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秋敏 《海峡药学》2010,22(10):169-17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在中心静脉导管完全性血栓堵塞中的疗效。方法对52例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的老年患者,发生导管完全性血栓堵塞后,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A组26例组采用尿激酶2000μ.mL^-1溶栓,B组26例采用尿激酶6000μ.mL^-1溶栓,观察两组导管的再通率、并发症。结果两组导管的再通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完全性血栓堵塞尿激酶6000μ.mL^-1的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2000μ.mL^-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导丝机械碎栓在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疏通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01~2014-06 51例PICC堵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微导丝机械疏通,加注50~100U/mL肝素盐水负压抽吸,对照组25例采用尿激酶融栓法,2组均反复多次(一般4~5次),直到疏通为止.结果:观察组26例完全疏通25例,部分疏通1例,疏通率100%,无1例栓塞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25例完全疏通16例,部分疏通3例,木疏通6例,疏通率76%.结论:应用微导丝机械碎栓加负压抽吸法可有效疏通PICC导管堵塞,保证导管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3.
杨晓宁 《安徽医药》2014,18(3):578-579
目的 探索微导丝碎栓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堵塞疏通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47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应用微导丝(0.014 cm)进行机械性疏通,加注入50~100 U·mL-1肝素盐水20 mL,冲洗回吸,反复多次(一般3~5次),直到滴注通畅为止.结果 完全通畅78%,部分通畅22%.全部有效,通畅率100%.无1例出现异位栓塞和其他并发症,无1例需要拔管或重新置管.结论 PICC导管血栓堵塞,用微导丝粉碎血栓,疏通导管,是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作为PICC导管血栓堵塞的常规护理方法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尿激酶疏导深静脉导管血凝性堵管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间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各种深静脉导管治疗患者7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为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导管(CVC)血凝性堵管,男37例,女25例,年龄22~73(41.53±4.10)岁。根据研究方案,其中31例采用三通开关负压技术通管,31例采用2 ml注射器负压技术通管,均采取尿激酶疏通方案并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所有数据采用XLS统计并采用SPSS 18.0软件总结分析62例患者的导管再通率及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 经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三通开关负压疏通法复通率达到83.87%(26/31),2 ml注射器负压疏通法复通率达到100.00%(31/31),两种疏通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55,P<0.05)。凝血功能指标中D2聚体指标正常者9例,偏高者53例;纤维蛋白原指标正常者12例,偏高者50例;血小板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者50例,偏高者9例,偏低者3例。未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未对导管功能造成影响,未造成导管损伤。结论 经长期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实施循证护理可显著提升PICC、CVC等深静脉导管的再通率,保障临床治疗顺利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廖锦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82-2183
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和肝素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20例颈内静脉永久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封管液的不同选择,随机分成肝素尿激酶混合液组(A组)和肝素组(B组),观察比较两组留置导管时间、导管堵塞、溶栓后再通和静态管路压的变化.结果:A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导管堵塞12例次,溶栓后全部再通,静态管路压为(10.2±3.57)cmH2O;B组导管堵塞33例次,溶栓后再通31例次,静态管路压为(7.4±5.28)cmH2O.两组导管堵塞例次和静态管路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可应用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封管,有预防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醇在输注TPN导致PICC堵管的预防及再通的作用.方法 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间,对20例病人经PICC滴注TPN导致导管不通畅(半堵状态)、2例病人导管完全堵塞,确定在滴速变慢时曾用0.9%盐水10 ml脉冲冲管,后仍然出现滴速变慢甚至不能滴注时,用95%乙醇1.5 ml注入PICC管内,保留1h,再用10 ml空注射器抽吸PICC内溶液直到注射器抽到回血,丢弃,更换20 ml生理盐水注射器立即进行脉冲冲管,如果效果不理想可重复以上乙醇通管的操作,导管通畅后继续输液.结果 PICC滴注TPN时导管不通畅的20例病人和导管完全堵塞的2例病人,经乙醇处理后PICC输注TPN均恢复通畅.结论 在输注TPN等大分子液体时,PICC导管易发生导管堵塞,护士的培训教育、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并及时采用正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再通导管是保证血管通路通畅的重要措施.用95%乙醇处理因输注TPN引起PICC管道堵塞是有效可行的方法,经济实惠,又能避免病人再次插PICC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加肝素封管在永久性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用纯肝素封管。对比2组导管阻塞、溶栓后再通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堵塞例数少于对照组,溶栓后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对永久性静脉置管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患者经中心静脉导管( PICC)输液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经验。方法对重型颅脑创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经PICC输液治疗的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输液时间最短60 d,最长365 d(其中超过60 d 56例),平均(156±15)d。发生并发症6例(8.8%),其中意外拔管1例(1.5%),导管堵塞5例(7.4%)。结论 PICC术应用于高压氧治疗患者输液,具有操作方便、输液安全和留针时间长等优点。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高压氧并发症、合理调序输液成分、规范导管护理、脉冲式正压封管和尿激酶冲洗导管等是预防和处理导管堵塞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泵泵入尿激酶治疗长期血透导管堵塞再通的疗效。方法对12例次右颈内静脉置入长期血透导管栓塞的患者,用30ml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万u以5ml/h微泵泵入长期血透导管维持,持续6h,并对其再通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2例患者在治疗6h后导管恢复通畅,溶栓复通成功率达100%。12例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微泵泵入尿激酶溶栓通管法可使外周静脉置入长期血透导管栓塞后仍可获得再通,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及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在破伤风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18例破伤风患者同时留置 PICC 与静脉留置针,PICC 留置处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处为对照组,由专人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穿刺与维护,并一次穿刺成功,比较2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与非正常拔管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6.1±1.2)d,非正常拔管率为0;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2±0.3)d,非正常拔管率为7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ICC 应用于破伤风患者既能减少因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刺激与痛苦,又能避免因患者抽搐或翻身导致的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及静脉炎发生,还能保证胃肠外营养的供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PICC堵管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对降低堵管的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临床中使用PICC置管的新生儿,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发生PICC堵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堵塞2例,对照组发生堵塞9例,两组PICC置管堵塞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59.28±22.01)d,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43.67±18.76)d,两组新生儿PICC置管留置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案对新生儿PICC置管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堵管发生,延长新生儿带管的时间,值得在,瞄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吴卫  陈锦文 《海峡药学》2013,(6):235-236
目的观察尿激酶不同给药方式治疗ICU股静脉临时导管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泵注射尿激酶方法,对照组采用尿激酶封管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导管再通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①试验组再通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未见明显出血表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泵注射尿激酶可提高股静脉临时导管栓塞再通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效果。方法应用国产尿激酶(UK)以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于30min内静脉滴注,进行经静脉冠脉再通(IVCR)疗法,以2项或2项以上的指标判定冠脉再通。结果36例获得再通,20例未通,再通率为64.3%(36/56)。结论应用UK进行IVCR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适宜于基层医院用于抢救AMI患者。  相似文献   

14.
于捷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57-158
目的瑞替普酶(rPA)、国产尿激酶(UK)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STE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24例,尿激酶组35例,统计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及观察有无出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结果静脉溶栓治疗60min、90min、120min再通率rPA组高于UK组。结论rPA早期再通率高于UK。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寒潮天气时PICC门中肿瘤患者导管堵塞率的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患者分为寒潮前期组、寒潮期组和寒潮后期组,采用χ~2检验比较三个组导管堵塞率。对寒潮期组部分患者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的危险因素,再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三个组导管堵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潮期组的导管堵塞率高于其他两组。寒潮期发生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导管脱出,脱出程度越严重,导管堵塞发生率越高。结论寒潮天气时PICC门诊化疗间歇期肿瘤患者导管堵塞率升高,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需尽量避免导管脱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112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年龄35~55岁,B组年龄56~75岁,各组按发病距溶栓时间≤3、3~6、6~12h,再通率比较。结果尿激酶溶栓再通率≤3h为84.2%~88.2%、3~6h为83.3%~86.9%、6~12h为60.0%~62.5%,6~12h与前两者比较,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不同年龄组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再通率高,溶栓再通率与时间密切相关,距发病6h以内为溶栓最佳时间,溶栓再通率与年龄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静脉溶栓采用瑞替普酶,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冠状动脉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溶栓30 min、60 min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与对照组静脉溶栓60 min、120 min的再通率相似(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K及CK-MB峰值时间较对照组前移,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静脉溶栓后4周死亡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冠状动脉再通率高,再通时间前移,安全可靠,是AMI静脉溶栓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139-142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置管堵塞发生率、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维护时间、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堵塞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8.23±6.15)d,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23.16±6.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维护时间为(21.39±10.27)min/置管日,对照组为(32.04±13.68)min/置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得分为(96.31±2.89)分,对照组为(91.55±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的发生率,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和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图在肿瘤外科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流程图实施护理。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应用本院自行设计患者《PICC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ICC理论知识、敷贴更换知识、换药及冲管知识、洗澡时PICC保护方法、穿刺皮肤护理、PICC外露管护理、PICC堵管原因、PICC导管脱落注意事项、手臂活动方法等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93.24±4.22)分、(91.02±5.03)分、(90.02±4.18)分、(91.36±5.02)分、(2.02±5.12)分、(0.78±4.33)分、(93.42±4.85)分、(91.34±5.23)分、(90.26±5.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485、6.892、6.125、5.942、5.846、5.493、6.023、5.994、5.468, P<0.05)。观察组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管内导管感染、导管脱落、导管堵塞、管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33%、3.33%、5.00%、6.67%、3.33%、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086、5.956、5.175、6.536、5.926、6.171,P﹤0.05)。结论护理流程图能有效提高肿瘤外科患者PICC置管知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或造影明确诊断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分为3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通过溶栓导管采用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为治疗组,经足背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为对照组1,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通过溶栓导管采用尿激酶持续溶栓为对照组2,比较3组血管再通率等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血管再通率:治疗组85.7%,对照组1为21.1%,对照组2为45.5%,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脉冲接触式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