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数据显示,10~ 19岁网民占总体比例的26.7%,青少年由于出生在"新的虚拟世界"且意识不到出现成瘾的问题[1],因此,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且与青少年的物质滥用有着密切关系[2~3].童年期虐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不良经历与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发现,儿童情感虐待与青少年抑郁存在因果联系[4],受到心理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可能更会求助于网络,易于发生网络成瘾[5-6].大量研究证实,网络成瘾和抑郁症状密切相关[7-9].因此,探讨童年期虐待、抑郁症状和网络成瘾三者间的深层次关系对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网络成瘾.2018版《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社会功能损伤[1].  相似文献   

3.
孙屹立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257-1258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及其相关资源,导致身心依赖,从而引起个体的心理与社会功能损害[1].有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6.9%,网络成瘾倾向率达27.0%[2],远高于2005年全国青少年调查数据[3].目前,伤害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导致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4-5].关于网络成瘾与伤害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术界还存有争论[6].有研究显示,体育院校大学生是伤害的高发人群[7-8].为探讨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手段,降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伤害的发生率,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成瘾指个体不能控制地、过度地和/或强迫性地玩网络游戏而造成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损[1].过度使用网络游戏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业适应以及其他社会功能产生消极影响[2-3].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场所[4],作为家庭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父母网络监管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密切相关[5],社会化主体(如父母、老师)的控制可以减少青少年的偏差行为[6],父母网络监管可有效减少青少年网络使用[7-9].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由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沉迷状态,并产生无法抗拒的再度使用欲,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会长期拥有心理或生理上的依赖[1].成瘾者多表现为网络色情、网络交际、网络游戏、信息收集成瘾和网络强迫行为等[2].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会让成瘾者忽视现实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有更严重后果[3].目前,大学生群体中不乏网络成瘾者,且成瘾者多因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力、情绪低落、遇到挫折和压力等因素造成[4].  相似文献   

6.
杜蕾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8):990-991
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例达14.1%[1].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即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指由于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同时产生想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耐受性以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并产生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2-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会给个体的学业、人际关系、情绪情感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4-6].  相似文献   

7.
张淼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559-156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占52.6%[1],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成瘾行为是一种病态的网络使用行为或偏差行为,对青少年学习、生活和人格等都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会造成更多的行为、情绪和学习问题[2-4].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lC)调查结果显示[1],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10~19岁网民占网民群体的26.0%,20~29岁网民占30.8%.由于青少年本身的心理状态及互联网的特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并积极应对的焦点.Young教授将网络成瘾(IntemetAddiction Disorder,IAD)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2-3].本研究以海口市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上网情况及人格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为网络成瘾学生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启树  安民兵 《中国校医》2009,23(2):222-224
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和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简便的一种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行为和情绪的理论假设,以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矫正不适应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探讨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朝阳区2366名中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2县《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初中)》和《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结果 中学生上网率为85.97%,网络成瘾报告率为9.64%,职高生网络成瘾报告率高于初中生、高中生,自感成绩差的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高于学习成绩一般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其他因素保持相同的情况下,每天活动60 min每增加1d网络成瘾发生率减少为原来的92%.重伤害增加1次,网络成瘾报告率增加为原来的1.21倍,玩游戏增加1h,网络成瘾报告率增加为原来的1.48倍,有错误减肥、骑车违规、自杀意念、尝试吸烟行为学生的网络成瘾报告率分别是无该行为的1.48倍、1.62倍、1.20倍和I.22倍.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水平一般,职高生、自感成绩差的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突出;网络成瘾与多种行为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苏梅蕾  洪军  薛湘  李恩泽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702-2703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家庭教育方式,探讨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行为的因素.[方法]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儿童版表分别对32名网络成瘾青少年及32名正常青少年进行评定及分析. [结果]网络成瘾青少年常受到父亲的过分干涉、偏爱,以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偏爱和母亲的理解不够;在SCL-90评定中,网络成瘾青少年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忧郁、焦虑、偏执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缺陷,他们的孩子存在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成瘾行为,与诸多因素有关[1].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因素与孩子的认知能力、社会情感、行为特征有关[2].家庭和睦程度、家庭气氛、家庭类型(完整性)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都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有关[3-4].随着离婚率的增高以及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大,家庭类型对儿童的影响日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大样本调查,对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类型的关系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市710名中学生为样本,采用修订的Young网络成瘾问卷评估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中文版测量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分析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中的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5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存在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功能在上述5个方面低于正常使用网络的学生.在多个家庭功能凼子中,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是预测网络成瘾的核心成分.结论 改善家庭功能,提高家庭中的情感投入和对子女的网络行为监控,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金莹莹  徐海  邹森  杨林胜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903-1905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继网络成瘾之后,青少年手机依赖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心理问题.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e)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主要表现为在没有手机时会出现失落感、抑郁、孤独感增加和焦躁感等不良情绪[1-2].一项研究显示国内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率为17.0%[3].手机依赖者与网络成瘾者具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如抑郁[4]、孤独[5]以及消极的应付方式[6].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和儿童期虐待经历有关联[7-8].据此,手机依赖可能也与儿童期虐待有关,故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医学生儿童期虐待和其手机依赖行为间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简称IAD)[1],是指由于重复的网络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处在13 ~18岁年龄段、身心迅速生长发育的中学生是IAD的高危人群[2].由于IAD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且发病率逐年增高,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通过了解营口市中学生IAD发生情况,探索并分析导致网络成瘾的可能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物质滥用和网络成瘾、超时玩电子游戏等精神成瘾行为普遍存在,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5].  相似文献   

17.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提升青少年健康,预防不良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黑龙江、湖北、安徽、广东、云南5个省15 538名初中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行为、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及心理状况等.结果 调查前1年,被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可疑网络成瘾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28.7%,3.3%和29.9%.有无自伤行为组间孤独感和情绪管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5,25.62,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有相关性(P<0.05);在控制性别、民族、年级、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管教方式、情绪管理、孤独感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各类型与网络成瘾各类型仍有相关性(OR=1.30~2.79),且网络成瘾者发生各类型NSSI风险均高于可疑网络成瘾者.结论 网络成瘾和可疑网络成瘾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子.加强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可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intemet addicdon disorder,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  相似文献   

19.
城市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其网络行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迅速普及,随之沉迷上网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成为近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网络成瘾是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为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程度和网上行为特点,以便及早地对初中学生进行网络健康教育,笔者于2002年12月~2003年1月对某市2所中学初中生网络使用程度和网络行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庆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S)对重庆市3 968名青少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 064份,回收问卷3 975份,回收率为97.8%;纳入统计的有效问卷为3 968份,有效率为99.8%;已接触并使用网络的有3 308人,占总人数的83.4%,其中325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总分≥50分),网络成瘾发生率为9.8%;从未接触过网络的有659人,其中,初中生492人,占74.7%,大学生中只有2人未接触过网络;女性、有较多朋友、户籍农村是青少年网络成瘾保护因素,年级、上网时间长、有自杀行为、学习负担重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是网络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需动员教育、卫生部门以及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展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