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抢救危重病人 ,监测中心静脉压 ,进行静脉高营养及长期输液的重要途径。这一技术在基层医疗单位逐渐普及 ,但其并发症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近十年来行颈内静脉置管术中9例并发症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409例 ,女性373例。年龄3~89岁 ,平均63.5岁。2、选用材料外套管穿刺针652例 (其中BD针359例 ,乐清华东医疗厂穿刺针293例 ) ,ARROW深静脉穿刺针130例。3、置管时间1~28d ,平均2.9d。4、用途长期输液及静脉高营养199例 ,重大手术监测中心静脉压363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较大 ,以往我们使用一般的钢针穿刺 ,液体容易漏出 ,且需每天重复穿刺 ,多次穿刺后易致再穿刺困难。我科自2000年1月起取代传统的钢针静脉穿刺 ,对120例新生儿患者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置管静滴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 ,出生15min~7d95例 ;8~14d11例 ;15~21d6例 ;22~28d8例。静脉输液治疗最长13d ,平均7d。留置针每次平均3d。2、操作方法 (1)选择较粗、直 ,容易固定的头皮静脉如正中静脉、颞浅静脉 ,常规消毒皮…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置管致导管性败血症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是近30年来临床医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其应用日益广泛。我院1994年1月~1998年5月,共对236例病人实施了深静脉置管TPN治疗,现将发生导管性败血症的1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为43~76岁,平均56.3岁。深静脉置管途径,颈内静脉5例,锁骨下静脉4例,股静脉6例;病人出现导管性败血症症状的时间在插管后11~21天,平均为175天。所有病人经及时处理,6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5天后血培养均转阴。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经胸壁段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选择腋静脉置管提供参考。方法 对295例超声引导下经胸壁段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评价指标包括置管时间、置管长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置管时间(6.93±3.35)min,置管长度(17.26±0.77)cm,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2%,一次性送管成功率94.42%,置管总成功率97.29%,置管并发症发生率7.80%,导管留置时间(60.69±50.06)d,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7.67%。结论 实时超声引导下经胸壁段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可行性,导管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999年 4月~ 1999年 10月分别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股静脉置管为 6 0例癌症病人进行全程静脉化疗和营养支持 ,比较 2组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及并发症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30例。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31~ 82岁 ,平均年龄 4 5岁 ;留置导管时间 3~ 12 0d ,平均 58d。股静脉置管 30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5~76岁 ;平均 38岁 ,留置导管时间 2~ 70d ,平均 4 2d。将以上 2种置管方法分为A、B 2组。1 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左手食指送管方法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内科病房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1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对照组98例.研究组穿刺时采用左手食指送管,左手拇指始终绷住皮肤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送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置管成功率99.0%,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9.8%,研究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左手食指送管方法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提高抢救时建立静脉通路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肿瘤病人行PIC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总被引:99,自引:2,他引:97  
目的:为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中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方法:采用外周导入中心置管(PICC)对100例肿瘤病人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这的临床效果。结果:(1)这成功率为93%;(2)置管留置时间30.16±26.60d;(3)本组实验未发生1例血、气胸和误伤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置管成功率高;(2)长期置管可不必换管。(3)PICC较传统置管术发生严重并发症低。因  相似文献   

8.
为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方法: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100 例肿瘤病人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1) 插管成功率为93% ;(2)置管留置时间30 .16 ±26.60d;(3) 本组实验未发生1 例血、气胸和误伤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置管成功率高;(2) 长期置管可不必换管。(3)PICC 较传统置管术发生严重并发症低。因此,提出PICC 是一种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改善微循环对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组通过改善肾微循环的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59例,其中男37例,女22例。发病日龄为1d21例,~3d19例,~7d14例,>7d5例。早产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危重婴幼患儿股静脉输液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例危重婴幼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回顾性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1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时间12h~10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在抢救危重婴幼患儿方面具有操作简单,置管迅速,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的优点,特别对于病情危急,建立静脉通道困难的患儿有更大的临床意义,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胡琼 《家庭护士》2009,7(13):1157-1157
[目的]总结经颈外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危重病人抢救治疗中应用颈外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置管,留置时间最短7 d,最长22 d,留置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抢救治疗危重病人中采用经颈外静脉置管是比较适用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净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和退出原因,延长其使用期限。方法随访血液净化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实施中心静脉留置导管135例次,其中13次为再次置管,经颈内静脉入路20例次(成功率98%),股静脉103例次(成功率100%),锁骨下2例次(成功率100%)。置管成功率100%。导管使用期限平均(10.5±8.4)个月,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12个月1例,>10个月7例,>6个月28例次,≥3个月15例次,<3个月54例次(大部分继续使用)。观察导管使用终点65例次,约占46%,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3~12个月。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净化可达到充足的血流量和充分透析,需良好的导管留置技术及护理以提高导管的使用效果,减少感染率;老年患者的并发疾病导致死亡是导管终止使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肘正中静脉置管术在外伤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肘正中置管术在外伤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肘正中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50例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穿刺成功48例,成功率96%,失败2例,并发症2例,导管留置时间7~60d。结论:肘正中静脉置管操作简便,穿刺成功高,留置时间长,可在外伤急救中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置管在ICU中普遍应用,随之而引起的感染也明显增加[1]。作者就中心静脉置管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谈几点体会。1 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3月~1998年3月ICU共行中心静脉置管424例;置管时间最长32天,最短6天,平均天数15±5天;年龄最大92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52±8岁。12 方法121 对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在穿刺点的局部固定时,病历号单数采用opsite无菌薄膜,双数采用iv-3000无菌薄膜,更换敷料的时间根据临床情况而定。局部应用opsite与iv-30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分为深静脉穿刺置管组64例和浅静脉留置针组6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组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通过锁骨下静脉、面部静脉、头静脉或颈内静脉)和下腔静脉(通过股静脉),浅静脉留置针组进行常规留置针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首次穿刺成功、穿刺总成功、并发症、留置时间)和治疗情况(建立通路时间、恢复血压时间、再出血、抢救成功)。结果:深静脉穿刺置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浅静脉留置针组(P<0.05),建立通路时间、恢复血压时间、再出血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均优于浅静脉组(P<0.01)。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出血患者可以长期留置,为补液、输血及静脉营养带来便利,可有效恢复血压,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1991~2000年12月手术治疗阑尾炎2320例 ,其中妊娠期阑尾炎手术42例(1.8%) ,作者通过回顾分析对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治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24~34岁 ,平均27.9岁。阑尾炎发病于妊娠早期(1~3个月)20例(47.6 %) ,妊娠中期(3~6个月)14例(33.3 %) ,妊娠晚期(6个月以上)8例(19%)。病程 :发病至就诊时间5h~8d ,平均为28h,发病至入院超过72h时的5例(11.9%)。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典型症状的32例 ,开始即为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经股静脉及经肘静脉2种PICC的留置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行经股静脉置管,对照组行经肘静脉置管;观察2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股静脉置管可为临床上优先选择的PICC置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脐静脉置管时机对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过程中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危重症患者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依据不同的脐静脉置管时间进行分组,将出生30 min后接受脐静脉置管术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出生2~6 h接受脐静脉置管术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留置时间、置管成功率以及留置时间超过1周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 0. 05),实验组平均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留置时间超过1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过程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早期置管成功率更高,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T管胆汁异常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2月~2000年12月 ,作者医院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957例 ,发生T管胆汁引流异常12例 ,占1.25% ,报告发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 ,女7例 ,年龄40~68岁 ,平均51.2岁。胆汁异常表现为 :(1)胆汁呈血性2例 ,诊断为胆道出血。(2)胆汁呈淡绿色5例 ,达900~2400ML/d ,历时6~13d夹管处理后恢复。(3)术后当天无胆汁5例 ,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第2、3、5d出现胆汁 ,逐日增加至300~500ML/d;1例经T管造影发现T管的两短臂重叠于一个方向 ,放置于胆总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危重患者(休克及心跳骤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安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复苏药,对照组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药,比较分析两组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安全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效果比较: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