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据统计,约90%~95%的住院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1],因其具有侵入性、风险性而占据临床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较大部分.我院急诊科负责全院的门、急诊及留观患者的输液工作,为此,急诊科加大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力度,规范操作规程,确保查对制度的落实,对静脉输液查对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输液技术,降低输液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科、大专实习护生实习期间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查对意识情况,并提出相关措施。方法对142名实习护士(本科护生73名、大专护生69名)作问巷调查,对调查结果作比较。结果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严格查对率不高。大专护生的总体查对意识优于本科。护生比较注重操作前查对,操作中、后查对意识较弱:“七对”中容易疏忽剂量、浓度、用法、用药时间的查对。结论本科、大专实习护生静脉输液总体查对意识和应用存在明显不足。应加强三查七对重要性的教育,以防止和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护理查对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核心制度,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静脉输液安全的保障[1].自2010年1月开始,我院采用三人核对联合患者参与查对应用于患者静脉输液中,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院内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静脉输液16 320例中存在33例静脉输液差错进行分析,其中床号、姓名差错15例,药名差错8例,药物剂量差错1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静脉输液患者18 610例,其中39例患者的隐患在输液前都被成功阻止,1例发生输入错误药物,原因是夜间只有1名护士上班因查对不严而引起缺陷.  相似文献   

4.
标识化管理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2):172-172
静脉输液护理工作内容繁杂且工作量大,差错缺陷时有发生,其中缺乏细节意识、护理标识不明是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加强静脉输液标识化管理可有效预防因工作忙乱而致的静脉差错缺陷。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病人治疗疾病行之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在差错统计中,输液类差错占首位[1]。大多数的差错是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引起的,三查七对流于形式,查对制度淡化是差错发生率高原因之一。我院护理人员在输液接液操作中差错时有发生,发生差错环节主要是护士在床前执行医嘱时因查对不严,查对不认真造成的,给医疗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此我院护理部自2009年1月份以来制定并实施了规范床前查对制度,强化了床前查对流程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淑梅 《中外医疗》2008,27(33):154-154
目的:确保静脉输液科学有效地进行,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静脉输液巡视卡,客观详细记录输液过程.结果:加强了护患沟通,有力地防止了输液差错发生,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供了法律依据.结论:静脉输液巡视卡是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对策.加强护士法律意识,严格查对制度,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陪关系,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输液质量的管理.不但减少护理缺陷,而且能提高穿刺技术水平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骆玲 《青海医药杂志》2008,38(10):45-46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静脉输液查对流程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改进静脉液体取出治疗室时的质量查对流程、改进护士药物治疗前的床旁查对流程、改进护士与病人药物治疗的对接关系。结果:程序化、规范化的查对流程,易于应用、检查,效果显著。结论:改进后的查对流程可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能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保证了病人的用药安全和护士的工作安全。  相似文献   

9.
程琳  罗跃全  薛媛 《重庆医学》2009,38(23):3040-304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也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其穿刺成功率的高低、操作是否规范、是否遵守无菌原则、是否遵守查对制度都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结果和身心健康.因此,提高护士静脉输液技能是医院护理部训练和考核的重要内容.2008年11月本院抽考静脉输液186名不同年资护士,本文就对静脉输液模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也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质量,稳、准、好、轻、快地把治疗用药输入到患者体内是护理操作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1l.护生在实习期间要不断提高完善这项专业技能,为以后工作打牢基础.通过长期对临床实习护生的观察分析,笔者深刻体会到:提高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除了要求护生掌握一整套规范的静脉滴注程序外,更应该指导他们调整静脉滴注时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有效提高静脉滴注成功率.我院作为一所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心理学已作为护理专业一门必修课程.据报道,因护士心理问题引发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占到60%-70%,因此.对护生在操作中因心理问题导致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到应对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静脉输液是实习护生在临床操作中最常用的一项基础操作。为了使实习护生尽快熟练掌握此项操作技术,更好地适应医院临床工作。现将120名临床实习的大专学生静脉输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问题统计1.1查对制度:调查中发现30%的护生在操作中已熟记查对制度,高达70%的护生在操作中容易忘记"操作中"及"操作后"的查对。  相似文献   

12.
输液室是门、急诊病人治疗较为集中的地方。病人多 ,流量大 ,人员变动频繁 ,易发生护理差错。如收药护士若核对医嘱不严格可导致用法错误或漏用药物 ;加药护士不认真查对可导致取错药液或不能查出杂质 ;巡回护士不按规范巡视病人可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病人输液渗漏、输液不畅而影响治疗效果。我院输液室在护理差错的防范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体会 ,有效地控制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现介绍如下。1 提高责任心 ,重视“自我归因”[1]据报道 ,由于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核对不严导致的护理差错最多[2 ] 。护理人员应对所…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人际沟通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目前,护生实习过程中对护患沟通认知欠缺,将丰富的人文知识及医学知识相互融合、渗透、整合的能力有限,沟通技能不足[2-3].护患沟通障碍可使护生的临床实习积极性降低,沮丧、自信心受损,不利于护生临床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4].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个动态的延续过程,如何提高护生对急重症患者的沟通能力是护理教育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调查显示,学校的基础训练是影响护生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5].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校2005年实习护生发生的34例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认为查对制度不严是护理差错发生的根本原因,环境陌生是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原因,综合素质不高是护理差错发生的内在原因,临床带教不严是护理差错发生的外部原因。认为护生应早期接触临床,以熟悉医院环境;改进查对制度教学方法,顺利实现理论与临床的过渡和衔接以及院校联合,全程严格管理,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输液反应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悲剧.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它具有极强的不可预见性,是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制订静脉输液反应预防程序;建立静脉输液反应应急护理程序;规范静脉输液护理记录程序,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实施护理对策,使护士对静脉输液反应防范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方法在执行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输液、输血、派发口服药、侵入性治疗工作中实施床边二人查对法。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查对意识,较好地防范了因查对不严格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绪论实施床边二人查对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接待大量的患者及家属,是人群相对集中而流动性较大的场所,也是差错、事故多发的场所.总结了近几年输液室的缺点,差错及原因和为之采取的防范措施,通过认真做好查对制度;加强医护沟通和护患沟通;明确护士责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护沟通和护患沟通;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门诊抢救室的建立和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从而培养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投诉与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移动护理终端(PDA),监控输液流程的规范性,杜绝静脉输液护理差错。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进行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4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PDA腕带身份识别方式和静脉输液配药核对闭环管理程序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使用常规查对、识别方式进行输液治疗。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输液差错例数、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工作能力得分、静脉输液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PDA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1],其与PDA静脉输液配药核对的闭环管理程序有机结合,能有效规范护士行为,监控输液流程,减少静脉输液差错,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病区护士生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方法针对介入放射病区的护理特点及护士生的特点,分析容易引起介入放射病区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教会护生做好介入术后穿刺点的护理、放射性粒子的防护、PICC管的护理、正确使用化疗药物及药盒注射的操作和护理;提高护生自我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护理文件书写水平、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水平,可使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减少。结论加强护生的介入放射专科理论、操作技术及制度的学习,重视护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减少护理缺陷、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缺陷。方法改进输液区设置,改善输液环境,设置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查对、巡视、责任心意识,加强护士的培训。结果2003年1月~2004年1月除1例小差错外无一例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结论本方法不但能减少患儿输液的护理缺陷,而且能提高穿刺水平和患者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