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念珠菌粘附于宿主上皮细胞是其在宿主中集落形成及入侵体内的第一步。口腔内唾液、共生性细菌、细胞外基质及SIgA等均对白色念珠菌的粘附有影响。本文总结了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阻断白色念珠菌粘附口腔上皮细胞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口腔中影响白色念珠菌粘附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粘附于宿主上皮细胞是其在窠主中集落形成及入侵体内的第一步。口腔内唾液,共生性细菌,细胞外基质及SIgA等均对白色念珠菌的粘附有影响。本文总结了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阻断白色念珠菌粘附口腔上皮细胞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义齿软衬材料表面微生物粘附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口腔微生物在树脂类软衬材料和硅橡胶类软衬材料表面的粘附情况和材料表面粗糙度对微生物粘附的影响。方法将树脂类软衬材料和硅橡胶类软衬材料制备成不同粗糙度的标准试件,以硬质基托树脂为对照组;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白色念珠菌在试件表面粘附后脱菌、稀释、培养计数,分析3种菌在试件表面的粘附量。结果两种软衬材料的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粘附量均大于硬质基托树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橡胶类软衬材料的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粘附量大于树脂类软衬材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粗糙度的同一种材料表面3种菌粘附量也有差异。结论软衬材料比硬质基托树脂更易粘附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硅橡胶类软衬材料比树脂类软衬材料更易粘附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表面粗糙度对口腔微生物的粘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口腔微生物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粪肠球菌是口腔中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当免疫防御机制发生变化时,易引发感染,如难治性根尖周炎等.粪肠球菌可单独形成生物膜,并可分泌明胶酶和溶细胞素等多种物质导致感染.粪肠球菌与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放线菌属、链球菌属等常从根尖周炎、牙周炎病...  相似文献   

5.
的 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方法 应用颊细胞粘 附实验法,比较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62株)以及非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24株)共 112株白色念珠菌对人颊细胞粘附力的大小。结果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平均粘附 数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说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颊细胞粘附力高于健康对照 组。结论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不同的毒性特征,白色念珠 菌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格氏链球菌细胞表面含有多种黏附蛋白,使细菌较容易的黏附在宿主牙齿和黏膜等组织表面,从而使格氏链球菌成为牙菌斑生物膜初始形成时起重要作用的一类细菌,与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常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格氏链球菌表面黏附蛋白的结构及其与宿主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健康老年人口腔不同念珠菌种和不同基因分型白色念珠菌体外粘附能力的差异及与分布的相互关系.方法:口腔含漱法取样;碳水同化反应鉴定念珠菌;人工计数和图像分析比较念珠菌临床株的粘附能力;激光共聚焦和扫描电镜观察念珠菌的粘附状况;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结果:白色念珠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念珠菌,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白色念珠菌的粘附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念珠菌.老年人口腔念珠菌的粘附分析结果与其在口腔内的检出率一致.本研究采用的口腔粘附分析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反应不同念珠菌的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体外粘附实验,研究纳米无机载银磷酸锆加入到树脂基托中后是否具有抗菌性。方法:将纳米无机载银磷酸锆(Conval PAg-40型)按1%、3%、5%、7%比例添加到树脂基托中制成树脂片,未添加者为对照组,打磨抛光,金相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无划痕、粗糙度测定仪测得表面粗糙度值无统计学差异后,采用薄膜密贴法检测该抗菌树脂片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性,比较分析树脂基托抗菌性能与添加抗菌剂比例的相关性。结果:3%、5%、7%组培养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及1%、3%、5%、7%组培养的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血链球菌、白色念珠菌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率随添加比例的增加逐渐升高;1%组培养的牙龈卟啉单胞菌菌落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无机载银磷酸锆树脂基托有良好的抗菌效能,其抗菌率随抗菌剂比例的添加而呈线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体外粘附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菌体表面分子脂磷壁酸与唾液及牙表面获得性膜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纤维粘接蛋白对口腔链球菌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脂磷壁酸可抑制变链菌对含纤维粘接蛋白的人工获膜的粘附,支持了脂磷壁酸与纤维粘接蛋白相互作用可促进口腔链球菌粘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快速检测口腔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的试纸条。方法:用胶体金标记白色念珠菌单抗制备金标垫,制备白色念珠菌多抗,将白色念珠菌多抗和羊抗鼠IgG分别包被于NC膜上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优化制作条件,组装成白色念珠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测定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制备的白色念珠菌检测试纸条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口腔中常见的变形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utans)、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均无明显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5 CFU/mL,检测耗时约5 min。结论:所制备的白色念珠菌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等优点,适用于临床上白色念珠菌的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11.
苦参碱对白色念珠菌黏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苦参碱对白色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76615为研究对象,经不同浓度苦参碱预处理后以及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下,在体外和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固定后经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计算粘附细胞数。结果:苦参碱预作用白色念珠菌后,可以减少其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数;苦参碱干预下白色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苦参碱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粘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对3种口腔常用金属材料的粘附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最常用做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材料的3种金属——钴铬合金、Vitallium 2000材料、纯钛,分别制成尺寸为20 mm×10 mm×2 mm的试件,每组各6个。将各组试件抛光,并保证各组间粗糙度无明显差异。选取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为实验菌株,制成菌悬液,分别放入试件进行48 h的粘附实验,取出试件后冲洗、震荡、培养,采用菌落形成计数法(CFU)测定微生物表面粘附量。结果 粘附48 h后,试件表面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粘附数量均为钴铬合金>纯钛>Vitallium 2000材料 (P<0.05)。结论 Vitallium 2000材料与钴铬合金和纯钛相比,粘附微生物的数量最少,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口腔医用合金材料表面氮化前后细菌粘附量的变化。为表面氮化技术在口腔金属材料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过滤弧离子镀技术在镍钛合金和镍铬合金试样表面沉积氮化钛薄膜,将两种改性前后的金属试样分别浸泡于白色念珠菌和变形链球菌液中孵育一定时间后。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各组细菌粘附量及荧光显微镜镜下直接计数检测材料表面活菌粘附量。结果:两种口腔合金材料表面氮化改性后细菌粘附量均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镍钛和镍铬合金表面氮化改性后能抑制细菌在其上粘附。  相似文献   

14.
仵楠  赵今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0):1080-108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人体口腔环境中检出的共生微生物超过700种[1].龋病是口腔常见疾病,龋洞中的微生物都是以牙菌斑生物膜的形式定植在龋洞中.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在龋洞中的检出率很高,其中变形链球菌是龋的优势菌,另外也检出多种革兰阴性球菌和杆菌,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占优势,如在儿童,成年人及老年人的龋齿中自色念珠菌的检出率都很高,而在近十年的研究中发现龋齿损害部有时并没有变形链球菌的存在.因此对于白色念珠菌与龋齿其他致龋菌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研究者的关注,成为目前研究牙菌斑粘附及信号传导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组研究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拮抗和协同的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疾病结果的。白色念珠菌是人类口腔微生态系常见的机会性病原体。在健康口腔环境中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影响口腔细菌生态系与宿主之间平衡的潜力,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白色念珠菌与口腔主要常见致病菌交互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口腔感染性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变异链球菌是公认的牙菌斑生物膜主要致龋菌。龋病患者口腔检出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尤其是平滑面龋、根面龋以及低龄儿童龋等。文献报道在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白色念珠菌与变异链球菌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认为白色念珠菌通过上调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等多种表面蛋白和多糖,调控糖代谢从而影响变异链球菌的定植、增殖、生存与代谢产酸,增强其成膜致龋能力,而同时变异链球菌影响白色念珠菌的生存、致龋毒力、共聚集和黏附力。二者的相互作用是成膜致龋的重要推动因素,但可能存在时间或环境依赖性,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口腔米勒氏链球菌在口腔疾病中的地位受到日益深入的研究,它是广泛分布于口腔组织和各种疾病组织中的固有菌群。本文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命名、分类作了介绍。口腔米勒氏链球菌易与粘性放线菌等其他细菌发生凝集作用,附着于牙面并产酸致龋。同时它能产生很多种酶,如胞外溶解酶等物质,遂可造成口腔化脓性损害。因此不可低估米勒氏链球菌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毒性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白色念珠菌本身毒性变化的角度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易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的原因。方法通过体外试验从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对颊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性两方面比较HIV阳性与阴性宿主口腔内白色念珠菌的致病能力。结果在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和黏附性方面,HIV阳性口腔念珠菌病致病菌的毒性显著低于HIV阴性口腔念珠菌病致病菌(P<0.01);寄生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阳性宿主中,口腔念珠菌病致病菌与寄生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IV阴性宿主中,口腔念珠菌病致病菌毒性显著高于寄生菌(P<0.01)。结论HIV感染者口腔念珠菌病与某些占主导优势的高毒性菌株无关,而HIV阴性的普通宿主则可能与其选择毒性更强的菌株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白色念珠菌是口腔中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表现出致病性,容易引起念珠菌感染。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腔癌关系密切,本文对口腔癌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发现:口腔癌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风险增加,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通过损伤口腔上皮、产生致癌物质、触发慢性炎症及辅助性T细胞17免疫反应等机制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这些机制的研究仍比较表浅,缺乏充足的直接证据,未来仍需进行大量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白色念珠菌的促癌机制,为防治口腔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真菌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健康人的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中,当其与宿主处于共生状态时不会引起疾病,反之则由酵母相转化为菌丝相,导致口腔黏膜感染,引起口腔龋坏病变。在龋病患者的口腔生物膜上,变异链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互动关系并介导龋病的发展。白假丝酵母菌可与格氏链球菌紧密地黏附在一起,即格氏链球菌细胞壁表面的多糖是白假丝酵母菌黏附的受体之一。格氏链球菌可缓解群体感应机制对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相形成和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加菌斑生物膜的量。本文就白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与龋病的相关性,白假丝酵母菌与变异链球菌、格氏链球菌和其他口腔细菌相互作用参与龋病的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