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目的 评价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 (地氟病 )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防制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2 0 0 1年 5~ 9月对全省燃煤地区乡镇中心小学 8~ 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同时对原烧柴地区进行了地氟病线索调查。结果 在 85 7个乡镇中调查 772个 (受检率 90 .0 9% ) ,查出病区乡 5 92个 (检出率76 .6 8% ) ,其中轻病区乡 5 19个 (占 87.6 7% ) ,中病区乡 4 9个 (8.2 8% ) ,重病区乡 2 4个 (4.0 5 % )。病区人口约190 0万人 ,全省燃煤地区 8~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 5 6 % ,缺损率为 6 .5 % ,推算 8~ 12岁氟斑牙儿童约 110万人。重病区仍然主要分布在省境内西北地区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与 1986年调查结果比较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30 %的乡镇无明显变化 ,30 %~ 80 %的乡镇检出率增高 ,而 >80 %的乡镇数明显减少。在约 4 0 %的由烧柴转为烧煤的乡镇发现氟中毒病人。结论 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得到明显控制 ,但形势仍然严峻 ,病区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龙里县燃煤型氟中毒流行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龙里县是贵州省氟中毒重病县之一。由于我县属少数民族地区 ,群众长期生活在经济落后文化素质较差的贫困山区 ,缺乏氟中毒知识 ,群众对改灶防氟重要性认识不足 ,主动接受改灶的程度较低 ,已改过的灶使用情况不理想 ,自我维修意识差[1],防治进度缓慢。现将近年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 ,东经 10 6°45′10 7°15′ ,北纬 2 6° 50′ ,面积 152 4.5km2 ,与贵阳、惠水、贵定、福泉等市、县交界。境内地质构成属三造系下统富氟层岩相 ,土壤为黄粘土和亚粘土 ,海拔 9651775m ,属亚热带温湿气候 ,年降雨量 1170mm左右… 相似文献
3.
贵州乡镇中心与边缘区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省乡镇中心区与边缘区燃煤型氟中毒(地氟病)流行情况,探讨实施健康教育与促进控制地氟病的必要性。方法:在贵州省地氟病重度流行县织金县随机选择轻、中、重地氟病乡镇各1个,再分层为中心区和边缘区。中心区调查乡镇政府所在中心村(小学),边缘区随机调查相邻的2个村(小学)。结果:所查轻、中、重乡镇之间经济收入及主食大米与玉米比例存在差异,病情越重经济收入越差,玉米食入比例越大。乡镇中心经济收入明显好于边缘区。乡镇边缘区学校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及尿氟明显高于中心区。各乡镇生活燃煤氟无显著差别,但中、重乡镇烘炕玉米和辣椒氟高于轻病区。约50%的住户使用铁炉,但其中约50%烟囱未出屋或无烟囱。重病区乡镇炉灶烟囱未出屋或无烟囱户数(比例)显著多于轻病区。结论:病区经济、燃煤方式、生活卫生习惯显著影响地氟病流行,烟囱出屋情况、煤火烘烤玉米和辣椒及食入比例明显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4.
黔南州燃煤地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了解和掌握黔南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发展及流行特征。方法 测定全州各县(市)居民饮用水氟、煤氟含量;对使用不同燃煤方式的居民户主要食物氟含量与氟中毒流行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州各县(市)居民饮水氟无明显差异,P〉0.05;燃煤氟含量均较高。使用敞灶煤燃方式的居民户主要食物含氟量高于使用非敞灶燃煤方式的居民户,P〈0.01。主要食物氟含量敞灶户;稻谷5.39、玉米12.496、辣椒24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查清燃煤型氟中毒(地氟病)在秭归县的流行现状及强度,客观评价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考核防治效果,科学指导防治实践。方法 按《湖北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点调查方案》中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在全县四层病区中随机抽取4个调查点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实施多年的改灶降氟工程,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尿氟值、食物氟含量等多项指标呈显著下降趋势,已低于病区划分标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以改灶降氟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措施,建立经费支持机制、加强科学规范管理、开展积极有效的监测是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发挥最佳效益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毕节地区燃煤型氟中毒的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世清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8,17(2):110-111
贵州省毕节地区燃煤型氟中毒的防治对策探讨陈世清毕节地区是一个有610多万人口的老、少、边、穷地区,也是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重病区。从1976年开展氟中毒的防治工作以来,毕节地区在氟中毒的防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全... 相似文献
7.
燃煤污染型与饮水型氟中毒同步流行病学调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同等级的病区,氟斑牙患病情况,是燃煤污染型病区重于饮水型病区,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显著高于饮水型病区;燃煤污染型病区骨X线是细密改变者高于饮水型病区;地方性氟中毒对免疫功能有影响,主要表现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上,其影响程度,燃煤污染型病区大于饮水型病区。 相似文献
8.
洛阳饮水型氟中毒流行概况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书生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1,16(1):45-46
地方性氟中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地方病。洛阳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广布富氟岩石、矿物,地理地质复杂,由高氟水引起的氟病区占65%以上。自1981年开展改水降氟措施以来,防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成效显著。1洛阳氟中毒流行概况1.1氟病区基本特征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辖9县6区,600万人,氟中毒患者167万,占总人口数的27.83%。 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横惯辖区。属暖、湿性大陆气候。地下水因受地质构建控制,差别较大,但化学类型比较单一,属弱碱性苏打化水。阴离子含量以HCO3一为主,而阳离子含量则以Ca2+…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是我国产煤较多省份之一,产煤区多位于北部燕山和西部太行山区,除开滦、峰峰、井陉等10几家国有大型煤矿外,尚有几百个集体自营小煤窑,分布在两山的部分区域。近年来河北省在调查饮水型地氟病时发现这些地区部分农村饮水含氟量符合国家标准,但氟中毒病人较多。对此,河北省承德地区、保定地区地方病防治所、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等,先后(1980、1983、1984、1990年)组织了4次调查,查明河北省存在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的局部流行。1 病区分布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改灶五年回顾调查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燃煤型氟中毒改灶后监测点村民室内的主要携氟介质5年回顾调查显示,改灶后室内存放食物携氟量都有明显降低,人群尿氟含量亦保持在较低水平,氟中毒病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室内空气氟的一次性检测结果与同期室内食物氟含量的检测结果不相吻合,虽然室内空气氟的污染程度大大降低(0.0013 ̄0.0142mg/m^3),但是玉米、辣椒氟含量在不同年份间仍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本通过调查分析后其结论为:在对燃煤污染型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八个生产组居民平均烧煤时间和烧煤数量与16岁以上当地居民的氟骨症患病率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烧煤时间与氟骨症患病率呈明显相关关系,r=0.955,p<0.0005,Y=1.0811X-7.8109,全年烧煤数量与氟骨症患病率之间也呈明显相关关系(r=0.881)。此外,本文还结合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讨论了烧煤时间和烧煤数量对氟骨症患病率的影响及根据烧煤时间的调查来估算氟骨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是滞存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以及危害程度和主要临床表现。方法 根据氟中毒病区分布,对其环境砷背景及致人群中毒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石煤、土壤、粮食、空气、水源、蔬菜、茶叶、头发、尿,用无色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砷含量测定。结果 发现燃用高砷煤可污染空气及食物,使居室空气砷含量超过国家规定达700倍,致存放的粮食含砷量显高于对照点。检出患病率为10.7%(以皮肤色素改变,粗糙、皲裂、脱屑为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与尿砷、发砷呈正比上升。结论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伴有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对环境和人群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黔江区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庆市黔江区燃煤型氟中毒的病情现状和防治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黔江区5个乡镇53个村作为调查点,儿童氟斑牙按Dean法进行判定;儿童尿样、玉米、辣椒样用电极法测定,按GB/T5009—1996进行判定。结果:全区共调查53个村,总人数53509人,其中男28498人,女25011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5.89%,儿童尿氟均值0.83mg/L。玉米氟为4.76mg/kg,辣椒氟44.54mg/kg,改灶率为92.83%。结论:黔江区燃煤型氟中毒患病率明显比10年前降低,与黔江区改炉改灶工作的开展、居民生活习惯和主食结构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改炉降氟防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一种流行地域广,危害严重的地方病。为了探讨其防治方法,我们采取阻断氟源的措施,在病区开展了改炉排烟、防尘和防污染的降氟防病的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效果戴国钧翟城张志瑜滕国兴孙玉富我国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是七十年代后期提出、八十年代中期确定。十多年来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现就仅有的一些预防措施的效果观察报告作一综述。1预防措施的降氟效果燃煤污染型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贵阳地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儿童中毒与食物氟污染情况,为本市氟中毒的治理和预防提供科学实践依据。方法对本市13个辖区中的125个街道、19个镇、9个乡的6~10岁在读学生氟斑牙发病情况和本市燃煤方式、食物保存于干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本次调查中,调查人口总计46071人,患有氟斑牙者4405人,氟斑牙发病率为9.56%;缺损型氟斑牙患儿101人,缺损率为0.22%;6、7、8、9、10岁儿童氟斑牙发病率分别为5.36%、5.59%、6.38%、6.47%、6.71%,氟斑牙发病率随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在739个病区村中,氟斑牙发病率超过30.0%的病区村共计47个,主要分布在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白云区、新店镇、云岩区六个区;所调查17282户村民中将大米作为主食的共有17039户,大米占主食结构的98.59%,部分居民将玉米作为主食;氟中毒区居民主要以煤为常用燃料,而对沼气、电和天然气等新能源的使用率普遍偏低。结论与以往相比,本市氟中毒范围和病情程度均有所改善,但仍需改良炉灶降低氟污染,将预防与治理有机结合,进而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对居民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贵州六盘水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调查报告李福成,颜书林执笔六盘水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偏东,境内几乎全是山地,属高寒山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享有“煤海”之称。她处于海洋湿热空气与大陆干冷空气交汇地带,空气潮湿,除3~4月外,其它月份降雨量均大于蒸发量。气候变...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部分地区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和掌握黔西北部分地区燃煤型氟中毒(地氟病)的流行现状,探讨地氟病防治措施。方法测定3个氟中毒重病村居民家中的煤、饮水、玉米、辣椒和茶叶中的氟水平;调查化落、马家庄村儿童和成人氟斑牙患病率、居民氟中毒患病情况及尿氟水平。结果化落、马家庄、偏坡寨3个村煤氟分别为107.8、104.1、117.6mg/kg,饮水氟为0.12、0.14、<0.05mg/L,玉米氟为30.6、33.4、49.8mg/kg,辣椒氟为513.1、342.6、281.0mg/kg;化落和马家庄村成人和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均高于96.90%,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分别为75.43%和60.52%,成人尿氟分别为4.98、和3.44mg/kg。结论3个调查点煤氟相对较低,玉米和辣椒氟较高,尿氟偏低,但居民氟中毒的病情严重,这与病区居民长期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因此,在病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是当前防治地氟病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及改炉灶进展调查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 了解陕西省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的分布,掌握改炉灶降氟进度,为氟中毒病区制定改炉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燃用石煤区的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按氟斑牙患病率进行病区划分,同时登记病区改炉灶进展情况。结果 在2市9个县(区)124个乡镇1666个村,划分出病区村1309个,受危害25.06万户、97.79万人。目前已经改炉灶3.48万户,受益13.75万人,尚有21.58万户、84.04万人急需改炉灶。燃用石煤的病区人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改炉灶率仅为13.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中、高山区居民逐渐下迁,病区范围继续扩大,仍要维持一定时间。居民燃料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清洁燃料和低氟煤炭的输入,将会为综合治理提供有利条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销售服务、技术指导网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为查清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现况,回顾和评价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的防治效果,按《贵州省地氟病调查方案》对该区地氟病的基本病情和流行现况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1.1调查点的选择:在西秀区随机抽取5个镇作为调查点,每个点抽镇所在地行政村1个、边缘村2个。1.2调查内容与方法1.2.1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每个点调查1所边缘村小学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患病率,按Dean法进行诊断。1.2.2成人氟骨症患病率:每村调查200名成人的氟骨症患病情况,采取询问和检查的方式,按贵州省氟骨症个案表内容逐项填写。1.2.3食物氟检测:在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