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水平呼吸机(Bi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BiPAP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有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治疗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20例(62.50%),应用有创通气8例(25.00%),死亡4例(12.50%);对照组病情稳定出院15例(46.80%),应用有创通气10例(31.25%),死亡7例(21.88%);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而且操作灵活,使用方便,值得医院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比较分析62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经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实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仅动脉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在pH、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BiPAP呼吸机能明显改善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 way pressure,BiPAP)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5月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3...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2):221-22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的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d后血气分析参数及心率、呼吸频率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5d后在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上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在SaO_2、PaO_2血气分析指标上则显著上升(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耐受性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好转115例(97.46%),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改善。3例因病情急剧恶化改为有创通气。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能迅速改善动脉血气和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机械通气是此类疾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COPD病程长,病情反复,呼吸系统和其它各系统功能受累,护理质量和护理内容对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10月29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PaCO_2、SpO_2的影响。方法:将122例COPD并发II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61例采用吸氧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61例仅采用低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aO_2、PaCO_2、SpO_2、RR、HR,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_2、PaCO_2、Sp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R、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改善COPD伴II型呼吸衰竭患者PaO_2、PaCO_2、SpO_2指标,可迅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从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时机和效果.方法 将26例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且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随机分为两组,各13例.序贯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PSV PEE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 PSV方式撤机.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通气及氧合指标、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序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t′=2.545~3.498,P<0.05、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9).结论 对并发明显支气管、肺部感染行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以肺部感染明显控制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气胸、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对24例COPD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模式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脱机前后血pH值、Pa-CO2、PaO2的变化。结果pH值、PaCO2、PaO2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伴气胸效果显著。但必须同时积极抗感染、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鼻饲等支持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分析45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常规标准治疗(对照组24例)和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组(治疗组2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BiPAP治疗后2h、1d、2d的PO2、P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症状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王美锦  杜娟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5):542+544-542,544
目的:总结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86例患者予无创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改善呼吸肌疲劳,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配合护理观察.结果:54例患者血气分析显示呼吸衰竭纠正,避免了有创通气;32例患者无创通气效果不佳,需进行有创通气.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过程中的护...  相似文献   

12.
无创通气在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面鼻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它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及安全性,减少有创通气的时间和并发症,而且减少患者住院的费用和时间,但无创通气的效果与护理水平和通气技术有直接的关系,现将我科2005~2008年1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IPPV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东晖  何德平  吴蕾  林琳 《医学争鸣》2004,25(24):2294-2296
目的: 了解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治疗组60例均予常规治疗并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56例仅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住院天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心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对COPD合并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肯定,早期应用能减少气管插管率和住院天数,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由患者本人及患者直系家属根据意愿选择是否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h后两组患者各血气分析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4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纠正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相对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衰患者大部分营养状态较差,而此类患者为维持呼吸所消耗的能量常为正常人的数倍,因此,给予COPD合并呼衰患者高营养治疗,增加能景供给,是十分必要的。 1 一般资料 1.1病例选择及分组:42例患者均系我院住院病人,确诊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按患者入院先后随机分成高营养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在40—75岁之间,平均60.5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5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IEN组)(n=29)和对照组(n=29),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及免疫球蛋白、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01).EIEN组治疗后CA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7.2±5.3 vs 24.6±4.8,P<0.001).治疗后EIEN组MAMC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EIEN组血清ALB、PA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A较治疗前亦有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后EIEN组血清ALB、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IEN组血清IgG、IgM、CD3、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患者IgM较治疗前亦有升高.两组治疗后比较,EIEN组血清IgG、IgM、CD3、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普通肠内营养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进程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剧,吸烟人数增多,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人群临床愈加常见。一旦发展至COPD阶段,病情常延绵不愈,一般抗感染治疗及常规治疗常无明显改善,发展至后期,患者常出现Ⅱ型呼吸衰竭,CO2聚集,氧分压明显降低,若未采取进一步有效干预措施,常导致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进行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疗效改善情况。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成营养组与对照组各24例,营养组除加用口服或鼻饲喂养肠内营养液外,与对照组接受相同的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治疗天数、临床疗效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营养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提供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带机和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刘月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684-168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静脉营养组(PN组,n=30),观察两组患者在支持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总蛋白(TB)、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机械通气时间和一次成功脱机率及并发症等。结果: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患者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均增加(P<0.05);PN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时间较PN组缩短(P<0.05),EN组一次成功脱机率比PN组高(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N组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ICU予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治疗的AECOPD患者30例作为序贯组(A组),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后拔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对照组(B组)为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28例,ICU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 有创通气时间:A组(6.0±1.9)d,B组(19.4±6.4)d;总机械通气时间:A组(11.2±3.9)d,B组(19.4±6.4)d;住院时间:A组(13.9±4.0)d,B组(25.9±6.3)d;VAP发生率:A组6.7%(2/30),B组35.7%(10/28);再插管率:A组13.3%(4/30),B组25.0%(7/28);病死率:A组6.7%(2/30),B组17.9%(5/28);住院费:A组(1.96±0.31)万元;B组(4.19±1.10)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AEC0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以PIC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有效,优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