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DP)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比较SPDP与胰体尾、脾切除术(D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58例,其中DP30例(A组),SPDP28例(B组),B组又分为B1(保留脾血管组)和B2(合并脾血管切除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Α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A、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DP组术后Α院时间明显较DP组短(P0.05)。B1亚组较B2亚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胰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Α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与B2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Α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而术后Α院时间缩短。保留脾血管㈦否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Α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13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体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为3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血管的保脾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1例术中撕裂脾静脉,腹腔镜下缝合脾静脉撕裂处,成功止血,72 h后恢复进食。1例患者因囊性肿瘤巨大,术中囊液外溢,造成术后胰腺切除区形成直径3 cm包裹性积液,术后2周自行吸收。术后病理均回报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出院后随访3~12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安全、可行的新选择,因其创伤小、康复快,已成为治疗胰体尾良性肿瘤的常规手术,目前也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此术式仍需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推行原则。  相似文献   

4.
With the matur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ical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rgical instruments,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for laparoscopie surgery has expanded constantly in recent years.It is now 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8年2月—2010年4月对4例胰体尾良性病变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35(115~3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100~4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8(10~21)d,术后有1例患者产生胰瘘,延迟拔管,治愈后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胰体尾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胰岛细胞瘤1例。结论:对胰体尾部的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微创并安全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胰腺损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体尾部损伤伴主胰管撕裂或断裂,传统术式需行远端胰腺及脾脏切除[1]。随着对脾脏功能和解剖结构的深入认识,保留脾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近期对6例严重胰腺体尾部损伤患者进行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术。现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3月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1例资料。均为胰体尾部单发病灶,直径2.0~5.0 cm,平均3.5 cm。结果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185 min,平均155 min;出血量35~100 ml,平均65 ml,术中均未输注血制品;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腹腔出血、B级或C级胰漏、脾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6~12 d,平均7.8 d。11例随访1~32个月,中位数1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及脾梗死。结论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9.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施行胰体尾切除术,同时切除脾脏,被认为是常规术式。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的功能有了很多新认识,特别是它的免疫功能和抗癌肿能力以及脾脏切除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在术后可发生凶险性感染等,在处理脾脏外伤时,各种保脾措施,日益受到重视和公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留脾脏(LSPDP)与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DPS)治疗胰体尾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胰体尾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组(LSPDP组,n=14)与脾脏切除组(LDPS组,n=17),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LSPDP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LD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胰瘘发生率、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术后随访6~81个月,平均(28.26±19.21)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有选择性地行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为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首选。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可疑为浸润性恶性病变或病灶与脾血管、脾门关系密切者,应果断放弃保脾术式,改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13年Mayo在胰体尾部肿瘤手术中首创远端胰腺切除术 ,同时合并脾脏切除 ,并作为标准术式流传至今。但随着大量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 ,“脾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器官 ,而是具有重要保护功能的免疫器官”这一概念已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 ,无辜性脾切除应尽量避免。越来越多的手术病例证实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一、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胰体尾 -脾区解剖结构毗邻紧密 ,脾动静脉为胰体尾和脾脏解剖联系的纽带。由于脾动静脉与胰体尾、脾门与胰尾的紧密联系 ,胰体尾与脾脏常视为一个解剖…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腹腔镜技术在胰腺外科的应用相对比较缓慢,且更具挑战性。随着腔镜手术器械的发展及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越来越多的肝胆胰诊疗中心相继开展,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被大多胰腺外科医生青睐。本文就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Warshaw与Kimura两种术式的优劣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占位性病变的术式选择策略和操作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56例胰体尾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中转开腹3例(5.4%),余53例(94.6%)均顺利完成手术。联合脾脏切除、保留脾血管保脾(Kimura法)和离断脾血管保脾(Warshaw法)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分别为31例(58.5%)、19例(35.8%)和3例(5.7%)。手术时间70~230(170±35)min,出血量50~310(110±34)mL,术后住院时间5~35(9±6)d。术后并发A级胰瘘13例(23.2%),B级胰瘘1例(1.8%)、腹腔脓肿1例(1.8%)、肺炎2例(3.6%)。结合影像学和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分析,中转开腹、联合脾脏切除和Warshaw法:胰腺导管腺癌12例、肿瘤直径>
5 cm的交界性胰腺肿瘤23例和慢性胰腺炎2例。Kimura法:均为肿瘤直径<5 cm的良性或交界性胰体尾病变。良性或交界性胰体尾病变保脾率50.0%(22/44)。 结论 根据胰腺肿瘤性质、大小和部位,以及脾动、静脉与胰腺或胰腺肿瘤的关系,主动选择术式和规划手术路径,有助于提高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保脾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的技术要点,分析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中解剖技巧及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采用LSPDP治疗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及部分交界性肿瘤1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结扎脾血管行脾切除术;2例因术中无法判断肿块部位行中转开腹,术中B超定位;其余11例均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平均肿块最大直径(2.8±1.1)cm,手术时间150~437 min,中位时间[M(P25,P75)] 240(180,27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13.3±51.3)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3±2.9)d,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8±1.9)d,首次进食流质平均时间(3.8±1.9)d。术后4例发生胰漏,其中A级胰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B级胰漏3例,经抗感染、抑酶、持续腹腔冲洗后好转,带管出院2例,分别于术后24 d、30 d拔除引流管。15例术后随访9个月至5年,2例术后6个月内复发,分别于6、9个月死亡。3例随访6个月出现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差、进食后呕吐);余10例术后情况良好。结论 术前精确的影像学评估、术中精细的解剖联合可靠的腹腔镜止血器械,LSPDP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及部分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对LSPDP术中出血进行有效预防,手术才能够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治疗胰体尾部胰岛素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诊疗技巧,总结全腹腔镜下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2014年8月1日为1例胰岛素瘤患者施行LSPDP,复习相关文献并总结其主要环节。结果:手术在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第7天拔除。血糖监测提示手术效果满意,症状完全缓解,无胰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1天出院,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位于胰体尾部的胰岛素瘤行LSPDP是微创、安全的,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改善预后、术后快速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胰体尾良性、交界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经验,探讨其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3年4月至2009年7月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病人中,无功能胰岛细胞瘤8例、囊腺瘤8例、胰岛素瘤5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其中保留脾脏血管18例,切断脾脏血管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胰瘘5例,经非手术治疗2~3周痊愈。结论 对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者,不适合行摘除术时应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行LDP6例,年龄33~76岁,平均45.8岁。其中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4例,囊实性占位2例。结果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一次成功。手术时间125~365min,平均250min。出血量50~350ml,平均168ml。术后病理报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囊腺癌4例。1例术后胰漏,经保持引流通畅、抑制胰酶分泌等保守治疗痊愈。术后住院5~19d,平均7.8d。结论LD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者需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胰腺外科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