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工作中的方法和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制定护理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持续质量改进。结果住院病人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护理差错发生率由2%下降至0.1%。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琪 《当代护士》2013,(12):177-179
总结了安全管理文化在普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包括实施多种安全措施、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护士自觉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等。认为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形成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梁文英 《全科护理》2012,(30):2851-2852
[目的]分析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对输液室护理人员、环境、药物、输液病人特点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应对风险能力提高,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结论]护理风险客观存在,通过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及有效落实,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病人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以保证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核查,并进行定期检查、反馈,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核查后,无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围手术期护理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了6.45%,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展,保证了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87%提高到93.7%,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96%提高到99.7%,医患双方的满意度与安全核查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核查,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科在防范护理风险中的做法及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持续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及方法,在管理上制定对策规避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减少,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弥补系统缺陷、实施预见性管理,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循证思维方式对护理安全进行科学控制和管理,确保病人安全。方法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循证的分析方法,利用文献寻找护理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决策,经过科学论证后组织实施。结果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可以为护理安全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有效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及预防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常见风险的应急处理程序,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监控。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顾红娟 《全科护理》2008,6(12):1089-1090
护理缺陷始终隐藏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和过程中。由于骨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其护理缺陷呈现出多样性。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典型的护理缺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实现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  相似文献   

9.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护理管理者转变风险管理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法,即从“事后问责”到“事前预防”,及时识别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改变护理风险管理的思维模式及方法,全院护理差错发生率由2.3%降低到1.2%。实施“事前预防”的护理风险管理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张迎 《全科护理》2014,(21):2008-200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以往2年妇科病房出现的护理缺陷、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和处理经验加以分析,从护士长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防止跌倒、坠床,加强护士"慎独"修养,严格规范护理行为,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好风险防范,实施告知义务,不做对家属不科学的解释,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临床知识水平,通过对病人药理知识等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用药的自觉性等方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强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果]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后,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以及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妇科病区的实施,有效地减少护理缺陷发生,同时显著提高了优质护理质量,消除了护患纠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利用查房信息本作为护士长进行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方法建立查房信息本,由护士长记录随同科主任查房过程中发现的护理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缺陷减少(P〈0.01)。结论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查房信息本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效果,预防和减少护理问题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周虹 《南京护理》2019,(2):51-54
目的 探讨对门诊老年病人提供延续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为66例门诊就诊的老年病人提供延续的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包括慢性病病人的健康评估及康复指导、老年人居家环境安全评估及生活健康指导、居家护理技术服务、电话随访及指导就诊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及健康维护的实施计划、设立免费护理咨询门诊等,比较实施延续优质护理前后病人对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健康行为、治疗依从性、情绪管理等改善效果及其 护理服务需求和满意度。结果 实施延续优质护理后病人对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健康行为、治疗依从性、情绪管理效果优于实施前(P<0.05)且满意度为99.16%。结论 为门诊老年病人提供延续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病人对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护理行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加强法制教育,完善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培养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有效减少护理行为导致的风险因素,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以减少护理风险,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效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对产科护理存在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修订完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护理投诉降低,未发生护理纠纷。[结论]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能使产科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为孕产妇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引起临床护理风险常见原因的分析,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制定护理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建设,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持续质量改进。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效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对产科护理存在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修订完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护理投诉降低,未发生护理纠纷.[结论]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能使产科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为孕产妇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余媛  钱媛 《护理研究》2012,26(28):2664-2665
[目的]探讨环境建设在内科门诊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评估门诊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风险产生的根源,对门诊候诊的硬环境及软环境进行改良和建设,比较实施前后各项护理质控指标、病人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环境建设后的病人和医护人员对就医环境和就医秩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有所提高.[结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顺应门诊工作特点,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就医环境和就诊秩序,确保病人安全、满意就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对2013年3月之前神经内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3月份开始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以神经内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该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变化。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之后,病人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从15.4%降到4.7%,护理满意率从91.0%上升到97.6%,与实施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患者安全风险,和谐医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方法,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针对手术病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完善措施,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并进行定期检查、反馈,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无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了1.49%,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展,保证了手术期病人的安全.医患双方的满意度与安全核查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头脑风暴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心  王琳  徐玉云  修敏 《护理研究》2008,22(4):916-918
[目的]为了规避风险,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科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恰当应用头脑风暴法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原因,制定并执行各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加大风险监控。[结果]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减少(P〈0.01)。[结论]在科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善用头脑风暴法,能提高每位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