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芝蓉 《护理学杂志》2005,20(13):48-48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一般采用胶布将乙醇、碘酊瓶进行“8”字固定,以便携带。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这种固定方法已经不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鉴此,笔者自行设计了一种放置乙醇、碘酊瓶的固定架,临床使用1年多,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方法材料:厚度2mm铝板,镀锌半圆头螺栓(M3×6)和镀锌螺母(M3)各2个。制作方法:①制作固定架。用长102mm、宽110mm铝板,在宽边中点(55mm)处划平行线,平行于沿线折成90直角,制成长102mm、宽和高分别为55mm的固定架,在架高39mm与宽的中线左、右各8mm处钻直径为3mm孔2个。②制作固定带。将长268mm、宽…  相似文献   

2.
赵品婷 《护理学杂志》2002,17(10):765-766
目的 探讨2%碘酊、75%乙醇棉签安全消毒瓶盖的数量及消毒后安全放置的时间。方法 将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180瓶扮为6组,每组30瓶,均用1根碘酊棉签消毒、1根乙醇棉签脱磺,连续消毒6个瓶盖,分别取样行细菌培养。另取同样液体150瓶,分为A、B、C、D、E5组,每组30瓶,1根碘酊、乙醇棉签消毒1个瓶盖,分别于消毒后放置0.5、1、2、4、6min取样行细菌培养。结果 1根碘酊、乙醇棉签连续消毒至第4个瓶盖时污染数明显增加(P<0.05)。消毒后放置4min时污染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1根2%碘酊、75%乙醇棉签连续消毒3个瓶盖,消毒后放置2min最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行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其一次性脑室引流瓶常规固定在床头,此固定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操作繁琐、调整高度不方便、固定不牢靠等,尤其对烦燥患者不实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设计制作了脑室引流瓶固定架,2002年以来运用于200多例患者,无1例发生引流管脱出,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行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其一次性脑室引流瓶常规固定在床头,此固定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操作繁琐、调整高度不方便、固定不牢靠等,尤其对烦燥患者不实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设计制作了脑室引流瓶固定架,2002年以来运用于200多例患者,无1例发生引流管脱出,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郭瑞霞 《护理学杂志》2006,21(11):13-13
临床护理中,常需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由于不慎将碘酊污染工作服、被服、治疗巾等,通常采用75%乙醇脱碘或用“84”液浸泡后再洗涤,易留下痕迹,既不美观,又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改用维生素C注射液脱碘清洗,省时、省力,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氧气湿化瓶是患者吸氧时常用的一种医疗设备。为预防医院感染,使用后需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常规的做法是将湿化瓶浸泡消毒后冷开水冲洗、用手轻甩、反扣瓶体于台面上待干.或集中放在一容器内待于。由于湿化瓶口径小,放置不稳易倾倒,造成污染.甚至破损;湿化瓶口紧贴台面.空气不流通.干燥时间长.容易滋生细菌;多个湿化瓶放置一起.瓶体紧靠,不容易干燥。为克服以上不足,2008年12月笔者设计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氧气湿化瓶干燥盘。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肿瘤进展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1]。目前临床多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及治疗胸腔积液[2]。对于长期带引流瓶患者,其活动常受到限制。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引流袋悬挂固定器,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活动时引流瓶的固定,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瑞霞 《护理学杂志》2006,21(21):13-13
临床护理中,常需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由于不慎碘酊污染工作服、被服、治疗巾等,通常采用75%乙醇或碘或用"84"液浸泡后再洗涤,易留下痕迹,既不美观,又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理中,每日均要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湿化瓶内壁上会附着一层白色水垢。以往的除垢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清除干净。我科采用洁厕净清除湿化瓶中的水垢,具体方法:将少许洁厕净倒入湿化瓶内轻轻转动,此时洁厕净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许多泡沫,数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0min后晾干备用。其方法简单快速、省时省力,且湿化瓶光亮如新。机制为洁厕净为酸性。水垢为碱性,酸碱中和,水垢即被清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刀引发着火与皮肤消毒液的关系,为安全使用电刀提供依据.方法 将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乙醇组、碘酊组、碘伏组3组,每组10只,分别接受75%乙醇、2%碘酊、0.45%~0.55%碘伏消毒,观察消毒后不同时间使用不同输出功率电刀的着火次数.结果 碘伏消毒在所有时点和各个电刀功率下着火次数均为0;乙醇组相同功率各时点着火次数相差不大;50W、60 W、70 W、80 W功率着火次数相对高于20 W、30 W、40 W;碘酊组0~20 s着火次数相对高于其他时点.乙醇组着火次数相对高于碘酊组.结论 碘伏消毒后使用电刀不着火;乙醇着火概率较碘酊高,且高功率(>50 W)较低功率(<40 W)更易着火.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时均离不开治疗盘,而消毒瓶架又是治疗盘内的基础护理用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不锈钢及有机玻璃消毒瓶架,这两种消毒瓶架在治疗盘中所占面积大、价格高,消毒液有时从消毒瓶中侧漏极易污染消毒瓶架及治疗盘,给清洗带来不便,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此,笔者制作了一种简易的消毒瓶架,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术皮肤消毒剂灭菌效果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手术室常用皮肤、黏膜消毒剂的消毒、灭茼效果,寻找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方法 将16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8组各20例,分别采用3%碘酊75%乙醇、1.5%碘酊75%乙醇、1%活力碘、0+5%活力碘、0.1%活力碘、75%乙醇、0.5%氯己定和0,1%氯己定消毒手术部位,观察消毒效果。结果 8种(组)消毒剂的杀菌率分别为100.0%、100.0%、100.0%、89.9%、83.2%、83.9%、89.7%和82.8%;合格率分别为100.0%、100.0%、100.0%、90.0%、90.0%、80.0%、90.0%和75.0%。结论 3%碘酊75%乙醇、1.5%碘酊75%乙醇、1%活力碘消毒效果好,但前2种(组)对皮肤、黏膜刺激性较大。待干时间长,适用于无菌要求高的择期手术;1%活力碘分别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安全性可靠,省时方便,为较理想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13.
消毒灭菌教育对碘酊与乙醇瓶污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消毒灭菌教育对碘酊、乙醇瓶口内壁污染的效果。方法2003年加强对盛消毒液容器的消毒灭菌教育, 并分别对教育前(2002年1~12月)与教育后(2003年1~12月)本院12个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的碘酊、乙醇瓶口 内壁细菌污染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教育前容器污染率为13.82%,教育后为3.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加强消毒灭菌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碘酊、乙醇瓶口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时均离不开治疗盘,而消毒瓶架又是治疗盘内的基础护理用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不锈钢及有机玻璃消毒瓶架,这两种消毒瓶架在治疗盘中所占面积大、价格高,消毒液有时从消毒瓶中侧漏极易污染消毒瓶架及治疗盘,给清洗带来不便,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为此,笔者制作了一种简易的消毒瓶架,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氧气湿化瓶是患者吸氧时常用的一种医疗设备,为预防医院感染,使用后需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常规的做法是将湿化瓶浸泡消毒后冷开水冲洗、用手轻甩、反扣瓶体于台面上待干,或集中放在一容器内待干。由于湿化瓶口径小,放置不稳易倾倒,造成污染。甚至破损;湿化瓶口紧贴台面.空气不流通,干燥时间长,容易滋生细菌;多个湿化瓶放置一起。瓶体紧靠,不容易干燥。为克服以上不足,2008年12月笔者设计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氧气湿化瓶干燥盘,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消毒灭菌教育对碘酊与乙醇瓶污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消毒灭菌教育对碘酊、乙醇瓶口内壁污染的效果.方法 2003年加强对盛消毒液容器的消毒灭菌教育,并分别对教育前(2002年1~12月)与教育后(2003年1~12月)本院12个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的碘酊、乙醇瓶口内壁细菌污染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教育前容器污染率为13.82%,教育后为3.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强消毒灭菌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碘酊、乙醇瓶口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基层医院给氧方式仍为氧气瓶输氧。在危重患者较多的临床科室,常需配置多台氧压表及双倍数量的湿化瓶才能满足患者用氧需求。因氧压表领取时间不一,新旧氧压表生产厂家、型号不同,湿化瓶口径大小也不完全相同,若安装时拿到的不是原装湿化瓶,常有不配套或漏气现象发生,需反复试装才能找到合适或原装湿化瓶。鉴此,我科采取氧压  相似文献   

18.
临床科室氧气湿化瓶每日使用量大、周转快,既往由临床护士清洗、消毒、干燥处理后应用于患者。张敏等[1]监测氧气湿化瓶792份,其中被细菌污染32份,生化实验分离出G+杆菌(3.3%),酵母样真菌(0.5%),G+球菌(0.5%)。为预防医  相似文献   

19.
用高锰酸钾液行手术切口设计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容整形外科手术,其设计要求需精确无误,有时甚至不可有1mm之误差。以往采用美兰或龙胆紫等色料,在手术前或手术中行标记画线,用碘酊把画好的线条固定下来,然后再做皮肤消毒,以防画线被消毒液洗掉。但是浓碘酊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局部皮肤过敏,红肿及疼痛,导致术后皮肤脱屑及色素沉着,碘酊高度过敏者可引起严重发热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临床通常将氧气湿化瓶、吸引器引流瓶等医用瓶充分浸泡消毒30 min后,清水冲洗干净,干燥保存备用.但消毒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消毒液浓度不够、未充分浸入消毒液中,消毒后未将消毒残液冲洗干净,消毒后或冲洗、晾干和保存等环节亦存在二次污染.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研制了医用瓶清洗消毒箱,介绍如下. 1材料与制作 箱体和箱盖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箱体底部设有空心夹层,空心夹层内设置有管件连接件四通,四通上连接有4根连接管,箱体内的底板装有4根清洗管,每个清洗管与空心夹层内对应的连接管连接,一进水管穿入空心夹层内与四通的进水口连接,箱体内底板上方一侧的箱壁上安装有出水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