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英娣  李宁  杨艳丽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331-2333
目的:了解食管间质瘤的特殊临床病理改变。方法:收集21例食管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每例常规光镜切片观察,作免疫组织化学SMA,S100,CD34,CD117,CKp抗体等标记。结果:食管间质瘤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为主,肿瘤直径〈3.0cm者17例,〉6.0cm的4例。肿瘤无出血坏死,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核分裂0—4个/50HPF。免疫组化染色:CD34阳性20例(20/21),CD117阳性(20/21),SMA阳性20例(20/21),S100蛋白阳性1例(1/21)。结论:食管间质瘤临床症状与食道癌相似,病理改变以良性肿瘤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肠道胃肠间质瘤(gastr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特殊临床病理改变。方法:收集31例肠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每例常规光镜切片观察,作免疫组化CD34、CD117、SMA、S100、CKp标记。结果:肠道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以腹痛、肿块、便血为主。分布在十二指肠、小肠和直肠。以高危险度胃肠间质瘤为主。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以CD34和CD117阳性为主。结论:肠道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与肠恶性肿瘤相似,诊断依据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标记,并以此判断肿瘤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3.
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改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胃间质瘤的特殊临床病理改变。方法:收集37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常规光镜切片观察,免疫组化SMA,S100,CD34,CD117,CKp标记。2例恶性胃间质瘤新鲜组织常规电镜切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胃间质瘤临床症状以上腹痛、肿块和呕血为主。良性间质瘤直径〈4.5cm,无出血坏死,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核分裂0—2个/50HPF。多数恶性间质瘤直径〉5cm(20/25),有出血坏死,瘤细胞多形性,核分裂6—564/HPF。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以CD34和CD117阳性为主。电镜观察2例恶性间质瘤的瘤细胞中细胞器稀少,无密体密斑、神经内分泌颗粒和细胞外基板。结论:胃间质瘤临床症状与胃癌相似,良性和恶性胃间质瘤的病理诊断依据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示胃间质瘤以未分化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肠道胃肠间质瘤(gastr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特殊临床病理改变。方法:收集31例肠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每例常规光镜切片观察,作免疫组化CD34、CD117、SMA、S100、CKp标记。结果:肠道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以腹痛、肿块、便血为主。分布在十二指肠、小肠和直肠。以高危险度胃肠间质瘤为主。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以CD34和CD117阳性为主。结论:肠道胃肠间质瘤临床症状与肠恶性肿瘤相似,诊断依据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标记,并以此判断肿瘤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20例食管间叶源性肿瘤重新诊断,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且对食管间质瘤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食管间质瘤共10例,占同期间叶源性肿瘤的8.3%。食管间质瘤以吞咽困难为常见的首发症状,食管间质瘤CD117阳性率为90%,CD34阳性率为70%,SMA率阳性为40%,Desmin阳性率为20%,S100阳性率为10%。仅1例食管间质瘤病例存在c-kit基因外显子基因突变。[结论]食管间质瘤鉴别诊断需结合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等各项指标。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24例胃肠间质瘤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 2 4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 10 0染色特点分析。结果  2 4例胃肠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 ,其中 2 1例CD117和 18例CD34标记阳性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7.5 %和 75 %。结论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 ,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20例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ntin、SMA、desmin及S-100等6种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间质瘤中,女性11例,男性9例,平均年龄59·82岁(27~80岁)。发生部位:胃8例(40%),小肠4例(20%),大肠2例(10%),食管1例(5%),肠系膜4例(20%),大网膜1例(5%)。肿瘤镜下主要由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有栅栏状、交叉束状、漩涡状及巢状等多种排列。CD117、CD34、Vimentin、SMA、desmin及S-10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19/20),75%(15/20),100%(20/20),40%(8/20),5%(1/20)及25%(5/20)。临床症状以腹部包块、腹部不适及消化道出血为主。良性3例(3/20),潜在恶性4例(4/20),恶性13例(13/20)。恶性间质瘤中的核分裂>5/50HPF、肿瘤细胞坏死及细胞密集比良性和低度恶性者常见(P<0·05)。结论:间质瘤多发生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胃肠道是其好发部位,细胞排列多样,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免疫组化证实部分GIST具有不完全的平滑肌、神经单向或双向分化特征。核分裂>5/50HPF、肿瘤细胞坏死及细胞密集是重要的恶性指征。CD117及CD34是其较特异及敏感的抗体,免疫组化在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96例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和S 10 0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为 79.2 % (76 / 96 )、CD34为 5 8.3% (5 6 / 96 )、SMA为 35 .4 % (34/ 96 )、S 10 0为 9.4 % (9/ 96 )。良性 2 3例 ,恶性 73例。恶性组病例中 ,首次手术中切除大网膜 39例 ,未切除大网膜 34例 ,转移复发率分别为 5 .1%和 2 6 .5 % (P <0 .0 5 ) ;手术切除肠管断端距肿瘤 >5cm 4 6例 ,≤ 5cm 2 7例 ,转移复发率分别为 6 .5 %和 2 9.6 % (P <0 .0 5 )。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5 %和 5 7.3%。结论 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准确率。采用合理的首次手术治疗及大网膜预防性切除可减少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CD117、CD34、Desmin、DOG-1、S-100、SM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D117、CD34、DOG-1、S-100、SM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生长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相、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结果:62例GIST中极低度危险度13例,低度危险度17例,中度危险度13例,高度危险度19例。62例GIST中CD117阳性(93.55%,58/62),CD34阳性(82.26%,51/62),DOG-1阳性(90.32%,56/62),Desmin阳性(3.23%,2/62),SMA阳性(41.93%,26/62),S-100阳性(19.35%,12/62)。CD3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以及危险度有关。与DOG-1+/CD117+相比,另外两组(DOG-1+/CD34+,CD117+/CD34+)的共同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在GIST中,与DOG-1相比,CD117在GISTs的阳性率表达中,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CD34则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OG-1作为GIST的标志物,在诊断GIST方面,与CD117同样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CD117、CD34及DOG-1这三个指标对于GISTs的正确诊断以及之后的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瘤70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70例经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2例,胃楔形切除32例.肿瘤平均直径5.4cm,胃周淋巴结转移2例(2.9%).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66例(94.3%),CD34阳性53例(75.7%),SMA阳性24例(34.3%),Desmin阳性8例,S100阳性8例.术后复发5例,远处转移6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71.3%.良、恶性胃间质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和61.8%(P<0.05).瘤体直径<5cm与瘤体直径≥5c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48.4%(P<0.05).结论: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及肿瘤的良、恶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