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秦艳  黄杰  陈永香  王静  李风景 《江苏医药》2012,38(18):2186-2188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7例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Th)、CD3+CD8+T细胞(CTL+TS)、CD4+/CD8+、CD3-CD19+B细胞、CD3-CD16+56+(NK细胞),并与3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IM患儿CD3+T细胞、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CD4+/CD8+、B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引起的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追踪其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对评估患儿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抗体联合EBV-DNA载量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IM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EB病毒排查的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EBV抗体阳性率和EBV-DNA载量,不同年龄段患儿组EBV抗体阳性率,以及各检测指标对IM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EBV抗体(EA-IgM、VCA-IgG、VCA-IgM、EB-DNA及VCA-IgM联合EB-DNA载量)阳性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而NA-IgG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经对比不同年龄段患儿EBV抗体阳性率发现,3~6岁患儿EBV抗体阳性率比例最高,且随着年龄增长,VCA-IgM和VCA-IgG阳性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无差异(P>0.05)。单项指标检测比较发现,VCA-IgM的诊断价值最好,比较各组诊断指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发现,VCA-IgM联合EB-DNA载量的各项诊断指标均高于VCA-IgG单独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VCA-IgM和EB-DNA单独检测(P<0.05)...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近年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和体征变化多端且不典型,对此病应提高认识,现将我科收治的7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予川  邱钟燕 《贵州医药》2001,25(7):626-6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异常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现将我科近10年收治的7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诊断标准1.1症状与体征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1.2血液学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0%以上,同时有淋巴细胞加单核细胞>50%。1.3血清学嗜异型抗体1:56以上。除符合第1项以外,上述2、3项中可任具一项。本文48例均符合1、2二项,其中 23例符合三项。2临床资料2. 1一般资料本组 71例中,男 48例,女 23例,…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以发热(100%)、淋巴结肿大(100%)、咽峡炎(97.4%)、肝脏肿大(76.3%)、脾肿大(63.2%)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皮疹(26.3%)、眼睑浮肿(21.1%)、鼻塞(13.2%),异型淋巴细胞>10%占63.2%,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占57.9%,EBV-VCA-IgM阳性占76.3%。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可引起多个器官系统损害,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儿出现发热,咽,扁桃体炎和淋巴结肿大的典型临床三连征,占全部病例的43.4%;并发症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其次为肺炎,心肌损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也有部分患儿表现为双眼睑水肿,变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10%见于83.8%病例。是诊断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但其增高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无关。EBV-VCA-IgM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指标之一。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各异,病后应注意随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计数,血清EBV-VCA-IgM,肝功,心肌酶等检查,提高对本病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大都良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EB病毒(EBV)载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经EBV-DNA检测阳性的IM住院患儿8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EBV-DNA载量分为低病毒量组(<105copies/mL)47例和高病毒量组(≥105copies/mL)41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1].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年收治50例患儿,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贡玉娇  杨蓉 《淮海医药》2022,40(1):23-26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EB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与其临床症状的关联.方法:选取28例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数据,将其分为高载量组(16例)、低载量组(12例),前者载量≥5.0×103copies/mL,后者<5.0×103 copie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按照是否并发肝损害将本院收治的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肝损害组(32例)和非肝损害组(8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特点、外周血主要指标水平以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肝损害组患儿肝大和脾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咽峡炎、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和异型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总胆红素(TBiL)升高、乳酸脱氢酶(LDH-L)升高、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白蛋白(Alb)降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以持续性发热、中重度肝脾大、肝酶异常、血小板减少和异形淋巴细胞增加为主要临床特征,当患儿肝功能明显受损时,应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冬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36-1137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IM的56例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30例和病毒唑对照组26例,进行临床比较观察。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热程、咽峡炎、淋巴结、肝脾肿大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和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期使用更昔洛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52例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27例和干扰素对照组25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GCV)发热下降和咽夹炎好转,肝脾淋巴结肿大后缩小的时间均较干扰素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GCV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P〈0.05或0.01),短期使用更昔洛韦剂量控制在8-10mg/(k·d),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更昔洛韦短期静脉用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明显缩短热程和减轻咽部症状,耐受性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病毒DNA含量,探讨EB病毒感染单个核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热7d内,起病1、3、6、9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中EB病毒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M。结果38例患者在EB病毒感染发病7d内,PBMC中EB病毒DNA检出阳性34例,阳性率为89.5%(34/38);EB病毒衣壳抗原IgM检出阳性22例,阳性率为5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8,P〈0.05);血浆EB病毒DNA检出阳性16例,阳性率为42.1%,与EB病毒衣壳抗原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PBMC与血浆中EB病毒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P〈0.05)。起病后1个月,血浆EB病毒DNA阳性2例、PBMC中EB病毒DNA阳性17例;起病后3、6、9个月血浆EB病毒DNA均为阴性,而PBMC中EB病毒DNA分别检出6例、4例、3例阳性。结论EB病毒感染初期,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可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EB病毒可长期存在于单个核细胞中,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PBMC中EB病毒DNA亦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EB病毒感染患者表现出多系统损伤可能与PBMC中EB病毒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5.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65例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α鄄干扰素对照组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GCV组)发热和咽峡炎好转时间均较α鄄干扰素组明显缩短(P<0.05),GCV组显效率明显高于α鄄干扰素组(P<0.01);短期使用更昔洛韦,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更昔洛韦短期静脉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明显缩短热程和减轻咽部症状,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以便针对不同病原进行相应治疗,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方法对35例EB病毒EBV-VCA-IgM、EBV-VCA-IgA阴性而诊断为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n)、腺病毒抗体(ADV-IgM)、柯萨奇病毒抗体(CBV-IgM)、弓形虫抗体(Tox-IgM)、微小病毒抗体(B19-IgM)、乙肝病毒(HBsAg)等,并与同期住院的25例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临床体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5例传单综合征患者MP-IgM大于1:80阳性12例(34.3%),CMV-IgM阳性5例(14.3%)、ADV-IgM阳性2例(5.7%)、CBV-IgM阳性1例(5.7%)、微小病毒抗体(B19-IgM)阳性1例(5.7%)、乙肝病毒(HBsAg)阳性3例(7.9%),传单综合征组与传统的传单组在淋巴结肿大、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和异常淋巴细胞比例改变明显(P〈0.05)。结论MP与CMV是引起传单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及早明确病原并相应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治疗和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与正常儿童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比较IMEB病毒(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的变化,探讨IM患者急性期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IM患者39例,同期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另IM组39例分为EBV阳性组32例,IMEBV阴性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结果IM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IM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免疫功能的紊乱程度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32例急性期IM患儿的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的比值。结果急性期IM患儿的CD8+较儿童高(P〈0.01),CD4--较健康儿童低(P〈0.01)。急性期IM患儿的CD4+、CD8+,及CD4+/CD8+的比值与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及病程的发热时间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急性期IM患儿的CD8+明显增高,表明细胞毒作用在急性期IM中占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BV血清学检测和EBV-DNA定量检测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78例诊断为IM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BV四项抗体,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浆中EBV-DNA负载量,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抗EBV-VCA-IgM抗体阳性率93.6%,EBV-DNA阳性率为71.8%。结论 IM临床诊断中抗EBV-VCA-IgM阳性率比同期血浆中EBV-DNA阳性率高,故不推荐对IM患者进行常规EBV-DNA检测,但对病程长,症状反复,病情重的患儿应监测血浆中EBV-DNA,有助于评估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