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对分级诊疗进行详细规划并明确到2017年逐步建成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1].习近平主席近日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首次将"分级诊疗"定位为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  相似文献   

2.
李丽清  王超  黄肖依  卢祖洵 《重庆医学》2021,50(16):2854-2856
我国分级医疗制度探索较早,研究内容丰富,但发展过程曲折,且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系统梳理我国分级医疗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新医改以来我国分级医疗体系的建设现状及成效,明确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改的关键,也是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基本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分级诊疗推行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在分析澳大利亚分级诊疗的成功经验及具体做法等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级诊疗是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但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尚未健全规范有效的分级管理模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于2014年建立并启动了健康云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开展以全科医生团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具体流程为: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首诊,疑难问题征求患方意见后,通过医生端APP与综合医院全科医生联系,由综合医院全科医生给出进一步的治疗和检查建议,并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专科会诊/转诊服务。该模式使得各级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合作更紧密,进一步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同质化,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进。本文主要对该模式的工作流程及运行情况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各地区的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分级诊疗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从管理、医学、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角度对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分级诊疗制度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实力有待提高,经济杠杆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社会规则尚未建立,群众的就医理念亟待转变。结论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并不理想,需要将其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我国分级诊疗的背景及信息技术应用,在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分级诊疗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分级诊疗体系总体框架,论述了该体系的数据中心、分级诊疗信息系统、远程医疗、临床业务协同、公众健康服务等主要功能,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的发展,促进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基层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了解、认知程度,通过对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情况的满意度调查,了解当前分级诊疗工作亟待改善的方面。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至12月,选取滨海新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0名医务人员参与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AHP层次分析法和重要性矩阵分析等方法,评价基层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了解、认知程度和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调研分析发现,93.9%的医务人员了解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制度有意义、具有可行性的人员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9.7%和87.5%;有77.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目前分级诊疗对患者的分流效果不大。结论基于调查结果中优先改进的指标,建议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和干预为手段,进一步优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医保对基层的总额预付新形式,以期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结构和布局,提升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工作的认知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描述分级医疗体系,总结分级诊疗体系应对国内医疗环境的哪些问题及其措施,分析和总结分级诊疗目前的改革障碍及影响。结果与结论分级诊疗的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节约医疗费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分级诊疗只是吹响了号角,还远未到‘攻坚’阶段!"在分级诊疗攻坚分论坛上,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指向背景板掷地有声地说。 分级诊疗构成新医改的愿景,当前业也明确成为新医改的举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2014年,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201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重点重提"完善分级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和完善, 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1]。包括慢性肝病在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得到全科医生及时进行诊疗与管理, 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021年2月《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刊出了《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 从定义、流行病学、传播途经、诊断、抗病毒治疗、转诊、预防、疾病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的介绍[2]。为了更好地帮助基层全科医生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筛查、诊疗、预防和管理, 本文对指南内容进行延伸, 介绍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 要注意抗炎保肝治疗。特别是肝功能有明显损害的患者, 抗炎保肝治疗尤为重要, 能够减轻肝脏炎症性损害, 促进肝功能好转, 防止肝硬化的发生, 助力全科医生对慢性肝病的诊疗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个覆盖三级医疗体系的网络平台,将使实现社区首诊制指日可待。 提案 完善基层队伍,建立健全分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国家提出的分级诊疗体系,其总的概念是基层医疗、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秩序的自如开展与程序化的无缝链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以区慢性病防治院为桥梁,构建具有深圳福田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并初步评价其实施效果。 方法 通过建立区域性医联体、出台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确立区慢性病防治院的桥梁作用,负责分级诊疗的协调、培训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成立学科联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和区域医疗协同机制、加快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等系列措施,以慢病先行推进深圳市福田区分级诊疗模式构建。 结果 经过1年的实施,构建了具有深圳福田区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以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为桥梁的分级诊疗运行情况良好。搭建了分级诊疗平台,各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实现了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较好地落实了"优先挂号、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整合的学科共同体内涵得到明显提升。实施分级诊疗以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人数比实施前同期增长18.2%和26.9%。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人数增长速度是实施前同期新增高血压人数的3倍以上,新增糖尿病人数的2.18倍以上。实施分级诊疗前,没有患者下转回社康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实施分级诊疗后,下转患者3 057人。 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构建的以慢性病防治院为桥梁、全方位推进分级诊疗的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经验及相关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矛盾.欧美等发达国家以社区首诊为核心的"守门人"制度以及分级医疗体系建设已趋完善,而国内以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为核心的城市分级医疗体制的建立刚刚起步,尚无成熟经验.卫生部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建设思路,已于2006年先后在深圳、南京、上海等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示范城市进行了此项工作的试点运行.  相似文献   

14.
要建立理想的分级诊疗体系,首先要对各级医院做好分工,并借助医疗IT技术实现患者在不同医院间的在线转入和转出以及医患之间的在线交流。但是,我国现行的分级诊疗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培养人才的机制,建立起顺畅的双向转诊制度,而政策是否到位是其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对现行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河南省人民医院自制"住院患者分级诊疗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表",对644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被调查的患者中,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率为32.4%;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及医保类型与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度相关(P<0.05)。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不信任、需重新缴费、转诊手续复杂、医保报销金额差别不大影响患者向下级医院转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差别较大、分级诊疗宣传力度不够、转诊流程不通畅影响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结论住院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度较低,且对分级诊疗制度评价较低,应从加大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参与度、加强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的协作、完善分级诊疗配套制度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度,为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创新,构建了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及健康管理师"三师共管"慢性病服务模式,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新型分级诊疗体系。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分级诊疗"厦门模式"的内涵、特点,并评价了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分级诊疗"厦门模式"提高了居民满意度,降低了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了慢性病管理效果,达到了有序分诊。但也存在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希望本研究对分级诊疗"厦门模式"的探索可为我国其他省市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中国的专科医师培训模式、认证管理机构、培训内容及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专科设置数量较少,地区发展不均衡;培训考核体系尚不健全;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差距较大.借鉴国外国家优秀的经验及方法,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对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工作进行思考和完善.规范专科医师培训认证管理机构;细化专科医师培养内容,完善考核标准;强化基层诊疗能力,完善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科学均衡发展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18.
《西北医学教育》2017,(1):28-31
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是医改攻坚阶段的重头戏,也被视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中国分级诊疗体系长期无法有效建立的因素诸多,但其根源在于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优质医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因此,如何通过提升进修教育品质来培养高水平基层医疗人才,推动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我国新医改背景下,对如何通过提升进修教育品质有效推进分级诊疗落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国外分级诊疗制度运行情况,采用文献复习方法,对一些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进行了文献综述分析与比较归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障碍,从增加基层优质卫生人力资源供给、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借力区域医联体建设和加大政府投入4方面提出完善国内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庆市慢病患者对于分级诊疗的认知、态度和就医意向.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9所公立医院及9个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125例慢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就医意向的差异及对分级诊疗认知情况.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患者比公立医院慢病患者更易选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51,P<0.01).1125例慢病患者中有31.2%从未接触过分级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和公立医院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能力满足治疗需求、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的逐步改善和提高、倾向基层医疗机构看病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和公立医院患者在了解目前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制度情况、向下转诊有利于使疾病得到连续长期的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需完善分级诊疗配套政策,引导慢病患者基层首诊,同时在医联体内建立高效双向转诊机制,扩大分级诊疗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