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的要点。方法 1985年1月~2003年9月,235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其中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155例,二尖瓣直视成形术后12例,生物瓣衰43例,机械瓣功能障碍6例,瓣周漏6例,机械瓣心内膜炎2例,换瓣后其它瓣膜病8例,1例闭式分离术后MVR(国产瓣)后瓣膜障碍再次DVR,1例闭式术后MVR后瓣衰再次MVR后再行AVR,1例MVR后AVR后TVR。同时三尖瓣置换7例,三尖瓣成形179例。结果本组发生各种并发症36例(占15.3%)共77次,术中意外死亡6例,术后早期死亡22例,死亡率11.9%。结论 早期的诊治,妥善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6年10月~1988年7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31例,其中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DVR)3例,单纯二尖瓣置换术(MVR)2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例,伴左房内血栓清除术和三尖瓣缩环术各1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无晚期死亡者。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19例,年龄18~45岁,平均34.8岁,病程2~20年,平均11.1年。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瓣膜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因重症心脏瓣膜病变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8例行瓣膜置换术,术中视三尖瓣病变情况和左心房大小行三尖瓣成形术和左心房折叠术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同时行搭桥术。结果 因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而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有8例早期死亡,其中因左心室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4例,心律失常死亡3例,左心室后壁破裂死亡1例。因冠状动脉病变,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无早期死亡。2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术后6个月和20个月因瓣周漏而再次行瓣膜置换术。术后生存的患者112例随访6—12个月.心功能Ⅰ-Ⅲ级。结论 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是治疗重症瓣膜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1983年1月至1990年1月,我院共施行心脏单瓣膜置换术35例,连续无死亡,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3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临床资料1.本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12~43岁,平均27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3例,均为以关闭不全为主的混合病变;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瓣膜病各1例,均为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者26例,Ⅳ级者9例;心胸比0.52~0.85。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206例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从1994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为206例65岁以上(65~80岁)老年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9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58例,三尖瓣置换术(TVR)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双瓣置换术(DVR)43例,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MVR TVR)1例,主动脉带瓣人造血管置换4例,同期行二尖瓣整形(MVP)21例,三尖瓣整形(TVP)6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26例,左心耳接扎34例。其中采用人工机械瓣23枚,生物瓣227枚。结果:本组早期死亡16例(7.8%),其余190例痊愈出院。结论:随着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的成熟和完善,高龄老年瓣膜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高龄老年换瓣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6.
重症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08年7月124例重症瓣膜病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76例,Ⅳ级48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3.8~105.1 mm,平均(79.8±3.9)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2.0~79.3 mm,平均(58.8±10.3)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1~0.45,平均0.37±0.01.二尖辩置换(MVR)56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37例,Bentall术10例,同期行部分左心室减容术(PLV)17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8例,手术死亡率6.4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LVEDD、LVESD、LVEF、LVFS与术前结果对比,术后2周LVEDD及LVESD较术前缩小,但LVEF及LVFS的明显改善要在术后半年;17例同期行PLV术患者术后2周LVEDD及LVESD较术前明显缩小,LVEF及LVFS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重症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术前准备非常重要,术中应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注重心肌保护,采用含血心肌保护液灌注保护心肌,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重症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同期行PLV术的早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方法对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结果单纯二尖瓣成形术6例,黏液瘤摘除+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术2例,双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共39根,每例平均(1.9±1)根。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21.1%),死因为左室破裂2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进食中呛咳窒息致室颤1例。随访3~1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瓣膜病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并不少见,而冠心病也可能同时伴有瓣膜损害,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估计瓣膜成形效果难以确定时,应直接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防止增加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2月间15例14岁以下儿童心脏辩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分析儿童心脏辩膜置换术的原因、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治疗等问题。方法:全组儿童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人工机械筋膜置换术。其中MVR7例,MVR VSD修补2例,AVR2例,AVR PDA缝闭1例,AVR 二尖瓣成形术1例DVR2例。结果:住院死亡2例。13例患者出院,失访5例,随访时间9—112月,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I级10例,Ⅱ级3例。生长发育正常。1例儿童出现抗凝治疗并发症。结论: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瓣膜型号和严格监测术后抗凝治疗是儿童瓣膜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总结重症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病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和特点,提高外科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54例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二尖瓣置换术17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3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52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7.4%)。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术期营养支持,正确地选择好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处理,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尖瓣置换术的特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共施行三尖瓣置换术31例.其中风湿性病变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外伤1例,先天性三尖瓣发育不良1例.31例中植入双叶机械瓣24例,生物瓣7例.同期施行二尖瓣置换术(MVR)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例,MVR+AVR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肺动脉瓣切开术1例.1例合并预激综合症患者术前于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病死率9.68%(3/31).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25例随访生存惠者中,心功能(NYHA)Ⅰ级16例,Ⅱ级7例,Ⅲ级2例.结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精细的手术技巧、避免传导柬损伤、选择合适的瓣膜、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施行三尖瓣置换术是安全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总结49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探讨此类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以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方法:术前准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保肝等治疗。麻醉:采用中、小剂量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尽量减少麻醉药物对心功能的影响。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中度血液稀释,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必要时体外超滤。术中注意良好的心肌保护。手术方法:经右房—房间隔切口暴露二尖瓣。二尖瓣置换采用2/0Prolene线连续缝合。主动脉瓣替换采用间断褥式带垫片缝合或三象限2/0Prolene线连续缝合。对扩大的三尖瓣环常规进行Key’s或Devega环缩。对术前LAD>50mm或/和有左房血栓的患者,应积极行左房折叠术 左心耳结扎术。术后复苏治疗一般应适当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加强镇静、镇痛治疗,避免增加心肌耗氧。加强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结果:全组行DVR TVP13例,MVR TVP8例,DVR2例,AVR TVR2例,AVR2例。总死亡率18.5%(5/27)。早期死亡率11%(3/27),晚期死亡率7%(2/27)。结论:我们认为加强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特别是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是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处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浅低温(31~33℃)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166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2例,均治愈.无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瓣周漏、左室破裂.112例随访6个月~2年,无近期死亡,无抗凝相关并发症,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手术并发症少,术中心肌保护好,术后心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各种综合治疗经验。方法:行瓣膜置换术的68例病人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17~72岁,平均(42.6±13.3)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并大动脉炎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双瓣置换术26例,二尖瓣置换术34例,主动脉置换术7例,三尖瓣置换1例。二次手术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46例,Ⅳ级22例。结果:本组早期死亡2例(3%),低心排综合征20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血液透析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心功能恢复Ⅰ~Ⅱ级60例,Ⅲ级3例。结论:重症心瓣膜病围手术期需合理的综合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恰当的手术处理技巧及灵活的综合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临床经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67例重症瓣膜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术中心肌保护方法及手术技术要点.结果 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11.9%(8/67);死亡原因:左心室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致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并发症35例次,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1例次,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心律失常9例,肺部感染3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心包填塞2例,脑梗死、脑出血各1例.结论 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下结构,积极处理三尖瓣反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和评价对风湿性心脏痛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联合三尖瓣成形术(TV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 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28例联合TVP;对照组为32例同期进行单纯MVR;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及心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心功能明显改善,来发生急性右心功能不全,且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 MVR联合TVP有利于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对提高MVR的早期及晚期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采用连续性肾替代(CRRT)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15例,其中10例为主动脉二尖瓣联合瓣膜病,1例主动脉瓣膜病例,其余为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瓣膜病变,术前心功能评估为3~4级,手术前后监测肾功和尿量,术后行床旁CRRT的治疗,监测肾功能.结果 除1例合并顽固性心衰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最短5d,最长1月肾功能恢复.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术后肾功能不全行CRRT,加强术后护理和全面、准确的病情观察及判断可以有效降低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尖瓣瓣膜置换术仍是我国目前常见的心脏手术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对那些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末径(LVEDD) >65 mm、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本院自1993年6月至2001年6月共对67例巨大左心室、心功能Ⅲ~Ⅳ级的瓣膜病患者进行二尖瓣膜置换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 4 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均为风湿性二尖瓣和 /或主动脉瓣病变 ,分别行单瓣或双瓣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Swan Ganz四腔气囊漂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右房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 ,并计算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和周围血管阻力。结果  4 3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无早期死亡。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围术期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尖瓣瓣膜置换术仍是我国目前常见的心脏手术之一.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对那些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末径(LVEDD)>65 mm、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本院自1993年6月至2001年6月共对67例巨大左心室、心功能Ⅲ~Ⅳ级的瓣膜病患者进行二尖瓣膜置换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N末端脑尿钠肽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进行二尖瓣置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级,手术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与血浆NT-proBNP水平的关系,观察手术前后不同预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术前血浆NT-proBNP及LVE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后得出,心功能分级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比(r=0.876,P0.05),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73,P0.05)。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逐步降低;术后第3天、第5天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发生并发症及死亡患者术前血浆NT-proBNP水平及术后血浆NT-proBNP水平峰值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后,血浆NT-proBNP水平前期升高,然后逐渐降低,动态监测该种手术后患者NT-proBNP水平对评估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