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治愈率接近95%,但儿童难治性复发性白血病经规范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近年来在白血病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患者中的大多数对CD19-CAR-T细胞免疫疗法有反应,但CD19阳性和阴性复发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促进了对CAR-T细胞持久性生物学的研究和靶向多种抗原的CAR-T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CD22-CD19-CAR-T细胞治疗儿童难治性复发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是结合抗原识别域和T细胞信号域的融合蛋白,通过基因工程表达CAR的T细胞(即CAR-T)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抗原,激活的T细胞会杀死肿瘤细胞.CAR-T免疫治疗为MM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MM的治疗靶点包括B细胞成熟抗原、CD19...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用一组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5例儿童ALL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T系ALL占28.2%,B系ALL占61 2%,T/B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8.2%,其中髓系抗原表达率21.2%.各组L1、L2比率、染色体异常及治疗完全缓解(CR)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LL中CD3平均阳性率较CD2、CD7低(P<0.01,P<0.05),B-ALL中CD22阳性率明显低于CD10、CD19(P<0.01).结论 ALL免疫分型与FAB分型、染色体核型变化无相关性系列特异性单抗CD3、CD22在诊断T-ALL、B-ALL中起决定作用;ALL髓系抗原阳性与治疗CR率无关.  相似文献   

4.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法。CAR-T细胞是将T淋巴细胞与被称之为嵌合抗原受体(CAR)的合成受体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可识别和消除特定肿瘤细胞的效应T细胞[1]。抗CD19CAR-T细胞是最常用的CAR-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尤其是难治/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疗效,儿童及成人的完全缓解(CR)率高达90%[2]。但是其仍存在很多副作用及问题,仍需大量的研究及临床试验来寻找新型靶点、最佳的共刺激分子及最优结构等,降低其副作用,提高其适用性及安全性。本文就CAR-T细胞疗法、在难治/复发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其副作用以及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流式免疫分型结果 ,探讨CD19、CD22、CD38、CyCD79a、CD7、CyCD3等白细胞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免疫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对50例初诊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采用CD45及SSC双参数设门,胞浆抗原(CyCD79a、CyCD3)以细胞膜表面抗体表型≥20%判定为该抗体表达阳性,以细胞浆抗体表型≥10%判定为该抗体阳性表达。结果34例急性B淋巴性白血病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抗原分别为CD19(100.0%)和CyCD79a(100.0%);16例急性T淋巴性白血病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抗原分别为CD7(100.0%)和CyCD3(100.0%);CD10、CD34、HLA-DR、CD38等早期非特异性分化抗原标志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表达频率均比较高。结论在ALL已经确诊的情况下,CD19和CyCD79a是确定B-ALL最重要的单克隆抗体,CyCD22是B淋巴细胞系列最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但CyCD22的敏感性较低;CD7和CyCD3是确诊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最重要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辅助设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免疫表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几组三色荧光标记抗体检测25例FAB分型为ALL的儿童骨髓或外周血免疫表型。结果:25例ALL儿童中,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T型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双标记5例,在T-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7>CD3>CD5,在B-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19>CD10>CD22>CD20,在T-ALL、B-ALL及双标记中还可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CD14、CD15、CD33),且髓系标记抗原在T-ALL与B-ALL中出现的频率相同。结论: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可准确将幼稚细胞从正常细胞群中分离出来并专门对异常细胞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B型和T型白血病及双标记,并能反映髓系抗原阳性的ALL(M y+ALL),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及抗体表达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各种抗体的表达水平与诊断价值,为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D45设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根据抗体积分系统进行分型。结果三染色标记法检测24例B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高水平表达(>50%SSC/CD45原始细胞门细胞)抗原依次为CD19、CD10、cyCD79a、CD34、HLA-DR、CD13、CD33;7例T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高水平表达抗原分别为CD7和cyCD3;CD10、CD34、HLA-DR等非系列相关性早期分化抗原在B-ALL均有较高的表达频率,呈高水平表达;在T-ALL表达频率很低,2例CD10阳性,呈高水平表达,CD34无阳性表达;31例ALL中,除均表达淋系抗原外,同时有58.06%(18/31例)伴髓系抗原(CD13,CD33)的表达,B-ALL为72.50%,T-ALL跨系表达为42.86%。结论T-ALL、B-ALL具有不同的免疫表型特征;各种抗体的表达水平为微小残留病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免疫表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33例初诊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①33例ALL分为B-ALL(75.76%),T-ALL(12.12%)和T/B-ALL(12.12%).②B-ALL中CD19表达率最高,占100%;T-ALL中CD7与cCD3表达率均为100%;CD20在成人及儿童组B-ALL表达率分别为23.53%、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2在成人及儿童组B-ALL表达率分别为29.4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3例ALL中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为60.61%,髓系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完全缓解率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33例ALL中CD34阳性表达率为66.67%,CD34阳性与阴性患者CR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9、cCD79a分别是B-ALL中高敏感性抗原和高特异性抗原,CD7、cCD3分别是T-ALL中高敏感性抗原和高特异性抗原;儿童组CD20和CD22表达率明显高于成人组;髓系抗原和CD34的表达与CR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其发展经历了针对B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D19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近年已经开发出针对T细胞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CD7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另外,与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比,针对髓细胞性恶性肿瘤的CAR-T细胞治疗具有更多阻碍,相关研究也更多样化。为获得在临床上更有效和低毒性的CAR-T细胞,国内外学者开发了多靶点CAR-T细胞、通用型CAR-T细胞,以及从多能干细胞经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CAR-T细胞、CAR-自然杀伤细胞、CAR-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我国学者从新型CAR-T细胞的研发到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体系的建立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介绍CAR-T细胞治疗在B细胞性、T细胞性、髓细胞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也展望了多靶点、通用型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新型CAR相关细胞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对流式细胞术中胞浆抗原检测的影响.方法通过单色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用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进行胞浆内抗原的检测.结果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标本使用抗CD3抗体(Becton Dickinson公司)进行胞浆内抗原检测时,出现假阳性的结果;B-ALL、急性T细胞性白血病(T-ALL)标本使用抗髓过氧化酶(MPO)抗体(Immunotech公司)和8E透膜剂组合可出现MPO假阳性的现象,而使用其他3种透膜剂时,MPO检测都为阴性;B-ALL和正常人标本使用抗CD22抗体(Immunotech公司)和FACS Permeabilization solution搭配进行胞浆抗原检测时,CD22抗原检测为假阴性;AML和T-ALL标本使用抗CD22抗体(Immunotech公司)和8E组合检测时,胞浆抗原CD22可出现假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可产生不同的结果,应当谨慎选择,以便正确进行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对流式细胞术中胞浆抗原检测的影响.方法通过单色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用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进行胞浆内抗原的检测.结果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标本使用抗CD3抗体(Becton Dickinson公司)进行胞浆内抗原检测时,出现假阳性的结果;B-ALL、急性T细胞性白血病(T-ALL)标本使用抗髓过氧化酶(MPO)抗体(Immunotech公司)和8E透膜剂组合可出现MPO假阳性的现象,而使用其他3种透膜剂时,MPO检测都为阴性;B-ALL和正常人标本使用抗CD22抗体(Immunotech公司)和FACS Permeabilization solution搭配进行胞浆抗原检测时,CD22抗原检测为假阴性;AML和T-ALL标本使用抗CD22抗体(Immunotech公司)和8E组合检测时,胞浆抗原CD22可出现假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可产生不同的结果,应当谨慎选择,以便正确进行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TdT在B-ALL微小残留(MRD)检测中的意义.方法用TdT/CD10/CD34/CD19四色荧光抗体组合对初发时的白血病细胞进行检测,以3例正常骨髓标本作为对照,分析TdT在B ALL中的表达特点.同时,以能够使白血病细胞在TdT/CD10双参数点图上出现的位置完全不同于TdT+CD19+的正常骨髓细胞分布的位置,作为TdT/CD10/CD34/CD19组合有效并可用于MRD监测的标准.以该组合对病人诱导治疗结束后以及持续治疗过程中的骨髓标本进行监测.结果在70例B-ALL中,TdT阳性为63例(90.0%).其中, Common B-ALL中的TdT阳性例数比例,及TdT阳性表达率都显著高于其它各期;其它各期之间无显著差异.虽然大部分病例的TdT与CD34都呈现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但TdT与CD34阳性表达率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Pro B-ALL、Pre B-ALL和Common B-ALL之间,平均TdT MFI无显著差异,但三者中除了前两者的平均TdT MFI都显著低于正常骨髓中的TdT+CD19+细胞外,Common B-ALL的平均TdT MFI与正常细胞无显著差异.所有B ALL总的平均TdT MFI显著低于正常细胞.应用TdT/CD10/CD34/CD19抗体组合可在65.7%的B ALL病例中进行MRD检测,其有效频率高于其它用于MRD检测的抗体组合.结论由于B-ALL的平均TdT MFI显著低于TdT+CD19+的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利用B-ALL的这一特点以TdT/CD10/CD34/CD19抗体组合进行MRD检测,且此抗体组合的有效频率在现有的MRD检测抗体组合中最高.  相似文献   

1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免疫分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铭  孙雄飞  陈晓琳 《广东医学》2003,24(3):300-301
目的:对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流式免疫分型研究,探讨CD19,CyCD79a,CD7,CyCD3等白细胞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免疫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对28例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和临床表现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骨髓或静脉血标本进行免疫分型,采用CD45/SSC设门,MPO以阳性细胞数≥3%为该表型表达阳性,其他白细胞分化抗原以阳性细胞数≥20%为该表型表达阳性。结果:14例B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抗原分别为CD19(100%)和CyCD79a(93%);14例T细胞系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抗原分别为CD7(100%)和CyCD3(100%);CD10,CD34,HLA-DR,CD38等非系列相关性早期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有较高的表达频率。结论:在ALL已经明确的情况下,CD19和CD79a是确定B-ALL最重要的单抗:CyCD22是B系列最特异性单抗,但敏感性过低;CD7和CyCD3是确定T-ALL最重要的单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伊布替尼联合CD19 CAR-T细胞方案与CD19 CAR-T细胞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26例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的D...  相似文献   

15.
何云燕  罗建明  蒋玉凤 《重庆医学》2011,40(23):2327-2329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CD20抗原表达与初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病房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初诊120例B-ALL患儿CD20抗原表达。结果 120例患儿中CD20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5%,CD20抗原表达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FAB分型、染色体改变、初诊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诱导化疗缓解第19天骨髓状态及临床危险度分型无关。结论 CD20+与CD20-的B-ALL患儿初诊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不具有更多高危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XCL13和CCL19在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趋化试验分别检测CXCL13和CCL19对B-ALL和B-CLL中CDl9~+CDB4~+B细胞的趋化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VCVL13和CCL19联合作用时TNF-α诱导B-ALL和B-CLL患者CD19~+CD34~+和CD19~+CD3~-B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在B-ALL和B-CLL中,CXCL13和CCL19联合作用能明显抗TNF-α诱导的CD19~+CD34~+B细胞凋亡,而PKC途径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可明显抑制该效应。结论CXCL13和CCL19联合作用,经PKC途径抑制剂TNF-α诱导的B-ALL、B-CLL中的CD19~+CD34~+B细胞凋亡,为探讨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30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诊的32例B-ALL细胞CD304和相关白血病抗原表达、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10例良性血液病对照者细胞CD304的表达;21份初诊时融合基因和CD304共阳性的治疗后B-ALL样本,FCM和PCR检测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比较两者符合率。结果:BCR-ABL1阳性病人CD304表达阳性率高于E2A-PBX1和融合基因阴性病人(P<0.05)。5例T-ALL细胞和10例对照者B细胞上CD304均阴性表达,初诊43.75%(14/32)B-ALL病人CD304阳性表达:10例BCR-ABL阳性(12例)、1例TEL-AML1阳性和3例融合基因阴性(14例)病人CD304阳性表达,而3例E2A-PBX1阳性和2例MLL/AF4阳性病人CD304阴性表达。CD304阳性病人B-ALL细胞CD66c表达频率升高(P<0.01)。21例MRD中,PCR阳性11份,FCM阳性10份,共阳性10份,与PCR结果比较,FCM阳性符合率为91%,总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检测145例B-ALL患者免疫表型,并分析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eukemia associated immunophenotypes,LAIP)。结果所有检测病例中,表达率最高的淋系抗原为CD19、HLA-DR和CD79a,其次为CD34、CD10和CD20;髓系抗原CD13、CD33和CD15常伴随表达,CD117与T系抗原CD7和CD56很少表达。成人不同年龄组中Ⅱ型(CD10+/CD34+型)患者比例最高。B-ALL患者Ⅰ型和Ⅱ型的LAIP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90.1%,Ⅲ型和Ⅳ型患者LAIP检出率明显低于Ⅰ型和Ⅱ型,分别为72.7%、63.6%。不同年龄组中,B-ALL各亚型之间及与总体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B-ALL免疫表型对白血病的正确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胞膜与胞浆抗原相结合、特异与敏感标志相结合的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研究儿童期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用CD45/SSC双参数点图区分白血病细胞和正常血细胞后,先用系列特异和敏感指标确定白血病细胞的系列来源,然后根据不同系列来源进一步检测.结果CD45/SSC能明确区分白血病细胞和正常血细胞.胞浆抗原cCD79a、cCD3和MPO分别是B-ALL、T-ALL和AML的特异性抗原,且能够覆盖白血病分化的各阶段.CD19和CD7分别是B-ALL和T-ALL的系列敏感抗原.这两类抗原的结合在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系列来源时特异、敏感、可靠,避免了仅用胞膜标记时因抗原跨系表达而获得可疑结果.结论该方案可提高儿童期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的准确性,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免疫分型方案.  相似文献   

20.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一种人工修饰的T细胞表面受体,它可以模拟天然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功能.使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在T细胞表面稳定表达CAR.CAR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利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识别能力,靶向发挥T细胞的效应功能.目前CAR-T细胞在临床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黑素瘤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由于实体肿瘤的某些特点,CAR-T细胞在临床治疗实体肿瘤的实践中存在部分障碍.随着研究的深入,三代CAR-T细胞、双重特异性CAR-T细胞等的应用将为CAR-T细胞临床治疗实体肿瘤开拓道路.本文就近年来CAR-T细胞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