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油茶皂苷(SQS)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中性粒细胞黏附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取培养细胞上清液测定LDH活性,分别测定HU-VEC存活率,中性粒细胞黏附率、线粒体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法检测中性粒细胞黏附。结果缺氧-复氧可导致HUVEC损伤及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增加,表现为LDH活性、MDA水平及中性粒细胞黏附率显著升高,而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SQS呈浓度依赖性地对抗上述改变。结论SQS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UVEC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白细胞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魏酸川芎嗪(LF)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法和动静脉旁路法血栓形成法评价LF对血栓形成的对抗作用;运用玫瑰花结黏附试验观察LF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LF对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影响.结果 LF能明显抑制大鼠电刺激颈动脉法和动静脉旁路法引起的血栓形成;减少CD62p的表达;抑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4.3μmol· L-1.结论 LF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减少CD62p的表达,从而阻抑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及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Chrlton等方法评价人参皂苷-Rg1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应用玫瑰花结试验观察对大鼠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的影响.结果25 mg/kg人参皂苷-Rg1使血栓形成时间从对照组的(18.7±1.8)min延长到(36.4±2.1)min(P<0.05);显著降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81.2μmol/L.结论人参皂苷-Rg1具有较强的抗血栓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手术中中性粒细胞(PMN)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 1 )的表达、PMN 培养内皮细胞(EC)黏附率变化及谷胱甘肽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年龄 5~ 1 2岁先心病患儿 2 0例 ,配对分组为对照组 1 0例、干预组 1 0例 ,干预组CPB预充液中加入谷胱甘肽 30mg/kg .对照组于术前 2 4h、CPB开始 2 0min、复温前、CPB结束前、术后 4h、术后 2 4h ,干预组于术前 2 4h、术后 4h采血 ,分离PMN ,免疫组化检测ICAM 1表达 ,记数法测量PMN 培养EC黏附率 .结果 :PMNICAM 1表达与PMN 培养EC黏附率均增高 ,术后 4h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ICAM 1表达 :干预组 (2 .5 2± 0 .96 )× 1 0 6,对照组 (4 .2 0± 0 .82 )× 1 0 6;PMN 培养EC黏附率 :干预组 (2 3.6 3± 2 .5 1 ) % ,对照组 (2 7.99± 2 .5 8) % ].结论 :CPB可引起PMNICAM 1表达、PMN 培养EC黏附率增高 ,谷胱甘肽可抑制PMNICAM 1表达 ,降低PMN EC黏附率 ,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 .  相似文献   

6.
苏亚碧  赵秀欣 《吉林医学》2010,31(13):1746-174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0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平均荧光强度MFI来表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72h内和第7天的CD11b MFI,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72 h内CD11b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第7天CD11b的表达量较第3天为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者,CD11b表达量多(r=0.3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血小板被激活。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上调,可作为CI发生的预测指标;CD11b的表达量与CI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薤白总皂苷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薤白总皂苷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薤白总皂苷(25、50、100、250、500、1000μg/ml)于不同作用时间(24、48、72 h)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薤白总皂苷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HeLa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100和200μg/ml的薤白总皂苷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48 h后,Annexin V-FITC/PI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Caspase试剂盒检测HeLa细胞中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荧光定量PCR测定Bcl-2和Bax mRNA表达,并计算Bcl-2与Bax的比值。结果薤白总皂苷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一剂量依赖性;薤白总皂苷(100和200μ/ml)处理能显著降低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抑制HeILa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P<0.05,P<0.01);上调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和Bcl-2与Bax的比值以及增强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P<0.05,P<0.01)。结论薤白总皂苷有显著的抑制HeLa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调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和Bcl-2与Bax的比值以及增强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9.
丹参多酚酸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与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及黏附的影响,为临床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7名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丹参多酚酸200、300、400mg组。丹参多酚酸静脉滴注给药,1h滴完;分时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丹酚酸B镁的浓度;检测给药前后血小板聚集及黏附变化率,以衡量血小板功能。结果: 丹参多酚酸给药后各组血小板聚集及黏附抑制率开始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各组对血小板的聚集及黏附抑制作用均在3~5h达到高峰,药效的达峰时间落后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随后逐渐下降,作用维持约15h。结论: 丹参多酚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黏附。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32-135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11b表达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择期行阻断肝门肝脏手术患者11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和阿曲库铵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泊酚麻醉;分别于肝门开放前及开放10、30 min和开放1、2 h时检测患者外周血CD11b的表达;并于肝门开放前、开放30 min、开放1 h时取正常肝组织,测定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18.13±0.23)、(20.21±1.0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24.52±21.52)、(832.61±19.59)m L,2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开放前2组患者外周血CD11b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开放10、30 min和1、2 h时2组患者外周血CD11b表达显著高于肝门开放前(P<0.05)。肝门开放10、30 min时2组患者外周血CD11b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开放1、2 h时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11b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门开放前2组患者肝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开放30 min和1 h时,2组患者肝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肝门开放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肝组织中ICAM-1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能有效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外周血CD11b的表达,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CD_(40)/CD_(40)L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月婷  董平栓 《医学综述》2009,15(20):3051-3054
随着对CD40/CD40L及可溶性CD40L生物学功能的了解,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破裂中的重要作用,阻断CD40/CD40L信号转导对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综述CD40/CD40L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防治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多种CD40结合药物,如CD40L三聚体(CD40LT)、CD40单抗和CD40L阳性细胞目前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CD40、CD40L、OX4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6例未经治疗的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0、CD40L、OX40的表达,分为四组:仅表达CD40的患者组(①组)、表达CD40+CD40L+OX40-的患者组(②组)、三种抗原全部表达组(③组)和全部不表达组(④组).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在有高白细胞表现的患者中,②组的发病率(100%)最高;在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的患者中,①组的发病率(100%)最高;在有脾大表现的患者中,④组的发病率(6.7%)最低.结论:CD40的单独表达可能使白血病患者血小板的降低更加严重,而当合并CD40L表达时,会减少血小板低下的发生率.CD40的表达能增加患者伴有脾大表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吴歆华  吴宗贵  张华 《上海医学》2005,28(4):281-28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与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 和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和采用维生素D负荷法复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予辛伐他汀、罗格列酮(剂量分别为10 mg·kg-1·d-1、2.5 mg·kg-1·d-1,n=10)干预;采用酶法测定大鼠血脂、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病理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CD40 和CD40L mRNA的表达。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主动脉出现形成纤维增生性动脉硬化斑块,经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干预后病变程度减轻;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辛伐他汀或罗格列酮干预后的大鼠血总胆固醇均显著下降(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三酰甘油亦明显降低(P<0.05);CD40 和CD40L mRNA表达分别由0.96±0.24降至0.76±0.15和0.89±0.22、由0.73±0.18降至0.62±0.17和0.54±0.12(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与罗格列酮均能降低血脂,并通过降低巨噬细胞CD40和CD40L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龙牙楤木总皂苷抗心肌缺血机制,为其应用于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10 mL/kg)、龙牙楤木组(龙牙楤木总皂苷溶液0.5 g/kg)、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溶液5 mg/kg).连续灌胃5 d后,结扎前降支,缺血45 min,再灌注5 min.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内膜CD40L表达,并检测心肌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龙牙楤木总皂苷组及氯吡格雷组可减少CD40L表达(P<0.05),提高心肌组织GSH-PX活力(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龙牙楤木总皂苷组并可降低心肌MDA水平(P<0.05).结论 龙牙楤木总皂苷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CD40L表达,提高心肌GSH-PX活力,减少心肌MDA含量.  相似文献   

16.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多种CD40结合药物,如CD40L三聚体(CD40LT)、CD40单抗和CD40L阳性细胞目前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覃淑娟  柳广南 《医学综述》2009,15(19):2905-2908
CD40/CD40配体(CD40/CD40L)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通过诱导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细胞、体液免疫并参与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免疫缺陷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免疫、炎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T、B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上CD40L的变化,探讨CD40分子在ITP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中sCD40L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上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患者血浆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对血浆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0.58,P〈0.05);ITP患者T淋巴细胞上CD40L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ITP患者血浆及T细胞上CD40L升高,淋巴细胞表面的CD40-CD40L相互作用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CD40L和CD25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以及CD40L和CD25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26例MP感染组、24例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23例支气管哮喘组及25例正常健康儿童组,用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上CD40L和CD25的表达。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和MP感染组CD4+T细胞上CD25的表达均有增高。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CD25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MP感染非支气管哮喘组(JD相似文献   

20.
CD40L-CD40信号转导系统是一种调控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生物信号表达系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该系统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的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CD40促进了RA的免疫应答反应过程;(2)CD40参与了RA滑膜组织的炎症因子网络;(3)CD40可以促进滑膜血管翳的形成;(4)CD40参与了RA关节炎后期关节软骨与骨的破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