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 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失血性休克后不同时点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中eNOS蛋白表达变化,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eNOS抑制剂对Ang-1和Ang-2调节缺氧早期和晚期血管反应性作用的影响,并观察给予Ang-1、Ang-2以及Tie-2、Akt、p38 MAPK、ERK抑制剂后缺氧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混合培养物中eNOS蛋白表达和培养上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含量的影响。结果:(1)eNOS在正常SMA中表达很低,失血性休克后逐渐增高,休克10min、30min、1h、2h和4 h时分别增高至正常对照的1.95、2.10、3.01、3.42和3.57倍(P<0.01)。(2)eNOS抑制剂可显著抑制缺氧10min的血管高反应性,去甲肾上腺素(NE)的Emax由13.479 mN降低至9.043 mN(P<0.01),也可以显著抑制Ang-1对缺氧10min血管高反应性的维持作用,NE的Emax由15.283 mN降低至11.219 mN(P<0.01),但不改变Ang-2降低缺氧10 min血管高反应性作用,也不改变缺氧4h的血管低反应性和Ang-1、 Ang-2对缺氧4 h血管反应性的调节作用。(3)缺氧10 min的eNOS表达较正常对照增高,Ang-2和Tie-2、Akt抑制剂可抑制其增高(P<0.01),p38 MAPK、ERK抑制剂对其无显著影响。(4)NO含量在缺氧10 min显著增高,Ang-2和Tie-2、Akt、eNOS抑制剂可抑制其增高(P<0.01),p38 MAPK、ERK抑制剂对其无显著影响。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Ang-1和Ang-2通过Akt-eNOS-NO途径来调节血管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双相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Blotting观察iNOS蛋白表达,同时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检测血管反应性,以及细胞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iNOS表达在失血性休克后逐渐增高;iNOS抑制剂可显著恢复缺氧4h的血管低反应性,抑制Ang-2进一步降低缺氧4h血管反应性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NE)的最大收缩力(Emax)分别由5.875mN增高至8.937mN和由3.444mN增高至7.492mN(P<0.01);Ang-1,Tie-2、p38MAPK和Erk抑制剂可抑制缺氧4h的iNOS表达和增加NO生成(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晚期,Ang-1和Ang-2可通过p38MAPK和Erk调节iNOS蛋白表达,增加NO生成来调节血管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重症休克大鼠细动平滑肌膜电位变化在血管反应性降低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查明重症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降低的机制。方法:测定大鼠脊斜肌细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性,在反应性下降时用微电极记录离体主动脉及细动脉条平滑肌静息膜电位;用激光共聚集显微镜动态测定单个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变化,观察ATP毓四通道(KATP)阻滞剂优降糖对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和血管反应性的作用。结果:在失血性休克代偿期,细动脉平滑肌膜电位负值减小,血管对NE反应性增高;失血性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hoA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机制。方法: 采用SD大鼠复制休克模型,取离体血管环,观察Rho激酶、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肌球蛋白轻链磷酸激酶(MLCK)对RhoA增加血管反应性的作用;同时取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观察RhoA对缺氧后VSMC Rho激酶、MLCP和MLCK活性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对NE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RhoA的激动剂U-46619可明显升高休克后血管反应性,RhoA特异性抑制剂C3酶可拮抗U-46619所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升高。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降低由U-46619所引起的血管反应性的升高,MLCP的抑制剂Calyculin可进一步增加由U-46619所引起的血管反应性的升高,而MLCK抑制剂对U-46619的作用影响不明显。缺氧后MLCK、Rho激酶活性以及MLC20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MLCP活性明显升高,RhoA激动剂U-46619可明显升高缺氧后VSMC的MLC20磷酸化水平、Rho激酶活性和降低MLCP的活性,且U-46619的这一作用可被RhoA抑制剂C3酶所拮抗,调节RhoA的活性对MLCK活性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 RhoA可通过Rho激酶调节MLCP活性和 MLC20磷酸化水平调节休克后血管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正>促血管生成素-1、-2及其受体Tie2(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2,Ang-1、Ang-2/Tie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之外的一条新的血管生成信号转导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缺血预处理方法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时间和24 h存活率的影响,选择最适缺血预处理方法。在体实验,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血管管径对去甲肾上腺素(NE)收缩反应性和NE升压反应的影响;离体实验,应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后大鼠SMA环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确定最适缺血预处理方法为:夹闭腹主动脉1 min,开放5 min,重复3次,2 h后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这种方法可显著增加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时间和24 h存活率。在体实验,缺血预处理可显著增加休克晚期NE的升压效应和在体SMA对NE的收缩反应(P<0.01)。离体实验,与失血性休克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SMA在休克早期(休克即刻)对NE的收缩反应性和钙敏感性明显下降(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休克后期(休克2 h、3 h、4 h),缺血预处理组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和钙敏感性显著增加(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改善血管钙敏感性发挥对休克后期血管反应性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阻力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的降低是决定创伤休克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腺苷是机体遭受创伤、缺氧时大量释放的重要内源性调质,并通过相应受体发挥作用。本研究拟观察腺苷A3受体(A3AR)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休克血管反应性变化间的关系,初步探讨A3AR是否参与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调节。方法:参照以往的工作基础,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40 mmHg)模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采用离体小血管张力测定仪检测;A3AR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情况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T-PCR进行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后0-4 h,其肠系膜上动脉1-2级分支血管对由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呈现“双向性”变化;A3AR mRNA表达随休克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平滑肌A3AR的蛋白表达在休克后即刻呈增加趋势,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尤其以休克后4h的表达下降最为明显;此外,A3AR激动剂可部分恢复休克2 h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性,且该作用可被A3AR阻断剂MRS1523所拮抗。结论:A3AR参与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形成,在失血性休克后激动A3AR受体可保护血管功能,部分恢复失血性休克后大鼠阻力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HS)大鼠淋巴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反应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管反应性在休克发病学中的作用。方法:假手术组(sham)和失血性休克组(HS,股动脉放血使血压维持40mmHg)各8只大鼠行胸导管腹段插管,测压,观察在不同时点股静脉注射NE(5μg/kg)前后淋巴管压力的变化;通过微循环录像系统对每组另8只大鼠回肠下段肠系膜淋巴管(ML)活体标本的自主收缩频率(F)、最大收缩口径(a)、最大舒张口径(b)、静态口径(c)连续记录,计算不同时点给予NE前后淋巴管收缩分数(index I)、总收缩活性指数(indexⅡ)、淋巴管动力学指数(LD-index)的变化(用△表示)。结果:HS组自休克30min起对NE的升压反应开始减弱,呈进行性降低,1h-3h间各时点的升压幅度显著低于sham组。HS组ML在休克1h的△F、△indexⅡ、△LD-index以及1.5h、2.h的△F、△index I、△indexⅡ、△LD-index均显著低于sham组,且在这3个时点的△F、△index I、△indexⅡ、△LD-index均显著低于休克前。结论:大鼠淋巴管的反应性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进程中呈进行性下降,淋巴管低反应性在休克发病学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lci um_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BKCa)在重症失血性休克中的变化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harybodotoxin(CTX)对休克血管反应性的恢复作用。方法1.复制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 ,分离一侧股静脉用以测量血压和放血 ;2.酶法分离出单个肠系膜A2、A3血管平滑肌细胞 ;3.应用膜片钳的细胞贴附式记录法记录休克组及假手术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变化 ,并用 pClamp7.0软件对所记录通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整体动物静脉给药比较观察生理盐水和CTX对休克动物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及对去甲肾上腺素(NE)升压作用的影响 ,并计算对比休克动物24h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的变化。结果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后BKCa 异常激活 ,在高钾细胞外液中 ,单通道电导由对照组的(131±4)pS(n=52)增加为休克时的(172±6)pS(n=38,P<0.01) ;通道的开放概率(Po)在膜电位为20、40和60mV时 ,比正常组增加 ,但没有显著意义(P>0.05) ,而随着膜电位的增加 ,休克组开放概率的增加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使Po增加e倍的电压增幅由14mV降为11mV) ,当膜电位去极化为80和100mV时 ,Po分别由对照组的(15.5±2.8) %和(19.6±3.8) %增加为休克组的(21.2±2.6) %(P<0.05)和(30.3±3.4) %(P<0.01)。休克120m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肠淋巴管结扎或肠淋巴液引流对失血性休克(HS)大鼠血管反应性与钙敏感性的影响,探讨肠淋巴液在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sham组(仅手术)、shock组(复制HS模型)、shock+ligation组(复制HS模型,行肠淋巴管结扎)、shock+drainage组(复制HS模型,行肠淋巴液引流)。记录所有动物在不同时点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E 3μg/kg)后平均动脉血压(MAP)的变化;维持低血压40 mmHg 3 h后,制备肠系膜上动脉(SMA)血管环(均n=36)。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SMA血管环对NE反应性以及钙敏感性[梯度Ca2+、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胰岛素(Ins)分别孵育]的变化。结果:Shock组在休克即刻和0.5 h△MAP显著高于sham组,在1.5 h、2 h、2.5 h、3 h均显著降低;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在休克即刻、0.5 h、1 h时△MAP显著高于sham组,在2.5 h和3 h时显著降低;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在休克0.5 h后多个时点的△MAP均显著高于shock组。Shock、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SMA血管环对NE的反应性和Ca2+的敏感性均显著低于sham组;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SMA血管环对NE的反应性和Ca2+的敏感性均高于shock组。SMA与AngⅡ或Ins孵育后,shock、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性均显著低于sham组,且shock+ligation和shock+drainage组均显著高于shock组。结论:以肠淋巴管结扎或肠淋巴液引流阻断休克肠淋巴液回流,均可提高HS大鼠的血管反应性,其机制与提高钙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那地尔预处理诱导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保护作用以及与蛋白激酶C(PKC)α、ε的关系。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吡那地尔在休克前不同时间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去甲肾上腺素(NE)的升压效应[平均动脉压(MAP)增幅]和收缩血管效应[肠系膜上动脉(SMA)管径变化]的影响,以及对SMA一级分支微血管环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影响;观察PKCα、PKCε抑制剂对吡那地尔预处理诱导保护效应的影响,以及吡那地尔预处理对PKCα、PKCε蛋白转位的影响,证实PKCα和PKCε的作用。结果:(1)失血性休克2 h后,NE的升压效应和收缩血管效应、SMA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1),25μg/kgBW吡那地尔休克前30 min预处理可改善休克后的上述变化;(2)PKCα和PKCε的拮抗剂可以消除25μg/kg BW吡那地尔休克前30 min预处理诱导的失血性休克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保护,使NE的Emax分别降低42.9%和62.9%(P0.01),使Ca2+的Emax分别降低31.1%和56.1%(P0.01);25μg/kg BW吡那地尔休克前30 min预处理使PKCα和PKCε的胞膜表达较休克2 h增高,胞浆表达较休克2 h降低(P0.01)。结论:吡那地尔预处理可通过诱导PKCα和PKCε的转位和活化,提高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的反应性和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缺氧培养时胞内钙库钙释放的变化情况,并探讨胞内钙库钙释放在休克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低反应性中的可能作用,为进一步阐明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40mmHg,2h)的在体模型及大鼠VSMCs缺氧细胞模型;采用Fura-3/AM钙离子成像方法测定VSMCs胞浆钙离子浓度([Ca2+])的变化情况及其与IP3受体(IP3R)及雷诺定受体(RyR)介导的钙释放通道的关系;采用离体器官张力测定技术,检测不同内钙释放依赖信号通路在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形成中的可能作用。结果:在细胞外液无Ca2+的前提下,NE可通过动员内钙释放引起VSMCs胞浆[Ca2+]的明显升高;缺氧培养后VSMCs胞浆[Ca2+]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由NE诱导的VSMCs胞浆[Ca2+]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别;但在缺氧培养的VSMCs,细胞内钙库钙释放功能明显改变,表现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VSMCs由IP3R敏感钙释放通道开放剂adenophostinA(10-5mol/L)及ATP-Na2(10-4mol/L)诱导的VSMCs胞浆[Ca2+]升高不显著,但RyR敏感钙释放通道开放剂caffeine可诱导缺氧VSMCs胞浆[Ca2+]的明显升高;失血性休克(40mmHg,2h)可引起大鼠腹主动脉血管对由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IP3R激动剂ATP-Na2(10-4mol/L)并不明显提高休克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但IP3R阻断剂heparin(104U/L)可明显抑制休克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此外,在无钙及含钙的K-H液中,RyR阻断剂ryanodine(10-5mol/L)可部分恢复休克血管对NE的收缩反应性,而RyR激动剂caffeine(10-3mol/L)可进一步降低休克血管对NE诱导的收缩反应性。结论:失血性休克后由RyR介导的内钙释放被激活部分参与了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在失血性休克(HS)大鼠离体淋巴管收缩性双相变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HS组(复制HS模型,分为HS 0 h、0.5 h、1 h、2 h和3 h亚组),留取胸导管组织,检测磷酸化MLCK(p-MLCK)含量;制备对照、HS 0.5 h与2 h组的淋巴管条,采用离体淋巴管收缩性观察技术,观察MLCK抑制剂ML-7和激动剂P物质(SP)对HS 0.5 h及2 h淋巴管收缩频率(CF)、收缩末期直径、舒张末期直径和被动直径的影响,计算淋巴管紧张性指数(TI)、收缩幅度(CA)和泵流分数(FPF),评价淋巴管收缩性。结果: HS 0h和0.5 h淋巴管组织p-MLCK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休克发展,p-MLCK含量逐渐降低。在1、3、5 cmH2O等多个跨壁压下,HS 0.5 h组淋巴管的CF、TI和FP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L-7可显著下调这些指标,SP则可明显降低ML-7的作用,使之恢复至HS 0.5 h水平;HS 0.5 h组淋巴管的CF、TI和FP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P可显著上调这些指标,ML-7则可显著降低SP的作用。HS 0.5 h与2 h离体淋巴管C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SP可降低HS 2 h淋巴管的CA,ML-7可抑制该作用,但二者对HS 0.5 h无明显作用。结论: MLCK作为影响淋巴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关键酶,参与了HS发展进程中淋巴管收缩性的双相调节。 相似文献
14.
大鼠出血性休克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TNF,IL—1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大鼠出血性休克模型(4。00kPa,90min)动态观察了TNF、IL-1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研究发现:休克组动物休克后门、体循环均出现显著的内毒素血症,门脉系统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趋与外周血TNF一致,但其峰值早于后者。同是时,腹腔巨噬细胞IL-1在性在复苏后6~24h亦持续升高。休克治疗组给予多粘菌素B预防性治疗后,动物门、体循环内毒素含量均迅速下降,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注射谷氨酰胺(Gln)诱导热休克蛋白(HSP)表达对LPS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8);LPS休克组(LPS 10 mg·kg-1 iv,n=8);Gln 治疗组(LPS注射前1 h Gln 0.75 g·kg-1 iv,n=8)。注射LPS 6 h后静注去氧肾上腺素(PE,0.5-2.5 μg·kg-1),观察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的增加百分比。注射LPS后90 min、360 min测定血清TNF-α、IL-6和血浆MDA含量。体内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主动脉环做离体张力实验,建立PE的剂量-反应曲线并计算Emax、EC50值。检测心脏、主动脉HSP70的表达。结果: LPS休克组动物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增长率较对照组降低51.4%(P<0.05),Gln组平均动脉压对PE的反应较LPS休克组提高17.5%(P<0.05)。LPS休克组胸主动脉环对PE收缩反应的Emax和EC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Gln组的血管反应性显著高于LPS休克组(P<0.05)。Gln组心脏、主动脉HSP7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LPS休克组(P<0.05),而TNF-α、IL-6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LPS休克组(P<0.05)。结论: 谷氨酰胺通过诱导HSP70的表达,减少炎性介质生成和抑制体内过氧化物产生,提高LPS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可能有助于休克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