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胜 《中国医疗前沿》2013,(24):12-12,2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与一般调脂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1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弥漫病变,不能行冠脉支架植入及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常规给以硝酸酯类、β阻滞剂、ACE-I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d,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情况及心脏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情况及心脏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对正常心功能的保持及减少心脏终点事件亦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对自身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太康县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68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强化他汀予以治疗。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外周血CD4~+CD25~+Treg/CD4~+T水平的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自身免疫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 5 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氟伐他汀每日 2 0mg ,晚餐后服用 ,疗程共 4周。治疗前后检查C 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 .0 1 )。而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氟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C 反应蛋白水平 ,具有抗炎作用 ,这种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肖钦  哈利 《吉林医学》2012,(26):5676
目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浓度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药物(A组)40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40例。比较两组UA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浓度的变化。结果:B组UA患者的TC和LDL-C浓度在服用阿托伐他汀后显著降低(P<0.05);B组UA患者IL-6、P-S、TNF-α和hs-CRP浓度较治疗前以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均显著减低(P<0.05)。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UA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浓度,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绞痛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氟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CRP、PAI-1、Fi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口服氟伐他汀后血脂和CRP、PAI-1、Fib的变化,探讨氟伐他汀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6例,常规治疗2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氟伐他汀26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抽血查血脂、CRP、PAI-1、Fib,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情况改善,同时,治疗组治疗后CRP、PAI-1、Fib较治疗前得到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氟伐他汀即影响CRP、PAI-1、Fib,建议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尽量早期口服氟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的远期疗效.方法:住院确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阿托伐他汀.随访半年,观察两组心脏事件发生、再住院次数、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TC及LDL-C,明显减少心脏事件发生,减少再住院次数.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常规降脂(辛伐他汀20mg/d)和强化降脂(辛伐他汀40mg/d)治疗1月后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探讨短期强化降脂治疗对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6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被随机分为常规降脂治疗组和强化降脂治疗组.在接受同样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组分别接受辛伐他汀20mg/d和40mg/d治疗1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s-CRP浓度.结果:降脂治疗1月后,常规降脂组治疗后Hs-CRP浓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强化降脂组治疗后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期常规降脂治疗组(P<0.05).血浆Hs-CRP浓度降低与血脂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强化降脂治疗可以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8.
将64例不稳定心绞前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照组),一组加用尿激酶做溶栓治疗(溶栓组)。两组疗效比较显示:溶栓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低心绞痛分级,改善ECG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而且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减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提示UAP患者应行尿酶溶血栓治疗,但两组演变为急性心肌梗塞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入选的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4个月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4个月阿托伐他汀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 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 P<0.01);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降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颖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02-102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6%;观察组治疗后的TC和LDL-C下降和HDL-C上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脂,对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稳定心绞痛(UA)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脂、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检测60例高负荷量他汀治疗组(A组),60例常规负荷量他汀治疗组(B组),60例常规治疗组(C组),60例阿仑膦酸钠治疗组(D组)UA合并OP患者术前1d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血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水平和骨密度(BMD)值.结果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均可降低血脂(P<0.05,P<0.01),A组效果更明显且可以升高血钙、PTH、BGP水平和BMD值,降低ALP水平(P<0.05,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在坚持术后40 mg口服每晚1次的高负荷量强化调脂情况下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8%;治疗后两组患者 TC、TG、LDL-C、Hcy 及 Hs-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降低血脂、Hcy、Hs-CRP 水平,减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浊度法检测60例UAP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浆IL-6及hsCRP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IL-6、hsCRP水平为(21.88±6.35)pg/L、(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和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U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sRAGE及esRAGE水平。另选择2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UA组的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RAGE和esRAGE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UA组患者的血糖和HbA1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RAGE和esRAGE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sRAGE水平与LDL-C浓度呈负相关(r=-0.36,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中国知网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获得具有完整数据的关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并用RevMan5.2.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3,P〈0.01),且亚组1、2的Meta分析结果 趋势与总体相同;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1,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及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晚睡前1次顿服;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溶液250 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心脏事件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达9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8,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5,P<0.05)。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及再次入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琴  马欣 《中原医刊》2009,(15):11-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调脂及抗炎作用。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的320例UAP患者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3倍以上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用药前、服药1个月、3个月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比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DL—C由(3.2±1.0)mmol/L下降至3个月时的(1.5±0.8)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由(1.5±0.4)mmol/L升至3个月时的(1.6±1.8)mmol/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随诊1个月时分别为(27±25)mg/L,(2.6±2.5)mg/L,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个月时ALT〉120U/L为14例.随访3个月时无ALT〉120U/L的患者。结论UAP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PCI术的UAP患者96例,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于PCI术前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和瑞舒伐他汀(20mg/d)治疗1周。在用药前、术前和术后24h时,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的水平。结果术后24h时,瑞舒伐他汀组的CK-MB、cTnI、hs-CRP、TNF-α、IL-6的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而IL-10的水平则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UAP患者PCI术前给予20mg/d的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地降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水平,效果优于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血清LDL-C水平未达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6例,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疗程8周。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膳食控制、糖基化血红蛋白A1c(HbA1c)等因素对服用阿托伐他汀后LDL-C达标率的影响。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8周后,LDL-C总达标率为49.3%;经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与LDL-C达标率无显著相关性;BMI正常组、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的组间比较,LDL-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控制组较无膳食控制组患者LDL-C达标率高;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LDL-C达标率高。结论膳食及血糖控制水平为服用阿托伐他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DL-C达标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