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对13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98例),发病后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窦性心律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值,观察TO、TS变化对急性冠状动脉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随访(21.0±11.0)月,共死亡16例。窦性心律震荡减弱程度与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年龄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展变化显著相关。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可作为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及心功能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2-3年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汇总。结果: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一种是保守策略,另一种是早期有创干预策略。近期临床研究一致显示,对中、高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宜实行早期有创干预策略。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宜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危险分层和合理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3.
石大胜 《现代保健》2009,(33):98-99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对2003~2008年入院诊疗的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诊断后立即积极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临床治愈38例,好转22例,死亡11例。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初诊时应快速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生物学参数,能够用来客观地评价和量化正常的生理反应、病理过程及治疗效果,可作为疾病筛查、诊断及监测的一个工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肌生物标志物是细胞结构的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2~3年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汇总.结果: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一种是保守策略,另一种是早期有创干预策略.近期临床研究一致显示,对中、高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宜实行早期有创干预策略.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宜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危险分层和合理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律震荡(HRT)与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5例早期AMI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对TO、TS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规定12导心电图中病理性Q波导联数≥4者为大面积梗死,≤3者为小面积梗死。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死亡组TO≥0且TS≤2.5ms/RR间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大面积AMI组TO≥0且TS≤2.5ms/RR间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AMI组(P﹤0.01)。[结论]TO,TS值的变化与AMI患者早期的心源性死亡及梗死面积密切相关。HRT的减弱或消失可作为预测AMI患者早期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指标变化特征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健康体检者和151例ACS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0例)]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测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HRV时域指标24 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相差≥50 ms的心搏数占总窦性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HRT、HRV指标和HRT异常的发生率在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ACS患者HRT和HRV指标相关性.结果 UAP组和AMI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1.31±1.03)%和(1.36±0.93)%比(0.19±0.09)%],TS明显低于对照组[(2.92±1.45)和(2.85±1.61) ms/RR间期比(4.24±2.86) ms/R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TO和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116.57±29.47)和(92.36±13.41) ms比(136.25±31.12) ms、(24.93±11.36)和(23.23±8.47) ms比(37.13±14.86)ms、(5.65±2.50)%和(4.53±2.81)%比(9.4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SDNN明显低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HRT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3%(57/71)和88.8%(71/80)比41.7%(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TO与SDNN呈负相关(r=-0.276,P=0.029),而TS与SDNN(r=0.312,P=0.046)、PNN50(r=0.138,P=0.035)、rMSSD(r=0.212,P=0.027)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HRT、HRV变化从不同方面反映心脏迷走神经的功能受损,二者互相联系又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148例ACS患者为ACS组.按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所示病变累及相关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1例)及多支病变组(43例);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三组:Gensini积分≤20分31例(轻度组),Gensini积分21~40分47例(中度组),Gensini积分≥41分70例(重度组).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50例为SA组,并选取5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vWF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血脂等,并分析外周血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白细胞计数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凝血酶时间、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外周血vWF水平为(143.25±20.42)%,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的(102.77±11.84)%,(97.63±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外周血vWF水平为(127.34±9.35)%,双支病变组为(144.81±12.02)%,多支病变组为(159.55土18.62)%,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外周血vWF水平为(124.77土14.31)%,中度组为(132.53±16.38)%,重度组为(155.06±18.53)%,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外周血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98,0.683,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在评价ACS患者病情及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变化、诊断、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炎症标志物(1)C反应蛋白(CRP),(2)白介素(IL),(3)CD40-CD40L系统,(4)髓过氧化物酶(MPO),(5)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6)核因子κB(NF-κB)在ACS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继之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堵塞病变的血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损伤,发生一系列冠脉病变,ACS与炎症标志物的促发,介导相关联。本文就ACS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全球性注册研究(GRACE)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470例≥80岁ACS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狭窄组(141例)和重度狭窄组(329例),并以同期因胸痛住院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的66例≥80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临床情况、合并疾病和GRACE评分,分析GRACE评分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心率、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P0.01);3组患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病史差异显著(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者GRACE评分差异显著,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56,P=0.000)。结论≥80岁ACS患者GRACE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高龄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GRACE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为后续诊治措施的制定、实施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景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经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的情况分为对照组(81例,未再入院)和观察组(21例,再入院)。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差异性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年龄≥50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占比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钙蛋白(c Tn)水平,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水平高、LVEF水平低、c Tn I水平高、Gensini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OR=1.394、1.627、1.517、1.480、1.528、1.5...  相似文献   

13.
吴宗虎  耿英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47-3148,3150
[目的]探讨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7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据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UAP,n=27)、急性心肌梗死亚组(AMI,n=22)和对照组(n=2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ADMA和L-精氨酸(L-Arg)的含量,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血清ADMA浓度显著增高[(5.23±1.18)∶(3.76±0.77)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Arg浓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各亚组间分析:AMI亚组血清ADM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1±1.12)∶(3.76±0.77)μmol/L,P﹤0.01]、UAP亚组[(6.01±1.12)∶(4.52±0.86)μmol/L,P﹤0.05];UAP亚组血清ADMA浓度高于对照组[(4.52±0.86)∶(3.76±0.77)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Arg浓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ADMA与LDL-C呈正相关(P﹤0.01),与TC、TG浓度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ADMA浓度显著升高,ADMA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冠心病患者的ADMA水平对ACS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前的研究证明,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铜、铁水平增高和血清硒、锌水平降低。此外,强调了心肌梗死中微量元素水平的预后价值。检测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铜、铁、锌、硒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种有抗氧化剂特性的含硒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一种炎症标示物),这些检测涉及到它们与心脏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M B质量的关系(重要的预后标示物)。结论为,呈高水平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M B的患者血清铜铁增高和锌硒水平降低暗示了微量元素水平与心肌损害程度有关,这样可以起到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理的作用。心脏标示物与C-反应蛋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之间的强相关提出了这些参数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希望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血浆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6月因胸痛或胸闷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于导管室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分为ACS组51例和SAP组16例,将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临床可除外冠心病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CS组与SAP组、对照组之间不同病变支数分组之间及不同Gensini积分分组之间Lp-PLA2、MMP-9水平的差异,并分别对ACS组患者血浆Lp-PLA2、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相关指标的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并对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CS组患者血浆Lp-PLA2、MMP-9分别为(347.04±24.53)μg/L、(80.63±29.10)ng/ml,SAP组分别为(326.13±16.02)μg/L、(41.63±3.12)ng/ml,对照组分别为(150.16±16.84)μg/L、(40.40±3.46)ng/ml,ACS组患者血浆Lp-PLA2、MMP-9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Lp-PLA2、MMP-9分别为(324.67±20.91)μg/L、(68.50±24.38)ng/ml,双支病变组分别为(343.26±22.58)μg/L、(76.87±28.02)ng/ml,三支病变组分别为(351.70±22.29)μg/L、(89.04±30.31)ng/ml。20分组Lp-PLA2、MMP-9分别为(317.00±9.37)μg/L、(45.21±9.83)ng/ml,20~40分组分别为(330.12±11.76)μg/L、(60.48±18.53)ng/ml,≥40分组分别为(365.21±16.61)μg/L、(94.04±30.18)ng/ml。ACS组患者血浆Lp-PLA2、MMP-9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792、0.627,均P0.05)。结论 Lp-PLA2、MMP-9作为新的炎性标志物,二者的血浆水平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度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碎裂QRS波(fQRS)结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术后48 h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窦性心律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值、震荡斜率(TS)值与fQRS波出现情况,同时检测血清cTnI、NT-proBNP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TO值、TS值、fQRS波阳性率及血清cTnI、NT-proBN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上述各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各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预后不良患者82例(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患者164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TO值、fQRS波阳性率及血清cTnI、NT-pr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各时间段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ACS患者发病后各时间段、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健康成年人血清中M-CS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确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结果ACS患者发病后第1、2、3天血清中M-CSF、hs-CRPI、L-6、TNF-α的水平均较SAP患者和健康成年人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M-CSF的水平与hs-CRPI、L-6和TNF-α的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2、0.733、0.741);而且M-CSF在整个急性炎症过程中均显著增高。同时明确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为富含薄纤维帽和脂质池的不稳定斑块。结论M-CSF在ACS急性炎症反应中较hs-CRPI、L-6、TNF-α这三种标志物更具特异性,ACS患者的发病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Val762Al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84例为病例组和非ACS患者87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PARP的表达,并采用Se-quenom公司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系统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分析技术对其进行PARP基因单核苷酸位点Val762Ala基因分型。比较两组间Val762Ala的基因型分布。结果定量分析可见病例组血浆PA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l762Ala位点成功分型率为98.5%,病例组与对照组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6.9%和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可能是致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Val762Ala多态性与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 enzyme,MP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158例ACS患者,追踪随访观察12个月,记录各种临床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性梗死、梗死后或新发生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PAPP-A和MPO对ACS患者的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结果 至随访截止12个月,158例ACS患者中共有87例患者在12个月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其发生率55.06%,其中心血管原因死亡14例(16.09%),接受血管重建者18例(11.39%),因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入院者26例(16.46%),心功能恶化者21例(13.29%),脑卒中患者8例(5.06%).研究发现ACS复发组PAPP-A、MPO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PAPP-A和MPO组ACS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频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APP-A和MPO是预测ACS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