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rlotinib 联合放疗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将鼻咽癌细胞株 CNE2接种于32只裸鼠后腿皮下,8 d 后肿瘤体积在100~200 mm 3之间,将裸鼠按体积大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Erlotinib 组、放疗组和放疗+Erlotinib 组,每组8只。分组第1天予以照射1次8 Gy,Erlotinib 分组第1天予以灌胃给药,1.6 mg/次,1次/d,连用2周。停药1周后处死动物,测量瘤块体积和重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 EGFR 和 p -EGFR 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Erlotinib 组、放疗组、放疗+Erlotinib 组的瘤重分别为(2.60±1.51)、(1.56±0.67)、(0.71±0.42)、(0.48±0.31)g,放疗+Erlotinib 组瘤重小于 Erlotinib 及放疗组(P =0.026,P =0.047)。各组 EGFR 表达无明显差异,p -EGFR 在放疗组明显增强,放疗+Erlotinib 组阳性表达率最低。结论Erlotinib 通过抑制 EGFR 磷酸化增强了鼻咽癌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多种受体或信号通路网络。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多靶点药物的治疗效果优于单靶点药物,多靶点抑制肿瘤信号转导是肿瘤防治药物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根据化学结构分类,对多靶点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其发展前景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何伍  凌霄 《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685-1688
目的 介绍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总结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靶向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有了长足进展.随着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该类抑制剂的合理药物设计提供可能,评价更加成熟,在抗肿瘤领域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贾刚  张为民 《广东医学》2008,29(6):1052-1055
21世纪肿瘤治疗学的最大进展是以受体及其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蛋白酪氨酸激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天然产物中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寻找越来越受关注。就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天然产物中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按其结构类型加以综述,其结构类型包括酚类、醌类、生物碱、甾醇等,其中酚类数量较多,尤其是含有多个羟基的芳环加一个侧链的化合物,同时,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海洋类化合物也显示了较好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8例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0~63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例,右肾4例。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中,伴肺部转移4例,胸壁转移2例,腹膜后转移1例,腰大肌转移1例,脊柱转移4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出院后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续治疗,定期复查CT以观察转移灶变化。4例口服舒尼替尼 50 mg 1次/d,服药4周停2周;4例口服索拉菲尼 400 mg 2次/d,持续用药。4例胸壁、腹膜后和腰大肌等软组织转移患者接受局部碘粒子植入治疗,另4例脊柱转移者接受局部病灶手术治疗。随访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用转移灶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随访3~20个月,平均9个月。 在病灶接受碘粒子植入治疗后,行胸部CT复查评价疗效,其中3例患者转移灶萎缩变小,1例较植入前无明显变化。4例脊柱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疼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结论: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运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临床医学的特点是从经验医学过渡到循证医学,并通过诊疗规范化和个体化而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随着对肿瘤发生的分子和生物特性的深入了解,作用于肿瘤进展的特异性生物途径的新型药物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发展,这样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在临床肿瘤学领域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方法:根据近期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17篇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和讨论:简述以受体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及发展概况,介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女性绝经后乳腺癌术后放疗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内分泌治疗的时序性.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6例女性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为两组,77例放疗同期联合AI内分泌治疗(A组);79例放疗后序贯AI内分泌治疗(B组).随访统计两组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HT-29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对肿瘤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分析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对结肠癌细胞ERK-1及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对HT-29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明显下调HT-29细胞PCNA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发现,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抑制ERK表达,但能够抑制ERK磷酸化.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及Tyrphostin AG1478能有效抑制HT-29结肠癌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ERK表达及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年娣  孙俊杰  时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238-1240
目的:研究99Tcm-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99Tcm-LHRH)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探讨LHRH用于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的价值。方法:直接标记法99Tcm标记LHRH;25只荷瘤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荷人乳腺癌SK-BR3裸鼠尾静脉注射99Tcm-LHRH后断头处死小鼠,测定99Tcm-LHRH在各组荷瘤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计算每克组织放射性占总注入放射性的百分比。结果:99Tcm-LHRH放化纯度95%,标志物稳定性好。荷瘤鼠注入99Tcm-LHRH后4 h,肿瘤/血液及肿瘤/肌肉的比值分别为12.89±1.67、36.81±5.64,99Tcm-LHRH主要分布于肿瘤、肝脏、血液,脑、肌肉等组织中放射性分布极低。结论:99Tcm-LHRH高特异地与人乳腺癌细胞结合,在乳腺癌显像和靶向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ON是原癌基因c—MET家族的一员。本文在简介原癌基因RON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RON在乳腺癌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RON在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RON变异体、RON促进细胞迁移、肿瘤细胞附着、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作用以及其在溶骨性骨转移中的作用等。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物和特异性siRNA等靶向RON的治疗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患者免疫机能状态及手术,放疗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2例乳腺癌、20例良性乳腺疾病及20例乳腺正常者,检测了手术前后及放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__S及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_S细胞及血清IgG、IgA含量显著高于后两组,T_H细胞及T_H/T_S比值显著低于后两组,二组手术后第一周的T_H细胞及T_H/T_S比值均较术前显著减少,良性组术后一月恢复正常,乳癌未放疗组术后3月OKT_3~+、术后6月OKT_4~+较术前增多,OKT_8~+细胞减少,T_H/T_S比值上升。放疗后第一周T_H细胞显著减少、T_S细胞增多、T_H/T_S比值下降、血清IgG显著升高,放疗后6月OKT_3~+细胞明显增多,放疗后一年OKT_8~+细胞明显减少。讨论了乳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与各种治疗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乳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放疗科及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1995年5月-2010年10月行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的47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PTV 40~50 Gy/20~25 F或PTV 40 Gy/20 F),脑转移灶(pGTV)同步加量至60 Gy/20 F(或后补量至60 Gy/30 F),每周放疗5次。部分颅内复发患者再行立体定向放疗10~24 Gy/1~3 F。放疗结束1~3个月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观察远期不良反应。结果 47例均完成放疗计划,其中CR 5例(10.6%)、PR 26例(55.3%)、SD 13例(27.7%)、PD 3例(6.4%),总有效率(CR+PR)66.0%,临床获益率(CR+PR+SD)93.6%。1、2、3年放疗生存率分别为53.2%(25例)、25.5%(12例)、2.1%(1例),中位生存期13个月。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脑水肿、脱发、急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皮肤反应、乏力、轻度骨髓抑制,2例(4.3%)出现Ⅲ~Ⅳ级神经系统晚期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生存期与KP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放疗生存期与KPS、临床分期、脑转移个数(〈3或≥3)、颅内转移灶进展相关。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能提高局控率,延长生存期;全脑照射40 Gy/20 F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一般情况越好、临床分期越早、脑转移瘤个数越少、颅内病变进展越晚,生存期越长。  相似文献   

17.
保乳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49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疗6~12周,化疗4~6疗程,内分泌治疗5年。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和生存率。结果:无一例局部复发,脑转移1例,肺、骨转移1例均病死。对侧乳腺原发癌1例行根治术,3年无瘤生存率为93.88%。乳房美容评价:医生打分满意度佳、良85.71%,患者自评满意度佳、良91.83%,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结论: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和美容效果,但必须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综合治疗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特异siRNA敲除ILK基因对人DU145细胞系裸鼠原位前列腺癌生长及进展的影响。方法:将合成的ILK特异siRNA转染人DU145细胞系,应用逆转录PCR检测ILK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K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敲除ILK基因后对人DU145细胞的黏附、侵袭性的影响及其对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分别将ILK siRNA和对照DU145细胞注入裸鼠皮下,每5天1次,连续4周,检测裸鼠前列腺癌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凋亡及增殖状态来观察ILK对前列腺癌生长的影响。结果:siRNA显著降低了ILK基因的表达,ILK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别被抑制87%与8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U145黏附力及侵袭力显著下降,实验组细胞骨架结构破坏明显。裸鼠种植DU145细胞后5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在裸鼠种植部位形成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18.1±1.3) mm3 vs (157.6±9.7) mm3,P<0.01)],分化程度变好[Gleason评分(5.8±0.2) vs ( 8.8±0.3),P<0.05],凋亡指数增加[(64.75±5.87) vs (38.57±3.45),P<0.01],增殖指数减小[(42.75±4.76) vs (88.57±7.57),P<0.01]。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特异性的抑制ILK能抑制人DU145细胞的黏附及其侵袭能力,破坏DU145细胞骨架的形成,诱导前列腺肿瘤细胞的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on the 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对患者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乳腺癌行保乳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行放疗.放疗前后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调查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变化.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放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