解剖学基础,以此制做出的铸型标本更具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性,对肝胆外科手术和上腹部的普外科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单一管道系的铸型标本制作已有诸多报道,故本文重点介绍整体铸型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法.1 取材和灌注连同膈肌、腹主动脉一起取下肝、胃、十二指肠及胰、脾等脏器.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壁,并常规在大、小乳头处插管灌注胰管  相似文献   

14.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胃右动脉起自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后支,现报道如下:腹主动脉在距穿膈肌主动脉裂孔1.0cm处由前壁发出腹腔干,腹腔干起始部直径为9.2mm。在距腹腔干起始部1.4cm处发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Whipple等人为治疗肝胰壶腹癌而首先提出,后来渐用于胰头癌、胆囊癌及十二指肠癌等疾病的治疗。过去,与该手术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与吻合术式存在的问题有关。但是最新资料显示,运用胰管与空肠粘膜直接缝合的方法能显著降低胰空肠吻合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病人与方法:在1980年1月至1997年3月间有300例病人(男185例、女115例,平均年龄64.9岁)在日本Toyan区中心医院做过胰十二指肠术,并包括行幽门保留的胰十二指肠切除  相似文献   

16.
分泌型IgA(SIgA)广泛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乳汁等外分泌液中。胰液中是否含SIgA迄今为止未见报道。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5例27份胰液标本SIgA含量。 本院肝胆外科1990年3月~1991年5月所做的胰十二指肠根治手术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9~63岁,平均51±8岁。其中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胰头癌6例,乏特氏壶腹癌4例。术中切除胰腺头体部或头部,残余胰管内放入合适硅胶管(胰液引流管)引流出体外。术后1~21天留取早晨新鲜胰液标本。标本经冻融搅拌后离心取上清于-20C保存待测。用放射免疫法(双抗体-PEG法)测定。抗SIgA抗体放免药盒系上海放免所提供。标本按10倍、1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17.
在解剖1具成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双肝中动脉伴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左动脉和胃右动脉变异(图1)。查文献知,此变异较为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现报道如下。①双肝中动脉:分别起自肝固有动脉和肝右动脉。肝总动脉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后,移行为肝固有动脉行向肝门,分为肝中和肝右动脉入肝,夹角为27°。肝中动脉(外径2.02 mm)于门静脉前方行至左纵沟入肝,距其起始处9.52 mm成23°夹角发出1分支到肝左外侧叶,外径1.42 mm。肝右动脉(外径3.28 mm)行向右上于肝总管后方入肝右叶,距其起始处7.66 mm发出另1肝中动脉(外径1.90 mm),其与肝右动脉成73°夹角,行至左纵沟入肝,且肝中动脉发出胆囊动脉至胆囊。②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发自肝固有动脉,外径为1.48 mm。该支在近端发出一胰支到胰颈后方,并于十二指肠后方右下行2.08 cm发出另一胰支到胰头后方,随后主支分4支至十二指肠。③肝左动脉:起自肝总动脉,长为5.60 cm。其于肝固有动脉左侧行向右上绕过肝尾状叶上方到肝左叶,且距起始处3.53 cm发出一细小支入肝尾状叶。④胃右动脉:起自肝左动脉,外径1.70 mm,左下行4.56 cm分2支至胃。  相似文献   

18.
1 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伴其它动脉变异较少见,我们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老年男性尸体,腹内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在第一腰椎上缘水平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一外径12mm的动脉干,此干向左下行约25mm后分成两支,其中一支延续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外径9mm.另一支起始部外径10mm,在肝胃韧带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向右上行约17mm后又分成两支:一支为脾动脉,起始部外径8mm;另一支为肝总动脉,起始处外径7mm,分出后沿胆总管左侧上行,距起始部10mm处,在其上缘发出胃右动脉.与胃右动脉相对处在肝总动脉下缘发出一极短的动脉干,此干发出后立即分成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二者均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下降.胃左动脉在腹腔肠系膜上动脉干起点上方约9mm处直接起自主动脉前壁,起始部外径3mm.另外此标本左肾动脉为两支.  相似文献   

19.
胰原基伴囊泡肾、囊泡肾上腺等多项变异一例肖洪文泸州医学院泸州646000在解剖一例约30岁男尸时发现:(1)肝大,长约25cm,左叶达左腋中线;(2)胰原基:腹背胰分离。腹胰呈一底向上的三角形,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缘和肠系膜上血管之间,细小的腹胰管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胆道减压(以下称减黄)方式在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壶腹周围癌患者中术前减黄效能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癌、十二指肠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道减压方式分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放置支胆管架引流组,纳入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