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 L )患者中let‐7a‐3启动子的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 (RQ‐MSP)分别检测25例对照者及52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水平。结果52例CM L患者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59.6%)为阳性,而对照组仅1例(4%)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作为辅助诊断CM L有较好的特异性。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641,P=0.001),但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P>0.05)。在慢性期和加速期let‐7a‐3未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急变期。结论 let‐7a‐3基因低甲基化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何樱  黄维甄  欧阳考滨  袁霞 《广东医学》2016,(23):3531-3534
目的 探讨粪便ECAD甲基化联合隐血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者、50例CRC患者的粪便标本.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的方法 检测粪便中ECAD基因的甲基化情况,根据肠镜病理诊断进行验证,比较粪便ECAD甲基化率、粪便潜血实验(FOBT)及两者联合对CRC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C患者粪便ECAD甲基化率(78%)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16%)和结直肠良性病变者(26%);同时,CRC患者FOBT阳性率(64%)亦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2%)和结直肠良性病变者(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粪便ECAD甲基化率与CRC患者肿瘤数目(P=0.048)、病理分级(P=0.006)、TNM分级(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02)密切相关.CRC患者粪便FOBT敏感度为64%(95%CI:49.1%~76.7%),特异度为86%(95%CI:77.3%~91.9%);而ECAD敏感度为78%(95%CI:63.7%~88.0%),特异度为79%(95%CI:69.5%~86.2%).ROC曲线分析提示ECA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95%CI为0.716~0.874),略高于FOBT的AUC(0.750,95%CI:0.661~0.839),而两种联合的AUC为0.806(95%CI:0.728~0.884),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粪便ECAD基因甲基化的检测是早期诊断CRC的有效方法 ,其联合FOBT能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Wnt6、Wnt3A、LEF1和FZ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结直肠癌(CRC)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收治的55例CRC患者为观察组,5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分别取观察组CRC组织、术前血标本、术前粪便标本以及对照组正常结直肠组织、外周血样本、粪便标本,使用QIAGEN试剂盒提取结直肠组织基因组DNA以及血液、粪便中脱落细胞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以上4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RT-PCR法检测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水平;进而比较两组受检者以上4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共提取组织、血液、粪便脱落细胞DNA110例,最终验证存在人基因组DNA并完成MSP110例。观察组粪便脱落细胞DNA中Wnt6、Wnt3A、LEF1和FZ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9.1%、63.6%、54.5%和56.4%,4种基因总甲基化阳性率为90.9%;对照组粪便脱落细胞DNA中Wnt6、Wnt3A、LEF1和FZ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0.0%、1.8%、0.0%和1.8%,4种基因总甲基化阳性率为3.6%。粪便脱落细胞DNA中Wnt6、Wnt3A、LEF1和FZ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21例Ⅰ~Ⅱ期CRC的发现率分别为80.9%,71.4%,57.1%和57.1%,联合检测4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Ⅰ~Ⅱ期CRC的发现率为90.5%。CRC患者粪便脱落细胞DNA中Wnt6、Wnt3A、LEF1和FZ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年龄、远处转移、肿瘤部位、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未见相关(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结直肠组织、血标本、粪便标本中Wnt6、Wnt3A、LEF1和FZ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受检者结直肠组织中Wnt6、Wnt3A、LEF1和FZ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后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所下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电脉图差异明显。结论MSP法检测结直肠组织、血液及粪便脱落细胞DNA中Wnt6、Wnt3A、LEF1和FZ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CRC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低发区食管癌p16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高发区广东揭阳和低发区广东佛山之间的异同,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两地食管癌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高发区75例标本中,食管鳞癌、癌旁及切缘组织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7%(5/75)。鳞癌及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17/30)。31例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表达,而44例甲基化阴性的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表达;低发区55例标本中,食管鳞癌、癌旁及切缘组织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18.2%(10/55)、5.5%(3/55)和0(0/55)。食管鳞癌、癌旁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20/55)和66.7%(20/30)。10例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1例(10.0%)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5例甲基化阴性的标本中有19例(42.2%)检测到p16表达。两组鳞癌组织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癌旁及切缘组织(P〈0.05);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高发区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低发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癌组织p16蛋白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高发区食管癌癌变过程的重要事件,而在低发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不是其失活的主要机制。高、低发区可能存在不同的食管癌致癌机制。本研究从环境因素和p16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为高发区和低发区食管癌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液中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5~2006年30例来自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胰腺疾病患者入选,采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下放置鼻胰管收集胰液,沉渣涂片H-E染色进行细胞学检查,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胰液及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杲:单纯胰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40%(8/20),特异性为100%(10/10),阳性预测值为100%(3/8),阴性预测值为45.4%(10/22),诊断准确性60.0%(18/30)。所有胰液标本均成功抽提出DNA,30例胰腺疾病患者胰液标本进行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检测,其中20例胰腺癌患者胰液中p16基因甲基化率为35%(7/20),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腺瘤患者胰液中无p16基因甲基化。胰液中p16基因甲基化与常规细胞学联合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55%(11/20),特异性为100%(10/10),阳性预测值为100%(11/11),阴性预测值为52.6%(10/19),诊断准确性70%(21/30)。结论:鼻胰管收集的胰液可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胰液中p16基因甲基化改变与细胞学联合更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抑癌基因CDH13及DAPK基因CpG岛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的抑癌基因CDH13及DAPK的CpG岛甲基化的情况。结果肺癌组织 CDH13、DAPK 基因 CpG 岛甲基化率分别为47.5%(19/40)、40.0%(16/40),癌旁组织分别为27.5%(11/40)、30.0%(12/40),肺良性病变组织均为0。癌组织、癌旁组织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与腺癌组织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存在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paf—1基因甲基化及表达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析40例CR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65%(26/40)的CRC组织Apaf-1表达明显下调,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基因与患者的性别及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f-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的26例CRC中20例出现甲基化,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的14例CRC中5例出现甲基化,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未检测到Apaf-1基因甲基化,提示甲基化是Apaf-1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结论Apaf-1基因与CRC的发生发展相关,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配对盒基因家族PAX1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高分辨率溶解(HRM)技术,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宫颈炎脱落细胞、CIN Ⅰ脱落细胞、CINⅡ~Ⅲ脱落细胞及宫颈癌脱落细胞中的PAX1基因启动子进行甲基化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两种方法宫颈癌脱落细胞组与正常+宫颈炎脱落细胞组以及CINI,CINII~III宫颈脱落细胞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P法和HRM法检测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筛查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55%,89.66%,66.67%,83.87%和72.73%,87.93%,69.57%,89.47%.结论 PA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于宫颈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HRM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分泌型Wnt拮抗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 J  Zhu YQ  Luo J  Tao W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54-1957
目的 探讨分泌型Wnt拮抗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结直肠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5-氮杂-2’-脱氧胞苷(DAC)和曲古菌素A(TSA)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进行去甲基化处理。甲基特异性PCR和逆转录PCR分别检测结直肠肿瘤组织及细胞株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和Wnt抑制因子1(WIF-1)基因甲基化和mRNA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不存在sFRP和WIF-1基因甲基化。sFRPl2、4、5和WIF-1在结直肠腺癌甲基化率分别为93.1%(67/72)、83.3%(60/72)、36.1%(26/72)、52.8%(38/72)、84.7%(61/72);腺瘤中分别为87.9%(29/33)、81.8%(27/33)、24.20k(8/33)、57.6%(19/33)、72.7%(24/33);瘤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52.6%(20/38)、28.9%(11/38)、2.6%(1/38)、18.4%(7/38)、23.7%(9/38);与正常黏膜及瘤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变性隐窝灶(ACF)中sFRP1、2、4和5甲基化率分别为94.4(17/18)%、77.8%(14/18)、27.8%(5/18)和55.6%(10/18)。sFRP和WIF-1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腺癌、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HCT116细胞株sFRP1、2、4、5和WIF-1基因启动子CpG岛均存在高甲基化。SW480细胞株中仅sFRP1、2和WIF-1存在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mRNA不表达或降低;联合使用DAC和TSA能有效恢复sFRP和WIF-1基因表达。结论 Wnt拮抗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肿瘤发生常见的早期事件,sFRP1、2、5和WIF-1甲基化有可能成为早期发现结直肠肿瘤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0.
张洁  唐培志  黄建军  谭敦勇 《重庆医学》2015,(19):2596-2599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tat5a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及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使MCF‐7大量表达转录因子Stat5a ,应用活细胞计数(M 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以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方法,检测p53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甲基化程度。最后以实时定量 PCR进一步确认 p5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携带Stat5a cDNA的腺病毒感染后,MCF‐7的数量呈剂量依赖式地增加。当病毒感染增殖活性(MOI)分别为10、20及30时,MCF‐7的细胞密度较对照组细胞分别增加7.6031%、18.1237%及24.8987%。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Stat5a明显导致p53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甲基化(H3K27Me3)增加,p53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Stat5a导致MCF‐7抑癌基因p53启动子组蛋白甲基化,使启动子活性降低,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 在利用粪便DNA筛查大肠癌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31例大肠癌患者、28例大肠腺瘤患者及20例来医院体检的正常人新鲜粪便标本,应用HRM法检测粪便中APC、K-ras、P53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31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1.9%(13/31),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5.5%(11/31),P53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4.8%(17/31),三个基因联合检出率为67.7%(21/31);28例大肠腺瘤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5%(7/28),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4.3%(4/28),P53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6.4%(13/28),三个基因联合检出率为64.3%(18/28);20例正常对照粪便中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1/20),K-ras基因突变率为0(0/20),P53基因突变率为0(0/20)。大肠癌组和大肠腺瘤组基因突变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而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利用HRM法检测粪便中APC、K-ras和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筛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粪便潜血试验(fa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FOBT)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4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名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  相似文献   

13.
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34例非大肠癌患者,从新鲜大便中分离脱落细胞并裂角,用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技术观察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试纸法做受检者粪隐血试验。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粪便标本中有30例端粒酶阳性表达,1例大肠腺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端粒酶表达为阳性,提示粪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4.12%。粪便隐血试验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58.82%。两种方法对大肠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其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癌肿部位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薛晶  赵杨  张建伟  焦艳  申兴斌 《重庆医学》2015,(29):4112-411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2及 IGFBP‐6在结直肠腺瘤(CR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为CRA 50例(CRA组)、结直肠癌(CRC )组织标本50例(CRC组),结直肠正常黏膜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方法检测IGFBP‐2及IGFBP‐6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BP‐2蛋白的阳性表达及mRNA的表达量在CR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而与CRC组比较则有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FBP‐6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R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而与CRC组比较则有升高趋势,IGFBP‐6 mRNA表达量在CR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而与CRC组比较则有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A组,IGFBP‐2、IGFBP‐6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量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与增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A组,IGFBP‐2与IGFBP‐6的表达相互间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A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向CRC转化过程中的中间环节,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IGFs)与IGFS‐R轴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IGFBP‐2、IGFBP‐6有可能作为CRA诊断及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三种粪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筛检中的效率与费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Li SR  Wang HH  Hu JC  Li N  Liu YL  Wu ZT  Zheng Y  Wang HH  Wu K  Ye 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0):697-700
目的评价3种粪隐血试验筛检结直肠癌的效率与费用。方法5个医院按统一方案,对324例患者连续进行3次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和结肠镜检查。计算CFOBT、IFOBT和序贯粪隐血试验[CFOBT阳性者进行IFOBT,再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称序贯粪隐血试验(SFOBT)]的筛检效率和费用。结果323例合格病例中,49例结直肠癌;60例结肠腺瘤;60例结肠炎;15例痔疮和139例正常结肠。(1)连续3次粪隐血检查CFOBT、IFOBT和SFOBT的敏感性分别为95.9%、95.9%和93.9%,三种隐血试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OBT和SFOBT的特异性分别为89.2%和94.2%均显著高于CFOBT(75.5%),SFOBT又显著高于IFOBT。调整癌检出例数到同一水平后,在3个粪隐血方案中,每检出1例癌的花费SFOBT最低。(2)连续2次粪隐血检查CFOBT、IFOBT和SFOBT的敏感性分别为77.8%、87.8%和75.5%,IFOBT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FOBT和SFOBT。特异性分别为88.5%、96.4%和98.6%,SFOBT与IFOBT的特异性显著高于CFOBT,但SFOBT与IFOB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癌检出例数后,每检出1例癌的费用IFOBT最低。(3)3种粪隐血试验筛检方案的早期癌检出率均为60%。(4)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为41.6%~48.3%;随腺瘤直径的增大检出率亦有所增加,>2cm的腺瘤检出率可达到87.5%。结论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高危人群筛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社区自然人群中大肠癌高危人群和大肠癌的检出率,探讨大肠癌的筛查成本,为大肠癌普查和高危人群筛查制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惠州地区自然人群用"高危问卷联合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OBT)方案"进行普查,以符合高危条件人群和FOBT阳性人群为大肠癌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行全结肠镜检查,对发现病变者取活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筛出大肠癌.按直接花费计算筛查成本并进行比较.结果 社区自然人群接受调查者68 953人,问卷调查符合高危条件者940人(1.36%),FOBT阳性者3118人(4.52%),二者合并筛出大肠癌高危人群3870人(5.61%).符合高危条件人群、FOBT阳性人群、大肠癌高危人群和社区自然人群大肠癌检出率分别为506.3/10万、314.3/10万、315.9/10万和17.7/10万."高危问卷一肠镜筛查方案"和"FOBT-肠镜筛查方案"检出大肠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43%和0.22%,每筛查出1例大肠癌的直接成本分别为47 834.5元和82 303.6元,后者是前者的1.7倍.结论 "高危问卷联合FOBT方案"用于大肠癌普查效果较好,"高危问卷-肠镜筛查方案"比"FOBT-肠镜筛查方案"具有更好的效价关系,可作为大肠癌高危人群机会性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Zhang JP  Wang J  Gui YL  Zhu QQ  Xu ZW  Li JS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82-248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肿瘤抑素受体(OSMR)基因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 TFPI2)基因甲基化作为大肠癌早期筛查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0例大肠癌患者、17例大肠腺瘤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 分析其波形蛋白基因,OSMR基因和TFPI2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60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OSMR基因和TFPI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3.3% (32/60),68.3%(41/60)和75.0% (45/60);17例大肠腺瘤患者3种基因甲基化阳性例数分别为5、7和11例;三者联合检测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的敏感度分别为86.7%( 52/60)和76.5%(13/17),特异度为86.7% (26/30)。结论 检测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OSMR基凶和TFPI2基因甲基化在大肠癌诊断和筛查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粪便肠脱落细胞、组织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30例大肠癌患者、30例大肠腺瘤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自愿者粪便肠脱落细胞及对应组织细胞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粪便肠脱落细胞标本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3.3%(25/30)。大肠腺瘤组粪便肠脱落细胞标本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66.6%(20/30)。对照组粪便肠脱落细胞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3.3%(1/30)。27例大肠癌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患者有25例其对应的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也呈阳性表达。结论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结直肠癌(CRC)血清标志物[细胞游离DNA (cfDNA)、癌胚抗原(CEA)、碳水化合物抗原19-9 (CA19-9)]以及粪便隐血检测(FOBT)在CRC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以及这些生物标记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1年1月—2021年12月共7537例患者的粪便和血液标志物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研究标记物的诊断价值以及这些标记物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患者血浆cfDNA、血清CEA和CA19-9中位水平分别为17.32 ng/mL、3.59 ng/mL和15.63 U/mL。这3个标志物在直肠癌患者中的中位水平分别为15.61 ng/mL、3.15 ng/mL和12.9 U/mL。结肠癌患者血浆cfDNA和血清CEA、CA19-9水平明显高于直肠癌患者。cfDNA、FOBT、CEA和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67.90%、39.37%、48.67%、23.35%。FOBT和CEA阳性与CR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相关。血清cfDNA和CA19-9阳性与年龄、肿瘤部位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cfDNA、FOBT、CEA和CA19-9诊断CRC的敏感性分别为56.5%、84.6%、49.9%和59.9%,特异性分别为58.6%、32.3%、84.0%和95.5%。粪便标志物FOBT与血清标志物CEA、CA19-9和cfDNA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fDNA 在CRC中存在较高的阳性率,联合检测cfDNA、CEA、CA19-9及FOBT可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同时血液和粪便来源的标志物在不同临床病理资料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