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果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独重脾胃,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元气就充沛,脏腑组织功能健旺,人体就健康.脾胃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病理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则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甘温除热"等法.  相似文献   

2.
《脾胃论》学术思想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从生理,病理,治则,预防,养生等方面试作浅识,脾胃是化生元气的本源,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而产生各种病变,故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这是东垣立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脾胃论》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承法 《光明中医》2008,23(10):1433-1434
本文从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本、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内伤为百病之源泉、脾胃气虚,元气损伤致气火失调、脾胃为论治之本、处方用药味多量少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因时制宜是中医治疗疚病所遵循的一个重要治则,李东垣在其著名的《脾胃论》中,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其因时制宜的用药经验。就这方面学术成果对其做进一步的整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胃脘痛的方药进行研讨,重在探讨胃脘痛的治疗特色,东垣治胃温清燥润,行气活血,攻补兼施为主。虽详于甘温,也不乏清润。  相似文献   

6.
从《脾胃论》看李东垣的药物煎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张金付  王旭东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15-1016
李东垣《脾胃论》中运用黄柏49次,出现在19首方中。李东垣运用黄柏时多以小剂量、炒制、酒制等炮制入药,使其在升阳温热药中起佐助或佐制作用,达到泻阴火、清湿热、除燥热的目的。李东垣用黄柏为主治疗的疾病或兼证有肠浒、足痿、小便不通、瘀血证、丹田伏火、身重等,疗效显著,被临床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8.
潘奔前 《新中医》2000,32(9):56-56
《脾胃论》记载了李东垣卓越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制方63首,其中不乏奇效者,如补中益气汤、升阳除湿汤、五苓散和清胃散等名方,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习用。笔者通过对《脾胃论》的学习,拟从4个方面对其制方用药特色试作一初探。1 以经典为宗 仲景据五脏用药法,用理中汤治寒中太阴之腹痛泻利,东垣在仲景制方的基础上,特别提示“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用药耳”。他创立了以适应春、夏、秋、冬四时的发病规律辨证用药,制定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方,发展了仲景的理论,提供了变治外…  相似文献   

9.
《脾胃论》承载了李东垣毕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尤为注重补益脾胃,本书提出“脾胃元气论”“脾胃升降观”“阴火论”等,通读《脾胃论》,发现东垣在治疗上尤为擅长使用风药,全书载方63首,应用风药的方剂达35首,但现代药理学并无“风药”这一明确定义,现就《脾胃论》学术思想及风药的定义、范围、临床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脾胃论》体现了他所开创的内伤脾胃学说的成就,并系统的提出了"甘温除热法",其所创制的补中益气汤就是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性方剂。对甘温除热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调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5首方剂进行剖析,领会甘温除热之意,可以启迪当今临床诊疗思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撰于公元1249年(宋淳祐九年),全书共三卷,其中卷上《脾胃胜衰论》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脾胃胜衰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及其与五脏、  相似文献   

12.
论《脾胃论》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李东垣代表作《脾胃论》中 ,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1擅用脾胃益气升阳药物 ;2喜用风药 ;3不宜用淡渗分利药 ;4随证加减 ,灵活权变 ,因时、因人、因脏腑所伤部位不同 ,灵活掌握 ,随方加减 ;5配方君臣有序 ,每方用药剂量小 ,每次服用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13.
《脾胃论》之李东垣脾胃学说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涛 《中医研究》2009,22(4):4-6
《脾胃论》系宋金时代李东垣所著。他在《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丰富了脾胃学说,同时阐述了“内伤”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认为内伤病的形成是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之所以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在脾胃的升降问题上,他特别强调生长和生发的一面,认为只有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故在治疗上喜用升麻、柴胡,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独重脾胃,提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这一著名论点,把益元气与泻阴火、安养心神与调治脾胃统一起来。笔者受此启悟,在临床上常师其意而扩其用,或运用安养心神法治疗脾胃疾病,或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心神疾病,常能应手获效。  相似文献   

15.
智国防 《河南中医》2003,23(6):19-20
李东垣《脾胃论》中反佐药用药的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升降反佐,沉浮相辅;寒温反佐,补泻兼施;收散反佐,内外合一;服药反佐,以防格拒。其用药原则可概括为:协调升降,反佐从权;补泻反佐,依从运气;依随时令,分别三焦;君臣有序,用量权衡。其将反佐药应用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升降失常等复杂证候之中,而运用之成败贵在把握病机,熟知药性。  相似文献   

16.
升降理论起始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东垣继承发展其主要思想,认为升降相因,尤为重视脾胃元气。该文结合《脾胃论》原文,阐述升降之枢纽的含义,并探讨其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独特大法,李杲是中医学“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在临床诊疗中强调重视脾胃的作用,《脾胃论》是其著作之一,该书全面阐述了他诊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目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已成为中医药传承研究的重要部分,数据挖掘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隐含在其中的事先不为人知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技术。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书中记载之方剂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分析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通过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药物关联分析等分析探讨李东垣《脾胃论》的用药规律并总结其治疗思想。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收集到《脾胃论》中方剂共62首,涉及中药104味,统计分析可知其中甘草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人参、陈皮、当归等;用药以温类药物、辛味及归脾经的药物为主。聚类分析可将上述中药分为3组,具体分组情况为第1组:白术、茯苓。第2组:当归、柴胡、甘草、升麻。第3组:苍术、陈皮、人参、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方药为:升麻、柴胡、人参、黄芪、陈皮、甘草。药物关联分析强支持度为柴胡、陈皮与甘草。根据统计结果可知这些组合都来源于补中益气汤,总结李杲治疗脾胃病思想以升举阳气兼以补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脾胃虚实传变论》是李东垣的代表作《脾胃论》中的第一篇.在该篇中,李东垣引用了部分《黄帝内经》中关于脾胃的论述,进一步从脾胃生理和病理角度阐明脾胃之气对人身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创性地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见解.深入探析其内涵,对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提高内伤脾胃病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东垣"阴火"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垣提出的“阴火论”渊源于《黄帝内经》,其病理基础主要是脾胃气虚、诸病乃生;脾胃气虚、阴火内生;谷气下流、阴火上乘,临证要掌握阴火证的特点,透过发热假象,抓住脾胃气虚的本质,治疗当以辛甘温之剂,升阳气,降阴火。  相似文献   

20.
李东垣的科研成果、方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铁涛 《新中医》1999,31(6):8-9
李东垣的成就反映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书。其中以《脾胃论》最著名,故被誉为脾胃学说的宗师。若从科学研究角度看李氏的成果,我认为有:①内因脾胃为主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②相火为元气之贼说;③升发脾胃阳说;④甘温除大热说;⑤创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