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口市1985~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营口市1985~2007年营1:3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出血热疫情。结果:1985-2007年营口市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90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1/10万,死亡13例,病死率为1.43%。病例主要集中在周边农村地区,每年3-6月和10~12月为流行高峰,年龄以加~55岁人群为主,占82.14%:男女之比为4.78: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4.69%。结论:根据疫情分析结果,加强发病发生集中地区的监测和灭鼠工作,坚持宣传与免疫并举的工作策略,针对重点人群采用不同的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98~2007年广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防制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1998~2007年细菌性痢疾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西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为32.68/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为4~11月;流行强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发病率基本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男女比为1.21:1,病例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广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在高发地区和流行季节,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防控措施,将是广西防治细菌性痢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同市1990年至200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收集细菌性痢疾资料,对大同市1990年至2000年细菌性痢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近十年来大同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1990年至1993年最为明显,下降幅度为75.59%。结论:大同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其流行与传播因素的广泛性,今后仍是大同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江门市区实施乙型肝炎免疫策略16年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对江门市区198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策略进行效果评价。方法:运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资料对比分析,比较实施“免疫策略”前后江门市区0~15岁人群乙肝发病率和感染率变化情况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增长情况。结果:实施“免疫策略”后16年,0~15人群的乙肝发病率由1985年的367.39/10万,降至2001年的21.10/10万,下降94.26%;HBsAg阳性率由1985年的9.17%降至2002年的0.6%,下降93.46%;乙肝病毒总感染率由1985年的35.82%降至2002年的1.20%,下降96.65%;抗-HBs阳性率由1985年的24.64%上升到2002年的93.00%,上升2.77倍。结论:江门市区现行乙肝免疫策略效果显,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地区性大面积的乙肝流行与传播。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能彻底改变人口乙肝高发病率和HBV高感染率及高携带率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分析河南省近十七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变化趋势,探讨OM(1,1)模型在细菌性痢疾分析中的作用,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河南省1996—2012年细菌性痢疾的报告发病率数据,应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模型拟合和趋势预测,外推预测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发病率。结果1996-2012年河南省菌痢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58.68/10万降至19.56/10万。求得预测模型为:Y(t+1)=-750.89e^-0.0717t+809.51,模型拟合精度合格,外推2013~2015年菌痢发病率分别为1649/10万,15.36/10万,1429/10万。结论QM(1,1)模型较好的拟合了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的发病趋势,预测河南省菌痢发病率将继续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趋势面分析法描述广西细菌性痢疾地理分布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分别构建2003~2007年广西89市县和14地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地理分布的趋势面方程,并绘制等值线图。结果地市级趋势面分析效果较好,趋势面方程中地理位置能够解释菌痢发病率变异的95.59%,等值线图所显示的分布特征与菌痢发病率的实际分布相吻合,而市县级趋势面分析效果则不理想。结论利用趋势面分析揭示广西菌痢发病率地区分布的差异与趋势性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分析广西细菌性痢疾地理分布的变迁与深入探讨流行因素奠定了基础。也为广西细菌性痢疾的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1991~200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青海省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防制对策。方法 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法。结果 1991-2000年青海省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为187.90/10万;各地区发病率不同,农牧区高于城市;7-9月份为持续发病高峰季节;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数的51.67%;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青海省细菌性痢疾流行情况符合一般规律,应加强食品、环境卫生工作、卫生宣传工作和细菌性痢疾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脓血便病因很多,是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也可见于其他疾病。若诊断时考虑不周,极易与细菌性痢疾相混淆。我院于1985年~1997年住院的346例细菌性痢疾中,有31例误诊,误诊率占8.9%。现将误诊为细菌性痢疾31例的原因分析如下。116床资料本组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岁以内的3例,3岁者10例,14~40岁者9例,41~60岁者5例,60岁以上者4例。最后确诊为肠套叠2例,急性阑尾炎2例,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15例,其他肠炎6例,慢性结肠炎2例,结、直肠癌,3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2误诊原因分析2.1病史询问不全面本组有1例患者既…  相似文献   

9.
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方法在细菌性痢疾监测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与PCR检测比较,确定细菌培养方法对细菌性痢疾疾病负担的低估程度。方法 从2002年细菌性痢疾监测研究获得的10105份腹泻标本中随机选取337份,采用针对ipaH基因的PCR方法检测其志贺菌感染,并同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337份腹泻标本中检测到ipaH基因212份,检出率为62.9%;而粪便培养阳性为39份,检出率为11.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CR检出的因素依次为细菌培养结果(OR=15.5;95%CI:2.0-119.0),具有发热症状(OR=2.8;95%CI:1.2-6.2),菌痢流行季节的腹泻(OR=2.4;95%CI:1.4-4.3)及女性病例(OR=1.8;95%CI:1.1-3.0)。结论 与PCR检测相比,传统细菌培养方法使得菌痢的发病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低估。  相似文献   

10.
我科1984年10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55例,其中误诊21例,误诊率为38.2%,为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诊疗水平,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月~13岁,1岁以内5例;21例均为皮肤接触吸收中毒;中毒程度中度10例,重度11例;误诊时间12小时~7天;误诊疾病中毒型细菌性痢疾2例、病毒性脑炎6例、癫痫1例、剥脱性皮炎并病脑1例、败血症1例、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例、急性胃肠炎4例、重症肺炎5例。其中2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经抢救21例全部痊愈出院。2典型病例2.1误诊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2例:例一:男…  相似文献   

11.
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流行规律。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991~2002年年发病率平均为8.05/10万;自1994年起呈逐渐下降趋势,年发病率从1991年的29.24/10万下降到2002年的1.60/10万,下降了94.53%;年平均病死率为0.0l/10万;发病呈春夏季节性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96:1);199l~1998年以0~15年龄发病率最高,1995~2002年以25~40岁年龄发病率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结论 根据梅州市甲肝流行特征分析结果,提示今后应重点做好食源性及水源性甲肝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以及开展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虽已明显下降,但难治性不断增加。为此将本科自1995年1月一至1997年12月间确诊为急性菌痢的住院患者中,大便培养阳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做好下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3例,女17冽。年龄9个月~66岁,平均15.4岁。其中麦性痢疾19例;重症型(有脱水、酸中毒)28例;普通型13例。住院2-43天,平均10.8天,均治愈出院。1.2便培养及药敏试验:全部于人院时即送便样做细菌培养及药敢试验,结果培养出B群(福氏)2a型痢疾杆菌物例,占76.7%;B群1b型5例,占8.3%;B群1a型4例,占6.7%;B群x型2例,占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疾病监测系统对2007年广西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广西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和虫媒性传染病的发病人数为合计940例,发病率为1.9919/10万,病死率为55.43%;发病率排名前3位的疾病是:狂犬病1.0511/1077(496例)、乙脑0.5828/1077(275例)、疟疾0.1674/10万(79例)。结论广西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性传染病在全国发病率较低,但是在高发季节和地区应做好监测工作;由于广西狂犬病发病率高,要重点做好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22-123
目的了解本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网络直报系统归属为辖区内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7年本区共报告手足121病519例,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发病比为1.93:1;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有明显季节性,3月开始上升,6月达高峰,7月下降,8月高峰结束。年龄分布以2。5岁为主,占总疫情的71.29%;职业分布与年龄分布一致,幼托儿童与散居儿童发病比为2.50:1,幼托儿童发病数本地人口多于外来人口,散居儿童发病数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男女性别之比1.29:1。结论加强疾病监测、开展危险因素分析,流行季节加大对托幼、小学、流动人口集聚地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药敏与疗效分析戈东东李大秀段洪云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常见肠道传染病,儿童发病率较成人高.本文将1992年3月~1996年12月我院41例细菌性痢疾患者的药敏试验与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临床特点,合理用药,提高治愈率。1对象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4564例患者胃镜检查情况,总结经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在安阳市中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总结各年龄段胃病发病率、癌症检出率和病种分类。结果51~60岁为胃病高发年龄段,其次是31~40岁和41~5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检出率最高的病种为胃炎,占43.95%;其次为食管炎占10.78%;消化性溃疡也有很高的发病率,占受检人群的9.04%;癌症检出率为13.81%;癌症检出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80岁以上高达33.21%。结论胃病高发年龄段在30~60岁。随年龄增长,癌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胶南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胶南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4/10万。男女性别发病之比为2.06:1。发病年龄组以0~9岁发病率最高(44.95/10万),其次为10~60岁年龄组(28.90/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低(21.25/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39.13%;其次为小学生,占24.10%;再次为工人,占10.06%;其他职业占26.71%。结论: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农民和小学生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甲肝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逐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张文钦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80-1580,1578
目的 分析1994~2005年濠江区甲型肝炎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肝炎的发生、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4~2005年濠江区甲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2年共发病3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72/10万,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9月份发病率偏高;20~59岁的青中年发病数较多,占总发病数的59.74%;职业以工人、学生、农民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4.35%;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数比例为1.87:1。结论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计划开展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是降低甲型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靖江市细菌性痢疾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方法 对1990 ̄1998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按1:1配对调查流行因素。结果 90年代以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明显下降,1998年报告发病率为23.06/10万,以1990年下降68.95%,未出现周期性流行年,每年8 ̄10月份是发病高峰月,病例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经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与聚餐、喝冷饮史和购熟食史有关,OR值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白血病病死率高,危害大,是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国内1986~1988年对22个省(市、区)60557127人的调查结果;白血病组发病率2.76/10万,年标准化发病率又68/10万[1].张桂如[2]、黄明清[3]等人分别对两组千例以上白血病的分析资料表明,在我国,慢性白血病的发病率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最高。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位居第三。CML于1985年由Bennet等首先描述。在西方,CML的发病率为1/10万,占白血病的ZO%~30%[‘1;我国CML的发病率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