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通道蛋白和连接蛋白在维持晶状体的透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相关基因的改变可引起相应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本文就目前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基因和连接蛋白基因的突变形式及其在先天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赵靖康  刘旭  何媛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7):1126-1130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主要介导自由水沿渗透压梯度被动跨生物膜转运,水通道蛋白在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态平衡,完成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晶状体纤维细胞中只表达三种水通道蛋白:AQP1、AQP0和AQP5,三种AQPs的不同功能及空间差异表达促进产生和调节微循环系统。AQPs相关基因的改变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AQP1、AQP0和AQP5研究,并讨论了其与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主要介导自由水沿渗透压梯度的被动跨生物膜转运,对水有高度选择性。晶状体只有两种水通道蛋白,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的AQP1和晶状体纤维细胞表达的AQP0,它们共同调节晶状体水代谢,维持晶状体生理功能及透明性,其异常表达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术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水通道蛋白0,1的研究,并讨论水通道蛋白与白内障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白内障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儿童致盲眼病的第二位.在先天性白内障中,约有一半的病例与遗传有关,且绝大多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种类较多,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先天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致病基因被发现,本文对先天性白内障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整合素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其与整合素结合进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甚至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目前的研究发现,ILK及其整合素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TGF-β/Smad)介导的细胞增生、黏附和迁移,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和纤维化,还能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β-链蛋白(GSK3β/β-catenin)等信号通路,介导水通道蛋白(AQPs)调节水转运过程,最终导致晶状体内囊泡运输受限,渗透压改变,从而引起白内障.白内障是世界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主要由于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引起的晶状体囊膜损坏,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ILK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黏附、增生和凋亡,因此深入研究ILK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ILK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宋德禄  钟勇 《眼科研究》2009,27(7):637-640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特发性炎性脱髓鞘和致坏死性疾病。在NMO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与水通道蛋白4(AQP4)结合的自身IgG抗体(NMO—IgG)。NMO—IgG并非在NMO患者血清中发现的唯一自身抗体,但与正常高表达AQP4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病理关系说明NMO-IgG可能具有致病性。就AQP4在NMO发病中的作用,AQP4的B细胞表位和发病的关系以及AQP4特异性B细胞和T细胞的启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杨扬  张虹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2):187-189
水通道蛋白-O(aquaporin O,AQPO)是存在于晶状体纤维中的主要内在蛋白,经证明有弱的水通道活性,为选择性水通道,参与晶状体的水代谢,有助于维持晶状体的透明性和内环境稳定。术文综述了近年来对 AQPO的研究并重点讨论AQPO和白内障发生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占志云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22-2124
水通道蛋白(AQPs)结构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这种小分子膜蛋白对水和溶质转运的认识。迄今,在晶状体中有两种AQPs表达被报道,即AQP0和AQP1。我们主要就AQPs在晶状体的分布、功能及与白内障形成的可能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通道蛋白-0(AQP0)是26kDa的晶状体主要内源性蛋白(MIP),主要表达于晶状体纤维细胞,参与晶状体的水代谢,维持其透明性。人类先天性白内障AQP0蛋白突变型主要有E134G和T138R。AQPO突变引起白内障的原因主要是水通道活性的丧失、功能获得性突变、钙调节功能的破坏。随年龄增长AQPO翻译后的修饰,包括磷酸化、脱酰胺作用、平截作用、异构化和外消旋化等,都有可能是引起白内障的原因。随着AQPO致病分子事件位点的发现,先天性白内障和AQPO的关系正得到萤视。  相似文献   

10.
水通道蛋白-0(AQP0)是26 kDa的晶状体主要内源性蛋白(MIP),主要表达于晶状体纤维细胞,参与晶状体的水代谢,维持其透明性.人类先天性白内障AQP0蛋白突变型主要有E134G和T138R.AQP0突变引起白内障的原因主要是水通道活性的丧失、功能获得性突变、钙调节功能的破坏.随年龄增长AQP0翻译后的修饰,包括磷酸化、脱酰胺作用、平截作用、异构化和外消旋化等,都有可能是引起白内障的原因.随着AQP0致病分子事件位点的发现,先天性白内障和AQP0的关系正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的结构蛋白,其在晶状体中的丰富含量以及自身特殊的空间结构,对维持晶状体透明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晶状体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参与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形成与发展。本通过比较多个人类白内障家系和小鼠先天性白内障模型晶状体蛋白基因突变形式,试图对其致病特征和致病机制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的结构蛋白,其在晶状体中的丰富含量以及自身特殊的空间结构,对维持晶状体透明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晶状体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参与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形成与发展。本文通过比较多个人类白内障家系和小鼠先天性白内障模型晶状体蛋白基因突变形式,试图对其致病特征和致病机制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晶状体蛋白基因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收集1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制备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除对CRYGD基因直接测序外,在距离已知晶状体蛋白基因5个厘摩范围内选取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计算微卫星位点与致病基因之间的最大优势对数值(LOD SCORE),来确定晶状体蛋白基因与此家系致病基因的关系。结果当重组分数分别为0.1、0.2、0.3、0.4时,所选取的位于晶状体蛋白基因附近的14个微卫星位点与该家系致病基因之间连锁的LOD值均为负值,故排除连锁。CRYGD基因测序后在基因编码区及启动子、内含子与外显子连接处的剪切位点均未见任何碱基改变。结论晶状体蛋白基因非此家系的致病基因,为进一步定位与克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需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探求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类活化能低、选择性高、能迅速转运水分子的跨膜通道蛋白家族,在眼组织中表达广泛.研究发现,AQPs在眼组织中具有维持晶状体内部循环稳态、参与房水循环、介导视网膜信号转导和促进损伤修复等生理功能.AQPs突变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如果能使用一定的药物或技术手段改...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DR早期微血管细胞受到损害,微血管扩张、渗漏,形成微血管瘤,随后微血管闭塞,形成无灌注区,最终视网膜缺血缺氧形成新生血管,进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随着病情加重,将造成纤维血管膜的形成、视网膜前膜的纤维化加重,最终将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近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 AQP1)、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导致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诱发视网膜水肿,参与新生血管形成,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丁熊  王平  陈瑜  赵婷  仲苏鄂 《眼科研究》2010,28(8):760-764
目的研究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中氯离子通道蛋白-3(CLC-3)和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LC-3和AQP-1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8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组(40只)和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组(Gal组)(40只)。生理盐水组和Gal组根据处理时间不同各亚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Gal组单侧眼球后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注射液,生理盐水组同期单侧眼球后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每日裂隙灯下观察大鼠晶状体混浊的动态变化,并参照Kador等的分级标准分期记录。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第3、7、14、21、30天在全身麻醉下处死各组实验大鼠,摘出晶状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晶状体中CLC-3mRNA和AQP-1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透明晶状体和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中均有CLC-3mRNA和AQP-1mRNA的表达;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CLC-3mRNA和AQP-1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组于3、7、14d时CLC-3mRNA表达逐渐增高,均高于同期生理盐水组,到14d时约达正常水平的7倍,21d、30d时又有所下降,均低于同期生理盐水组(P〈0.01);各时间点晶状体CLC-3mRNA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于3d时AQP-1mRNA表达已下降,与同期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白内障的进一步发展,AQP-1mRNA含量逐渐降低,均低于同期生理盐水组(P〈0.01);各时间点晶状体AQP-1mRNA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晶状体中CLC-3和AQP-1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鞠宏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09,27(12):1154-1157
先天性白内障是全世界约1/10盲童失明的原因,绝大多数先天性白内障为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3种。迄今为止在人类及其他动物定位的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编码晶状体结构蛋白、缝隙连接蛋白、膜蛋白、晶状体发育中的调节蛋白的基因。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中最主要的成分,其编码基因的突变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有助于理解环境及营养因素在晶状体混浊中的作用。就晶状体蛋白的功能、晶状体蛋白基因突变及其导致的先天性白内障表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的最主要结构蛋白,其中γ-晶状体蛋白在总的晶状体蛋白中占1/4.近年来,定位于γ-晶状体蛋白基因簇上的突变在先天性显性白内障家系中的报告迅速增多,使其成为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发生发展机制的一个热点.这些γ-晶状体蛋白的突变,主要通过构象改变,溶解度降低,自我聚集以及与其它晶状体蛋白的相互作用改变,最终导致先天性白内障发生.本文归纳γ-晶状体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并对γ-晶状体蛋白致先天性白内障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水通道蛋白1在人角膜内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1(water channel protein1,AQP1)抗体在人角膜中的表达及水转运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人角膜中AQP1的表达。结果 在角膜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有AQP1的表达,而角膜上皮细胞不表达AQP1。结论 本实验证实了AQP1在角膜内皮的表达,为角膜的水转运及角膜水肿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通道蛋白与眼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s)是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膜上转运水的特异孔道,目前已鉴定出8种水通道蛋白,不同水通道蛋白之间具有类似的特征,众多的研究证实这类蛋白质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至关重要,且与水平衡紊乱所致的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本综述了近年来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水通道蛋白在眼的分布及其与眼病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