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笔者回顾性分析1 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比较AMI前有心绞痛患者与无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并按时程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比较,以期发现梗死前心绞痛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1 对象与方法选择1 998年1月~2 0 0 1年1 2月住本院的符合1 997年WHO有关AMI诊断标准,临床资料齐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AMI2~3周)的患者1 86例,其中男1 44例,女42例,平均年龄( 62 .4±1 1 .7)岁。根据患者AMI发病前有无心绞痛和心绞痛出现的时间,分为心绞痛出现>48h组(A组) ,心绞痛出现<48h组(B组) ,无心绞痛发作组(C组)。AMI前有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临床研究发现,梗死前心绞痛(preinfarction angina pectoris)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作时严重的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不但影响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而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1,2].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明了.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收治的158例AMI患者,根据其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成二组,观察分析梗死前心绞痛对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报告将AMI后24小时至15天内反复发作典型心绞痛患者22例与无心绞痛的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是前者有6例为无Q波心肌梗塞。并就其发病机理、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以及无Q波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的临床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梗塞前心绞痛对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左室功能储备的意义,作者应用左室荧光电影摄像术对37例近期首次AMI恢复期病人(男30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59岁)进行了研究。患者入选档准为:①前壁Q波梗塞;②左前降支冠脉全部或部分阻塞;③梗塞急性期冠脉内溶栓失败者。其中,15例患者AMI起病前心绞痛发作超过1周,为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54%±3%,梗塞部位局限性室壁运动(RWM)10%±3%:10例患者AMI起病前心绞痛发作不足一周。为B组,LVEF和RWM分别是42%±3%和1%±2%;12例患者无梗塞前心绞痛发作、为C组,LVEF和RWM分别是38%±3%和-1%±2%。B、C两组LVEF和RWM明显低于A组(P<0.05),而心率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3例首次发生AMI的住院患者,根据其梗死 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有心绞痛组(IP组,64例)及无心绞痛组(NIP组.59例),比较两组心肌酶(CPK)峰值、心肌梗死 范围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IP组较NIP组心肌酶峰值低,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心脏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前48h内发作的心绞痛可能由于缺血预适应而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观察了20例冠心病心绞痛(AP)患者(AP组)血浆内皮素(ET)浓度变化、并与38例健康人(对照组)及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1例高血压病(EH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P组心绞痛发作时ET浓度明显增高,缓解后24小时、48小时及1周后的ET浓度逐渐降低(F=16.01,P<0.01).AMI组ET浓度明显高于AP组(P<0.01).心绞痛患者中,8例合并EH,心绞痛发作时ET浓度除高于单纯AP组外,亦明显高于单纯EH组(均P<0.05).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5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急性缺血发作患者、20例冠心病静止型患者和44例健康者血浆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发作者的这些含量均显著高于冠心病静止型者和正常人(P<0.001)。5-HT在AMI患者中最高,其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者,AMI发病后5-HT即升高,第7天降至冠心病静止型水平,AMI死亡者5-HT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提示5-HT测定有助于了解心肌缺血发作,并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尽管当今诊断技术大大改进,但在冠心病诊断中,心绞痛病史仍然是重要线索.了解心绞痛变异特点(包括少见情况)将避免对冠心病的误诊.本文报道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可向腿部放射.方法:19例冠心病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范围27~73岁.具备下列条件时,认为腿痛是由于心绞痛放射的结果:(1)平静或运动心电图或两者符合心绞痛诊断标准;(2)腿痛伴随着典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胸痛而发生;(3)腿痛性质类似胸痛且两者发作与终止在同一时间;(4)在静息性心绞痛或AMI或两者发作时,曾有过相似的胸痛  相似文献   

9.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idal infarction,AMI)的一种致命性机械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约占AMI总死亡原因的15%[1]。现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在CCU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心脏破裂的临床诊治经验。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者(男6,女3),年龄62~82岁,平均(68.3±10.6)岁。4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均为首发AMI,广泛前壁梗死者6例,下壁伴后壁梗死者3例。本组患者均有心绞痛病史,7例AMI前间断发作心绞痛,心脏破裂前未有发作,2例在心脏破裂前数小时内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桂萍  张祥霞 《山东医药》2010,50(21):110-11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变化多端,发作突然,进展迅速,极易恶化为AMI或猝死,是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UAP患者6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般,心绞痛(AP)常早发于AMI,尤其在老年人。既往研究认为,先发于AMI的心绞痛,往往提示嗣后AMI的预后较佳,推测与心肌预适应机制有关。本文拟就75岁以上老年人AMI前1月以上AP发作的预后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在胸痛发作时不出现心率加速和血压升高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可视心电图ST段移位情形而出现不同的演变和预后.病例入选的标准:1.心电图变化限于胸前导联,剔除下壁导联变化;2.病史中至少有二次胸痛记录和心电图ST段的类似移位而未发展为AMI;3.胸痛发作时至少有一次心率不超过发作前的10%,而且不超过100次/分,收、舒压增高也不超过10%;4.他们在同一住院期间发生AMI.UA的诊断依据是新近有心绞痛史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和时间延长,住院期间出现静息性心绞痛伴ST段抬高或压低>1mm者.AMI的诊断按照胸痛史、  相似文献   

13.
正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的重要病因。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发作突然,与AMI的关系很难在临床或病理检查中证明,诊断比较困难,因此报道较少。因反复冠状动脉痉挛致多次AMI报道更为少见。现报道1例10余年冠状动脉痉挛反复发作,5次住院治疗,其中3次伴有心肌生化标志物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 住院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1例,男3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28~74)岁。包括前壁梗塞21例,下后壁梗塞20例,均于AMI发病后3~4周内以分级递增方式行食管心房起搏心脏负荷试验。检查前1周内无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及心律失常发生。阳性标准:①停止起搏后ST段呈缺血性压低≥1mm或ST段抬高>1mm,持续2min以上;②出现心绞痛发作;③发生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30例,经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2周后行PCI。结果对38支梗死相关动脉(IRA)行FIEA术后置入42枚支架。29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3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经支架内再支架置入术后随诊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老年AMI患者及时择期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安全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或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 3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 (PCI组 ) ,3 6例AMI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行直接PCI治疗 (溶栓 +PCI组 ) ,42例AMI患者行溶栓治疗 (溶栓组 ) ,比较各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CI组住院天数为 (9.3± 4.1)天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为 (4 5 .1± 4.2 ) % ;随诊期间 ,心绞痛发作 2例 ,择期再次PCI 2例。溶栓 +PCI组住院天数为 (9.2± 4.0 )天 ,LVEF为 (4 7.2± 4.1) % ;随诊期间 ,心绞痛发作 1例 ,择期再次PCI 1例。溶栓组住院天数为 (14 .0± 7.3 )天。LVEF为 (4 1.8± 6.4) % ;随诊期间 ,心绞痛发作 15例 ,择期PCI 14例。结论 AMI直接PCI或溶栓 +PCI可降低AMI的住院死亡率 (P <0 .0 1) ,缩短住院天数 (P <0 .0 5 ) ,有效保护心脏功能 (P <0 .0 1)。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院前急救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症状较重,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常继发AMI及猝死,是严重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院前急救、急诊干预治疗短期目标是抗心肌缺血,减轻劳力性心绞痛的发作及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前24h、24h~48h、〉48h有无发作过心绞痛的病人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158例AMI病人分为两组,缺血预适应组(观察组)46例,其中24h内发生心绞痛ll例,24h~48h内发生心绞痛6例,〉48h发生心绞痛29例;非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对照组)112侧。结果 观察组除〉48h外,均比对照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峰值低(P〈0.01),住院期间发生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前48h以内发作的心绞痛对AMI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198 6年 Murry等 [1] 首先发现心肌反复短暂缺血可以限制随后的心肌梗塞范围 ,并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概念 ,即心肌短时间的缺血能产生对以后长时间缺血的保护作用。目前对冠心病患者急性肌梗塞 (AMI)前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是否具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作用尚有争议。为此 ,我们比较 AMI前有反复心绞痛患者与 AMI前从无心绞痛患者在 AMI期间的病情和短期预后 ,从临床方面揭示 AMI前心绞痛与 IP的关系以及对 AMI病情和预后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患者有胸痛、心电图典型 ST段衍变过程及坏死…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UA)过去亦称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先兆,以减少或予防AMI的发生率和死亡。本文选择1989年2月至1995年6月间,诊治UA患者78例,并均经数次发作时心电图(EKG)监测,现将T波多样改变作如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