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患儿,探讨NBNA检测法在胆红素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46例发生了胆红素脑病,BNA法检出43例(93.5%),常规临床观察法检出12例(26.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5,<0.01),间接胆红素水平越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越高(χ2=12.81,<0.01),伴贫血或败血症时,胆红素脑病发病率亦较高.结论BNA检测可以较常规临床观察法更灵敏地检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脑病,且血清间接胆红素越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观察,探讨该病治疗与预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败血症的107例新生儿作为本次探讨对象,观察早期治疗败血症组(即发病时间小于2天)和晚期治疗败血症组(即发病时间超过2天)患者例数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例数及治疗情况.结果 107例患儿中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共19例,其中早期治疗败血症组出现3例,晚期治疗败血症组出现16例,两组并发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分别为7.32%、24.24%,两组差异明显(P<0.05).单纯败血症组88例患者中临床出现呼吸困难32例,发热39例,黄疸9例,其余8例表现为反应、吸奶差,治愈85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组19例患者中临床出现呼吸困难、发热、黄疸人数分别为7、8、2人,出现尖叫、挥拳、眨眼、蹬腿样动作或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的2例,救治成功7例,两组临床症状差异不明显(P>0.05),但单纯败血症组与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组治愈率分别为96.59%、36.84%,两组差异明显(P<0.05).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中3例(15.79%)留有后遗症,2例(10.53%)脑积水,1例(5.26%)侧脑室扩张.结论 一经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救治,避免因拖延病情给患儿带来的严重伤害;脑脊液检测可以尽早准确判定新生儿败血症是否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一经确诊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尽量避免因治疗不当引发出现并发症给患儿带来的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患儿 ,探讨NBNA检测法在胆红素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 4 6例发生了胆红素脑病 ,NBNA法检出 4 3例 (93.5 % ) ,常规临床观察法检出 12例 (2 6 .1% ) ,两种方法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75 ,P <0 .0 1) ,间接胆红素水平越高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越高 (χ2 =12 .81,P <0 .0 1) ,伴贫血或败血症时 ,胆红素脑病发病率亦较高。结论 :NBNA检测可以较常规临床观察法更灵敏地检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脑病 ,且血清间接胆红素越高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警告期)换血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情况.方法:34例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警告期)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未应用换血治疗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警告期)44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及治疗6 h后总胆红素水平、血氧分压、pH值,并观察治疗后12个月时的听力、行为发育及神经运动功能的状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血氧分压及pH值得到明显改善,听力障碍发生率、行为发育异常率及神经运动检查得分分别为20.6%,23.2%,83.86±16.0;对照组则为45.2%,59.5%,77.53±12.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术是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警告期)的有效方法,可防止胆红素脑病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地降低听力障碍及行为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并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贡玉勤 《当代医学》2012,18(11):125-126
目的总结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观察5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来预防并发胆红素脑病。结果生理性黄疸患儿占83.6%,病理性黄疸患儿占26.4%,经过治疗护理后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染消退,1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2周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情况。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病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54例,分析患儿黄疸出现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本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同时口服苯巴比妥钠;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根据患者情况补液、调节患儿肠道菌群情况;如果上述治疗无效,根据换血指征实施换血治疗。结果本组54例患儿中,其中1例患儿入院时并发严重胆红素脑病,经过光疗、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出现好转。18例贫血患儿治疗后血红蛋白测定达到正常。患儿光疗时间12-108h,平均光疗时间为52.1±14.7h。黄疽减轻时间为2-9d,平均时间为5.1±3.4d。54例患儿中,均治愈出院。无1例行换血治疗。除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外,其余患儿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表现中以黄疽症状突出,同时可伴随贫血其他症状,在诊断时要以抗体释放试验结果为准;对于症状严重患儿可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警告期诊断的临床依据与标准,以利早期诊治此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诊断胆红素脑病警告期的新生儿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13例新生儿发病均有明显的病理因素,包括病理溶血、感染、缺氧及早产等,血清总胆红素>340μmol/L8例,206μmol/L<总胆红素<340μmol/L 5例,全部病例具有嗜睡、拒食等抑制症状,经早期积极治疗,病情均无进一步发展。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警告期的诊断的确立,不仅要参照血清总胆红素值,更要意识到临床表现才是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GBS败血症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患儿的围生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GBS败血症20例,占住院患儿的2.53‰;本院出生的7例,占本院出生新生儿的0.43‰.早发型GBS败血症9例(45.00%),其中合并化脓性脑膜炎4例(44.44%);迟发型GBS败血症11例(55.00%),其中合并化脓性脑膜炎6例(54.54%);早发型和晚发型GBS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无差别(P>0.05).9例早发型患儿均有围产期易感因素,11例晚发型患儿中亦有8例(72.73%)有围产期易感因素.早发型主要以气促为首发症状,占77.8%;迟发型则主要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占72.7%.早发型GBS败血症中白细胞降低的3例(33.33%),升高的3例(33.33%),C反应蛋白(CRP)均正常;晚发型白细胞降低的6例(54.55%),升高的1例(9.09%),CRP升高的4例(36.36%).所有病例的血培养药敏均对青霉素及万古霉素敏感,以青霉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联合治疗,疗程14~56 d,平均29.18 d.18例痊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新生儿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因发病早晚而异,血白细胞计数下降多见,CRP敏感度不高.新生儿GBS败血症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应重视围产期高危因素和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78例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5例(其中新生儿溶血6例),感染性因素22例,母乳性因素18例,其他因素13例.本组78例患儿中,70例采用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溶血患儿予换血治疗,1例红细胞增多症患儿部分换血,5例生后母乳喂养不足的患儿未予光疗.78例患儿经治疗后治愈57例, 好转16例, 未愈4例,(其中3例入院时已发生核黄疸, 2例治疗改善后出院,留有后遗症),1例死亡.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围生期并发症及产后感染的发生,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法,其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动态监测胆红素值,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及时换血治疗,可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母乳性黄疸发生率高,光疗后全部治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选取7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量l50mL/kg,输入量与换出量相同,换血前后抽血检测相关指标,出院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 76例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25例患儿出现高血糖症,18例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4例患儿出现贫血,1例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儿均未出现血钙、血钠及血钾异常改变.结论 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ABO溶血症是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不及时治疗 ,可发展成为胆红素脑病而危及患儿生命并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 ,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1996年 1月— 2 0 0 0年12月我院收治新生儿溶血症 18例 ,均采用内科治疗 ,其中 16例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18例患儿中 15例在本院出生 ,3例院外出生 ,其中足月儿 15例 ,早产儿 3例 ;第一胎 12例 ,第二胎 6例 ;男 8例 ,女 10例 ;日龄均在 7d以内 ;并发轻度贫血 5例 ,并发颅内出血 1例 ,并发胎膜早破败血症 1…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胆红素中毒性脑病33例临床分析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红素中毒性脑病的高危因素、治疗时机、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胆红素脑病33例临床资料,比较警告期与痉挛期的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警告期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胆红素脑病发生及程度与胆红素的水平,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的比值,患儿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经随访得出,警告期及时采用换血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结论: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对有异常分娩史、早产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严重感染等患儿生后1周应严密监测黄疸的进展情况,争取在警告期给予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3.
杨璇  唐军 《西部医学》2012,24(12):2308-2309,23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90例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2∶1,早期新生儿占71%,首要病因是溶血因素(35%),其次依次为感染(18%)、母乳性黄疸(17%)、原因不明(17%)、围产因素(13%),合并胆红素脑病者17例(18.9%)。结论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在早期新生儿中发生率高,新生儿溶血病是首要的高危因素,易发生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及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及时干预,减少发展至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MRI征象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红素脑病脑损伤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胆红素脑病脑损伤患儿MRI、CT图像,观察其MRI征象,并比较MRI及CT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诊断效能及诊断价值。结果 76例胆红素脑病脑损伤患儿中,2例未见MRI图像异常,74例患儿的MRI图像出现异常,其中24例患儿出现双侧苍白球、底丘脑出现点状或对称性高信号,DWI序列双侧基底节区、丘脑为出现明显异常信号改变;30例患儿出现T2-FLAIR稍高信号;18例患儿出现T2WI等信号,仅2例患儿中脑、桥脑、延髓出现T1WI高信号;MRI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特异度、准确性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灵敏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MRI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AUC为0.934,大于CT(0.844,P<0.05)。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具有典型的MRI征象,且MRI对其具有较高的诊...  相似文献   

15.
对新生儿捂热综合征并发脑部病变45例作临床分析,其中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51.1%)。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31.1%)。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同时存在8例(17.8%)。经治疗后临床治愈37例,死于MODS4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4例。认为新生儿捂热综合征患儿极易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故对该病患儿应常规行头颅CT检查。以及早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研究组)及同期筛选的58例无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合并症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因素,并分析总结出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胎龄、窒息缺氧所占百分比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出生体重较对照组明显低,总胆红素峰值明显高,12小时内出现黄疸、G-6-PD缺乏、感染、新生儿溶血、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所占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体重低、高总胆红素峰值、12小时内出现黄疸、G-6-PD缺乏、感染、新生儿溶血、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是引发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邱青春 《当代医学》2016,(7):148-149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神经节苷酯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2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76 2%(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4.8%,对照组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酯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儿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换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恤症7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7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量150mL/kg,输入量与换出量相同,换血前后抽血检测相关指标,出院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76例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25例患儿出现高血糖症,18例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4例患儿出现贫血,l例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儿均未出现血钙、血钠及血钾异常改变。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53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研究组)和151例未合并胆红素脑病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等30项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出生体质量、24 h内出现黄疸、剖宫产、小于胎龄儿、发热、感染、贫血、酸中毒、高血糖、颅脑血肿、G-6-P-D缺陷、新生儿溶血病、总胆红素峰值(TSB)、直接胆红素峰值(DBiL)及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15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内出现黄疸、颅脑血肿及TSB水平是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红素脑病与24 h内出现黄疸、颅脑血肿及TSB水平相关,新生儿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或合并颅脑血肿应警惕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TSB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9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46例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纳洛酮,治疗后7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8,P <0.05).结论 采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