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剔除肿瘤近侧食管粘膜癌灶旷置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实施食管癌旷置术20例。其中根治性放疗后进食困难8例和外科手术不能切除的Ⅲb食管癌12例。仅有1例术后并发颈癌吻合口漏继发感染、大出血死亡。所有患者术后1月常规行旷置病灶局部放射治疗,剂量50-60Gy。患者进食正常。平均生存时间延长14-20月。  相似文献   

3.
对不能切除的晚期食管、贲门癌,以往多采用胃或空肠造瘘术解决进食问题,而致病人失去“口福”之美。我们创用剔除肿瘤近端食管粘膜的癌灶旷置术及食管重建术,解决了这部分病人的经口进食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提供了化疗和放疗良好的机体条件,能延长病人寿命。避免了不剔除粘膜单纯切除食管封闭残端所致的潴留性“囊肿”,同时亦避免了食管胃侧侧吻合后癌灶和吻合口之盲端的积食性感染,解除了胃或空肠造瘘给病人带来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创伤,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控制性食管旷置与食管切除术对胸段食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共28例食管穿孔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控制性食管旷置治疗的患者11例,接受食管切除治疗的患者1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特点无明显差异。食管旷置组手术时间较食管切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用食管反流量表(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对比两组术后情况,发现食管旷置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反流程度较食管切除组明显降低,RDQ评分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食管旷置是治疗胸段食管穿孔的有效手术手段,且其较食管切除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反流情况更轻,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本院自1997年开始采用疝囊残端旷置术对94例腹股沟斜疝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4例中年龄最大为10岁,最小为6个月,平均年龄5.3岁,其中右腹股沟斜疝59例,左侧24例,双侧11例;1岁以内12例,1.1~2岁44例,2.1~10岁39例,术后残留疝囊积液3例,没有发现阴囊血肿、切口血肿。1.2手术方法进入疝囊前按常规切开分离各层组织,提起疝囊后直向颈口剪开至颈部组织增厚处为止,顶端用1把止血钳夹住留作标志,将疝囊周围组织向疝囊切口两旁推开,用7号带针丝线在紧靠精索的疝囊颈部进入疝囊内,以内荷包缝合方式跨越精…  相似文献   

6.
内镜诊断食管、胃双癌灶六例体会六合县人民医院陈海水关键词内窥镜术;双癌灶;食管肿瘤;胃肿瘤中图法分类R445.9食管、胃同时存在两处癌灶临床上少见,且易漏诊。我院10年来经胃镜诊断食管、胃癌612例,其中食管、胃双癌灶6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旷置挂线术与传统挂线术疗效,为高位肛瘘术式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24例肛瘘患者分为旷置挂线组68例,传统挂线组56例,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肛门疼痛程度、肛门失禁、肛门变形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变化,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挂线组相比,旷置挂线组近期复发率降低,切口愈合时间缩短,术后疼痛程度减轻,肛门变形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旷置挂线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冠华  曾达才 《广西医学》1999,21(5):1033-1034
我科1991~1998年手术治疗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2例,其中4例作十二指肠旷置减压术,均顺利治愈,现予报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3~35岁。致伤原因为车祸2例,刺伤2例。十二指肠损伤部位:球部与降部交界的前壁1例;降部...  相似文献   

9.
分析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行旷置术后并发再出血的原因.认为保守治疗难于奏效.提出再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总结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体会,对56例行该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均治愈,平均脱线时间8d,平均疗程35d。随访3年,无复发及大便失禁、肛门畸形等后遗症.说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治愈率高,后遗症少,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为61例食管癌或贲门癌病人施行肿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下吻合3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29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本文介绍了器械吻合的手术方法,并重点讨论减少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腔内渗疗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5-131I尿嘧啶作为示踪剂,对2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临床渗透治疗的研究。结果经渗疗器渗透的抗癌药物除部分被肿瘤组织吸收外,还进入体循环;肿瘤及癌旁淋巴结中的T/N、L/N比值高,循环中抗癌药物浓度低。结论食管腔内渗疗是部分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经食管床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高位食管癌70例,近期疗效良好。本术式要点是经右胸游离切除全胸段食管,经腹游离全胃,并常规行幽门成形及管状胃缝缩术,将制备的粗管状胃经后纵隔食管床递送于左颈部,再与食管(咽)吻合。  相似文献   

14.
左侧大肠癌梗阻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左侧大肠癌梗阻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6例,手术效果满意,操作简便易行。术中灌洗可使结肠减压、清洁,使肠壁恢复其正常厚度,恢复功能,有利于一期切除吻合。此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43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 ,定期行 2 4h食管 pH监测 ,并给予西沙必利、抑酸剂或思密达治疗。结果 :治疗前 ,食管pH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值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 3个月后复查 ,各项指标接近正常 (P >0 .0 5) ;停药 3个月后 ,各项指标又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 ;维持治疗 1年后复查 ,各项指标接近正常 (P >0 .0 5)。结论 :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 ,始终存在胃食管反流 ;药物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满意 ;应给予维持治疗 ,药物种类与剂量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采用右胸、颈、腹三切口术式治疗胸上段食管癌 32例。结果 :右胸三切口具有显露满意 ,切除率高 ,不切开膈肌术后对咳嗽排痰有利 ,胸内操作和开胸时间短等优点。结论 :右胸三切口是胸上段食管癌手术的首选切口。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癌基因和间质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p53基因点突变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粘膜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变异作用及p53定量分析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新鲜标本有蜡块90例。(1)DNA提出分析,应用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对p53基因点突变的方法和类型进行检测,分析(2)免疫组化ABC法,根据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着色强度进行积分;利用MIPS-型自动图像分析仪对肿瘤细胞的形态和DNA含量各参数进行测量;(3)乳酸脱氢酶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2000年7月至2001年02月,S4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均小于100g/1.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两组均采用6MV或者18MVX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60∽68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对照组放疗过程中予以支持治疗。而干预组除支持治疗外。每周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索.3000IU/次,2/周。同时口服铁剂。放射治疗前、后均测定血红蛋白量。两组病例合并行影响生存时间因素的COX回归分析;对比两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差别。结果:病变大小、血红蛋白水平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干预组的局部控制时间与生存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促红索的使用有益于食管癌放疗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提升,从而改善其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升高可使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工吻合在超低位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1月以来4年间治疗低位直肠癌,应用手工吻合行超低位结直肠吻合术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4例,下切线病理均未见癌细胞残留,术后吻合口漏l(7.1%)例,吻合口狭窄l(7.1%)例,刀口液化2(14.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手工超低位吻合保肛术可做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