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急性大量失血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其中而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大部分系由静脉曲张破裂所引起的。肝硬化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早期病死率为30%~50%,幸存者中再出血的发生率高达70%。近来也有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高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禤建宁  刘达云 《广西医学》2003,25(5):760-762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又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有报道肝硬化患者每年约有 5 0 %发生食管静脉曲张 ,一年后有 10 %~ 2 0 %从小的静脉曲张发展到大的静脉曲张 ,两年中出血的危险性为 2 0 %~ 30 % ,首次出血一周内的病死率为 2 5 %~5 0 % 〔1〕。我国目前尚未有具体统计数字报道。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 ,治疗难度大 ,病死率高。因此 ,探索用药物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1 心得安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现状…  相似文献   

3.
张西亮 《中原医刊》2001,28(7):17-18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可达30%~40%以上[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及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近年来,文献报道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较好。我们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3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对比其疗效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996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1~60岁,平均43.2岁,按…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严重疾病,其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20%~50%,在首次出血后常有复发性再出血,进一步危及患者的生命。笔者将普萘洛尔与哌唑嗪联用于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取得较为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迎娣 《北京医学》2014,(3):208-209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EVB)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约50%肝硬化患者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每年有8%的肝硬化患者新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同时8%的患者由小静脉曲张发展为大静脉曲张。 EVB的年发生率为5%~15%,第一次EVB的病死率高达20%~30%。随着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方法的发展,大大减低了出血的风险及病死率,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为50%~80%,病死率为30%~70%[1].初次出血停止后,再出血常常发生在6周内,早期再出血最常见于前48 h内,大约有一半早期再出血发生在这段时间内[2].因此,静脉曲张首次出血后应积极预防再次出血的发生.预防静脉曲张再次出血比预防初次出血方法多,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放射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预防再次出血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付世英  罗玲  张运芝  张志会 《重庆医学》2015,(30):4311-4313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人员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或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systemic shunt ,TIPS),是经颈静脉途径在肝内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穿刺建立有效的门体分流通道,使部分门脉血流直接进入腔静脉[4],从而降低门脉压力,减少或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非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精准、可重复和有效等优点,已从以往的肝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方式逐渐成为有效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5]。TIPS术后常并发肝性脑病[6‐8],发生率可高达34.5%[7],为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本科采用品管圈手法以“提高肝硬化患者 T IPS术后对低蛋白饮食的依从性”为主题,对83例肝硬化 T IPS术后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药物治疗、内镜下套扎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7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内镜套扎组、外科手术组,记录每例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常规检查结果,追踪随访患者在3年内的再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3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 药物治疗组、内镜套扎组、外科手术组的再出血率分别为29.4%,22.0%,11.4%,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25.9%,19.5%,6.8%(P<0.05).结论 药物治疗、内镜套扎、外科手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相比,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不同,外科治疗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最低,药物治疗组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宋玉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710-71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急性出血病死率平均为32%。为了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针对诱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住院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开展T IPS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31例接受T IPS治疗并严格随访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手术并发症、抗凝药物服用情况和血栓形成、溶解情况等。结果在所有行T IPS患者的诊断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酒精性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明原因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布加综合征、慢性乙型并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45.16%、16.13%、12.90%、12.90%、6.45%、3.22%、3.22%;术后6个月内再出血发生率为9.68%;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平均Child‐Puhg评分分别为(8.35±2.52)、(8.32±1.76)、(9.29±2.55)、(8.10±1.85)分,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肝功能Child‐Puhg评分高于术后1周、术后6个月( P<0.05);手术并发症腹腔出血、肝性脑病、支架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22%、22.58%、12.90%;术后未服用抗凝药物、服用阿司匹林、服用氯吡格雷、服用华法林的比例分别为9.68%、38.71%、41.94%、9.68%;术后门脉血栓的形成(包括血栓增多)率为12.90%,血栓溶解率为100%。结论在我国,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是T IPS的主要来源,而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TIPS对肝功能Child‐Puhg评分无明显影响;肝性脑病、支架狭窄仍然为 TIPS术后主要并发症;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可以溶解门静脉血栓和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264例肝硬化蜘蛛痣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杨卫文杨景林(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贵阳550005)50年代以来,国外文献陆续有报道蜘蛛痣与食管静脉曲张[1]及出血[2]具有相关性,而国内报道尚少,为此我们对1984年9月~1994年9月住院的肝硬...  相似文献   

12.
郭赟  吕宾  史久煜  孙翠萍 《浙江医学》2009,31(5):608-609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首次出血病死率〉50%,未治疗再出血率高达60%,再出血是引起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每次再出血可造成约20%的患者死亡,防治再出血就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VS)和套扎术(EVL)由于疗效可靠、创伤小,已被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但各有优缺点。故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行EVS、EVL及EVS+EVL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善得定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辽宁医学杂志》1997,11(4):212-213
善得定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213003)王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为30%~40%,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国内以垂体后叶素使用最为广泛。近年文献报道善得定对控制食道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特点是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再出血风险也高。虽然近年来治疗进展较快,但仍有30%~80%患者在曲张静脉消失前发生再出血,EVB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常见的出血原因。准确预测EVB的危险性,对预防出血、改善预后都很重要。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方法分析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资料190例,并评价各危险因素对EVB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丁惠国  李磊  李冰 《北京医学》2012,34(12):1081-1083
近30年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在药物、内镜微创等非手术救治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住院病死率低于20%.尽管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病机制不甚明确,但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密切相关.门静脉高压症形成机制中存在可调控因素,为长期药物控制门静脉高压症提供了理论基础.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以显著降低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因此,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用于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最近研究发现,心得安增加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病死率,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争论.无创方法测定HVPG及优化非手术治疗方法,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现将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研究新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小娟 《四川医学》2012,33(6):1085-1086
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症。肝硬化患者中有40%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其中约有50%~60%并发大出血,病死率高达40%以上。更为引人关注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率高,首次出血的患者6个月内有近70%的再发出血,2年内的再发出血率则会增加到80%[1]。每次再发出血可造成约20%的患者死亡[2]。因此,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较常见和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高 ,以往非手术治疗常用垂体后叶素和三腔管压迫止血 ,疗效不甚满意 ,且副作用发生率高。善得定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的药物 ,我科于1995年 5月至 1996年 7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95例 ,用善得定治疗 45例 ,用垂体后叶素治疗 5 0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及分组  95例呕血或黑便患者均经急诊胃镜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因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全部病例分为两组 ,善得定组 45例 ,男 35例 ,女10例 ,年龄 31~ 6 7岁 ,Child分级 B级 30例 ,C级 1…  相似文献   

18.
心得安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得安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结果分析谢若松(柳州铁路局中心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颇高[1],近年来,应用β阻滞剂心得安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获得了较好疗效[2]。我院1989年1月至1990年8月收治92例...  相似文献   

19.
在正常情况下,胎膜一般在临产后破裂。在临产前发生的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 PROM)。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5%[1],国内为2.7~7%[2]。胎膜破裂发生于妊娠达20周而未满37周时称为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率2.0~3.5%,妊娠满37周后的胎膜早破发生率10%;单胎妊娠PPROM的发生率2~4%,双胎妊娠为7~20%。孕周越小,围产儿预后越差,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胎盘早剥,羊水过少,脐带脱垂,胎儿迫,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孕产妇及胎儿感染率和围产儿病死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0.
肝炎后肝硬化在本地区常见,目前约30%的乙型肝炎患者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其中约20%左右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首次出血后2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约为80%,再次出血的死亡率约20%,部分患者因粘膜缺血粘膜屏障功能下降发生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加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是降低静脉曲张出血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6月~2012年4月间经急诊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