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为胆囊结石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n=65)及LC(n=65)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术后第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第3天,OC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IgA、IgM、IgG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可造成患者肝功能明显升高,但术后可迅速恢复,对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应激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5天的血糖(BG)、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等应激反应指标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LC治疗胆囊结石,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小于开腹切除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手术前后肝功能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观察术后肝功能变化规律及两种术式对肝功能的影响有无差异,并为今后手术病例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胆囊良性病变且肝功能正常需行胆囊切除术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病人分为LC组和OC组,并分别按开放法或腹腔镜方法实施胆囊切除术。术前、术后第1、3、7天,分别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DBIL、GGT、ALB、ALP。结果 两组病人年龄构成及术前肝功能无显著差异,LC与OC术后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相同。LC与OC术后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上述指标术后第3天即明显下降,至术后第7天达正常水平,且所有病人术后顺利恢复。LC与OC术后血清ALB均有下降,血清DBIL、GGT、ALP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1)LC与OC对肝功能均有影响,但仅为一过性现象,不影响病人恢复;(2)在全麻下,腹腔内气腹压力为12~15mmHg时,LC对肝功能的影响与O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此情况下施行LC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为1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LC(LC组),5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LC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OC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AST、ALT、ALP、TBIL及肾功能指标BUN、SCr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LC组上述指标基本下降至术前水平,而OC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比,术后第1天、第5天,OC组患者AST、ALT、ALP、TBIL、BUN、SCr均高于同时点LC组(P<0.05)。结论:LC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实施个体化治疗原则,为老年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胆囊结石、急性阑尾炎且术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5例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保胆组),同期5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55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4天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ALP、TBIL。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肝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组患者术后血清肝酶均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天,保胆组、LC组ALT、AST、TBIL升高,保胆组患者于术后第4天恢复正常,ALP无明显变化。结论:LA对肝功能无影响,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及LC均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均为一过性现象。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肝功能存在影响可能与术中牵拉、术后胆囊功能一过性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绿汀诺治疗);B组为对照组(采用其他护肝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ALT、AST、TBIL、DBIL。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DBIL较B组降低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高原地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 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6月,长期居住于本地区的64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分别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32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32例,对手术后出现的心肺并发症进行统计. 结果 LC组急性肺水肿1例,慢性右心衰竭1例,肺部感染1例;OC组左心衰竭肺水肿3例,右心衰竭2例,肺部感染5例.LC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9% vs 31%,χ^2=4.730,P=0.030). 结论在高海拔、低气压和低氧分压环境下,老年患者LC并发症少,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海拔地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探讨海拔高度对LC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海拔地区共选择80例慢性胆囊疾病患者行LC,根据手术地点的海拔不同,分成两组,A组为西宁地区患者(平均海拔2 200 m),B组为兴海县患者(平均海拔3 300 m),术中气腹压力维持在14 mm Hg,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与术前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肝功能ALT、AST、TBIL、DBIL均显著升高,且以术后第3天最为显著(P0.05);至术后第5天,A组患者ALT、AST、TBIL、DBIL已恢复术前水平,而B组患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A、B两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ALT、AST、TBIL、DBIL均高于A组(P0.05)。结论:在CO2气腹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海拔高度可能是LC术后引起患者肝功能变化的因素之一,海拔越高,对肝功能的影响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以术后第3天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有无差异.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接受了LC和OC的136例患者作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U),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其中LC组93例,OC组43例,并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手术时间、胆囊炎症类型与肝功能异常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C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OC组(P<0.05),两组间的年龄、身高、体质量、手术时间和胆囊炎症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OC组(P<0.051)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均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结论 在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是常见的,不伴有临床表现,LC组高于OC组,与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手术时间和胆囊炎症的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已将LC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在普及和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同时,开展了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就LC对机体影响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血清IL-6、IL-10和IL-18影响,比较两种方法对机体肝功能的损伤和机制。方法:选择LC患者和OC患者各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5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ALT、AST、IL-6、IL-10和IL-18含量,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LC组和OC组术后血清ALT、AST、IL-6和IL-18含量均较术前增加(P<0.01),血清IL-10含量较术前降低(P<0.01),上述指标术后1d变化最为明显,LC组上述血清指标变化小于同期OC组(P<0.05)。结论:LC对患者肝功能损伤较OC小,可能与LC刺激机体产生IL-6和IL-18较少,维持较高血清IL-10水平,维护适度机体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就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C)和开腹胆囊切除组(OC)。术前和术后第1,3,5,7d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IL-1β和TNF-α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IL-6第1d升至最高,与术前及术后第3,5,7d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而术前与术后第3,5,7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CRP第1,3,5d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以术后第1和第3d升高最明显,而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C对机体应激反应与O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原因。方法:将胆囊结石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常规应用电刀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B组(对照组)30例,应用弯剪刀分离切除胆囊,钛夹钳闭止血。术后1、3、5、7d抽血测TBIL、ALT、AST、GGT、ALP含量。结果:A组术后第1天TBIL、ALT、AST明显升高,B组无升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术后第3天ALT、AST虽有下降,但仍高出正常值范围,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GGT、ALP两组均无明显升高。结论:电热损伤局部肝组织和肝外胆管的热电效应是术后肝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浆TBIL、ALT、AST升高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血浆TBIL、ALT、AST升高原因。方法 本课题对我院1999年9-10月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9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2例,B组32例,C组31例。A组病人LC术中CO2气腹压维持在10mmHg,采用Stryker-200型单极电刀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B组病人LC术中CO2气腹压同A组,采用弯剪刀切除胆囊,钛夹钳闭止血,置放腹腔引流管;C组病人LC术中CO:气腹压维持在15mmHg,切除胆囊方法同B组。术后1、3、5、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送实验室测定TBIL、ALT、AST。结果 A组患者术后1、3天TBIL、ALT、AST水平变化均显著升高,第5天开始下降,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B、C组患者术后1、3、5、7天血浆TBIL、ALT、AST指标均无明显升高。三组患者血浆TBIL,、ALT、AST等三项指标变化均数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显示:A组患者术后1、3天三项指标变化与B组患者1、3天三项指标变化相比,A组差异有显著性临床意义(P<0.01);与C组患者术后1、3天三项指标变化相比,A组仍有显著性临床意义(P<0.01);而B组与C组术后1、3、5、7天三项指标变化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LC术中CO2气腹压维持在15mmHg时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电凝电切所致热损是术后TBIL、ALT、AST指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The incidental findings of increase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 (AST) after uneventfu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prompted us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phenomenon. Changes in liver function test after LC (n = 55)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after OC (n = 16). Liver function tests were obtained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on days 1, 2, and 7. All of the patients fulfilled the selection criteria: normal pre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test and no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or postoperative biliary complications (injury, infection, or obstruction). Converted cholecystectomies were also excluded. During LC, the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was maintained within the conventional range of 14 to 15 mm Hg. ALT had doubled in the first 48 hours from the preoperative mean in 58.2 per cent in LC patients versus only 6.3 per cent in the OC group. AST doubled from the preoperative mean value in 38.2 per cent in the LC group versus only 6.3 per cent in the OC group. By the 7th postoperative day, the enzymes returned to the preoperative values in both the LC and the OC group. In many instanc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LT and AST blood levels occurred after uneventful LC. The phenomenon is transient as these enzymes returned to normal value within 7 days. These changes are clinically silent in patients with a normal liver func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含不同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 (TPN)对肝移植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肝移植大鼠模型 ,按照提供的能源不同分为单糖 (GLU )、脂肪乳剂MCT/LCT、LCT、STG 4个组 ,实验期为 7d ,记录实验期内动物死亡情况 ,于TPN后第 1、4、7d收集标本 ,检测AKBR(动脉血酮体比值 )、血ALT、AST、血TBIL。以正常和肝移植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单糖组 7d动物死亡率显著高于脂肪乳剂组 (5 0 %vs0 % )。与脂肪乳组相比 ,单糖组动物 7d内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缓慢、TBIL水平持续显著升高 ,AKBR水平在TPN后 1d恢复并稳定于较高水平 ,但于 7d时显著降低。在 1、4d时STG组动物血清ALT降低较MCT/LCTTPN组及LCTTPN组更为显著 ,MCT/LCTTPN组血清ALT水平低于LCTTPN组。结论 单糖TPN加重移植肝脏功能损害 ,动物死亡率增高 ,含脂肪乳的TPN能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在减轻移植肝功能损害方面的优越性 ,依次为STG、MCT/LCT和L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