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与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本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50例,其中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患者24例,应用异体胫前肌腱患者26例,术后随访指标包括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主动屈膝角度、有无膝前痛、局部压痛、感觉减退;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表、Tegner评分表、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价患者主观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有无膝前痛、局部压痛、感觉减退、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别(P<0.05),而异体胫前肌腱组在主动屈膝角度上大于自体腘绳肌腱组(P<0.05),受伤前后患者Tegner评分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不同重建方式术后步态运动学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系统(东方新锐DVMC-8801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因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自体中1/3骨-髌腱-骨(髌腱组)或四股胴绳肌腱(胭绳肌腱组)进行重建的各19例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分别于术前、术后3、6、9、12个月采集步态数据,同期采集19名健康人的步态数据并与之比较.受试对象按恒定速度(1.9 km/h)在运动平板上行走120 s,测量0°和15°时的步态数据,测量时空参数包括:步长、步宽;运动学数据包括:膝关节运动角度、膝关节角加速度.结果 两组3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出现股四头肌逃避步态,术后6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运动学指标与正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髌腱组术后6个月15°运动平板伸膝角加速度明显小于腘绳肌腱组,屈膝角加速度明显大于腘绳肌腱组.结论 腘绳肌腱或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正常的步态模式表现与术后时间有相关性;两种重建方式术后早期存在的膝关节生物力学差异与移植物取材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镜下重建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35 例前交叉韧带(ACL ) 损伤患者行自体四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镜下重建ACL,肌腱取自同侧,将两股肌腱分别对折组成4股,编织后等长点部位钻胫骨、股骨隧道,将肌腱拉入骨隧道,分别在屈膝90°和伸膝位将移植肌腱收紧,两端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2 ~60月,平均29月;术后6周关节活动达正常范围,术后抽屉试验除6例I度外,余29例均阴性;Lysholm 评分,术后75~100分,平均92分,较术前52分明显提高;Tegner 运动评级术后6~8级,平均7级,较术前平均3级有较大提高.结论 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界面螺钉固定,是治疗ACL 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俸志斌 《微创医学》2011,6(4):315-317
目的探讨用髌腱复合体和腘绳肌腱联合重建膝关节膝前、后交叉韧带复合损伤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确诊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的患者16例,其中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半月板损伤6例,于伤后2~6周在关节镜下行自体移植物单束ACL和PCL联合重建术,用髌腱复合体中1/3重建ACL,腘绳肌腱重建PCL,同期用股二头肌腱的1/3重建PLC,界面可吸收挤压螺钉和横穿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3~28个月,平均23个月,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0~22分,平均(8.7±3.1)分,术后升至78~91分(平均86.1±4.8分)。术前16例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为异常(C级),术后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14例,接近正常(B级)2例,14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术后6~8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2个月可以剧烈运动。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同时联合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应用自体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5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16 例16膝,膝前内侧小切口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修整、对折后成5股,分别建立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股骨端用Endobutton、胫骨端用挤压钉固定肌腱,重建ACL生理功能.术后即行功能锻练.结果 1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ADT(+)、Lachman征(+),术后ADT(-)、Lachman征(-) 术前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56.3 ±3.5 分和3.6± 1.7 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平均91.8 ±3.7 分和7.6 ±1.5 .术前、术后Lysholm-Tegner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L重建中,5股腘绳肌腱比4股腘绳肌腱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方案的临床效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32例,其中,车祸20例,运动损伤12例。采用保守康复方案16例,采用积极康复方案16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e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膝关节活动度存在明显差异;髌上10e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存在明显差异;IKDC评分有明显差异;关节稳定性检查均为阴性。结论: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积极康复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缩短康复时间.但远期效果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和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腘绳肌组26例,髌腱组26例,分别施行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或髌腱移植重建。术后定期随访,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无膝关节不稳定,无伸膝活动受限;髌腱组手术切口长于腘绳肌腱组(P=0.003)。两组屈膝活动度110~140°,平均130°,手术效果满意。两组手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腘绳肌肌腱重建组比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有切口小,患者疼痛少,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60例患者(自体腘绳肌腱重建30例,同种异体肌腱30例),分组并按照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术前及末次复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自体腘绳肌腱组和同种异体肌腱组术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比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六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关节镜下六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术,对照组进行关节镜下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膝关节围度、关节活动度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膝关节稳定性、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六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术,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43-46
目的:比较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及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腘绳肌组(n=34)和髌腱组(n=34),分别比较患者切口、术后疼痛、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腘绳肌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少于髌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腘绳肌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Lysholm、Tegner评分均显著优于髌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和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远期关节功能恢复相当,但是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由于切口小、术后疼痛轻等因素,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 2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系统康复.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平均25个月(6-36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6分,术后为90分,与术前相比效果明显.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固定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任磊  赵飞  万钧  温鹏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15-121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关节镜下证实前交叉韧带损伤30例,应用美国强生公司Femoral-intrafix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手术后观察患膝的恢复情况,以Lysholm、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8.0±5.0)分和(46.5±4.5)分提高到术后的(83.5±3.0)分和(85.0±2.0)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美国强生公司Femoral-intrafix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可行,疗效确切,术后能早期康复锻炼,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尹振春  庞清江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62-1564
目的 探讨自体同侧腘绳肌腱联合部分腓骨长肌腱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方法 15例经证实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部分腓骨长肌腱加强后外侧复合体的手术方法.术前、末次随访时均记录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膝关节IKDC、Lysholm功能评分,以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患者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P< 0.05);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腘绳肌肌腱及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后外侧复合体的手术方法能够恢复膝关节后侧及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使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和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两种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A组39例和治疗B组39例,其中A组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B组采用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稳定性评分情况,术后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对全部患者随访1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评分情况均优于手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A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选用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与髌腱移植重建方法疗效相当,但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少,平均手术时间短,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自体腘绳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2月于我院骨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15例.用股骨端横杆悬挂固定和胫骨端界面螺钉组合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单束的重建.重建后随访8~14个月(平均12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重建后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所有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58.60±10.32)分,手术后8个月为(90.32±3.22)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截至手术后8个月,IKDC评分14例正常,1例接近正常.结论:说明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疗效较好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本院23例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同种异体跟腱(异体组)移植患者10例,自体腘绳肌腱(自体组)移植患者13例。术后随访指标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前抽屉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Lysholm评分表、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前抽屉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差值、ROM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和后外侧角韧带结构联合损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外侧副韧带结构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双股半腱肌腱或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结构。关节镜下于前或后交叉韧带止点处分别钻隧道,四股半腱肌肌腱重建前或后交叉韧带;半腱或股薄肌肌腱用Aesculap聚乙烯缝线编织缝合肌腱两端,在腓骨及股骨外侧副韧带附着点处钻骨隧道,用缝线钢板悬吊固定;加固肌腱股骨止点,同时修复腓韧带。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和活动度进行至少1年(12~26个月,平均19.4个月)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1]评价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结果: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中,膝关节完全伸直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屈膝30°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10例,膝内翻Ⅰ度不稳定者2例;俯卧位膝关节屈膝30°,所有患者小腿外旋活动均与对侧相同;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38.1分,术后平均87.3分。结论: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联合双股半腱或股薄肌腱移植联合重建合并有交叉韧带断裂的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具有移植肌腱创伤小、材料理想、解剖等长重建及固定强...  相似文献   

18.
Sun Q  Zhao DW  Ti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96-3199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受损的前交叉韧带(ACL),同时半腱肌腱转位联合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治疗内侧副韧带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受损的ACL,同时半腱肌腱转位联合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的方法治疗内侧副韧带松弛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2.6岁.术前X线评估Ⅱ度1例,Ⅲ度19例,MRI评估均为3度损伤,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估法评分35~65分(平均48.9分).结果 术后2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9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50~96分,平均83.9分,优良率90%.术后1例关节屈曲90°,1例关节疼痛加重,其余膝关节功能均正常.结论 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及半腱肌腱转位联合MCL股骨止点上移是一种可靠的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松弛合ACL损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人工韧带同时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资料,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6~36个月随访,平均28个月.Lysholm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7.96±8.16)分提高到术后(89.08±6.10)分,优良率97%.IKDC功能评价8例正常,2例基本正常.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人工韧带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可行,疗效确切,术后能早期康复锻炼,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