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描述人工灌溉区钉螺生长繁殖特征,为实施生态学方法控制钉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泾县陈村水库总干渠自流灌溉区选择一斗渠为观察点,于2002年8月~2003年11月,每月进行系统抽样查螺;每月随机抽样有螺框20框,室内逐只测量钉螺螺旋数和壳体长度,镜下观察雌螺并计数螺卵;全部钉螺解剖鉴定死活.同时测量水位并收集气象资料. 结果 2003年,2~4月份活螺密度最高; 7~9月份钉螺死亡率最低;多数月份雌螺存活数量高于雄螺.雌螺含螺卵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含卵雌螺数从6月份开始减少,7月时未见含卵雌螺,8月份含卵雌螺数仅占观察雌螺数的9.79%,9月份占83.82%.幼螺(螺龄>3周)出现在6~10月,大多在6、7月份.但在2002年12月份幼螺出现1个小高峰. 结论在陈村水库自流灌溉区,钉螺的新老交替可能发生在7月份,新生钉螺发育成熟可能在9月份,而这一特征可能受年度间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区水库季节性灌溉对感染性钉螺产生的潜在影响。方法在安徽钓鱼台水库灌区,选择一段干渠和相临的一段支渠为螺情观察点,每月系统抽样查螺,室内观察钉螺含血吸虫情况;收集气象、水文资料;结合已有的基础理论研究,推算感染性钉螺被毛蚴攻击感染的季节,分析感染性钉螺与季节性灌溉的关系。结果春季发现的感染性钉螺可能系上年8月16日 ̄9月2日被血吸虫毛蚴攻击感染;8月份以后发现的感染性钉螺系分期成批形成,攻击感染时段主要集中在当年7月4日 ̄11日,以及8月26日 ̄9月中上旬。水库短续放水灌溉的时期与钉螺被毛蚴攻击时段一致,放水高峰期(7、8月份)与主要攻击感染时段(分布频次)相重叠,水库放水末期出现又一攻击感染高峰。在钉螺被毛蚴攻击感染时段降雨量也相对集中。结论在人工灌区,季节性灌溉肯定促进灌溉渠中感染性钉螺的产生,但不能完全排除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西昌邛海湖盆沟渠钉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西昌试区沟渠钉螺的分布特点.方法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的沟渠地图指导查螺,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压碎法检查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并计数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尾蚴数.结果 2002、2003年分别在10个自然村的447条和439条沟渠查螺,平均活螺密度分别为1.23只/0.1 m2和1.41只/0.1 m2,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46%和0.25%.阶梯地、农毛渠、土沟和有草沟等环境的钉螺明显多于平坝、斗支渠、硬化沟和无草沟.在硬化斗渠中仅查出1只感染性钉螺.感染性钉螺在沟渠中的分布有聚集性(χ2=52.63,P<0.01).平均1只感染性钉螺含尾蚴1 194条.结论西昌试区的钉螺和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有草的土质农、毛渠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川新县城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同时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每框=0.11 m 2),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检查钉螺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1 065 m2,有螺面积5 430 m2,系统抽样456框,有螺框73框,有螺框出现率16.01%.共捕获钉螺612只,活螺606只,平均活螺密度1.33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北川新县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但是部分钉螺指标仍较高,在新县城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四川长丘山区2003-2004年沟渠钉螺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了解长丘山试区沟渠钉螺分布特点。方法用全球定位系统测试沟渠的坐标,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沟渠分布图,采用系统抽样法,框距10 m(每框=0.11m2),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检查钉螺的感染情况,并计数感染性钉螺体内尾蚴数。结果2003-2004年分别在8个、10个自然村的沟渠查螺,共调查8 387框,检查钉螺21 965只,查出感染性钉螺6只,平均活螺密度为2.61只/框。钉螺感染率0.027%,感染性钉螺密度0.000 72只/框。眉山市东坡区正山口乡沟渠的有螺框出现率显著高于蒲江县长丘乡的沟渠38.32%与30.69%,(2χ=41.52,P<0.01)。土沟中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85.07%,有草沟中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99.94%。平均1只感染性钉螺含尾蚴1 596条。结论长丘山试区钉螺和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有草的土沟中。  相似文献   

6.
苏北沿海地区残存钉螺分布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江苏省苏北沿海地区残存钉螺分布现状。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查螺,查出钉螺用压碎法解剖,观察钉螺感染情况。结果 1998-2000年共查螺63075框,查出钉螺5521框,有螺框出现率为8.75%,活螺平均密度0.263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分布以西部地区沟渠、河道为主要孳生地,88.82%有螺钉环境钉螺面积在5000m^2以下,呈小块点状分布,灭螺质量差是残存钉螺的主要,其有螺条块占82.75%,有螺面积占77.1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按钉螺密度高低分级设定现场系统抽样查螺的间距,以提高查螺效率,降低查螺成本。 方法  选择江陵县廖堤村和熊堤村为试验村,对其有螺环境按500m分段,采用系统抽样法,以50m和10m设框分别对两村进行调查。用GPS定位每一自然环境每段起止点,捡获的钉螺统一进行压碎逸蚴法检测感染性钉螺,计算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比较两种方法查螺的效果和效率。 结果  对两村共39段有螺环境进行调查,系统抽样10m设框调查2 584框,活螺平均密度2.040 6只/框,用工209h;50m设框调查539框,活螺平均密度2.606 7只/框,用工73h。10m抽样调查所用工时是50m抽样调查所用工时的近3倍,相同地点两方法查螺查出的钉螺级别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4.667,P>0.05)。 结论  在有螺环境中采用分级设定系统抽样查螺距离和模式具有用工少、提高效率,同时也可掌握有螺环境螺情分布现状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工灌区钉螺扩散与水位之间关系。方法在陈村水库灌区的引水总干渠内选择一处坡滩,每月系统抽样查螺;选择一典型涵闸,测量其进水口高、宽;勘测滩地及涵闸高程;收集总干渠内来水量及历年逐月水位情况;综合分析水位变化对钉螺扩散的影响。结果干渠滩地淹水季节适宜钉螺孳生,螺情严重;干渠内钉螺分布在齐涵闸高2~3m水位的沿岸地带。干渠可以经涵闸对农田实施常年自流灌溉;水位齐涵闸高2m及以上时,自流灌溉易造成钉螺扩散。结论钉螺在总干渠内由上游向下游扩散是肯定的,经涵闸向支渠及灌溉农田扩散是可能的,主要受水位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9.
临江村垸内小区域高密度感染螺分布及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4月查螺中,发现华容县集成乡临江村坑内有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感染螺框出现率及感染螺密度高,且集中在一个小区域内,为多年所罕见,对此作了调查和剖析。1现场概况临江村烷内经多年灭螺,近几年尚存钉螺分布区9处,面积627万m2,活螺平均密度均在0.20只/框(每框0.11m2,下同)以下,以往20年境内仅在个别年度直到过极少数感染性钉螺。但该村烷外江滩上钉螺密布,且年年均查获感染性钉螺,是既往人、畜的主要感染场所。2调查方法与结果ZI烷内钉螺调查2.l.l各居民组查螺结果1996年4月,通过采用系统抽样直螺,l组~6组查出…  相似文献   

10.
丘陵地区水库灌溉系统钉螺扩散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丘陵地区水库灌溉系统钉螺扩散的规律,了解灌溉系统内钉螺扩散的平均增长速度和钉螺在灌溉系统内各型渠道的平均移行速度,并为灭螺和监测提供依据,我们从1984—1991年对石龙水库灌溉系统中游地区钉螺向非疫区扩散的情况进行了连续8年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石龙水库1953年建成,其灌溉系统组成是:主干渠1条,全长74km,支渠23条,斗渠112条,提灌机渠11条,灌溉面积5623ha,流域人口12万人,灌溉时间为春夏季,平均每年放水时间约60d,枯水季节干渠内常年积水深20—40cm,适宜钉螺生长繁殖.观察点选在干渠中段,距渠首24—40km段,包括干渠16km,支渠7条19km,斗渠34条37km,提灌机渠7条11km,灌溉水田面积1200ha.1984年以前,渠首至24km段干支渠及灌溉水田有钉螺分布,24km以下灌溉系统为无螺区,1984年以后,钉螺向下游无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