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联合乌司他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sham-operated,S)组、SAP组、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组、乌司他T(ulinastain,U)组和丙酮酸乙酯联合乌司他T(EP+U)组.除S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关腹6 h及12 h后分别处死两时间点的大鼠,酶法检测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水平,计算肺脏的湿干比重,ELISA法检测肺脏中的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观察胰腺和肺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1)SAP组大鼠肺脏表现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肺组织间质水肿,肺泡壁增厚,肺大泡或形成局灶性肺不张.EP、U单用或联合均可减轻SAP肺的炎症反应;(2)SAP组血清AMY、肺湿干比均高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水平(P<0.05);(3)SAP组,6 h肺组织TNF-α水平较12 h高,12 h HMGB-1水平较6 h高;(4)EP+U组肺组织HMGB-1水平均较相同时间点EP及U组低(P<0.05).结论 (1)TNF-α仅及HMGB-1均参与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过程;(2)丙酮酸乙酯、乌司他丁都能减轻SAP肺损伤,联合用药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大鼠肠组织HMGB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丙酮酸乙酯治疗脓毒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低剂量丙酮酸乙酯治疗组(LET组)、高剂量丙酮酸乙酯治疗组(ET组),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LET组(20 mg/kg)及ET组(40 mg/kg)即刻腹腔内注射EP注射液4 mL,每6 h重复注射一次,直至实验结束,假手术组及脓毒症组在相同时间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 h、8 h、24 h、48 h 4个时间点随机处死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NF-α、IL-6、HMGB1水平。术后24 h,取大鼠末端回肠,用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HMGB1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方法观察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血浆HMGB1在术后8 h、24 h、48 h显著增高,脓毒症组回肠组织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 h显著增高(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ET组、LET组血浆HMGB1在术后8 h、24 h、48 h显著降低,ET组、LET组回肠组织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h显著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浆HMGB1出现时间晚,作用时间长,提示HMGB1是脓毒症的重要晚期炎症介质。丙酮酸乙酯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浆及肠组织HMGB1的表达,提示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的治疗机制可能与其直接或间接抑制HMGB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核因子-кB(NF-кB)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 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AP模型组、大黄素干预组(E1组)及正常对照组(Sham组).观测各组不同时间点(注射牛磺胆酸钠后3、6、12 h)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各组胰腺组织的核因子(NF)-кB的表达.结果 与SAP组比较,EI组各时间点(3、6、12 h)的病理学评分(13.41±2.14比18.42±3.14比15.89±1.98)、血清淀粉酶(U/L)(3634.2±247.8比4758.5±305.2比4687.8±345.8)、TNF-α(g/L)(2.24±0.47比2.87±0.87比2.76 ±0.82)和IL-6(g/L)(2.14±0.34比2.83±0.44比2.71±0.37)明显降低(P<0.05),NFKB p65阳性表达率(0.31±0.06比0.44±0.09比0.33±0.08)下降(P<0.05).各时间点SAP大鼠胰腺组织NF-κB p65的阳性率随血清TNF-α及IL-6含量变化.结论 大黄素可能通过胰腺组织NF-κB而调控血清炎症因子含量,以降低SAP大鼠血淀粉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大鼠血清高迁移率蛋白 1(HMGB1)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丙酮酸乙酯 (EP)对其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组 ,n =8)、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组 ,n =80 )、EP治疗组 (Treat组 ,n =3 2 )。Treat组建模 12h开始使用EP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另设实验组研究EP对SAP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TNF α和IL 1β水平在建模 3~ 6h达高峰 ,12h即大幅下降。SAP组大鼠血清HMGB1水平在建模后 12h明显升高 ,至 2 4和 4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161.4± 2 2 .8) μg/L和(98.7± 15 .8) μg/L]。Treat组血清HMGB1水平在建模 2 4、48h [(95 .3± 3 0 .1) μg/L和(4 2 .2± 2 1.5 ) μg/L]明显低于SAP组(P <0 .0 5 )。而血清TNF α和IL 1β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Kaplan Meier分析显示 ,EP治疗组动物生存时间 (71± 6)h明显高于SAP组 (4 6± 4)h (P <0 .0 0 0 1)。结论 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SAP的全身炎症反应。延迟的EP治疗仍能降低SAP大鼠血清HMGB1水平 ,延长动物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mRNA在脓毒症大鼠脾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在脓毒症大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8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盲肠结扎穿孔组(38只),盲肠结扎穿孔丙酮酸乙酯治疗组(35只)。分别于CLP术后4、12、24、48、72h或CLP术后丙酮酸乙酯治疗12、24、48、72h活杀动物,留取脾脏组织和血清标本,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脾脏组织HMGB1mRNA的表达规律,用放射性免疫方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HMGB1mRNA在正常大鼠脾脏组织有轻度表达,CLP术后表达显著增强(P〈0.05)。CLP术后24h和72h分别出现两个高峰。丙酮酸乙酯液治疗可显著降低CLP术后大鼠脾脏组织HMGB1mRNA的表达(P〈0.05)。CLP术后大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显著增高(P〈0.05),丙酮酸乙酯治疗可显著降低CLP术后大鼠TNF-α和IL-6的浓度(P〈0.05)。结论:HMGB1在脓毒症大鼠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血清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的增高有重要关系;HMGB1参与了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丙酮酸乙酯保护大鼠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肺损伤动物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肺损伤组和丙酮酸乙酯(40mg/kg,腹腔内注射)治疗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12h后活杀,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的分布和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ICAM1蛋白水平的表达,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肺湿/干重比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ase)活性。结果与脓毒症肺损伤组比较,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肺组织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肺湿/干重比和MPOase活性降低(P<0.01)。结论丙酮酸乙酯通过抑制肺组织ICAM1的表达,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胰腺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七叶皂苷对其的影响.探讨七叶皂苷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组、七叶皂苷治疗组).每组32只.各组分别在术后第3,6和12小时各处死8只大鼠检测胰腺组织NF-κB活性、血清TNF-α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各组剩余8只大鼠观察术后24 h死亡率.结果 SAP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胰腺组织NF-κB活性增强(p<0.05),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七叶皂苷治疗组胰腺组织NF-κB活性、血清TNF-α水平、胰腺病理损害、24 h大鼠死亡率明显低于SAP组(P均<0.05).结论 七叶皂苷可以在体内抑制NF-κB在胰腺组织中的活化,减少细胞因子TNF-α过度释放.可能是其治疗SAP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丙酮酸乙酯预先给药对原位肝移植术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 250 g,作为肝移植术的供体和受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肝移植组(LT组)和丙酮酸乙酯组(EP组).S组仅行单纯开关腹手术,LT组和EP组分别采用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EP组于切皮前1h时尾静脉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于新肝期2h时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清ALT和AST的活性;取肝中叶组织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LT组和EP组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与LT组比较,EP组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结论 丙酮酸乙酯预先给药可减轻原位肝移植术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理.方法:应用大鼠重型急性胰腺炎模型,对比观察大承气汤(DT)、活血清胰汤(HQ)和善得定(SS)三种治疗方法对SAP模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计数、活性以及巨噬细胞分泌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SAP模型组肺泡巨噬细胞计数及活性、IL-1、IL-6和TN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肺泡巨噬细胞计数及活性、IL-1、IL-6和TNF明显低于SAP模型组(P<0.05).结论:在SAP急性肺损伤中巨噬细胞聚集于肺泡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大承气汤、活血清胰汤和善得定可以抑制肺泡巨噬细胞活化和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对SAP急性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微循环的改善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54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组和NAC治疗组各18只。应用3.5%的牛磺胆酸钠(0.1 mg/100g)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建立大鼠SAP模型。NAC治疗组在制备大鼠SAP模型完成30 min后经腹腔给予100 mg/kg的NAC;正常对照组、SAP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 h、12 h、24 h分批处死,心脏取血检测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胰腺组织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α)含量,同时留取胰腺头颈部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SAP组胰腺病理组织切片从6 h~24 h均可观察到胰腺组织水肿、白细胞浸润以及出血和坏死;在NAC治疗组出现相似的变化,但组织损伤明显减轻,水肿、白细胞浸润减少,出血及坏死显著减轻。NAC治疗组与SAP组比较,6 h时间点开始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12 h及24 h时间点进一步降低(P0.05)。NAC治疗组IL-6含量在24 h内较SAP组显著降低(P0.05);与SAP组相比,NAC组的TXB26-Keto-PGF1α含量在6、12和24 h点显著降低(P0.05),但6-Keto-PGF1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T/P值在不同时间点也明显降低(P0.05);SAP组、NAC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S含量显著性增高(P0.05)。与SAP组相比,NAC治疗组从6 h时间点AMS含量开始显著降低(P0.05),NAC治疗组进一步抑制了AMS的升高趋势。结论:NAC可通过改善SAP模型大鼠胰腺的微循环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在临床上治疗坏死性胰腺炎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吡咯烷二巯基氨甲酸(PDTC)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及雄性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PDTC组及对照组.IRI组:24只,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PDTC组:24只,缺血再灌注前15 min经鼠尾静脉注射PDTC 150 mg/kg,其余步骤同IRI组;对照组:8只,不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IRI组和PDTC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6和24 h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检测肾组织中自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取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IRI组大鼠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血Cr、BUN、IL-8及TNF-α含量、NF-κB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PDTC组(P<0.05).再灌注后6 h时,PDTC组大鼠肾组织中IL-8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时,PDTC组大鼠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C组大鼠肾损伤的病理变化较IRI大鼠明显减轻.结论 PDTC通过抑制NF-κB,有效减少IL-8,TNFα和iNOS的产生,对肾缺血再灌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F-κB圈套技术对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组、NF-κB decoy处理组、错配decoy处理组,每组9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采用雨蛙素联合脂多糖改良法制备小鼠SAP肺损伤模型.制模12 h后处死,采用EMSA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脏NF-κB活性和P65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测定肺脏TNF-α、ICAM-1、IL-1 mRNA表达;同时行肺脏病理学损伤评分.结果 12 h后急性胰腺炎组和错配decoy处理组NF-κB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和圈套技术处理组显著增高;然而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三组间细胞核中NF-κB P65蛋白含量表达没有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下游调控因子TNF-α(0.362±0.043)、ICAM-1(0.198±0.065)、IL-1 mRNA(0.321±0.089)低表达;急性胰腺炎组和错配decoy处理组下游调控因子TNF-α(1.131±0.066;1.031±0.058)、ICAM-1(0.365±0.051;0.385±0.050)、IL-1(0.869±0.110;0.961±0.061)mRNA水平升高(P<0.05);圈套技术处理组下游调控因子TNF-α(0.329±0.059)、ICAM-1(0.186±0.086)、IL-1(0.318±0.136)mRNA水平较上述两组降低(P<0.05).急性胰腺炎组和错配decoy处理组,肺脏组织水肿、炎性浸润方面的病理损伤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圈套处理组(P<0.05).结论 应用圈套技术抑制NF-κB的活性及减少下游炎症介质的表达,可减轻SAP并发的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肠肽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脓毒症相关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组,脑肠肽治疗组.采用内毒素静注制备脓毒症AKI模型,脑肠肽治疗组于造模前后30 min给予皮下注射脑肠肽(1.0mg/kg),选择不同时间点(6 h、12 h、24 h)处死动物后留取血标本和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的活化.结果 与同时间点比较,AKI组6h和12 h大鼠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24 h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AKI组6h、12 h和24 h大鼠血清中BUN水平逐渐升高(P<0.05),24 h血清中SCr水平明显升高(P<0.01);AKI组24 h大鼠肾脏组织核因子κB p65核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脑肠肽治疗组对应时间点血清BUN和SCr水平较AKI组明显降低(P<0.01).TNF-α和核因子κB p65表达明显低于AKI组(P<0.01).病理显示脑肠肽治疗组大鼠肾损伤减轻,SCr、BUN、TNF-α、光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脑肠肽可通过抑制肾组织核因子κB的表达,下调TNF水平,对脓毒症相关性肾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对SD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titis,SAP)胰腺局部病变及血淀粉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20只(CO2组,5%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方法建立SAP动物模型后,腹腔镜气腹机向大鼠腹腔内注入CO2,压力12mm Hg,维持30min);Ⅱ组20只(开腹组,建立SAP动物模型后关腹,不充入CO2);Ⅲ组10只(对照组,仅开腹翻动胰腺后关腹)。各组均于术后2.5h处死动物,测定血淀粉酶、IL-6、TNF-α及CRP的变化,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的变化。结果Ⅰ、Ⅱ、Ⅲ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值分别为(1.90±0.37)分、(1.75±0.26)分、(0.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91,P=0.000),但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372,P0.05)。与Ⅲ组相比,Ⅰ组和Ⅱ组血清淀粉酶、IL-6、TNF-α均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IL-6降低(P0.05),淀粉酶明显升高(P0.05),Ⅰ组与Ⅱ组TNF-α、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与Ⅲ组NF-κB阳性表达值分别为3.91±0.81、3.55±0.76、0.92±0.51,差异有显著性(F=56.59,P=0.000),Ⅰ组与Ⅱ组比较,NF-κB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387,P0.05),Ⅰ、Ⅱ组与Ⅲ组比较,NF-κb阳性表达值有显著性差异(q=14.764,P0.05;q=11.999,P0.05)。结论CO2气腹对SD大鼠SAP胰腺病理变化无明显影响。SAP时CO2气腹对SD大鼠TNF-α、CRP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对IL-6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增强NF-κB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主动脉泛素(Ub)-NF-κB通路的表达变化规律。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肾功能衰竭组(CRF)、肾功能衰竭加 MG-132干预组(CRF+M),观察6个月。采用部分肾动脉结扎加对侧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ELISA法测定血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含量。RT-PCR半定量测定主动脉中NF-κB及Ub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中NF-κB及Ub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主动脉泛素化蛋白的含量。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法测定动脉中NF-κB的活化情况。 结果 与CON组比较,CRF组大鼠术后4~6个月时血清中IL-1β[ (9.02±1.29)比(2.74±0.96) mg/L]和TNF-α[(50.02±9.52)比(14.04±1.29) mg/L]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主动脉NF-κB、Ub的 mRNA表达升高1.38倍和1.29倍(P < 0.01);NF-κB、Ub的蛋白质表达升高 3.75倍和20.5倍(P < 0.01);NF-κB活性增强1.82倍(P < 0.01),术后6个月各指标均有进一步上升趋势。与CRF组比较,CRF+M组大鼠干预治疗4~6个月后,大鼠血清中IL-1β[(2.94±0.33) mg/L]和TNF-α[(12.80±2.12) mg/L]含量显著下降(P < 0.01);NF-κB 、Ub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显著减少(P < 0.01);NF-κB的活性显著降低(P < 0.01),与CON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而主动脉中泛素化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 < 0.01)。 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主动脉泛素-NF-κB炎性反应信号明显活化,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可能是降低主动脉NF-κB活化的重要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尿源性SIRS猪肾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治疗尿源性SIRS的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实验猪45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3组,每组15只,每组所有动物按时间点又分为术后0、4、6、12和24 h5个时间点亚组.建立尿源性SIRS猪模型.应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TNF-α、IL-6、IL-10、NF-κB p65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的活性. 结果 模型组猪的SIRS表现最为明显,血必净治疗组SIRS表现明显较轻.模型组猪肾组织TNF-α、IL-6、NF-κB p65mRNA的表达以及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血必净治疗组较模型组的TNF-α、IL-6、NF-κB p65mRNA的表达以及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IL-10 mRNA的表达情况则与之相反. 结论 血必净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上调IL-10、下调TNF-α,IL-6及NF-κB的表达而达到治疗尿源性SIR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肝枯否细胞(KCs)产生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Fas/FasL和核因子(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1)假手术对照(SO)组;(2)SAP组;(3)SAP(枯否细胞抑制)组.SAP模型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假手术及造模大鼠均24 h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肝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NF-α、Fas/FasL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NF-κB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 (1)TNF-α、Fas/FasL和NF-κB在SAP组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85.0%和80.0%,与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枯否细胞抑制组它们表达下降,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O组比仍然高表达(P<0.05).(2)NF-κB与Fas/FasL及TNF-α的表达均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8(P<0.05),r2=0.88(P<0.05).(3)肝细胞的凋亡与TNF-α、Fas/FasL和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a=0.72,rb=0.91,rc=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P时TNF-α能造成肝细胞凋亡并能引起全身炎症反应,NF-κB在SAP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中起中心作用,Fas/FasL在肝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枯否细胞在SAP时释放炎症因子造成肝损伤引起肝细胞凋亡,抑制枯否细胞能减轻SAP时肝细胞凋亡,从而降低SAP病死率,提高SA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其与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旋覆花素对其的影响,探讨炎性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模型。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N,n=8)、力竭运动组(ES,n=24)、旋覆花素干预组(IB,n=16)。CN组为安静对照。ES组又根据力竭后恢复时间分为力竭即刻(ESI,n=8)、力竭后6 h(ES 6 h,n=8)和力竭后24 h (ES 24 h,n=8)。IB组于力竭运动前24 h 给予旋覆花素25 ml/kg,分3次灌胃后进行力竭运动,分为IB 6 h(n=8)和IB 24 h(n=8)组。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NF-α和NF-κB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组织细胞NF-κB的变化。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肾组织凋亡细胞、TNF-α和NF-κB表达的平均吸光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TNF-α与NF-κB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非参数Spearman法分析TNF-α和NF-κB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TUNEL法显示,过度训练大鼠于力竭后即刻、6 h及24 h肾组织细胞凋亡数呈进行性增多(P < 0.01)。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大鼠肾组织有TNF-α轻微表达,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力竭后即刻(0.136±0.009)、力竭后6 h(0.171±0.011)、力竭后24 h(0.229±0.008)大鼠肾组织TNF-α表达逐渐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09±0.010)(均P < 0.05)。对照组大鼠肾组织NF-κB有轻微表达;力竭后即刻其表达即显著增高(0.129±0.011)(P < 0.05);力竭后6 h(0.166±0.009)显著高于对照组(0.095±0.010)及力竭后即刻组(均P < 0.05);力竭后24 h(0.218±0.019)则进一步增高,显著高于力竭后即刻和6 h组(均P <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也证实了力竭后大鼠肾组织NF-κB有同样变化趋势。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TNF-α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955,P < 0.01);肾组织TNF-α和NF-κB表达与肾组织细胞凋亡之间均呈正相关(r = 0.953,r = 0.939,均P < 0.01)。用旋覆花素干预后,与同时间点力竭组比较,过度训练引起的肾组织TNF-α (6 h:0.142±0.012,24 h:0.130±0.010)和NF-κB(6 h:0.138±0.010,24 h:0.136±0.011)的过度表达均被显著抑制(均P < 0.05)。 结论 过度训练可导致肾组织炎性反应增强,旋覆花素能部分逆转这种炎性反应。这可能是过度训练引起肾组织细胞凋亡及旋覆花素抗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