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传单)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血液系统传染病。小儿期常见。现将我科自1990年以来收治的10例传单分析如下:一般资料一、诊断依据根据蔡玉庚主编《血液病诊疗标准》:l发热。2咽炎。3淋巴结肿大。4肝功能异常。5血象中淋巴细胞>50%,异形淋巴细胞(以下简称异淋)>10%。嗜异凝集试验阳性。6其他如肝肿大、皮疹、血沉加快及病毒衣壳抗原(VCA)抗体增高等。凡符合上述其中5项即可诊断为传单‘”。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临床资料如附表所示。从表1可见,本组…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血液系统传染病。现将我科收治的10例传单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依据根扩蔡玉庚主编《血液病诊疗标准w',凡符合其中5项即可诊断为传单。二、一般资料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男9例,女1例;年龄2~ga;均有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咽痛、咳嗽7例,肝或(和)脾肿大8例。均未出现皮疹。l例巨脾并脾功能亢进,为6.sa男孩.因发热lwk伴牙龈出血什人院,颈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达盆腔。血WBC:3.3X10'/L.淋巴细胞十单核细胞0.62,异淋0.08,Hb76g/L.PLT22…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简称传单 )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 ,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病原为EB病毒 (EBV) ,临床表现多样 ,近年不典型传单有增多趋势 ,原有的实验检查不能快速确诊不典型传单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探讨EBV_DNA检查在不典型传单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自2000年6月至2001年2月 ,我科共收治传单患儿20例 ,男13例 ,女7例 ,年龄2.5岁~12岁 ,平均6.4岁 ,其中有14例符合传单的诊断标准 [1],即同时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外周血淋巴…  相似文献   

4.
8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的实验室检查与并发症,利于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的83例传单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见于89.2%的病例,提示为诊断传单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其增高程度与疾病的病情无关。EBV—VCA—IgM的阳性率为88.5%对传单诊断有重要意义。36.9%的病例心肌酶谱升高;68.1%的病例血沉增快;53.9%的病例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73.5%病例发生于7岁以下儿童,7月份及9份月为发病高峰;并发症发生率78.3%尤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其次为肺部感染。结论 大多数传单呈良性临床经过,且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本病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对EBV—VCA—IgM阴性而I临床高度怀疑该病病例可采用EBV—PCR扩增技术协助诊断。提高对本病实验室检查特点和并发症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19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的并发症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利剩于减少临床漏诊与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0年12日我院收治196例传单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83%病例发生于7岁以下儿童,并发症发生率踟%,尤以肝脏损坏最常见。眼睑水肿发生率19.8%,是传单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并发症累及2个或2个以上系统占21%,而发生中枢系统并发症或多器官系统损坏者预后不良。变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见于90%以上病例,其是诊断传单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但其增高程度与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无关。EBV—VCA—IgM的阳性率与病程、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尽管大多教传单呈良性临床经过,且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本病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系统,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对EBV-VCA-IgM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该病病例可采用EBV抗原原位杂交或PCR扩增技术协助诊断。因此,提高时本病鼻废症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6.
以往人们认为末梢血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多出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且多见于EB病毒感染之后,有关异淋与其他病毒的关系较少报道。我科血液室自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对患呼吸道感染的近千名患儿进行1199人次人工血常规检测,末梢血出现异淋383例,占总检人数的31.9%,3岁以下婴幼儿占80.3%。现对资料较全并存在异淋的73名患儿,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性测定若干种常见呼吸道病毒IgM,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儿科从1987年5月~1990年5月共收初治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经化疗及辅助治疗获完全缓解(CR)者7例(70.0%),其中4例(占CR者57·1%)存活M3年,4例中有1例(占CR者14.3%)存活>5年,现就该4例临床特征,治疗及随诊情况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该4例患儿根据临床表现,血象与骨髓细胞形态结果,按1986年杭州会议“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案)”标准“‘确诊,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1十岁~10岁,骨髓片报告示原淋十幼淋数为68%~85%,血片均可见幼稚细胞,白细胞数3.5X10’八。~32X10…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常见传染病.现将我院1996年6月~1998年8月咽分泌物EBV-PCR阳性、同时血EBV-VCA-IgM阳性而确诊的96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7例,女49例;发病年龄:8mo~12a,其中<1aZ例,1~3a26例,~5a25例,~7a17例.~9a18例,~12as例。<5a53/96例(55.2%).≥5a43/96例(44.2%)。二、临床表现1.症状:发热91例(94.8%).上呼吸道感染68例(70.8%).其中鼻塞25例(26.1%).睑肿40例(41.7%),咽痛38例(39.6%),颈部包块25例(26.0%).…  相似文献   

9.
近年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增多趋势,故准确快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尤为重要。聚合酶链反应(PCR)能快速、特异、敏感地检测肺炎支原体.本文检测120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994年12月~1995年12月临床诊断为肺炎的住院患儿120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6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9例具有传单临床表现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和血异形淋巴细胞(异淋)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9例中EBV引起的传单14例,MP感染引起的12例,可能与MP感染有关2例,EBV和MP混合感染3例,CMV感染1例,病原不明7例。MP感染多为低中度发热,EBV感染以高热为主,EBV和MP混合感染发热持续时间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P感染异淋消失所需时间短,与EBV感染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P引起的传单与EBV引起的传单十分类似,容易混淆,临床特征对鉴别诊断虽有参考价值,确诊必须靠病原学检查。MP感染需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EBV或CMV感染则用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一般认为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儿童少见。近年来,有关儿童MDS的报道陆续有所增加,但多分布于年长儿童,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的报道及研究仍较少。本文对我院自1987年9月~1996年9月九年间诊治的12例册幼儿MDS的临床资料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2例患儿,年龄为44天~3岁,其中男8例,女4例,男:女2:1,诊断前病程1天~1年,11例(92%)<半年。2.分型按FAB分型,RA4例(33.3%),RAEB7例(58.3%),CMMLI例(8.3%)。3.症状及体征临床资料详见…  相似文献   

1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简称传单 )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诊治的儿童传单 332例临床资料。结果 传单临床表现多样 ,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外 ,肝肿大 (76 4 % )、双眼睑水肿 (2 0 5 5 % )、皮疹 (13 80 % ) ;传单肝功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 ,其中以乳酸脱氨酶升高最常见 ;各年龄组传单患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 (简称异淋 )均明显高于骨髓异淋 (P<0 0 0 1) ,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早期检测EBV IgM总体阳性率为 5 3 5 7% ,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6例重症传单 (死亡 3例 )共同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临床有严重肝功能及多器官损害 ,其中 2例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 传单是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多样 ,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但重症可致死 ;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损害重、多系统损害者 ,应注意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除EB病毒为最重要病原外 ,还有多种病原可以产生与之完全类似的综合征。本院就近 3年中本院收住的 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儿 ,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住院的 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6例其他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进行对照。临床资料和方法一、临床1 一般资料  5例中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大 4岁 3个月 ,最小 1 5个月 ,平均2 7个月。同期收住其它异淋增高病儿 71例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 ,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5例 ,传染性单核…  相似文献   

14.
1984年2~12月我科对临床诊断传单4例住院患者作外周血电镜检查。发现白细胞出现大量核内假包涵物,有些核内出现空泡,线粒体破裂等超微结构改变,提示DNA病毒导致细胞合成代谢增加及细胞破坏的电镜所见。还发现一种介于单核与淋巴细胞间的异型细胞,可能系传单患者外周血异淋的超微形态。本文还就异淋来源和发生及对传单临床表现、血液学、血清学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初步认为,对临床及血液学符合而凝集反应阴性的年幼患者,外周血电镜检查有助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5.
小儿阿米巴痢疾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1994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小儿阿米巴痢疾5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20例有腹泻症状患儿中,粪便检出阿米已滋养体和(或)包囊50例(9.6%)。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3天~7岁,3岁以下占74%。全年散发发病,7  相似文献   

16.
我院儿科1986年元月至1995年12月十年间共收治小儿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L)125例,其中18例在确诊之后家属要求出院(包括治疗不足2周)不予统计,现将较系统治疗的107例ALLlff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07例AI。L男66例,女41例,发病年龄MZ岁4例,2~10岁79例,M10岁24例。L;16例,L。90例,L。1例,高危急淋44例,标危急淋63例,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象、骨髓象进行确诊。ALI一分型按FAB分型和198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组修定草案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前贫血105例(98.13%),发热72例(67.2…  相似文献   

17.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变化及病原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变化及病原菌的变迁,为临床诊治提供进一步指导。方法回顾分析10年中我院73例14岁以下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将1995年1月-1999年12月的32例(Ⅰ组)与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41例(Ⅱ组)做统计学分析对比,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特点的变化及病原菌的变迁。结果73例患儿占同期同年龄组住院患儿总数的7.3%(73/998),Ⅱ组的比例(41/671,6.1%)低于Ⅰ组(32/327,9.8%,P〈0.05)。66例有基础心脏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4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5例,其他4例。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Ⅱ组的比例(27/41,65.9%)高于Ⅰ组(15/32,46.9%,P〈0.01)。59例血细菌培养阳性,14例血细菌培养阴性。总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3.9%(54/73),Ⅰ组为96.88%(31/32),Ⅱ组为68.29%(28/41)。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增高,由Ⅰ组的46.9%(15/32)增高为Ⅱ组为65.9%(27/41)。儿童IE的病原菌菌谱发生明显变化,革兰阳性球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减少,而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结论外科治疗的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发生一定变化,血培养的阳性率降低,而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增高。儿童IE的病原菌菌谱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增高。  相似文献   

18.
探讨小儿疾病的误诊规律,为儿科医生诊断儿科疾病提供依据。对1985年~1991年进行尸检的2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228例尸检患儿中,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者190例(83.3%),误诊38例(16.7%),大于1岁患儿共73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66例,符合率为90.4%小于或等于1岁患儿共155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124例,符合率为80%,两组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川崎病(KD)病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对于合并冠状动脉瘤(CAA)的KD患者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文报道5例会并冠状动脉瘤的非典型川崎病,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临床资料一、一股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4个月~1.5岁3例,4岁、5岁各1例。临床表现:发热≥5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及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4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HSP)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就其诊断体会与临床分型方法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资料来源我院于1974年1月~1991年12月收治资料较完整的小)LHSP144例。二、流行病学特点1.性别、年龄男83例,女61例;年龄8月~14岁,以5岁~10岁儿童多见(100/14)。2.发病季节全年散发,冬春季多见(占70%)。3.可能发病诱因有明确病毒或细菌感染证据者56例,寄生虫感染15例,食物过敏14例,药物过敏8例。51/144(35.4%)无明确诱因。4.家族史本组未见家族发病倾向。三、临床特点1.皮肤紫癫为本病最主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