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补中益气汤方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所致诸证.笔者于临床诊病中,抓住气虚这一常见发病病机,将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内科杂证中,收效满意,现列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3个病例浅析之.  相似文献   

2.
气虚脉数是气虚证中的特殊类型,中医文献尚未论及。本证临床较常见,证候比气虚脉不数者重。治疗以大补元气为主,兼顾摄纳与升提,以自制大补元汤为主方治疗之。  相似文献   

3.
气虚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医学上气的概念的重新的认识,特别从气的升降与气化入手,将精与气区别开来,对气虚进行新的阐释,以便临床开阔思路,提升诊治水平.气虚是指机体的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气虚之因关乎先天与后天;气虚可致诸实也可致他虚,涉及到整个五脏六腑,与肺、脾、肾最为相关;气虚之象(症状)更是虚实寒热错杂.气郁是气虚的病理演变桥梁与关键.最后指出,从桂枝汤、小柴胡汤,到补中益气汤,再到金匮肾气丸,似乎是肺、脾、肾的气虚的代表方.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的著名方剂之一,由人参、白术、炙甘草、黄芪、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组成,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气虚而致摄纳不足所致,笔者临床运用本方加味治疗疑难杂病,它具有双相作用,每获良效,兹选数则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是古今临床常用效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用。该方出自《脾胃论》,是李东垣为治疗内伤脾胃病而设。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该方加减对劳倦内伤,脾胃气虚而致中气不足,气虚清阳下陷之经、带、胎、产等妇科疾病有良好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致"阴火"内生、"阴火"和"脾胃气虚"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举临床验案,阐明了补中益气实质上是扶正祛邪,反映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补中益气丸干预气虚质人群,改善其症状及健康状况。方法 招募健康气虚体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补中益气丸干预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用药1个月后,干预组气虚质转化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中医体质量表中其他体质分数有所变化。其中,干预组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分数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变,有显著差异。结论 补中益气丸干预气虚体质有明显作用,而气虚体质可以通过中药进行改善和调理。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始载于金元李东垣之《脾胃论》,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气虚摄纳不力所致诸证,如发热、自汗、胃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笔者师承福建中医学院著名中医教授阮时宝,跟师临床学习二年余,在临床实践中,阮教授师其方义,结合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兹举验案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气虚型高血压患者80例,设对照组4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均治疗3个星期,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的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型高血压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辨证论治是提高高血压中医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李东垣《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以其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而被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诸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妇女崩漏等,疗效可观。近年来,笔者引申其运方机制,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肝炎数例,以及其他一些常见难治性病症,收效较好,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以案例形式逐一分析介绍如下,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12.
胃下垂常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治疗,临床有效有不效者。对常法治疗无效者,笔者常以气虚痰瘀论治,每获良效,现举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虚发热”病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金元医家李杲提出“气虚发热” ,创“甘温除大热”之法后 ,后世医家对其病机的理解 ,众说纷纭 ,各执己见。笔者从补中益气汤方义入手 ,对各家的观点进行了剖析 ,认为其均失妥当 :而李杲所提“气虚发热”的病机当为“气虚下陷 ,阳气内郁”。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当归、灸甘草、陈皮、柴胡、升麻、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所致的诸多疾病。现举例3则。  相似文献   

15.
四君子汤“入盐少许”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君子汤是补气剂中的代表方之一。主要治疗脾胃气虚证,也是补气剂的基本方,后世所用的补脾益气的方剂多是从此方化衍而来。在学习和研究方剂的过程中,发现四君子汤中“入盐少许”的用法令人感到颇为微妙。四君子汤的主治证病位在中焦脾胃,而用法中又偏偏强调“入盐少许”,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76例和对照组 6 0例 ,治疗组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对照组应用颅痛定治疗 ,观察气虚型头痛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头痛优于颅通定。  相似文献   

17.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刘中勇教授以自拟气虚血瘀方(生黄芪、川芎、丹参、葛根)为基础方,辨证论治多种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经典方之一,其功在补,主升阳,调脾胃;主治由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诸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本方加味,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疗效甚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龙惠珍教授运用斡旋启闭法治疗气虚型习惯性便秘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整理病案,查阅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治特色两方面探究龙惠珍教授运用斡旋启闭法治疗气虚型便秘的临证经验,并附临床医案一则以佐证。[结果]龙惠珍教授认为气虚型习惯性便秘之病因多为饥饱劳役,内伤脾胃,其核心病机在于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而致肠腑气机闭塞,燥屎停滞不出。拟法以斡旋中焦,通腑启闭。依法遣方,创制益气升阳通便方加减进行治疗,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生白术、升麻、枳壳、火麻仁、秦艽等。所附一则医案,患者呈明显气虚之象,属气虚大肠推动无力、燥屎内结之证,治以斡旋中焦、通腑启闭,兼安神定志之法,投以自拟方,疗效颇好。[结论]龙惠珍教授认为气虚型便秘患者多因劳累过度,饥饱失节,内伤脾胃,日久常现气虚之象,其升清降浊功能受限,大肠传导失司,终致便秘,故常运用斡旋启闭法,投以自拟益气升阳通便方治疗,效果颇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桓《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用,主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所致的诸多疾病,临床运用广泛,只要辨证准确,处以该方,即可取效,现举例如下。1眩晕患者,女39岁,2001年12月5日初诊。头晕目眩半年余,近因劳累后晕眩加重,困倦嗜睡,气短懒言,食少乏力,平素月经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血压11.0/8.0kpa。证属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方取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35g,白术15g,红参10g(另煎),陈皮8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g,当归12g,枳实10g,水煎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