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以往主要依靠心电图来诊断本病。近年来 ,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近年来资料完整的 4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 ( 2 DE)与心电图 ( ECG)检查对照结果总结如下 ,旨在寻找这两种检查对判断高血压病对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 48例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16例。年龄在 2 7~ 70岁 ,病史在 6个月~ 30 a。使用仪器为 ATP80 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2 .5 MHz。 ECG检查符合左室肥厚和 (或 )左室劳损者视为心…  相似文献   

2.
张寿妹 《江西医药》2014,(4):326-327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与心脏超声(UCG)联合检诊非心梗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12导联同步描记方法记录受检者常规ECG后,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UCG检查的60例临床无心肌梗死病史而ECG异常的患者,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心脏Q波异常患者无1例因MI引发,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后,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共37例。结论 ECG上出现异常Q波的因素较多,与UCG联合诊断并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的病因构成及辅助检查技术对其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源性晕厥的原因:心律失常41例,占80.4%,其中缓慢型心律失常32例,快速型心律失常9例;心脏流出道阻塞8例,占15.7%;其他原因2例,占3.9%。常规心电图(ECG)、24 h动态心电图(包括长时间心电监护)(Holter)、超声心动图(UCG)等辅助检查可对大多数心源性晕厥患者作出诊断,多排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可对少数患者作出诊断。结论心源性晕厥原因以心律失常为主,心脏流出道阻塞次之,其他原因占少数。ECG、Holter、UCG等对心源性晕厥诊断有重要意义,MSCT可对少数病例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我院脑外科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于入院后2 h行十二导联心电图(ECG)检查,经临床治疗前后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70例(70%),其中ST-T缺血或损伤改变40例(57%),窦性心动过缓12例(17%),心律失常10例(14%),Q-T间期延长4例(0.5%),房室传导阻滞2例(0.3%),心肌梗死2例(0.3%).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导致的心肌损害,早期ECG检查对指导临床医生观察病情,早发现和处理心脏并发症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频谱心电图 (F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 198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随机分成男女两组 ,并同时进行FCG、心电图 (ECG)、心电向量图 (VCG)检查 ,对检查结果依据各自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测量分析 ,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 ,P <0 .0 5有意义。结果 :198例患者FCG、ECG、VCG三项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175例 ,占 88.4% ,135例 ,占 6 8.2 % ,15 0例 ,占 75 .8% ,其中男组 130例 ,其阳性率分别为 :115例 ,占88.5 % ,90例 ,占 6 9.2 % ,110例 ,占 76 .9%。女组 6 8例 ,其阳性率分别为 :6 0例 ,占 88.2 % ,45例 ,占 6 6 .1% ,5 0例 ,占 73.5 %。FCG与ECG、VCG比较 ,FCG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ECG、VCG(P <0 .0 5 )。结论 :频谱心电图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的心电信号检测技术 ,其信息量丰富 ,敏感性高 ,多参数 ,多指标 ,能够更精细的反映心脏电活动信号 ,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2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例。结果:治愈21例,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心肌酶复查正常:好转10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肌酶复查正常,心电图轻度改变;死亡1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上不易被认识,应仔细做心脏体检。心脏听诊发现异常者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心肌酶谱检查,对重症者及时监护和抢救,及时发现并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心肌损害及心电图(ECG)变化.方法 分析51例ACOP患者心肌损害的心肌酶临床资料及12导联心电图表现.结果 51例中48例出现ECG异常,占94.1%,其中ST-T异常36例,占70.6%;心律失常11例,占21.5%,其中室性早搏5例、室上性早搏6例、心房颤动1例、一度房室阻滞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异常Q波2例.结论 ACOP可致出现心电图异常及心肌损害,应及早应用保护心脏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简称ECG)是检查心脏情况的一种重要而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门控磁共振成像(ECG—G—MRI)应用三维立体法(Simpson's rule)能可靠地测定心室的容量和射血分数,通过多层面覆盖整个心室直接计算心室的容量和重量,而不是根据几何公式推算,所以Simpson法测定的正常人和心脏形态异常者的心室容量和重量均有可靠的观察者间和两次检测间的重复性,本文旨在应用Simpson法对正常人和几种心血管疾病的心功能作一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临床常规检查,评估冠状动脉风险性。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本院心血管科因胸痛发作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94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常规检查(ECG和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CTA,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做参考,对其相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结果 CAG检出阳性患者155例,阴性患者39例,将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29%、81.94%、89.03%和69.23%、82.05%、92.31%。入选患者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联合检查结果的敏感性为56.77%,特异性为56.41%。结论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联合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有明确的预测价值,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简单、有效、无创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全部病例均经头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血管病,且既往无心电图异常及电解质紊乱。并在发病的24h内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各组数据统计ECG异常例数计算百分比,组间差异χ^2检验。结果:55例急性脑血管病出现继发心电图改变39例占81.2%,以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最高(61.6%)。ECG异常率脑出血比脑梗死高(P<0.05);病灶位于内囊、基底节、丘脑等邻近中线结构者比其它部位高(P<0.05);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P<0.05);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对急性脑血管病人心肌受损程度及其预后作出判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葛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08-2010
目的对比分析高血压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对比分析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心脏B超对V4~6低平或倒置、ST段缺血性压低的检测灵敏度低于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B超检查示左室肥厚21例,检出率为36.21%(21/58);心电图检查示左室肥厚11例,检出率为18.97%(11/58)。心电图检查左室肥厚检出率较心脏B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5,P=0.038)。结论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高血压心脏病各具优势,心电图检查能提高心向量、T波及QRS波振幅,而心脏B超能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ECG)和胸部X线检查已成为肺和心血管病的常规体检项目。以往体检多依据单一ECG或胸部X线检查来诊断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1],漏误诊较多。为提高肺心病早期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笔者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经临床确诊且均行ECG和胸部X线检查的43例肺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加以整理,回顾性分析早期肺心病患者的心脏、肺血管改变的ECG和X线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患者治疗时均需进行心电图、心脏X线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并且还要进行心肌酶学的检查,对患儿检查项的异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所有的110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检查中,有92例患儿的心电图发生改变,最为常见的为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其它的主要有QRS低电压的改变;有63例患儿在心脏X线检查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表现;有32例患儿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生改变。相比心脏X线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的异常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痊愈患儿88例(80%);好转20例(18.2%);无效果4例(3.6%)。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改变最为常见的临床变现为心律失常,对患儿进行的心电图检查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治以及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如果检查中患儿出现了多种心电图改变就意味着患儿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在心脏B超、X线尚未显示形态学改变、心电图也无异常之前,对临床疑似心肌炎的患儿进行频域心电图(FCG)检查,并根据其1/2(基谐比异常)及1—N(基波过低或消失)的阳性改变,对64例患儿进行治疗对比和追踪观察。观察组32例抗病毒同时予以抗氧化剂正规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抗病毒治疗。追踪一年结果FCG转阴率观察组71.88%对照组43.75%、心脏B超、X线、心电图检查阳性率观察组28.13%,对照组46.88%,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1,提示FCG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UCG)、心音图(PCG)和心电图(ECG)同步测定高血压患者72例,并和正常人对照。材料和方法观察组:6年以上病史Ⅱ期高血压患者72例,男性,平均63.8岁,左室内径及周边纤维缩短率在正常范围。对照组;健康中老年人70例,男性,平均65.3岁。方法:用武汉产“XJY—6型心脏机能诊断仪”于安静休息30分钟后同步显示ECG、PCG和UCG。拍照后放大10倍测量和计算以下指标:(1)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4h 动态心电图( DCG )和常规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0月_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120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 ECG)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患者的不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出室性早搏48例,房性早搏59例,室早二联律18例,房早二联律20例,阵发房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停搏3例,心肌缺血51例。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出室性早搏26例,房性早搏30例,室早二联律6例,房早二联律7例,阵发房性心动过速0例,窦性停搏0例,心肌缺血32例,明显低于24h 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4h 动态心电图能够发现常规心电图检查过程中不易发现的问题,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观察预后。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00例心电图常规检查表现为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结合心脏彩超、胸部数字化X光机(以下称DR)检查,证实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结果 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43例,占78%;3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27例,占90%;10例预激综合征,全部心脏彩超结构正常;5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全部心脏彩超结构异常。结论心电图检查安全可靠、方便经济、无创为心脏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第一手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25例AIDS及568例HIV感染的门诊患者临床心电图资料。结果 (1)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351例(56.16%),HIV患者的心电图异常181例(32%);(2)两组相比心电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IV病毒对心脏、心血管有明显的损害,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心脏并发症,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SLE异常心电图与低血钙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异常心电图与电解质紊乱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3例异常心电图及同时检查电解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异常心电图43例中均有不同种类的电解质紊乱,其中低血钙32例占74%.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时,多发生低血钙的电解质紊乱,提示临床出现心电图异常时,不能只考虑心脏的损害,还应该检查电解质是否有低血钙,以便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