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正平胃散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锉末加姜、枣同煎而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主治湿滞脾胃证。近年来,笔者以本方随症加味,治疗脾胃湿滞引发的多种病证,收效甚捷。现举隅如下。验案举隅1胃肠型感冒某男,25岁,工人,2010年8月12日就诊。发热(体温37.9℃~38.5℃),微恶寒,骨节困重,脘腹痞闷,恶心呕吐已5天,曾在某诊所输液3天,但体温降而复升,终不能解。就诊时验血、胸透、钡透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诊胃肠型感冒。因与笔者素识,求吃中药。 相似文献
6.
苓桂术甘合小半夏汤疗顽呕李×,女,47岁,初诊日期1985年7月12日。每至下午突然剧烈呕吐已半年,呕吐物力胃内容物及痰涎,无血液混杂。曾在五官科诊治,诊为耳源性眩晕,并收住院,子补液、镇静等治疗,收效甚微,仍于每日下午呕吐,呕吐后即眩晕。后求治于当地中医,以化痰降逆平肝熄风为治则组方,共服70余剂,仍未见 相似文献
8.
1便秘 亓某,女,80岁,本院家属,1998年8月27日就诊.咳喘10余年,今大便不通7日,伴阵发性绕脐疼痛,腹部胀满,嗳气频频,喘,烦躁,失眠,已2日不能进食,查脉象沉滑,舌质暗红,苔黄腻,喉中痰鸣,双肺有干湿罗音,腹部膨隆拒按,肠鸣音亢进,中医诊断:便秘,证属痰热浊邪内结,腑气不通.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病人的自觉症状,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特点为患者眼花或眼前发黑,自觉周围景物旋转或头身动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所表现的一些症状. 相似文献
10.
肾炎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肾炎乡属于中医水肿病“风水”、“阳水”的范围;慢性肾炎多属于中医水肿病“正水”、“石水”、“阴水”的范围.临床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特征.但近年来中医治疗肾炎,大多认为急性的为实证,慢性的为虚证.笔者不能苟同。不能以西医病名的急性、慢性硬套中医的实证、虚证;不论急性、慢性,重在辩证求本、辩证施治.兹从治验的60余例病例中抽列两案于后,结合中医古籍中关于水肿的证治经验和个人体会,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奔豚病,张仲景《金匮要略》虽有专篇论述,但以其症状古怪、临床难以掌握,往往不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其实奔豚病古今皆有,并非什么奇特病种,而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现举笔者临床治验2例予后,以供同道探讨。 1 肝气奔豚(胃肠官能症) 程某,女,56岁。2000年8月16日初诊。患者自觉从少腹有股气上冲至胸脘间3年,时时发作,开始未予介意,近数月发作频繁,每作必胸闷气喘,心慌,且喉…… 相似文献
16.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方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大枣、炙甘草8味药组成.主治胆失清净、痰热内扰所致之头痛眩晕、心悸气短、痞满纳呆、口苦泛恶、惊悸不寐、胸脘憋闷、胸痛以及中风、癫、狂等病症.方名黄连温胆,寓意君药之性,实则泄痰和胃清胆.若应用得法,确有出奇制胜之妙.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不但在调治慢性病方面有独到之处,且对诊治急重症亦颇擅长。笔者将近几年来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急重症验案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重度黄疸(重型肝炎) 曹某,男,38岁,2001年8月16日因身黄目黄进行性加深,伴恶心、呕吐、极度乏力1周而入院。患者1…… 相似文献
19.
一、子宫内膜炎案杨××,女,40岁,农民,1984年7月6日初诊。3个月前参加农田作业时遭雨淋,衣裤皆湿,初不介意,后觉少腹疼痛,日渐加重,阴道内时常有粘稠如胶的索条状血块流出,每值经期则少腹疼痛难忍,阴道所下索条状血块更多,患者初诊于当地医院,不效。后到某县医院妇产科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经注射青霉素,内服四环素等药,40多天不效。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