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IgA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甙对IgA肾病临床疗效。方法经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38例,给与强的松、雷公藤多甙、苯那普利同时给予潘生丁、复方芦丁等辅助治疗1~2a。结果完全缓解22例(57.9%),部分缓解12例(31.6%),无效4例(10.5%)。无效的4例均为肾活检病理Ⅳ级以上。在随访过程中治疗有效的病例无复发,血肌酐正常的患者无一例血肌酐升高。治疗前血肌酐升高的8例患者(Scr178.6±44.2μmol/L),随访末4例血肌酐不同程度下降(Scr168.6±24.2μmol/L),4例血肌酐升高。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甙可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减少血尿,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益肾汤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口服雷公藤多甙片与洛汀新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清热益肾汤,1剂/d煎服,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复查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记录临床病情过程,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清热益肾汤治疗IgA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UK)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将31例Lee分级≥Ⅲ级的IgA肾病患者,在雷公藤多甙片的基础上,加用UK静脉滴注,连续10d为1疗程,间隔20d后开始第2个疗程,治疗3~6个月。结果24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血ALB、TP、TG、Scr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UK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gA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原发性IgA肾病的病理与临床,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3例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进行肾穿刺后分析他们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疗效和预后。结果:病理类型轻者多表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疗效较佳、预后好;而病理类型重者临床表现多为肾病综合症伴高血压,疗效差,预后不佳,说明病理与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有明显相关。结论:早期肾穿刺及早期治疗,可以延缓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雷公藤多甙和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综合症患者时,二者不同的疗效比.方法 观察了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36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他们在常规治疗(限钠、限水,利尿、限蛋白质摄入、抗凝、抗感染、降血压、降血脂)的同时被分为两组:A组18例是被雷公藤多甙治疗的治疗组,B组18例是被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7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2.2%,P>0.05,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综合症中,雷公藤多甙的总有效率与糖皮质激素相比无显著差异性,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IgAN的临床病理联系,并在轻重不同的病理组织间作以临床和实验室发现的比较分析。方法:将50例原发性IgAN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分类方法将全部病例分为A、B两组。对两组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关数据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临床分型以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尿蛋白定性2、4 h尿蛋白、血β2-MG及IgA在肾组织中沉积的量与IgAN肾组织病理分级显著相关。结论:应对疑似IgAN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尿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若有升高,应建议早期做肾穿刺活检,防止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条件的78例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治疗后1,3,6月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3月后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1),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完全缓解率为63.2%,总有效率为89.5%,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好。结论雷公藤多甙可以作为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孟骏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6):82-83
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IgA肾病的确诊率逐年上升。据相关报道,诊断后的患者约有1/3可在20年内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每年约有1%~2%者进入终末期肾衰。如何早期干预及治疗,改善预后状况,成为共同探索的问题。我科自2004.3—2005.3使用尿激酶、雷公藤多甙及依那普利联合治疗中重度IgA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多苷治疗IgA肾病30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的经肾穿刺活检诊断的IgA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雷公藤多苷60mg,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每日10.0mg,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雷公藤组有效共计20例,部分有效共计6例,总有效率达86.67%;而对照组有效12例,部分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治疗IgA肾病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收集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资料50例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病理等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IgA肾病以血尿并发蛋白尿最多见,占90%,伴发高血压占46%,伴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各占30%,病理分级与临床类型未发现有相关性,与免疫病理类型无密切关系.但病理分级高,提示肾损害严重,预后不良。重度蛋白尿组的血肌酐显著高于轻、中度蛋白尿组。高血压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可能促进IgA肾病的肾功能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222例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青少年和成人IgA肾病的病理学与临床特点。方法 对222例IgA肾病,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组患者以隐匿性肾炎、蛋白尿/血尿查因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肾病综合征,出现慢性肾炎、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则较少。病理表现以轻微病变型和弥漫性系膜增生型为主,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成人组以蛋白尿/血尿查因、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炎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以弥漫性系膜增殖、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可见小管萎缩伴间质淋巴、单核细胞浸润。结论 IgA肾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两组之间存在不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变化的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青少年和成人IgA肾病的病理学与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IgA肾病进行肾穿刺活检,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对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青少年组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76%),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的较少,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和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成人组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及肾炎综合征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61.5%),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以弥漫性系膜增生、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可见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管萎缩。结论IgA肾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存在一些不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自从 196 8年Berger和Hinglais首次提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即IgA肾病 (IgANephropa thy ,IgAN)以来 ,国内外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往人们认为IgAN预后良好 ,近来研究发现IgAN患者经过不同时间病情会有进展 ,许多患者可发展至肾功能不全 ,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了 92例特发性IgAN ,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并行肾活检者共…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免疫病理学特征是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呈颗粒状沉积[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7例IgAN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IgAN的病理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报告免疫病理学诊断的IgA肾病45例,病理中了出现弥漫性系膜增生、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广泛新月体形成及毛细血管壁IgA沉积时,多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肾小球系膜区Ig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类型为:单IgAl8例;IgA+M 9例;IgA+M+G 7例;IgA+G11例。按临床与病理的严重程度各分为5组(级)进行对照。结果表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压和血清肌酐水平,与病变程度相关最密切,是简易并可动态观察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病理特征。方法:选择IgA肾病61例(占此阶段全部肾穿病例的42.1%);男35例,女26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1.35±10.85岁。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变化及免疫病理等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临床多数表现为大量蛋白尿(88.5%),有水肿者占83.6%,高血压占32.8%,肉眼血尿72.1%。病理上肾小球病变除表现为新月体的发生(55.7%)外,同时伴肾小球的球性硬化、节段性硬化、球囊壁断裂等;而小管间质病变如: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间质炎细胞浸润分别为88.5%、80.3%及85.2%;免疫病理多样化,其中IgA+C3+IgM及IgA+IgG+IgM+C3型的沉积较普遍。结论:IgA肾病病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血尿;病理上具有小球、小管、间质及血管等多部位及多种多样病理改变。大量蛋白尿、IgA、IgM、C3的高表达可能在新月体的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IgAN)为免疫病理诊断,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C3成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的一组疾病。近年来对IgA肾病的长期追踪观察,许多临床资料证明它并不是一种良性疾病,约有15%~20%的病人在10年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我科自2000~2009年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共5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